第三单元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习题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习题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11 08: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
知识点1 桂林山水
例1-1 (2024·福建福州高一统考)小明在我国西南地区旅
游过程中拍摄到下图所示地貌景观。读图完成(1)—
(2)题。
(1)该地貌为( )
A.喀斯特地貌 B.河流地貌
C.风沙地貌 D.海岸地貌
A
【解析】依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地位于西南地区,且图中分布着较多的峰林,这是
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选A。
(2)形成该地貌的主要条件有( )
①植被覆盖茂密 ②可溶性岩石广布 ③气候较为湿润 ④地表较为平坦
B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
例2-2 [教材改l编·第66页活动]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
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主要与流水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D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地貌形态有( )
B
A.石芽、溶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溶蚀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解析】喀斯特地貌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
溶沟、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溶斗、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
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其中石钟乳、石笋、石柱是流水
淀积作用形成的。
知识点2 喀斯特地貌
例2-3 (2024·云南昆明高一期末)读地面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回答(1)—
(2)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①是溶沟 B.②是残丘 C.③是峰丛 D.④是峰林
【解析】根据图中的地貌特征可知,图示地貌名称依次是溶沟、孤峰、峰林、洼地。
(2)下列按照形成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C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面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依次是溶沟→洼地→峰丛→
峰林→孤峰→残丘。
例2-4 (2024·山东威海高一期末)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侵蚀形成的。由于地下河的长
期侵蚀作用,大部分地下河道(溶洞)上方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塌陷坠落到河道
底部,仅剩天生桥这一段地下河道上方的岩石没有发生塌陷坠落,由此诞生一座天
生桥。据此完成(1)—(3)题。
(1)天生桥属于( )
A
A.喀斯特地貌 B.雅丹地貌 C.海岸地貌 D.冰川地貌
【解析】由材料“天生桥是地下河长期侵蚀形成的”可知,天生桥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形成的喀斯特地貌。A正确。
(2)下图为天生桥形成的不同阶段,按时间先后排序为( )
B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④①
【解析】导图分析·时空综合
(3)天生桥发育过程对当地的影响是( )
D
A.地表水资源变丰富 B.地形变得更加平坦
C.交通建设更加容易 D.旅游资源更加独特
【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天生桥的形成会加剧地表水的流失,使地表水资源匮乏 ×
B 天生桥、溶洞、峰丛、峰林等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会使地面变得 更加崎岖,交通建设更加困难 ×
C ×
D 天生桥为喀斯特地貌景观,该地貌造型奇特,具有独特的欣赏 价值,为特色旅游资源
考向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特点
例5 不熟悉的地理景观情境(2023·新课标卷)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
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 (如下图)。广
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
达9米。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莲花盆需要( )
B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分析如下:
(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B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莲花盆的形成需要有平整的洞底,能形成浅水池,且有
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故平坦的河床可以提供大量符合条件的平坦的地形,从而形
成薄层水环境,有利于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B正确;曲折的河道只能说明洞穴“长”
但不能说明其“平”,A错误;该溶洞中发育莲花盆历时以百万年计,洞底的积水早已
被替换更新,与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所提供的水汽无关,C错误;丰富的泥沙
在河道中堆积是形成平坦河床的有利条件,但并不是发育莲花盆群的直接关键条件,
D错误。
A 基础练 学考测评
建议时间:10分钟
(2024·四川成都高一期末)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淀积形成
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桂林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下图为桂林
喀斯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知识点1 图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
A.奇峰林立,地下溶洞发育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顶平坡陡,地表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解析】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喀斯特地貌区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地下溶洞
广泛发育,A正确。
2.知识点1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D
A.岩石、光照 B.气候、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解析】喀斯特作用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
蚀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因此与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主
要是可溶性岩石、水文、气候,D正确。
3.知识点1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的地形区是( )
A
A.云贵高原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青藏高原
【解析】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A正确。
(2024·浙江绍兴高一期末)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
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最典型的分布区。下图为某学生拍摄的喀
斯特地貌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知识点2下列喀斯特地貌与图片洞内石柱景观成因类似的是
( )
A.峰林 B.孤峰 C.天坑 D.钙华湖
D
【解析】图片所示的洞内石柱景观受流水淀积作用形成,峰林、
孤峰、天坑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A、B、C错误;钙华湖的形成是受流水淀积作用,
D正确。
5.知识点1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有( )
C
①植被覆盖度高,土壤肥沃 ②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
③石灰岩广布,透水性强 ④流水溶蚀强,地表崎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喀斯特地貌地区土层浅薄,土壤较为贫瘠,①错误;喀斯
特地貌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多落水洞、地下暗河,地下水丰富,②错误;云贵高
原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降水较多,石灰岩具有透水性、可溶性,易受流水溶蚀,
形成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的喀斯特地貌,③④正确,故C正确。
(2024·山东威海高一期末)下图示意某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知识点2M处地貌类型为( )
B
A.孤峰 B.峰丛 C.石柱 D.溶沟
【解析】峰林是喀斯特作用下形成的浑圆状的成片分布的石灰岩山峰;孤峰是单个
孤立山峰;石柱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沟指石灰岩表面上的一些沟槽状凹地。图
中M处是多个石灰岩山峰且基座相连的地貌,为峰丛,B正确。
7.知识点2关于天坑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A.人类活动形成,可用于储藏粮食 B.风力作用形成,可建设水利工程
C.淀积作用形成,冬暖夏凉可居住 D.溶蚀作用形成,可做旅游资源开发
【解析】天坑是指发育在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地区的一种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
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河相连接(或者有证据证
明地下河道已迁移)。天坑不是人类活动形成的,排除A;天坑是流水作用形成的,
且喀斯特地貌容易渗水,不利于建设水利工程,排除B;天坑不是淀积作用形成的,
排除C;天坑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可做旅游资源开发,D符合题意。
B 综合练 选考通关
建议时间:12分钟
(2024·广东汕头高一期中)全球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喀斯特洼坑大
窝凼中建成启用。下图为该球面射电望远镜景观图。据此完成8—9题。
8.知识点1大窝凼地区特有的环境特征包括( )
A
①夏季高温,溶蚀剧烈 ②地表崎岖,溶洞广布
③降水量大,多地表水 ④雨林广布,物种丰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大窝凼地区位于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属于亚热带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丰富,溶蚀作用剧烈,地表多裂隙,地表水较少,地下
暗河较多;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溶洞广布,①②正确,③错误;大窝凼地
区地处亚热带,并没有大量雨林分布,④错误。故选A。
9.知识点2该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因有( )
B
①光照较好,空气稀薄清新 ②地形独特,建设工程量小
③人烟稀少,电磁波干扰小 ④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该球面射电望远镜主要用于天文观测,选址大窝凼的主要原
因是该地是喀斯特地貌,多天坑,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便于安置球面射电望远镜,
建设工程量小,且人烟稀少,受电磁波干扰小,②③正确;大窝凼位于云贵高原,多
云雨,光照条件较差;环境优美,吸引高科技人才与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无关,①④
错误。故选B。
(2024·河北张家口高一期中)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
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下图中的
甲、乙分别示意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和喀斯特地貌构成。据此完成10—11题。


10.知识点2图甲中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C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题图解读
11.知识点2图乙喀斯特地貌中名称和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B
A.a为石林,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
B.c为溶洞,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C.d为地下暗河,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
D.e为石钟乳、f为石笋,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解析】导图分析·题图解读
12.知识点1、2(2024·湖南株洲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地理小组围绕“喀斯特地貌”进行主题探究。
探究1: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差异
图a为河北西北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图b为广西中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a
b
(1)描述图b所示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
【答案】多峰丛、峰林、孤峰和溶蚀洼地,山体呈锥状耸立,植被覆盖较好。
【解析】图a为河北西北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b为广西中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我国河北西北部地区降水较少,气温较低,流水溶蚀作用较弱,喀斯特地貌以高大
山体为主,连成一片,山上植被较稀疏;广西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流水溶蚀作用强,
喀斯特地貌多峰丛、峰林、孤峰和溶蚀洼地,山体呈锥状耸立,植被覆盖较好。
探究2: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机制
同学们在我国两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获取下表数据,并且依据植被覆盖率与
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坐标图(图c)。
地区 广西中部 河北西北部
降水时间分配 相对均匀 集中
年降水量(mm) 1 500—2 000 400—600
年均气温( ) 20—22 6—8
年溶蚀率(mm/年) 0.12—0.3 0.02—0.3
c
(2)图a与图b所示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的是_____,依据图c和表格资料,说明
其发育程度高的原因。
图b
【答案】广西中部地区年均气温较高,年降水量大且时间分配较均匀,植被覆盖率
较高,流水的溶蚀作用较强。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的是图b;由图c可知,植被覆盖率
越高,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越高,广西的植被覆盖率高于河北西北部山地,且由前
面分析可知图b(广西中部地区)流水溶蚀作用较强,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更高。
探究3: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有同学认为,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人类的生活生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举
例说明。
【答案】同意。例如,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不平,不利于交通建设。
(或不同意。例如,喀斯特地貌区景观独特,有利于当地发展旅游业。)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若同意,可从人类生产生活角度分析;若不同意,可从
发展旅游业角度分析。
C 培优练 能力提升
[综合思维·天坑形成的岩石条件及过程](2024·浙江温州高一联考)天坑是一种
周壁峻峭,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的喀斯特负地形,具有巨大的容积,底部与地下
河相连接。下图为天坑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天坑形成的良好岩层条件是( )
①沉积岩层深厚 ②沉积岩层硬度较大 ③沉积岩层构造复杂 ④沉积岩层具有水平层
理构造
A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读图并结合材料“深度与口径可达数百米”可知,天坑的形成需要厚厚的岩
层,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为主,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岩层呈水平层理构造,
①④正确;构成喀斯特地貌的石灰岩硬度较小,易被溶蚀,②错误;沉积岩层的构
造是否复杂与形成天坑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A。
14.天坑的主要形成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D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解析】由图可知,丙是地下河侵蚀岩壁的过程,这是天坑形成的第一步;第二步
是乙,随着地下河的不断侵蚀,地下空间不断扩大,岩层中出现较大的空洞;第三
步是甲,随着地下河的继续侵蚀,上覆岩层越来越薄,受外力作用发生塌陷,形成
天坑。所以天坑的主要形成过程排序是丙—乙—甲,D正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