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0-13 21: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A.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B.NaOH溶液 C.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烟
2.为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测得其pH为12
B.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盐酸溶液至过量,现象是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
C.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只有2种
D.在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开关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B.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C.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D.K2CO3和K2O都属于盐
4.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A.在河流入海口处易形成三角洲
B.用石膏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林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5.工业制硫酸涉及以下三步反应S+O2SO2、2SO2+O22SO3、SO3+H2O=H2SO4.尾气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上述过程涉及到的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 B.SO2 C.SO3 D.H2SO4
6.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A.丁达尔效应 B.渗析
C.蒸发食盐水 D.过滤
A.A B.B C.C D.D
7.下表中关于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选项 酸 碱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干冰
B HClO KOH 小苏打 碱石灰
C 烧碱
D NaCl CO
A.A B.B C.C D.D
8.我国古代文化蕴藏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9.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A Na2CO3 HCl NaHCO3 MgO
B NaOH H2SO4 NaCl Na2O
C KOH HClO CaCO3 CO
D NH3·H2O CH3COOH CaCl2 Na2O2
A.A B.B C.C D.D
10.对物质进行分类,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CO——酸性氧化物 B.硝酸溶液——强电解质
C.CuSO4·5H2O——混合物 D.H2CO3——弱电解质
二、判断题
11.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_______)
12.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带正电。(_______)
13.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除去硬水中的Ca2+、Mg2+(______)
14.烧碱、纯碱均属于碱,不能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 )
15.蒸馏操作过程中冷凝水的流向是上进下出。(_______)
三、解答题
16.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向饱和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填“甲”“乙”或“丙”),该正确操作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现象,该过程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
(3)丙同学在做实验时加热时间过长,结果形成了悬浊液,原因是 。
(4)丁同学取适量的Fe(OH)3胶体注入试管,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观察到现象为 。
(5)戊同学认为制备的Fe(OH)3胶体中混有FeCl3杂质,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提纯,该操作名称为 ,放置2 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17.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物质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
A 冷水 B 沸水 C NaOH浓溶液 D NaCl浓溶液
(2)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②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③丙同学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分钟。
(3)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
18.实验探究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以“CO2与NaOH溶液反应为例”,实验装置见图1。
实验过程
【方案1】CO2溶于水
①用三颈烧瓶收集满CO2。
②用注射器取4mL蒸馏水注入三颈烧瓶。
③通过气体压强传感器获得三颈烧瓶内气体的压强变化如图2中所示曲线。
【方案2】CO2与NaOH溶液反应
用NaOH溶液替换蒸馏水,重复上述方案1中的步骤,观察到三颈烧瓶内压强如图2中所示曲线。
根据上述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C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CO2溶于水的压强变化曲线: (写编号)。
(3)曲线②先升高后下降的原因: 。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D C C B B D
1.A
【详解】新制氢氧化铜浊液为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NaOH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属于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0nm;烟属于气溶胶,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浊液和溶液之间,故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故答案为A。
2.B
【详解】A. pH试纸不能湿润,应选干燥的pH试纸,A项错误;
B. 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盐酸溶液至过量,胶体先发生聚沉现象,后与盐酸会发生酸碱中和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B项正确;
C. 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量筒,C项错误;
D. 在滴定时,左手操作滴定管开关,右手操作锥形瓶,操作不合理,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会发生聚沉现象。
3.B
【详解】A.Na2O属于氧化物,而Na2SiO3属于盐,A错误;
B.H2SO4和HNO3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因此二者都属于酸,B正确;
C.KOH属于碱,而Na2CO3属于盐,C错误;
D.K2CO3属于盐,而K2O属于氧化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4.C
【详解】A.江河中的泥沙属于胶体分散系,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与胶体的聚沉性质有关,故A错误;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利用的是胶体的聚沉,和胶体性质有关,故B错误;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无关,故C正确;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与胶体有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D
【详解】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物,则H2SO4不属于氧化物,D符合;
答案选D。
6.C
【详解】A.丁达尔效应在胶体中发生,形成胶体的分散质粒径在1-100nm之间,故丁达尔效应与物质微粒大小有直接关系,A不符合题意;
B.渗析指微粒直径小于1nm的可以通过,而大于1nm的不可以通过,即溶液可通过,胶体、浊液不能通过,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与物质微粒大小有直接关系,B不符合题意;
C.蒸发一般是指将溶液中的溶剂通过加热使其除去,剩下溶质固体,与粒子的大小无关,C符合题意;
D.过滤指微粒直径小于100nm的可以通过,而大于100nm的不可以通过,即溶液、胶体可通过,浊液不能通过,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与物质微粒大小有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A.纯碱是盐,A错误;
B.碱石灰是混合物,B错误;
C.是酸;烧碱为NaOH,是碱;是盐;能与水化合反应生成NaOH,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化合生成硫酸,是酸性氧化物,分类均正确,C正确;
D.是盐,是过氧化物,CO既不是碱性氧化物又不是酸性氧化物,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胶体均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该过程描述的是溶解过程,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该过程描述的是铁单质置换硫酸铜中的铜的反应,故C正确;
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是HgS分解成Hg单质,Hg单质与硫在常温下又可以重新化合成HgS,故D正确;
故选:B。
9.B
【详解】A.Na2CO3属于盐,不是碱,故A错误;
B.NaOH是碱,H2SO4是酸,NaCl是盐,Na2O是碱性氧化物,故B正确;
C.CO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C错误;
D.Na2O2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还生成氧气,故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D
【详解】A.CO和酸、碱都不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硝酸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CuSO4 5H2O是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故C错误;
D.H2CO3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故D正确;
故选:D。
11.错误
【详解】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中胶粒带电,但胶体不属于电解质溶液,而这是两种不同的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故错误。
12.错误
【详解】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中胶粒带正电,胶体本身呈电中性,故错误,答案为:错误;
13.错误
【详解】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但Ca2+、Mg2+并不能被氧化,高铁酸钾被还原后生成Fe3+,Fe3+可以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但胶体也不能除去Ca2+、Mg2+,故错误。
14.错误
【详解】烧碱是氢氧化钠,烧碱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纯碱属于盐,都能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故上述说法错误。
15.错误
【详解】蒸馏操作过程中冷凝水的流向是下进上出,错误。
16.(1) 丙
(2)丁达尔效应
(3)破坏了胶体的组成,会导致胶体聚沉,使之形成大颗粒的沉淀
(4)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沉淀会溶解(溶液变黄色)
(5) 渗析 有白色沉淀生成
【详解】(1)制备Fe(OH)3 胶体是把FeCl3 饱和溶液滴加到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不能用NaOH溶液,否则产生的是Fe(OH)3 沉淀,丙同学操作正确;该正确操作的化学方程式为;
(2)检验胶体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3)加热时间过长破坏了胶体的组成,会导致胶体聚沉,使之形成大颗粒的沉淀;
(4)加入电解质会导致胶体聚沉,故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硫酸,沉淀会溶解(溶液变黄色);
(5)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分离Fe(OH)3胶体中混有FeCl3杂质,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分离出FeCl3,FeCl3进入烧杯的蒸馏水中,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可以观察到有白色的AgCl沉淀生成;
17. B ① 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 丁达尔效应
【详解】(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答案为:B;
(2)①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这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操作;
②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会促进氯化铁水解,且加热促进HCl挥发,导致溶液产生沉淀现象,故不正确;
③加热到继续沸腾,不能继续加热,易发生胶体聚沉,说法不正确;
故选A;
(3)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可用来鉴别胶体,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故答案为: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液体,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制得的是胶体;丁达尔效应。
18.(1)2NaOH+CO2=Na2CO3+H2O
(2)①
(3)注射器中4mLNaOH溶液注入三颈烧瓶中,溶液增加的体积大于二氧化碳被吸收的体积,三颈烧瓶内的压强增大,曲线上升;随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压强下降,曲线下降
【详解】(1)C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2)用注射器取4mL蒸馏水注入三颈烧瓶,烧瓶内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增大,后有少量CO2溶于水,气体压强略微下降,所以CO2溶于水的压强变化曲线是①;
(3)注射器中4mLNaOH溶液注入三颈烧瓶中,溶液增加的体积大于二氧化碳被吸收的体积,三颈烧瓶内的压强增大,曲线上升;随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压强下降,曲线下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