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 同步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化学科粤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0-10 18:42:46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氢气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物质,下列有关氢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B.氢气由氢元素组成
C.点燃氢气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常用来裁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B.焦炭用来冶炼金属——焦炭具有氧化性
C.石墨常用作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
D.活性炭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
B.植物光合作用可将CO2转变为O2
C.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
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
C.大量焚烧秸秆 D.推广风力发电
5.下列制取、收集并存放CO2的图示,正确的做法是( )
eq \o(\s\up7(),\s\do5(A.检查装置气密性)) eq \o(\s\up7(),\s\do5(B.加入石灰石))
eq \o(\s\up7(),\s\do5(C.收集CO2)) eq \o(\s\up7(),\s\do5(D.存放CO2))
6.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C.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
D.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产品
7.下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 )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化肥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用于医药、化肥生产等
8.(河南中考)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
D.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24分)
10.(4分)有下列五种物质: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学式填空。
(1)点燃前,需检验气体纯度的是__ __。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__ __。
(3)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是__ __。
(4)最清洁的燃料是__ __。
11.(5分)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 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 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 __,图③单质的名称是__ 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 __。
12.(4分)(湘潭中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 __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__ __。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乙醇汽油属于__ 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以及调整能源结构,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写一条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建议__ __。
13.(5分)用如图实验研究O2和CO2的性质。
(1)实验1:
①a中观察到木炭剧烈燃烧、__ __、放热。
②b中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2)实验2,缓慢倒入CO2,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蜡烛熄灭。
①证明CO2和水发生反应,还需补充的操作是__ __,C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②蜡烛和纸花的现象均能证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 __。
14.(3分)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
(1)上述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②将氢能储存在__ __(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贮存和运输的问题。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 __。
15.(3分)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 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 __物。
(3)写出图中过程a的化学方程式:__ 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16.(5分)(宜宾中考)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能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 __。
(2)图①中,除采用图示方法外,还可以用__ __法收集氢气。
(3)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试管中的水排尽后,__ __;若发出__ __,表明气体不纯。
(4)如图②,在尖嘴管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观察到的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__ __。
17.(8分)(怀化中考改编)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 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 __(填装置字母),实验结束后应__ __(填选项字母)。
a.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2)实验室若选用C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_ __;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 __,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 __(填“a”或“b”)端通入。
(3)乙炔(C2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非常剧烈,且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__ __(填装置字母)作为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 __(填装置字母)装置收集乙炔气体。
四、计算题(共5分)
18.(益阳中考)“蛟龙号”是我国研制出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为保证载人潜水器长时间潜水,需要在潜水器里配备供氧装置,利用过氧化物供氧是一种常见的供氧技术。
(1)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X===2Na2CO3+O2,则反应物X的化学式为___ __。
(2)若用上述方法制取16 g氧气,至少需要Na2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第五单元 燃料与二氧化碳(时间:60分钟 满分:6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氢气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物质,下列有关氢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实验室可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B.氢气由氢元素组成
C.点燃氢气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D.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B )
A.金刚石常用来裁玻璃——金刚石硬度大
B.焦炭用来冶炼金属——焦炭具有氧化性
C.石墨常用作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
D.活性炭除去水中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有关碳及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碳的单质都是黑色
B.植物光合作用可将CO2转变为O2
C.CO和CO2元素组成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是物理变化
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C )
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
C.大量焚烧秸秆 D.推广风力发电
5.下列制取、收集并存放CO2的图示,正确的做法是( A )
eq \o(\s\up7(),\s\do5(A.检查装置气密性)) eq \o(\s\up7(),\s\do5(B.加入石灰石))
eq \o(\s\up7(),\s\do5(C.收集CO2)) eq \o(\s\up7(),\s\do5(D.存放CO2))
6.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酸雨对农作物、桥梁、建筑物等有破坏作用
C.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无节制地使用石油资源
D.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是石油产品
7.下图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 C )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化肥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用于医药、化肥生产等
8.(河南中考)如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该反应能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C.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
D.化学方程式为2CO+2NON2+2CO2
9.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C )
选项 A B C D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24分)
10.(4分)有下列五种物质: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用化学式填空。
(1)点燃前,需检验气体纯度的是__H2、CO__。
(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是__O2__。
(3)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物质是__CO__。
(4)最清洁的燃料是__H2__。
11.(5分)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化合物数量众多,而且分布极广。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4__,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不活泼__(填“活泼”或“不活泼”)。
(2)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金刚石__,图③单质的名称是__石墨__,图④单质的化学式是__C60__。
12.(4分)(湘潭中考)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石油__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水和__二氧化碳__。
(2)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乙醇汽油属于__混合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通过节约能源、提高能效以及调整能源结构,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请写一条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建议__骑自行车出行(合理即可)__。
13.(5分)用如图实验研究O2和CO2的性质。
(1)实验1:
①a中观察到木炭剧烈燃烧、__发出白光__、放热。
②b中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CO2===CaCO3↓+H2O__。
(2)实验2,缓慢倒入CO2,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蜡烛熄灭。
①证明CO2和水发生反应,还需补充的操作是__在烧杯中放一个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__,C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H2O===H2CO3__。
②蜡烛和纸花的现象均能证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相同条件下,CO2密度大于空气__。
14.(3分)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
(1)上述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H2↑+O2↑__。
②将氢能储存在__CH3OH__(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贮存和运输的问题。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为__CO2+3H2CH3OH+H2O__。
15.(3分)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CO2__。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__氧化(或化合)__物。
(3)写出图中过程a的化学方程式:__C+CO22CO__。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16.(5分)(宜宾中考)氢气作为一种清洁、高能燃料,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水槽__。
(2)图①中,除采用图示方法外,还可以用__向下排空气__法收集氢气。
(3)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操作:试管中的水排尽后,__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__;若发出__尖锐的爆鸣声__,表明气体不纯。
(4)如图②,在尖嘴管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观察到的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__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感觉发烫__。
17.(8分)(怀化中考改编)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2KMnO4K2MnO4+MnO2+O2↑__,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F__(填装置字母),实验结束后应__a__(填选项字母)。
a.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b.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2)实验室若选用C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其优点是__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__;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CaCO3+2HCl===CaCl2+H2O+CO2↑__,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__a__(填“a”或“b”)端通入。
(3)乙炔(C2H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电石(主要成分是CaC2)和水在常温下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非常剧烈,且会放出大量的热。为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__B__(填装置字母)作为制取乙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E(或F或G)__(填装置字母)装置收集乙炔气体。
四、计算题(共5分)
18.(益阳中考)“蛟龙号”是我国研制出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为保证载人潜水器长时间潜水,需要在潜水器里配备供氧装置,利用过氧化物供氧是一种常见的供氧技术。
(1)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X===2Na2CO3+O2,则反应物X的化学式为___CO2__。
(2)若用上述方法制取16 g氧气,至少需要Na2O2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解:设至少需要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
2Na2O2+2CO2===2Na2CO3+O2
156            32
x            16 g

x=78 g
答:至少需要过氧化钠78 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