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1糖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目的 实验方案
A 中含有碳碳双键 向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 的还原性强于 向溶液中加入2滴氯水,再加振荡后静置,观察层颜色变化
C 乙醇样品中是否混有少量水 向乙醇样品中加入一小粒钠,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 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加热麦芽糖和稀混合溶液,冷却;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后加入银氨溶液,加热,观察是否出现银镜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H2O2溶液,紫色褪去,产生气体 H2O2具有氧化性
B 向NaBr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溶液变为橙色,再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取溶液加热,溶液变为黄绿色,然后置于冷水中又变为蓝色 反应的
D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稀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淀粉未水解
A.A B.B C.C D.D
3.以下工业生产或实验流程正确的是
A.检验淀粉是否已经水解:淀粉溶液水解液观察是否出现银镜
B.冶炼铝:铝土矿
C.提纯硅:
D.侯德榜制碱法的流程:饱和食盐水
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至170℃,并将产生的气体干燥后通入少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B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 无白色沉淀 苯酚与浓溴水不反应
C 取少量酸催化后的淀粉水解液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和酸,再加少量碘水 溶液未变蓝 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D 向盛有NaAlO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无味的气体 与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A.A B.B C.C D.D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化学与文化传承密不可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汝窑天青釉盏托”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汉镂孔云纹铜染炉”的主要材质为合金
C.“陶排水管道”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
D.“唐胡人舞蹈木俑”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为高分子化合物
6.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金属钠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氢气,说明乙醇呈酸性
B.将灼烧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重新变为红色,说明乙醇有还原性
C.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冷却后加入NaOH至溶液呈现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淀粉发生了水解
D.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
7.化学材料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科技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动房”能充分利用地热能、太阳能,地热能、太阳能均属于新能源
B.“鲲龙”水陆两栖飞机的燃料是航空煤油,航空煤油是一种纯净物
C.利用CO2合成葡萄糖,实现了无机小分子到有机高分子的转变
D.应用于卫星的红外相机系统中的轻质金属表面玻璃化反射镜中不含金属元素
8.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解,取少量水解液滴加碘水 溶液未变蓝 淀粉水解完全
B 向5mL0.1mol/L的溶液中加入2mL0.1mol/L的KI溶液,充分反应后加入KSCN溶液 溶液变红 与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C 将分别蘸有浓硫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有白烟产生 浓硫酸和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且能发生反应
D 将镁片、铝片用导线相连接后插入到NaOH溶液中 Mg片上产生气泡 Al比Mg金属性强
A.A B.B C.C D.D
9.合理用药能提升人们的健康水平。下列关于常见药物的实验方法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或操作
A 检验补血剂片是否变质 将补血剂片去糖衣,研细,加稀硫酸配成溶液,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变成血红色
B 除去苯甲酸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 重结晶
C 检验葡萄糖中含有醛基 在试管中加入新制的,振荡后加入0.5mL葡萄糖溶液,加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D 检验阿司匹林片(主要成分为)中的酯基 在阿司匹林清液中滴入2滴稀硫酸,加热后滴入几滴溶液,振荡;再向其中滴入几滴溶液,振荡,观察溶液变成紫色
A.A B.B C.C D.D
10.根据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其中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 结论
A 探究与水解程度的大小 分别测定的和溶液的 前者小 水解程度:
B 比较与形成配位键的稳定性 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振荡 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 配位键的稳定性:
C 比较和的氧化性强弱 向淀粉溶液中通入少量 溶液变蓝 氧化性:
D 检验淀粉是否水解 向淀粉的水解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 无明显现象 淀粉未水解
A.A B.B C.C D.D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次氯酸的结构式:H-Cl-O B.二氧化碳的比例模型:
C.甲基的电子式: D.纤维素的通式:(C6H12O6)n
12.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A.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生成乙烯
B.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
C.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烷和乙烯
D.淀粉用酸催化水解后的溶液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看到有银镜出现
13.下列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u与浓硝酸反应:
B.蔗糖的水解反应:
C.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
D.硫酸铁铵[]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
14.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均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和结论
A 向苯中加入少量溴水、振荡 水层变成无色,证明苯与溴水发生了取代反应
B 麦芽糖与稀硫酸共热后加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并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证明麦芽糖已水解
C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
D 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气体 溶液出现浑浊,证明酸性:
A.A B.B C.C D.D
1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苯酚中是否混有少量苯甲酸 向混合液中加入饱和溶液 无气泡产生,证明不含苯甲酸
B 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再调节pH呈碱性,再加入碘水 溶液没有蓝色,证明淀粉水解完全
C 和与配位能力强弱 向盛有5mL0.lmol/L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 出现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出现深蓝色溶液证明
D 证明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取丙烯醛于试管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 紫红色褪去,丙烯醛中有醛基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蔗糖业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产糖量位居全国首位。甘蔗可用来生产蔗糖、乙醇、纸张等产品(如图)。
(1)甘蔗压榨后得到的糖主要是蔗糖。蔗糖是一种二糖,水解后生成两种单糖,一种是葡萄糖,另一种是 。葡萄糖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它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和 。
(2)甘蔗压榨后剩余蔗渣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该成分可用作造纸原料而节约大量木材资源。
17.从A.甲烷B.乙烯C.乙醇D.油脂E.葡萄糖F.淀粉等六种有机物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标号填在横线上。
(1)可用于制造肥皂的是 ;
(2)属于天然高分子的是 ;
(3)人体血液里的血糖含有 ;
(4)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5)我国“西气东输”的气体主要成分是 ;
(6)世界上将 的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
18.淀粉
(1)存在与物理性质
①存在:在种子、块根和块茎中含量丰富,谷类和薯类含淀粉较多。天然淀粉由 淀粉和 淀粉组成。 淀粉含量很高的一些谷物,如糯米、糯玉米等有比较黏的口感。
②物理性质:淀粉是白色粉末状物质, 甜味, 溶于冷水。在热水中淀粉会 ,形成胶状的淀粉糊。
(2)化学性质——淀粉属于非还原糖
①酯化反应:分子中葡萄糖单元中有 ,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②在酸或酶的作用下水解,其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
③淀粉遇 变蓝,可以用碘水检验淀粉。
(3)应用——食物和工业原料。
19.果糖、核糖与脱氧核糖
果糖 核糖 脱氧核糖
分子式 C6H12O6 C5H10O5 C5H10O4
结构简式
类别 多羟基 多羟基 多羟基
特点应用 无色易溶于水,应用于食品和医药生产 (RNA) (DNA)
由此可见,果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20.有ABC三种物质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为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中的一种,经实验可知:
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②A遇碘水变蓝色;③AC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中均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
(1)写出下列各物质的名称:
A是 ,B是 ,C是 。
(2)分别写出A、C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C: 。
21.某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在实验室中分别取18g葡萄糖进行下列几个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生银镜反应时,消耗 mol[Ag(NH3)2]OH,反应后葡萄糖变为一种盐,其结构简式是 。
(2)与乙酸反应生成酯,若一定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为60%,那么这些葡萄糖发生酯化反应消耗的乙酸为 g。
(3)若使之完全转化为CO2和H2O,所需氧气的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淀粉和20%的溶液,加热3~4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溶液。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的分子为 。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并向其中加入 (填试剂的名称),加热后再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向其中加入几滴碘水,可观察到 。
(2)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 和丙三醇,再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
(3)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通常选用的方法是 (填序号)。
A.滴加稀盐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在火焰上灼烧
23.淀粉存在与 ,其中 含淀粉较多,淀粉水解最终生成 ;淀粉遇 变蓝,可用于检验淀粉。
24.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沉淀,再加水稀释,沉淀又溶解的是
A.CuSO4 B.NH4Cl C.H2SO4 D.C2H5OH
(2)下列有关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沸点低的植物油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D.玉米油营养价值高是因为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3)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稀硫酸,加热3-4min,冷却至室温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碱中和稀硫酸后加入 (填试剂名称),加热后观察到现象是: 。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请你简述具体的实验操作 :
25.分类
单糖 寡糖(低聚糖) 多糖
概念 水解的糖 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 mol单糖的糖 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 mol以上单糖的糖
代表物及分子式 、 、 淀粉、纤维素
(C6H10O5)n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A D A A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D D C
1.B
【详解】A.中碳碳双键、醛基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含有碳碳双键,故A错误;
B.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先氧化亚铁离子,加CCl4萃取溶液分层,水层变黄,CCl4层无色,则Fe2+的还原性强于Br-,故B正确;
C.钠与乙醇本身就能反应放出H2,故向乙醇水溶液中加入一小粒金属钠,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不能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故C错误;
D.麦芽糖是还原性糖,也能与银氨溶液反应出现银镜,不能证明麦芽糖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故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向盛有酸性KMn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H2O2溶液,紫色褪去,高锰酸钾将过氧化氢氧化为氧气,说明H2O2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因氯水过量,过量的氯水可以直接与KI反应生成碘单质,不能说明溴单质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故B错误;
C.溶液加热,溶液变为黄绿色,然后置于冷水中又变为蓝色,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反应的,故C正确;
D.淀粉水解后,没有加NaOH中和硫酸,不能检验葡萄糖,则不能证明淀粉未水解,故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检验淀粉是否已经水解,淀粉水解后的溶液先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碱性,再加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银镜,A错误;
B.电解熔融氧化铝得到铝单质,而不是电解氯化铝,故B错误;
C.提纯硅,二氧化硅和碳高温下反应生成粗硅和CO,粗硅和氯化氢加热反应生成三氯硅烷,三氯硅烷和氢气高温反应生成硅单质和氯化氢,C正确;
D.侯德榜制碱法的流程,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再过滤得到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A.乙醇和SO2均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A正确;
B.苯酚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此物质物质难溶于水,为白色沉淀,B错误;
C.碘水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被消耗,故淀粉水解液经中和后再加少量碘水不会显蓝色,因此无法判断淀粉是否完全水解,C错误;
D.四羟基铝酸根结合氢离子能力强于碳酸根离子,导致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钠,不是发生双水解,D错误;
故答案为:A。
5.D
【详解】A.“汝窑天青釉盏托”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因此汝窑天青釉盏托属于硅酸盐产品,A正确;
B.“汉镂孔云纹铜染炉”的主要材质为铜合金,铜合金属于合金,B正确;
C. “陶排水管道”主要成分是硅酸盐,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C正确;
D.“唐胡人舞蹈木俑”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6.A
【详解】A.乙醇是不能在溶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非电解质,不可能电离出氢离子呈酸性,故A错误;
B.将灼烧后表面变黑的螺旋状铜丝伸入约50℃的乙醇中,铜丝重新变为红色是因为氧化铜与乙醇共热反应生成乙醛、铜和水,反应中乙醇被氧化为乙醛,说明乙醇有还原性,故B正确;
C.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冷却后加入氢氧化钠至溶液呈现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说明碱性条件下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反应生成了葡萄糖酸铵、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和水,证明淀粉发生了水解,故C正确;
D.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因为溶液中的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共热反应生成了氨气,说明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故D正确;
故选A。
7.A
【详解】A.地热能和太阳能属于新能源,A正确;
B.燃料航空煤油是混合物,B错误;
C.葡萄糖是单糖,相对分子质量没有上万,不属于有机高分子,C错误;
D.应用于卫星的红外相机系统中的轻质金属表面玻璃化反射镜中含金属元素,如钠、钙等,D错误;
答案选A。
8.A
【详解】A.淀粉遇碘单质会变蓝,淀粉在稀硫酸共热作用下会发生水解生成葡萄糖,若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溶液加热冷却,在水解液中加入碘水,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淀粉完全水解,故A正确;
B.向5mL0.1mol/L氯化铁溶液中滴加2mL0.1mol/L碘化钾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充分反应后仍存在大量的三价铁离子,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说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故B错误;
C.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两者靠近时不能出现白烟,故C错误;
D.虽然Mg比Al活泼,但Mg不与NaOH溶液反应,而Al可以,该装置中Al为负极,Mg为正极,Al溶解,Mg片上有气泡冒出,故D错误;
故选A。
9.A
【详解】A.将补血剂片去糖衣,研细,加稀硫酸配成溶液,滴入几滴新制氯水,将氧化成,再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变成血红色,不能判断是否变质,A错误;
B.苯甲酸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可以通过重结晶分离提纯,B正确;
C.往过量的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CuSO4溶液可得到新制的Cu(OH)2悬浊液,向其中加入葡萄糖、加热,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葡萄糖具有醛基,C正确;
D.滴入2滴稀硫酸并加热,发生酯基的水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H2O +CH3COOH;碳酸氢钠显碱性,然后再滴入几滴溶液,振荡,主要目的是中和过量的稀硫酸;酚羟基可用溶液检验,所以再向其中滴入几滴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证明乙酰水杨酸水解后的产物中含有酚羟基,故该方案可检验阿司匹林片的有效成分乙酰水杨酸中含有酯基,D正确;
故选A。
10.D
【详解】A.的和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相同,而盐的阴离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所以两份溶液中越小的,说明其对应阴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故A正确;
B.都能与Cu2+形成配位键,形成和,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振荡溶液由蓝色变为黄绿色,即转化为,所以配位键的稳定性:,故B正确;
C.向淀粉溶液中通入少量,溶液变蓝,说明发生+2=2KCl+I2,该反应中氯气是氧化剂、碘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故C正确;
D.向淀粉的水解液中先加碱溶液至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并加热,无明显现象才能说明淀粉未水解,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1.C
【详解】A.次氯酸分子中氯为+1价,氧为-2价,次氯酸的结构式:H-O-Cl,A错误;
B.二氧化碳分子中,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半径,B错误;
C.甲烷去掉一个H 后剩余部分即为甲基,电子式正确,C正确;
D.纤维素为混合物,只能用(C6H12O6)n表示,无通式的说法,D错误;
答案选C。
12.C
【详解】A.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A项错误;
B.乙醇与水互溶,故不能用乙醇从碘水中萃取碘,B项错误;
C.乙烷与高锰酸钾不反应,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其褪色,C项正确;
D.银镜反应需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故淀粉用酸催化水解后,先加碱中和酸,再加入新制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可看到有银镜出现,D项错误;
答案选C。
13.D
【详解】A.Cu与浓硝酸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故A错误;
B.蔗糖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蔗糖:,故B错误;
C.将二氧化硫通入硫化氢溶液中生成硫单质沉淀:,故C错误;
D.硫酸铁铵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生成氨气,氢氧化铁沉淀,硫酸钡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14.D
【详解】A.向苯中加入少量溴水、振荡,发生了萃取,溴从水层转移到苯层,A错误;
B.麦芽糖含有醛基,即使不水解,加入稀硫酸共热后加溶液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并加热,也能产生砖红色沉淀,B错误;
C.乙醇易挥发,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褪色,不能说明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C错误;
D.依据强酸制备弱酸可知酸性是苯酚小于碳酸,D正确;
故选D。
15.C
【详解】A.苯甲酸溶液与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也无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所以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无气泡产生,不能证明混合溶液中不含苯甲酸,故A错误;
B.碘单质能与OH-反应,则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加热,再调节pH呈碱性,再加入碘水溶液没有蓝色,不能证明淀粉水解完全,故B错误;
C.向盛有5mL0.lmol/L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出现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出现含有四氨合铜离子的深蓝色溶液,证明铜离子与氨分子的配位能力强于水分子,故C正确;
D.丙烯醛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也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溶液褪色,则取丙烯醛于试管中,滴加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不能说明丙烯醛中有醛基,故D错误;
故选C。
16.(1) 果糖 还原性 CO2 H2O
(2)纤维素
【详解】(1)蔗糖是一种二糖,水解后生成两种单糖,一种是葡萄糖,另一种是果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它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甘蔗压榨后剩余蔗渣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植物纤维素,该成分可用作造纸原料而节约大量木材资源。
17. D F E C A B
【详解】(1)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也称为皂化反应,可用于制造肥皂,故选D;
(2)淀粉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选F;
(3)人体血液里的血糖含有葡萄糖,故选E;
(4)有机酸或无机含氧酸和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为酯化反应,故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是乙醇,选C;
(5)我国“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选A;
(6)世界上将乙烯的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故选B。
18. 直链 支链 支链 没有 不 部分溶解 醇羟基 I2
【详解】(1)①天然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构成,其中支链淀粉含量很高的一些谷物,如糯米、糯玉米等有比较黏的口感。
②淀粉的物理性质为淀粉是白色粉末状物质,无甜味,不溶解于冷水,在热水中淀粉会部分溶解,形成胶状的淀粉糊。
(2)①淀粉分子中葡萄糖单元中有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②淀粉在酸或者酶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③淀粉遇到I2变蓝,故可用碘水检验淀粉。
19. 酮 醛 醛 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解析】略
20. 淀粉 葡萄糖 蔗糖
【分析】三种物质中,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淀粉遇I2变蓝色,淀粉和蔗糖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中均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因此A为淀粉,B为葡萄糖,C为蔗糖;淀粉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蔗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据此分析。
【详解】(1)三种物质中,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淀粉遇I2变蓝色,淀粉和蔗糖均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中均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因此A为淀粉,B为葡萄糖,C为蔗糖。答案为:淀粉;葡萄糖;蔗糖;
(2)淀粉发生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蔗糖发生水解反应的方程式为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 C6H12O6(果糖)。答案为:(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C12H22O11(蔗糖)+H2OC6H12O6(葡萄糖)+ C6H12O6(果糖)。
21. 0.2 CH2OH(CHOH)4COONH4 18 13.44 CH2OH(CHOH)4CHO+6O26CO2+H2O
【详解】(1),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H(CHOH)4CHO+2[Ag(NH3)2]OHCH2OH(CHOH)4COONH4+2Ag↓+3NH3+H2O,故0.1mol葡萄糖消耗0.2mol[Ag(NH3)2]OH,该盐为CH2OH(CHOH)4COONH4;
(2)0.1mol葡萄糖含0.5mol羟基,所以需要0.5mol乙酸进行反应,乙酸的转化率为60%,故酯化反应消耗的乙酸为0.5mol×60g/mol×60%=18g;
(3)葡萄糖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H(CHOH)4CHO +6O26CO2+6H2O,0.1mol葡萄糖消耗的O2为0.6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6mol×22.4L/mol=13.44L。
22. 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溶液变蓝 高级脂肪酸 D
【分析】(1)淀粉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可以用银氨溶液或者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淀粉可以用碘水检验;
(2)油脂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
(3)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造丝”的主要成分上纤维素。
【详解】(1)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分子式为,银氨溶液或新制悬浊液可检验葡萄糖,但要在碱性环境下,从而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而加入碘水后溶液变蓝,说明淀粉未完全水解,故答案为:;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溶液变蓝;
(2)油脂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故答案为:高级脂肪酸;
(3)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造丝”的主要成分上纤维素。鉴别蛋白质的依据主要有:蛋白质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常以此来区别毛纺织品和其他纺织品),故答案为:D。
23. 植物的种子或块根中 谷类 葡萄糖 碘
【解析】略
24.(1)B
(2)C
(3)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取少量未加碱中和的水解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
【详解】(1)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沉淀,再加水稀释,沉淀又溶解,称为蛋白质的盐析;蛋白质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重金属离子、宇宙射线、高温会变性,蛋白质变性不可逆,所以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是NH4Cl,其中硫酸铜和硫酸会使蛋白质变性,乙醇不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现象,故填B;
(2)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为饱和油脂,常温下一般为固体,沸点较高,故B错误;
C.地沟油未废弃的油脂,不能食用,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用于制作肥皂或其它除油产品,故C正确;
D.玉米为植物,用玉米制作的油位植物油,属于不饱和油脂,故D错误;
故填C;
(3)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水解;检验是否完全水解,则需要检验其中是否含有淀粉,所用试剂为碘单质,其操作为:取少量未加碱中和的水解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故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取少量未加碱中和的水解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
25. 不能 2~10 葡萄糖 果糖 蔗糖 麦芽糖 C6H12O6 C12H22O11
【详解】糖分单糖、寡糖(低聚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如葡萄糖、果糖,二者分子式均为C6H12O6。寡糖(低聚糖)是指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 mol单糖的糖,如蔗糖、麦芽糖,二者分子式均为C12H22O11。多糖是指1 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 mol以上单糖的糖,如淀粉、纤维素,分子式均可表示为(C6H10O5)n。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