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第四单元 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成因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鲁教版
知识点1 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
例1-1 (2024·山东济南高一月考)自然灾害冷酷无情,如地震、海啸,随时可能发生,
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损伤。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B
A.冰雹砸坏了农田里的西瓜 B.废水污染了河流
C.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D.泥石流造成道路损坏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
(2)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 )
①地震灾害 ②旱灾 ③暴雨灾害 ④泥石流 ⑤寒潮灾害
A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
【解析】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旱灾、暴雨灾害、寒潮灾害和台风灾害等。
知识点2 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2023湖南卷T11—13
例2-2 (2024·湖南益阳高一期末)2023年10月3日17时21分,在尼泊尔(北纬29.42度,东
经81.04度)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房屋损
毁,同时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还造成当地一条主要公路交通干线的中断。据此完成
(1)—(2)题。
(1)下列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地震是地壳缓慢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地面震动的现象
B.该次地震震源浅,造成伤亡大,损失严重
C.该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且烈度大
D.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低
【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地面震动的现象 ×
B 地震造成的破坏与震源深浅等因素有关,该次地震震源深度约10 千米,震源浅,造成伤亡大,损失严重 √
C 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的破坏强弱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 可以有多个烈度 ×
D 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
(2)尼泊尔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A.地处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
B.尼泊尔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
C.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地处亚欧板块,板块内部张裂导致地震发生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泊尔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位于
喜马拉雅地震带,地
壳运动活跃,因此地震多发,A正确,C、D错误;地形特征不是地震多发的影响因
素,B错误。
例2-3 (2024·广西南宁高一期末)深圳河自东
北流向西南,从图示西南部入海。上游为植
被繁茂的丘陵山地,中下游为城市较发达的
平原,河口处易受风暴潮和潮汐的影响。随
着城市发展,深圳出现了市区降雨强度和频
率高于周边地区的现象,洪涝灾害影响城市
发展。下图为深圳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
(1)—(2)题。
(1)图示区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河段是( )
A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读图可知,①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集水面积大,且城市发达,不透水
下垫面多,地表径流多,加上受风暴潮和潮汐的影响,不易泄洪,故易发生洪涝灾害,
A正确;②④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较高,集水面积小,不易发生洪涝灾害,B、D
错误;③附近分布有湖泊,湖泊可以削峰补枯,不易发生洪涝灾害,C错误。
(2)深圳河流域内出现市区降雨强度和频率高于城市周边地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市区( )
D
A.高层建筑增加,水汽输入量减少 B.绿化水平提高,凝结核数量减少
C.不透水下垫面增加,地表径流增加 D.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对流强度增大
【解析】深圳市区由于人口众多,高层建筑多,产生热量多且不易散热,形成热岛
效应,上升气流旺盛,对流强度大,降水较多,D正确、A错误;与城市周边地区相
比市区的绿化面积较小,B错误;不透水下垫面增加,地表径流增加对于降水影响较
小,C错误。
例2-4 (2024·河北邢台高一期中)我国幅员辽阔,暴雨、
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
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
威胁。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据此
完成(1)—(3)题。
(1)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生在( )
D
A.城市 B.干旱区 C.平原区 D.山区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
分析如下:
(2)我国冬季很少出现泥石流灾害,但仍有滑坡灾害,可能是因为冬季( )
B
A.植被稀疏 B.降水强度小 C.人类活动强度小 D.地震多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
分析如下:
(3)下列关于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A.滑坡发生在山区,泥石流发生在平原地区
B.滑坡与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完全相同
C.滑坡与泥石流的危害程度基本相同
D.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多发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
分析如下:
知识点3 我国的洪涝灾害
例3-5 凌汛是指因下游河道结冰或冰凌积成的冰坝阻
塞河道,使水流不畅而引起河水上涨的现象,一般发
生于冬季河水开始封冻和春季河水开始解冻时。下图
是我国局部区域河流凌汛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
(1)—(2)题。
(1)图中发生凌汛频率最高的河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D
【解析】据材料分析可知,当河流下游河道位于较高纬度时才会先结冰或后融冰,
进而发生凌汛。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河流流向可判断甲、乙、丙、丁四河段中只有
丁整体上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其发生凌汛的频率最高。
(2)若全球气候变暖,则该河流( )
C
A.春季凌汛时间推迟 B.冬季凌汛时间提早
C.春季凌汛规模变小 D.冬季凌汛规模变大
【解析】导图分析·知识迁移
例4-6 (2024·四川绵阳高一期末)下图是我国某地区
气象灾害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干热风、暴雪、沙尘暴
D.干热风、寒潮、冻害
A
【解析】读图,冬季冷空气强盛会形成寒潮,故乙为寒潮。由于接近沙源地,在快
行强冷空气的作用下会形成沙尘暴,故丙为沙尘暴。在降水总量小且变率大的情况
下,春季用水增多会导致春旱,可推出甲为春旱。
(2)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C
A.珠江三角洲 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北平原冬春季多发寒潮、沙尘暴,且春旱严重。
知识点4 我国的气象灾害
例5-7 (2024·河南郑州高一期末)2024年4月3日7时58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
震,震源深度12千米,震中距台湾岛约14千米。这起强震是台湾1999年“921”地震发
生25年后的最大规模地震。截至4月4日6时40分,主震加上余震已经累计达到306起,
强烈地震引发台湾东部山体滑坡(见下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B
A.横波比纵波先到达地表 B.震级较大,地震释放能量较多
C.震源位于软流层 D.位于大洋中脊地震带
【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
(2)此次地震引发滑坡的原因是( )
A
A.震动使山体变得破碎 B.长时间暴雨润滑土层
C.当地山体植被破坏严重 D.山体东部水土流失严重
【解析】地震使地面震动,使山体变得破碎、松散,从而导致滑坡的发生;据材料
信息无法得知当地天气、植被破坏情况、水土流失情况。选A。
方法1 分析不同地区自然灾害灾情大小的方法
例8 [生活情境·沙漠洪水](2024·安徽阜
阳高一期末)2021年7月,位于新疆的塔克
拉玛干沙漠突发洪水,洪水淹没了近300
平方千米的土地,位于沙漠北部边缘的油
田区域内道路多处被冲毁、电线杆倾倒,
车辆及设备被淹没,给该地区的石油生产
和勘探活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据此完成(1)—(2)题。
(1)与此次洪涝的发生关系不大的是( )
D
A.夏季降水集中 B.上游山区冰雪融水较多
C.地形平坦开阔 D.水泥等不透水路面面积大
【解析】导图分析·图文解读/知识迁移
分析如下:
(2)此次洪涝造成的损失较重,主要是因为当地( )
A
A.基础设施建设集中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人口分布较密集 D.地下水出露较多
【解析】导图分析·图文解读/知识迁移
分析如下:
方法2 自然灾害分布和成因的答题思路
例9 读我国部分地区洪涝分布图(图甲)和我国部
分地区干旱频次(单位:次)分布图(图乙),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说出我国洪涝灾害分布规律,并从
地形与降水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案】分布规律:我国洪涝灾害频次大体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
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解析】根据图甲可知,我国洪涝灾害频次大体从东南向西北减少。我国东部地区
洪涝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①气象因素——大雨、暴雨、持续性降雨;②地形因
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读图乙,说出我国三个干旱高发区。
【答案】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华南地区。
【解析】根据图乙可知,我国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华南地区为干旱
高发区。
考向1 地震的成因与危害
例10 (北京卷)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
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题。
说明图示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和主要危害 。
【答案】原因:地处板块交接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危害:人
员伤亡,财产损失,森林和水等自然资源与环境被破坏。
【解析】地震多发的原因可以从板块构造学说角度分析。东南亚位于板块交接处,
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地震的危害要从直接危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危害等方
面进行分析。直接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
落等)、对地面的破坏(如地面出现裂缝、塌陷等)、对山体的破坏(如山崩、滑
坡等)等方面。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海啸等,这些灾害均会给人员安全、
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考向2 滑坡、泥石流的成因与危害
例11 (2022·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分别示意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分别为意大利那波利
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图。
图1
图2
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附近,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
有大量松散的冲积物;山地降水集中。
【解析】泥石流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陡峭的沟谷、大量松散的堆积物、短
时间内的大量水流。如下表:
条件 解答
沟谷条件 那波利和蒙特雷所在区域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两区
域都位于山地附近,都有地势起伏较大的沟谷地形
堆积物条件 河谷中有大量来自上游和重力崩解汇聚的松散冲积物,为泥石流提
供丰富的物质来源
水源条件 由气候资料图可知,两个区域降水集中于冬季,山地迎风坡降水相
对集中
考向3 洪涝灾害的成因与危害
例12 复杂的、不熟悉的学术情境(2023·湖南卷)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
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
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
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1)—(3)题。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升温 型 混合
型
0°—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N—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N—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50°N—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N—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 )
D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
【解析】导图分析·材料解读/知识迁移
(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 ( )
A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 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 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表格数据表明,春季的融雪洪水灾害频次远大于秋季,这主要是因为经过
冬季积累,春季地表积雪多,且春季处于升温趋势,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害,而秋
季经过春夏季的融雪,地表积雪少,且秋季处于降温趋势,不容易产生融雪洪水灾
害,①②符合题意;秋季气温不一定低于春季,秋季雨水不一定少于春季,且雨水
多少与融雪洪水灾害出现关联度不大,③④不符合题意。
(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 )
C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洪水频次指一定时间内发 生的洪水次数,洪水频次高与洪水破坏力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
B 影响水流力量的因素主要是坡度和径流量,其与水流的来源关系不大 ×
C 在积雪快速融化的时段出现较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降雨在形成径流 的同时会加速积雪融化,引发的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 √
D 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说明混合型洪水和升温型洪水中都 会夹杂着冰凌和融冰 ×
A 基础练 学考测评
建议时间:12分钟
自然灾害指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
事件或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知识点1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A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
【解析】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受到损害的
人、财产、资源等。
2.知识点1下列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
A.无人岛上的火山喷
发
B.云南干旱
C.玉树地震
D.北极村的大风雪
【解析】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需把握两点,一是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
二是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无人岛上的火山喷发没有对人类造成危害,不属于自
然灾害。
(2024·山东济宁高一期中)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30秒,在甘肃临夏积石山
(35.70°N,102.79°E)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此完成3—4题。
3.知识点2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地震震级、震中距、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是( )
A
A. B.
C. D.
【解析】发生地震时,地震震级越大,地震烈度越大,A正确,B错误;地震的烈度
与震中距有关,震中距越大,烈度越小,C、D错误。故选A。
4.知识点2、5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是( )
C
A.干旱 B.海啸 C.滑坡 D.洪涝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地震位于甘肃临夏积石山,地势崎岖,因此发生地震
之后可能会造成山体滑坡,C正确;地震不会引起洪涝和干旱,A、D错误;该地远
离海洋,因此此次地震不会造成海啸,B错误。
涝渍灾害是指地表长期滞水或遭受地下水浸渍,影响作物生
长的一种灾害,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下图是我国涝渍灾
害主要分布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知识点2、3关于我国涝渍灾害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B.分布在地势较高处
C.河流两岸地区分布面积较大 D.与蒸发量大有关系
C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我国涝渍灾害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但第二级阶梯上也有分布,A错。河流两岸地区地势低洼,排水
不畅,易形成大面积的涝渍区,B错、C对。涝渍灾害发生与否不受蒸发量大小影响,D错。
6.知识点2、3下列为涝渍灾害区形成原因的有( )
A
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 ②受季风气候影响,暴雨集中
③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 ④土地盐碱化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涝渍灾害与土地盐碱化无关。
(2024·山东潍坊高一期末)2021年1月5—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潍坊市有寒潮过
境,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1月上旬的最低气温,全市农业会受到较大影响。下表示
意该时段潍坊市部分天气要素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8题。
日期 1月5日 1月6日 1月7日 1月8日
天气 _______________晴 _______________多云 _______________晴 _______________晴
日最高气温( ) -2 -3 -10 -4
风向与风级 北风3级 西北风4级 西北风4级 西风3级
7.知识点4据表推测强冷空气到达潍坊市的时间是( )
B
A.1月5日上午 B.1月6日傍晚 C.1月7日傍晚 D.1月8日下午
【解析】从表中看,从6日到7日气温下降最明显,可推测出强冷空气到达潍坊市的
时间为1月6日傍晚。故选B。
8.知识点4此次寒潮天气过程中对潍坊市农业影响最大的是( )
A
A.冻害 B.大风 C.暴雪 D.冻雨
【解析】从表中看,此次寒潮天气过程虽然降温幅度大,但没有形成降水,风力也没
有明显增加,可知此次寒潮天气过程中,对潍坊市农业影响最大的是冻害。故选A。
(2024·云南德宏高一期末)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古
乡沟流域上游有6条冰川,沟谷内有300米厚的松散
堆积物,中游河谷狭窄。下图为古乡沟流域图
(图中数字单位为米)。读图完成9—10题。
9.知识点2、5该流域夏秋季节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滑坡 B.泥石流 C.塌陷 D.洪涝
B
【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 体下滑的现象,不符合沟谷内有较厚的松散堆积物的特征 ×
B 古乡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该处地壳活动频繁,岩层破碎,地势起 伏大,高差大,夏秋季节气温高,冰雪融水多,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且中游沟谷狭窄,巨大的水流冲击堆积物,容易形成泥石流 √
C 塌陷主要是内力作用引起的,与季节关系不大 ×
D 该地夏秋季节多雨,易发生洪涝灾害,但洪涝灾害不属于地质灾害 ×
10.知识点2、5当地夏秋季节易发生此类灾害的主要条件有( )
①沟谷中有巨厚松散堆积物 ②处于雨季且冰川融水量大 ③位于板块交接地带,地
震频发 ④公路建设改变地表形态
A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泥石流发生的基本条件是有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以及突发
性巨大水流。据图文材料可知,古乡沟流域上游沟谷内有300米厚的松散堆积物,且
位于山区,坡度较大;夏秋季降水多且冰川消融量大,易形成泥石流,①②正确;
该地位于板块交接地带,地震频发,但这与季节无关,图中公路建设不在山谷中,
对沟谷泥石流发生影响小,③④排除。故选A。
B 综合练 选考通关
建议时间:12分钟
(2024·四川成都高一联考)我国西南山区
特殊的地形地貌使地质灾害往往具有链式效
应。地处我国川西的丹巴县梅龙沟位于小金
川河右岸,为小金川河一级支沟,左岸为阿
娘寨山区,该地区成为地质灾害频发区和重
灾区。下图示意2020年6月17日丹巴县梅龙
沟—小金川流域的灾害链演化过程。结合材
料完成11—12题。
11.知识点2、5该地区多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
B
A.降水较多、热量不足 B.地势陡峻、地质复杂
C.坡度较小、土层深厚 D.河湖密布、植被稀疏
【解析】列表详解·逐项剖析
选项 分析 结论
A 该地区为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但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
B 该区域位于我国川西地区,地势陡峻、地质复杂是滑坡、崩 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 √
C 该地区地形崎岖,坡度较大,土层浅薄 ×
D 该地区水热充足,植被生长条件较好,植被茂密 ×
12.知识点2、5结合图示信息分析,符合①→②→③→④各阶段灾害链的是( )
D
A.暴雨→滑坡→泥石流→洪水 B.暴雨→洪水→泥石流→滑坡
C.暴雨→滑坡→洪水→泥石流 D.暴雨→泥石流→洪水→滑坡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①阶段短时强降雨即暴雨阶段;②阶段在梅龙沟沟谷中下
游有大量冲积物,堵截河道,形成了堰塞湖,说明发生了泥石流;③阶段堰塞湖的
存在,造成河水水位不断上涨,溃坝改道,说明发生了洪水;④阶段洪水持续冲刷
阿娘寨的堆积体坡脚,堆积体复活运动产生滑坡。故由此可知,符合①→②→③→
④各阶段灾害链的是暴雨→泥石流→洪水→滑坡。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
风险分区。据此完成13—14题。
13.知识点2、5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
B.山体高大,对地壳的压力增大
C.位于板块边界的地震带上
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东南走向
C
【解析】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接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震多发,C正确;地壳较薄、
山体高大并不是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A、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断层大致呈东
北—西南走向,D错误。
14.知识点2、5在某次地震中,甲地受灾较周边其他地区严重,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 )
C
A.甲地为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大 B.甲地位于断层,地质结构条件差
C.甲地震级高,地震烈度大 D.甲地离震源近,地震烈度大
【解析】某次地震中,甲地受灾较周边其他地区严重,可能是因为甲地位于断层,
地质结构条件差;也可能是因为甲地离震源近,地震烈度大,受地震的影响大;也
可能是因为甲地位于城市地区,人口密度大,受灾损失更为明显,A、B、D说法正
确,不符合题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甲地震级与周边其他地区震级相同,C错
误,符合题意。
下表示意寒潮、台风、水土流失、洪涝对四个地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
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15—16题。
地区 甲 乙 丙 丁
粤 ☆☆☆☆ ☆☆ ☆☆☆☆
川 ☆☆☆ ☆☆☆
新 ☆☆☆ ☆
晋 ☆☆☆ ☆☆☆☆ ☆
15.知识点2、4甲代表的是( )
A
A.台风 B.寒潮 C.洪涝 D.干旱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分析,甲对广东危害程度最高,四川、新疆、山西几乎不受
其影响,可知甲为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乙对新疆和山西危害程度最
高,对四川、广东几乎没有影响,应为寒潮;丙对山西危害程度最高,对四川、广
东都有较大影响,对新疆危害程度最低,应为水土流失;丁对广东、四川等南方地
区危害程度较高,对新疆、山西等影响较小,应为洪涝。
16.知识点4乙对广东省危害小是因为广东省( )
D
A.森林覆盖率高 B.地势较高 C.降水丰沛 D.纬度较低
【解析】由上题可知,乙代表寒潮。寒潮发源于高纬度内陆地区,南下过程中受到
山脉的阻挡,势力减弱,而广东省纬度较低,受寒潮危害小。
我国水、旱灾害分布示意图
17.知识点3、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给我国人民
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某时段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统计表
地区 旱灾频次(次) 水灾频次(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 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 151
(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答案】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
旱灾为主。发生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多,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减少。
【解析】由图可知,水、旱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南方多水灾,北方多旱
灾。水、旱灾害发生频次整体较多,且由南向北减少。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
原因。
【答案】两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
伏较大,易发生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
【解析】注意本题要求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
C 培优练 能力提升
18.(2024·江苏南京高一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山谷断裂带中的A城市,人口有80万。某日凌晨该城市发生7.0级强烈地震,
震源深度5千米,震中距2千米,此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地震
发生次日,震区出现多次强降雨,引发了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因城区受损过于严
重,该城市决定在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选择一处另建新城。
(1)分析此次地震给当地造成严重生命财产损失的原因。
【答案】震级高,震源浅,震中距小,建筑物受破坏严重;发生在凌晨,居民来不
及逃生;当地人口多,受灾人数多。
【解析】地震受灾程度和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发生时间、人口密度、防灾减
灾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2)指出本次地震可能诱发的两种严重的次生地质灾害。
【答案】滑坡、泥石流。
【解析】强烈地震造成震区岩石松动、破裂,会形成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质灾害;
降雨会导致滑坡、崩塌加剧,引发泥石流。
(3)请从地质安全角度考虑,选择一处最适合建设新城的区域,并说明理由。
【答案】丁区域。丁区域没有位于断裂带上,且地震破坏程度弱,次生灾害发生频
率最低,所以最适宜建设新城。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四幅图中的信息,从地质构造、地震破坏程度、
次生灾害发生频率等方面考虑,通过图形叠加,可确定丁为最适宜建设新城的区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