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琵琶行并序 课型: 讲读课
授课时间: 采 用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把握《琵琶行》的基本内容,了解并初步掌握描写音乐的手法,鉴赏技巧; 理解音乐描写的多层含义,领悟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层内涵; 感悟诗人的心路历程,通过乐与诗的对话,深层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音乐描写的多层含义,领悟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层内涵。 感悟诗人的心路历程,通过乐与诗的对话,深层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进程:
导入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二、诵读全诗,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教师正音 2.教师播放朗读 3.学生齐读 三、 解读小序,初步感知 1.开头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和作者的心情。 ②说明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和命名,奠定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整体感知,梳理诗歌脉络 明确:①浔阳江头夜送客 ②江上聆听琵琶曲 ③歌女倾诉身世苦 ④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重闻琵琶青衫湿 赏析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前句互文 后句管弦指代音乐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惨”!(离愁、沦落) 手法点拨: 互文: 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四、研读文本 1.本文是描写音乐的名篇,诗中几次写到琵琶曲?分别是从怎样的角度写的 明确: 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一闻琵琶邀相见(侧面烘托琴技高超,琴声美妙) 第二次:“转轴拨弦三两声”至“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再闻琵琶诉沦落(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第三次:“却坐促弦弦转急”至“江州司马青衫湿”——三闻琵琶青衫湿(侧面描写) 第二次:再闻琵琶诉沦落 2.写出了琵琶声怎样的特点?找出音乐节奏的变化 明确: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粗重急促、轻促细腻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乱中有序、圆润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婉转流畅、低沉哽塞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声弦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清脆尖利、戛然而止 3.这部分文字运用了怎样的技巧来描写音乐? 明确: 一:大量运用比喻(博喻) 化抽象为具体 二:叠词(拟声词)传神。 三:通感 四:侧面烘托(人物心理感受、环境烘托)。 4.试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的作用 明确:①点明当时的环境氛围,以环境的静,表现人们的沉浸之深,侧面表现乐曲美妙,技艺高超。 ②“江心秋月白”以秋月的皎洁,烘托了音乐给人的美妙感受。 ③深化诗歌的意境,环境描写带给人丰富的联想想象,开拓了诗境,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以景结情。 一曲琵琶看似是乐曲的起伏变化,实际上是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明确:琵琶女的遭遇与乐曲的暗合 赏析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 琵琶女沦落前后的对比 (1)琵琶女沦落前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和诗人一样,琵琶女在沦落之前,是风光无限,是春风得意的。 琵琶女沦落后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曾经的琵琶女倾国倾城,才艺双全,被很多人所关注。如今,却是年长色衰,门前冷落,独守空船。 在听完琵琶女讲述自己的身世后,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6.赏析第四段 白居易的沦落前后对比 (1)白居易的沦落是如何?结合文本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五、思考探究 1.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同是天涯沦落人”同在何处? 明确: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思考:诗人泪洒青衫的原因 明确:①伤人(琵琶女):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②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女子的同情与尊重,更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 3.梳理本首诗歌的线索 明确: 明线——琵琶女的身世—— 反映民间的变化 暗线——诗人的遭遇、感受—— 反映朝政的变化 六、意象分析 1.找出文中描写月的句子并思考“月”的深层内涵。 明确: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在这样的场景下,主客双方的凄楚情绪可想而知,故而诗人说“醉不成欢惨将别”,将离别的悲伤感情表达到了极致,即将分别时,一弯冷清的月亮倒映在茫茫大江,多么幽冷、孤寂,水中的这一弯清月可以说包含了主客双方分别时所有情绪。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是演奏完后众人的反应。随着琵琶女“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演奏结束,本来听得如痴如醉的众人,突然也一下子沉静下来好似还陶醉于如仙乐般的琵琶声中,只见江心那轮秋月变得更为明亮清冷,月亮的清寒仿佛正像琵琶声中那幽咽的声音,“似诉平生不得意”,“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似喜用月亮的清冷来衬托声响的幽怨、愁苦,如他在写《琵琶行》之前,还写过一首《夜闻歌者》清冷的秋月照射在澄澈的江水中,与歌者的愁绝之词互相映衬,共同营造出凄冷的氛围。 ③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本句写的是琵琶女将往日所见的“秋月春风”之繁华、热闹与现在所看到的寂寞、凄然进行对比,愈发能够深切地体会到琵琶女的“天涯沦落”之感。热闹和繁华的概括,对比衬托如今的寂寞,凄然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孤独,寂寞,凄伤的心境 ⑤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谪居浔阳,虽有春花和秋月这些美丽的事物陪伴,却依然深感寂寞,只能一人独斟独欢。 七、景物描写赏析 1.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 明确:①选取了“枫叶”“荻花”“江水”“月”的意象; ②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画面; ③烘托了秋夜送别的迷茫悲伤氛围,为全诗奠定凄凉悲切的感情基调。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明确: ①点明当时的环境氛围,以环境的静,表现人们的沉浸之深,侧面表现乐曲美妙,技艺高超。 ②“江心秋月白”以秋月的皎洁,烘托了音乐给人的美妙感受。 ③环境描写带给人丰富的联想想象,开拓了诗境,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以景结情。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明确:①选取了“空船”“江水”“明月”的意象; ②描绘了人去船空,明月高悬,江水寒冷,思妇苦等的凄凉画面。 ③衬托,明月之下,江水寒冷,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衬托了自己孤单寂寞的愁情。 住近湓江地低湿......杜鹃啼血猿哀鸣。 明确:①选取了“湓江”“黄芦苦竹”“杜鹃”“猿啼”的景物/意象; ②描写了自己被贬所居之地的偏僻、荒凉,环境恶劣。 ③借景抒情,用冷清愁苦的景,衬托自己被贬的苦闷失意;“杜鹃啼血猿哀鸣”则增添了自己的悲切。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明确:①选取了“江”、“花”、“月”、“酒”的意象 ②描绘了春天花开的早上,秋天明月高悬的夜晚,如此美丽的景色,自己却只能一个人喝闷酒的画面 ③借景抒情,乐景反衬哀情,面对如此美景,自己被贬荒凉偏僻之地,无人陪伴,无人理解,使自己更加的失意孤独愁苦。 方法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创设环境;②烘托气氛;③传达感情(情景关系)。④奠定基调。(开头)⑤以景结情,含蓄隽永。(结尾) 景物描写的答题思路: 列举意象,描绘画面+概括意境+手法情感作用 八、本课小结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