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物质元素结构周期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为共价化合物的是
A. B. C. D.
2.某一新元素的质量数272,核内质子数是111,则其核内的中子数为
A.161 B.111 C.272 D.433
3.金属钾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表示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 B.中含有离子键
C.的电子式: D.的结构示意图:
4.(铷)有两种天然同位素和。有放射性,可缓慢转化为(锶)。“Rb-Sr等时线法”可用于岩石断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第族 B.转化为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碱性: D.可用质谱法区分和
5.已知:为白色沉淀,常用来做吸潮干燥剂、催化剂或用作其他催化剂的载体。利用图中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图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利用图乙比较的热稳定性
C.利用图丙制备
D.利用图丁验证非金属性:
6.元素R、X、T、Z、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所示,其中R的单质能在暗处与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HR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B.Z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7.下列不属于短周期元素的是
A.H B.N C.Fe D.Cl
8.我国科学家团队采用与同时参与的核反应揭示了宇宙中第一代星的钙元素起源之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的质子数是10 B.钙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0
C.与原子的中子数相等 D.钙原子L层与M层电子数相等
9.下列4种分子结构模型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A. B. C. D.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石墨有较好的导电性,所以石墨属于电解质
B.是碱性氧化物,所以也是碱性氧化物
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所以是酸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铝箔在空气中加热也能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铝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
B.考古时可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C.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D.原子核内含有1个中子
12.下列关于卤族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从氯到碘,卤素单质的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B.从氯到碘,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容易
C.还原性:F- > Cl- > Br- > I-
D.溴单质和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分别呈现橙色和紫色
13.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NaOH B.H2O C.PCl3 D.K2S
14.元素周期表完美地将元素的“位、构、性”结合在一起,根据元素原子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推测出其结构和性质。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D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A>D
C.单质的氧化性:E>C>B
D.A与B形成的阴离子与钠离子能形成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1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是Si B.属于短周期元素 C.非金属性比碳强 D.单质能作半导体
二、填空题
16.用A+、B-、C2-、D、E、F和G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子的七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 ,B元素是 ,C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D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
(3)E是所有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分子,其分子式是 。
(4)F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其分子式是 ,将其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G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其分子式是 。
17.10e-的微粒有很多种,某种微粒是某个原子得到一个电子产生的,请写出该原子的电子式 ,某种微粒是原子失去两个电子产生的,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某种微粒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其有一个原子核,该微粒是 ;某种微粒可以作为很好的溶剂,该微粒的名称是 。
18.现有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相关性质信息如下。
元素 特征 元素 特征
A 简单氢化物的分子结构模型为 D 在地壳中含量最多
B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 E 单质为黄绿色的有毒气体
C 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F 该元素的某种原子不含中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2)E和F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该化合物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 。
(3)A的简单氢化物,1个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则该氢化物的分子式为 。其稳定性 (填“>”、“<”或“=”)D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4)B的单质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是离子方程式是 。
(5)下列事实,能证明元素E的非金属性强于S(硫)的非金属性的是___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
A.酸性: B.通入溶液能产生黄色沉淀
C.氢化物稳定性: D.常温下,E的单质为气态,S的单质为固态
19.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根据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属于强酸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碱性最强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2)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
(3)有两种离子化合物,均由①④⑤⑧四种元素组成,这两种物质可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无机化合物A、B、C、X有以下转化关系:
若A、B、C含同一金属元素,X为强电解质,且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B的化学式为 ,X的化学式可能为 。
20.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常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在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2)请利用原子结构知识对下列结论进行说明和论证。
结论1: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弱。 。
结论2: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 。
21.(1)下列变化中:①碘升华 ②烧碱熔化 ③氯化钠溶于水 ④氯化氢溶于水 ⑤过氧化钠溶于水 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⑦氧气溶于水,其中:(填序号)
(1)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 ;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2)相同物质的量的14C16O2与32S18O2的质量之比为 ;中子数之比为 ;电子数之比为 。
22.请回答下列与10电子和18电子微粒相关的问题:
(1) 18电子微粒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 。(填化学式)
(2) 18电子微粒中有一种强氧化性的四原子分子,该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种类是 ,物质保存时所用试剂瓶的种类与下列 (填选项字母)物质相同。
A.浓硝酸 B.碱石灰 C.氢氧化钠溶液 D.新制氯水
(3) 10电子微粒中有两种可以相互反应生成另外两种10电子微粒,产物中有一种是单核离子,该反应的方程式是
(4)10电子微粒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分子实验室制取时的收集方法是 。
(5)10电子微粒中有一种能腐蚀玻璃,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23.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2 ① ②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⑴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 ,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
⑵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⑶表中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 。
⑷元素⑩的元素符号为 ,元素⑦的原子序数为 。
⑸在①~③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⑹十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该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
24.下表列出了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有关信息。
原子序数 元素 有关信息
依次增大 W 质子数与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X 最低化合价为-2
Y 四种元素中仅有的金属元素
Z 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W、X原子序数之和的3倍
回答下列问题:
(1)X的某种含10个中子的核素常用来探究反应机理,该核素可表示为 ,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X、Z的最简单氢化物中,稳定性较弱的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
(3)化合物YXW属于 (填“离子”或“共价”)化合物,该化合物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火焰呈 色。
(4)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两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5.下表是部分元素周期表,序号代表某一元素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周期 ⅠA 0
1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③ ④
3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写元素符号);惰性元素名称是 ;⑦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是 。
(2)①、④、⑤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⑧、⑨的气态氢化物,更稳定的是 (填化学式);结构式为 。
(4)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 (填化学式);碱性最强的物质的电子式为 ,它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C B C C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D A D C
1.A
【详解】A.中只含共价键,且属于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且属于电解质,A正确;
B.含共价键,且属于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但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
C.只含Cl-Cl共价键,属于单质,不属于共价化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
D.的钠离子与硝酸根离子之间为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D错误;
故选A。
2.A
【详解】根据中A=Z+N,中子数N=A-Z=272-111=161。
答案选A。
3.C
【详解】.中子数为8的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6+8=14,原子符号为,故A正确;
B.碳酸钾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中1个C和1个O原子共用两对电子对,电子式为,故C错误;
D.钾离子核电荷数为19,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8,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
故选C。
4.C
【详解】A.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五周期、第族,故A错误;
B.转化为,原子核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减弱,碱性:,故C正确;
D.和质量数相等,不能用质谱法区分,故D错误;
选C。
5.B
【详解】A.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至容量瓶,A错误;
B.受热不易分解,受热易分解,生成的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热稳定性:,B正确;
C.实验室用浓盐酸和制备,需要在加热条件下,C错误;
D.盐酸不是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含氧酸,不能证明非金属性:,且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HCl也能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不能证明非金属性:,D错误;
故选B。
6.C
【分析】根据R的单质能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R为F元素,则可推理出X为S,T为Cl,Q为Br,Z为Ar,据此分析题目;
【详解】A.根据分析,HR为HF,只有极性共价键,A错误;
B.Ar的原子序数为18,原子核外有18个电子,B错误;
C.根据分析,T、X的气态氢化物分别为HCl、HS2,同周期元素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从左到右,稳定性逐渐增强,C正确;
D.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选项中并没有说明是最高价氧化物,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均位于短周期,短周期含一、二、三周期;
【详解】A.H的原子序数为1,位于第一周期,属于短周期,故A不符合题意;
B.N的原子序数为7,位于第二周期,属于短周期,故B不符合题意;
C.Fe的原子序数为26,位于第四周期,属于长周期,故C符合题意;
D.Cl的原子序数为17,位于第三周期,属于短周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A.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F元素的原子中有9个质子,A项错误;
B.钙元素的原子中有20个质子,原子序数是20,B项正确;
C.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原子的中子数是19-9=10,原子的中子数是20-10=10,C项正确;
D.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2 ,L 层有 8个电子,M 层有 8个电子,L层与M层电子数均为8,D项正确;
答案选A。
9.A
【分析】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非极性共价键,不同非金属原子间形成极性共价键。
【详解】
A.是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为非极性共价键,故选A;
B.是不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为极性共价键,故不选B;
C.是不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为极性共价键,故不选C;
D.是不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为极性共价键,故不选D;
选A。
10.D
【详解】A.石墨是非金属单质,所以石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 是过氧化物,故B错误;
C.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Na+、H+、,所以是盐,故C错误;
D.铜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铝箔在空气中加热也能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铝,故D正确;
选D。
11.A
【详解】A.碱金属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增大金属键逐渐减弱,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A不正确;
B.利用C-14的半衰期,考古时可利用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正确;
C.和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D正确;
故选A。
12.D
【详解】A.从氯到碘,常温下卤素单质的状态分别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熔点、沸点逐渐升高,A错误;
B.从氯到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越来越困难,B错误;
C.非金属性:F> Cl> Br> I,单质氧化性:F2> Cl2> Br2> I2,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F- < Cl- < Br- < I-,C错误;
D.溴单质和碘单质易溶于四氯化碳,溴单质和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分别呈现橙色和紫色,D正确;
故选D。
13.A
【详解】A.氢氧化钠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A正确;
B.水分子是只含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B错误;
C.氯化磷为只含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C错误;
D.硫化钾为只含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D错误;
答案选A。
14.D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A为C元素、B为O元素、C为F元素、D为S元素、E为Cl元素。
【详解】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则硫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所以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B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增强,所以氟气的氧化性强于氯气,故C错误;
D.碳酸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为14号元素Si,故A正确;
B.硅属于第三周期短周期元素,故B正确;
C.硅与碳同主族,非金属性小于碳,故C错误;
D.硅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常用作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16. K Cl S HCl F2 H2S H2S+2OH-=S2-+2H2O H2O2(或PH3)
【分析】18e-微粒来源大体分三个部分:一是第三周期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及去H+的对应离子,二是第四周期的K+、Ca2+,三是由第二周期气态氢化物去掉氢原子后,两两结合得到的分子,共16种,阳离子K+、Ca2+;阴离子P3-、S2-、HS-、Cl-;分子有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等,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即可确定所需答案。
【详解】(1)含有18e-的A+、B-、C2-分别为K+、Cl-、S2-,所以A元素为K,B元素为Cl,C元素为S;
(2)18e-微粒中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为HCl;
(3)含18个电子的微粒中氧化能力最强的为F2;
(4)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三原子分子为H2S,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S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2S+2OH-=S2-+2H2O;
(5)含有4个原子的18e-微粒中,分子式为H2O2或PH3。
【点睛】常见的18电子微粒有:阳离子——K+、Ca2+;阴离子——P3-、S2-、HS-、Cl-;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等。
17. Na+ 水
【详解】10e-的微粒有很多种,某种微粒是某个原子得到一个电子产生的,则该元素为9号元素,为F元素,该原子的电子式,某种微粒是原子失去两个电子产生的,则该元素为12号元素,为Mg元素,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某种微粒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其有一个原子核,则该元素为11号元素,为Na元素,该微粒是Na+;某种微粒可以作为很好的溶剂,为H2O,该微粒的名称是水。
18.(1) 第二周期第ⅥA族
(2) 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3) <
(4)
(5)BC
【分析】根据A的简单氢化物的球棍模型,A为C;B为Al,C为Na,D为O,E为Cl,F为H。
【详解】(1)D为O,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Ⅵ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E为Cl,F为H ,E和F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极性共价键);
(3)A为C ,A的简单氢化物,1个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则该氢化物的分子式为:CH4;D为O,简单氢化物为H2O,同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故稳定性CH4(4)B为Al,C为Na,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E为Cl,同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增强,故非金属性Cl>S。
A.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酸性:HClO4>H2SO4,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故氯气氧化性强于硫,氯气能将硫单质从H2S溶液中置换出来,B正确;
C.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稳定性HCl>H2S,C正确;
D.常温下物质的状态与非金属性无关,D错误;
故选BC。
19. H2SO4、HNO3 NaOH HNO3或H2SO4
【分析】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H,②是C,③是N,④是O,⑤是,⑥是,⑦是,⑧是S。以此解答。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属于强酸的是、;碱性最强的是。故答案:H2SO4、HNO3;NaOH。
(2)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分别是、、,当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所以。故答案:。
(3)由H、O、S、四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和,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
(4)由于A、B、C都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X为强电解质,根据图中转化关系可知,A为铝盐,X为,或A为偏铝酸盐,X为强酸,则B为,X为或。故答案:;HNO3或H2SO4。
20.(1)CD
(2) 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弱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减弱,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
【详解】(1)A.同周期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A不正确;
B.ⅥA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越来越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得到电子越来越困难,B不正确;
C.稀有气体元素为0族元素,常温时它们都呈气态, 所以0族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气体,C正确;
D.在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列的元素都属于过渡元素,所有的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D正确;
故选CD。答案为:CD;
(2)结论1: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弱。所以: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弱。
结论2: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金属性依次增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所以: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减弱,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答案为: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随核电荷数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弱;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减弱,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越来越强。
21. ①⑦ ②③ ④ ⑤⑥ 23:34 2:3 11:16
【详解】(1)①碘升华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没有化学键的破坏;⑦氧气溶于水是O2在水中溶解形成溶液,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没有化学键的破坏,故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①⑦;
②烧碱NaOH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时断裂离子键; ③氯化钠NaCl是离子化合物,当NaCl溶于水时,断裂离子键形成Na+、Cl-,故仅断裂离子键的物质序号是②③;
④氯化氢HCl是共价化合物,H、Cl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当其溶于水 时在水分子作用下断裂共价键,形成H+、Cl-,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物质序号是④;
⑤过氧化钠溶于水反应产生NaOH、O2,反应过程中有离子键、共价键的破坏;⑥氯化铵受热分解产生NH3、HCl,反应过程中有离子键、共价键的破坏,故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⑤⑥;
(2)假设物质的量都是1 mol,14C16O2的式量是46,32S18O2的式量是68,则相同物质的量的14C16O2与32S18O2的质量之比为46:68=23:34;
14C16O2的中子数是24,32S18O2的中子数是36,则二者的中子数的比是24:36=2:3;
14C16O2的电子数是22,32S18O2的电子数是32,则二者的电子数的比是22:32=11:16。
22. Ar 极性键、非极性键 AD HF+OH-=F-+H2O 向下排空气法 4HF+SiO2=SiF4↑+2H2O
【详解】(1) Ar是稀有气体元素,核外有18电子,其单质Ar性质最稳定;
(2)18电子微粒中有一种强氧化性的四原子分子为H2O2,该分子的结构式为H—O—O—H,含有的共价键种类是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浓硝酸和新制氯水与过氧化氢一样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故答案为AD;
(3) 10电子微粒中有两种可以相互反应生成另外两种10电子微粒,应为HF和OH-,反应生成的F-也是10电子微粒,反应的方程式是HF+OH-=F-+H2O;
(4)10电子微粒中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为NH3,因氨气极易溶解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制取氨气时常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10电子微粒HF的水溶液能腐蚀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HF+SiO2=SiF4↑+2H2O。
23. F Ar K HClO4 Al(OH)3 Br 17 C F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C、②为N、③为F、④为Mg、⑤为Al、⑥为S、⑦为Cl、⑧为Ar、⑨为K、⑩为Br,据此解答。
【详解】(1)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
(2)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K,核电荷数为19,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C、N、S、Cl和Br中氯元素非金属性最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Al(OH)3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和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两性氢氧化物;
(4)元素⑩为溴,元素符号为Br;元素⑦为氯元素,其原子序数为17;
(5)C、N、F为同周期主族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最大的是C,原子半径最小的是F;
(6)NH3的水溶液呈碱性,NH3是共价化合物,则电子式为。
24.(1) 第三周期第IA族
(2)
(3) 离子 黄
(4)
【分析】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外的四种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X为O或S,Y为四种元素种仅有的金属元素,可知X只能为O,Y为第三周期的金属元素,由Z与Y的原子序数之和为W、X原子序数之和的3倍,设W的质子数为x,Z的质子数为z,则(10+x+z)=(x+8)×3,z=14+2x,x只能为1符合Z为S满足题意,即W为H,X为O,Y为Na,Z为S,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X为O,O的某种含10个中子的核素常用来探究反应机理,该核素可表示为:;Y为Na,N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IA族;
(2)
X、Z的最简单氢化物为水、硫化氢均只含共价键,S的非金属性弱,则稳定性较弱的氢化物为H2S,其电子式为:;
(3)NaOH中含离子键和O-H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该化合物中含有钠元素故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
(4)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NaHSO4、NaHSO3,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5.(1) Na 氩元素 SiH4
(2)钠>碳>氟
(3) HCl H-Cl
(4) HClO4
【详解】(1)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变弱;①~⑩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Na;惰性元素名称是氩元素Ar;⑦为硅元素,其气态氢化物化学式是SiH4;
(2)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①、④、⑤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钠>碳>氟;
(3)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则最简单氢化物更稳定的是HCl,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H-Cl;
(4)根据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①~⑨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碱性最强的物质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电子式为;氢氧化钠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铝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