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单元复习)课件(共54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统编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单元复习)课件(共54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统编版2024)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1 13:4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一单元

字 音 字 形
1.读读写写
1.春 嗡嗡(wēnɡ) 朗润(rùn) 酝酿(yùn niànɡ) 卖弄(nònɡ)
喉咙(lónɡ) 应和(hè) 嘹亮(liáo) 烘托(hōnɡ)
静默(mò) 风筝(zhenɡ)健壮(jiàn) 抖擞(dǒu sǒu)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窠巢(kē) 稀疏(shū)
筋骨(jīn) 黄晕(yùn)
2.济南的冬天 镶(xiānɡ) 单单 安适 着落(zhuó)
慈善(cí) 地毯(tǎn) 肌肤(jī) 秀气
宽敞(chǎnɡ) 贮蓄(zhù) 澄清(chénɡ) 空灵
伦敦(dūn) 看护(kān) 水藻(zǎo) 一髻儿(jì)
镶嵌(xiānɡ qiàn)

3.雨的四季 蝉(chán) 花苞(bāo) 娇媚(mèi) 棱镜(léng)
粗犷(ɡuǎnɡ) 睫毛(jié) 衣裳(shang) 铃铛(dānɡ)
端庄(duān) 静谧(mì) 屋檐(yán) 凄冷(qī)
化妆(zhuānɡ) 莅临(lì) 造访(zào) 吝啬(lìn sè)
干涩(sè) 草垛(duò) 绿茵茵(yīn) 咄咄逼人(duō)
池畦(qí) 高邈(mǎo) 冷冽(liè) 淅淅沥沥(xī lì)
4.古代诗歌四首 沧海(cānɡ) 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ɡ zhì)
萧瑟(sè) 一帆悬( fān)

2.读音易错
1.春 酝酿(yùn niànɡ) 水涨(zhǎnɡ) 黄晕(yùn) 应和(hè)
嘹亮(liáo) 薄烟( bó) 抖擞(dǒu sǒu) 披着蓑( suō)
戴着笠( lì) 窠巢(kē) 烘托(hōnɡ)
2.济南的冬天 贮蓄(zhù) 着落(zhuó) 一髻儿(jì) 镶嵌(xiānɡ qiàn)
水藻(zǎo) 济南(jǐ)
3.雨的四季 花苞(bāo) 静谧(mì) 粗犷(ɡuǎnɡ) 高邈(mǎo)
莅临(lì) 池畦(qí) 绿茵茵(yīn) 吝啬(lìn sè)
冷冽(liè) 淅淅沥沥(xī lì) 咄咄逼人(duō)
4.古代诗歌四首 沧海(cānɡ) 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ɡ zhì)
萧瑟(sè) 一帆悬( fān)

3.字形易错(括号内为错别字)
1.春 嘹(缭)亮 披着蓑(衰) 戴(带)着笠 朗(郎)润
笼(茏)着薄烟
2.济南的冬天 响(晌)晴 贮蓄(畜) 澄(瞪)清 发髻(鬟)
狭(挟)窄 宽敞(敝) 水藻(澡) 地毯(毡)
3.雨的四季 花苞(包) 静谧(秘) 粗犷(旷) 高邈(渺)
莅(位)临 池畦(洼) 吝啬(瑟) 绿茵茵(因因)
4.古代诗歌四首 沧海(苍) 碣石(竭) 澹澹(瞻) 竦峙(耸侍)
萧瑟(箫) 归雁(燕) 夜郎(朗) 天涯(崖)

典 题 演 练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大自然生生不息,四时之景美不胜收。朱自清笔下的春像花 ① 招展的小姑娘,春风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老舍笔下的冬温暖而晴朗,小山秀气,河水澄清,水藻仿佛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刘湛秋笔下的夏雨热烈而又粗 ② ,秋雨使人静 ③ 、使人怀想、使人动情。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liáng chéng  chǔ  B.liáng dēng zhù
C.niàng chéng zhù D.niàng dēng chǔ
【答案与解析】C 酝酿(niàng),澄清(chéng),贮蓄(zhù)。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支 ②旷 ③谧
B.①枝 ②犷 ③谧
C.①枝 ②旷 ③秘
D.①支 ②犷 ③秘
【答案与解析】B 作答本题,需要结合词义和语境。“支”可用作量词,用于队伍、歌曲、杆状的东西等。“枝”指枝子;用作量词时,用于带枝子的花朵。第①空指花的枝子,故选“枝”。“旷”指空而宽阔;心境开阔。“犷”指粗野。第②空形容夏雨粗豪、豪放,故选“犷”。“谧”指安宁,平静。“秘”指秘密;保守秘密。第③空形容秋雨使人安宁,故选“谧”。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文人将四季书写于字里行间,带我们领略时序之美。春天,草木萌发,牧童liáo亮的笛声应和着轻风流水传递春的气息,惹得鸟儿卖弄清脆的喉咙。热烈又粗 guǎng的夏雨一来,就是另一番风情,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那是秋天来了,给人们以丰收的喜悦。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一并奉献给济南的冬天。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应和( ) 贮蓄(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liáo( )亮 粗guǎng( )
【答案】(1) hè zhù (2)嘹 犷





墨剑飘雨
词语(成语)运用
1.词语释义
篇目 词语 释义
1.春 欣欣然 形容高兴的样子。
朗润 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
赶趟儿 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酝酿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 越来越浓。
窠巢 鸟兽昆虫的窝。
呼朋引伴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本义含贬义,文中是贬词褒用。
宛转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多写作“婉转”。

篇目 词语 释义
2.济南的冬天 响晴 晴朗无云。
温晴 温暖晴朗。
设若 假如。
着落 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镶 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澄清 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蓝汪汪 形容蓝得发亮。
3.雨的四季 花苞 文中指没开放的花骨朵儿。
萌发 种子或孢子发芽。
绿茵茵 形容草地等一片碧绿。
彩棱镜 以透明材料制成的多面体,能折射出不同颜色的光。

篇目 词语 释义
3.雨的四季 粗犷 粗豪;豪放。
争先恐后 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淅淅沥沥 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冷冽 寒冷。冽,冷。
干涩 (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
迫切 需要到难以等待的程度;十分急切。
端庄 端正庄重。
静谧 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 高而远。 邈,遥远。
造访 拜访。(多用于书面)。
吝啬 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篇目 词语 释义
4.古代诗歌四首 临 到达,登上。
澹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 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星汉 银河。
客路 旅人前行的路。
残夜 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杨花 柳絮。
子规 即杜鹃,又称“布谷鸟”。
昏鸦 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 形容悲伤到极点。
天涯 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2.近义词辨析
近义词 举例 辨析
卖弄/夸耀/炫耀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四川眉山中考) 三者都有显摆的意思。“弄”指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夸耀”指向)显示(自己有本领、有功劳、有地位势力等)“炫耀”指向他人显摆自己的优点。这里的“卖弄贬词褒用,比“夸耀”“炫耀”更进一层,表达的情感勇强烈,因此选“卖弄”

3.易用错成语
成语 错例 分析
花枝招展 毕业典礼那天,男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意气风发,灵动的青春在校园里尽情飞扬。 “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用在句中形容男女同学的打扮,对象误用。
淅淅沥沥 昨天,有数百名编辑记者冒着一条条淅淅沥沥的雨柱,卷起衣袖争先恐后地挤上了采血车;今天,这些刚刚当了一回“新闻人物”的编辑记者又拿着录音机、照相机,抱着摄像机从报社、电台、电视台赶来。 “淅渐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可见,“浙淅沥沥”用于形容雨时,形容的是轻微的雨声,雨点不能很大,而句中的“雨柱”是说雨像柱子一样,那绝不是小雨。对象误用。
咄咄逼人 槐花园里弥漫着咄咄逼人的香气,令人陶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含贬义。与“令人陶醉”的情态不符,可改为“沁人心脾”。

典 题 演 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着新衣、穿汉服,扶老携幼、呼朋引伴,成千上万的人走进博物馆参观国宝。
B. 参加比赛的女选手们个个花枝招展,十分引人注目。
C. 下课了,同学们在体育委员的统一安排下争先恐后地来到操场上做操。
D. 演奏现场,小提琴轻盈的节奏如清风徐来,转瞬之间又是咄咄逼人的狂放旋律。
【答案与解析】C “争先恐后”指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与“统一安排”相矛盾,可改为“井然有序”。





文 学 文 化 常 识
文体 解说
写景散文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1.文 体 知 识

文体 解说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元曲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2.作家作品
作家 简介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绿》等。
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其中《茶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刘湛秋 刘湛(zhàn)秋,1935年出生,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曾被誉为“抒情诗之王”。著有《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遥远的吉他》等,译著有《普希金抒情诗选》等。

作家 简介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pèi)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b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王湾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唐玄宗时,官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现存诗不多,其中较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被誉为“诗仙”。他是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太白集》传世。
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3.写作背景
篇目 写作背景
1.春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略有改动。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此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使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带入江南美好的境地,因此,他写下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散文名篇。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2.济南的冬天 老舍先生于1930年7月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此文虽是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3.雨的四季 观沧海》选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篇目 写作背景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观沧海》选选自《曹操集》(中华书局2012年版),这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大战之后,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次北固山下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古诗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之情而写下的。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昌龄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数次遭贬,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他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4.文章主旨
篇目 文章主旨
1.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五幅图画,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活力、希望和力量,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济南的冬天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3.雨的四季 作者通过细致描写四季的雨的景象、雨的音响、雨的气息,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这实际上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篇目 文章主旨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宏观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诗人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次北固山下 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关切。
天净沙·秋思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典 题 演 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B.《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现代作家老舍,他的原名叫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
C.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一文通过对四季中的雨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D.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答案与解析】A 李白的号是“青莲居士”。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一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B. 刘湛秋所写的《雨的四季》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的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
C.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唐朝的马致远,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悲凉的深秋晚景图,表达了游子漂泊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D.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作者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描写了冬天济南的山、水等美景,表达了对济南山水的喜爱之情。
【答案与解析】C  本题考查掌握文学常识和理解课文内容。C项有误,马致远是元朝人,而非“唐朝”。

朗诵·停连
[重音]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语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
无论是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1.在朗读时,对需要强调的词语要加以重读,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停顿,用“V”标示;连接,用“Λ”标示。下列标注错误的一项是( )
A.牛背上Λ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B.真的,济南的人们Λ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C.这一圈小山Λ在冬天特别可爱,V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D.潮平Λ两岸Λ阔,风正Λ一帆Λ悬。





【答案与解析】C 应该是“这一圈小山Λ在冬天特别可爱,V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典 题 演 练

现 代 文 阅 读
考点
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常见的考查形式】
(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2)请自选角度赏析句子(含比喻的句子)。

【答题技法】
1.把握比喻的类型、特征,准确判断比喻句。
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借喻(乙代甲)。无论哪种类型,赏析句子都要按照比喻句的赏析方法进行。
2.明确比喻的表达效果,依据实际灵活作答。
运用比喻,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给人鲜明、深刻的印象,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不同的文体中,其表达效果的表述方式有差别。要注意区分是叙事性、描写性文章,还是议论类文章。
【答题模式】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结合句意分析本体和喻体),表达了……的感情。

考点
分析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常见的考查形式】
(1)某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请简析某句(段)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法】
1.是什么。掌握拟人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做出准确的判断。
2.表现了什么。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中表现的内容。
3.写出效果或情感。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形象地写出了……),并说明句子所寄予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题模式】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物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考点
概括景物的特点
【考点分析】
概括景物的特点其实就是筛选与整合信息,整合的过程就是化繁为简的过程。这类题型在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
【考查形式】
①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有哪些特点
②请结合文章第x段,说说某物具有哪些特点。

【答题技法】
首先,判断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其次,找出描写的是哪些景物。最后,看这些景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若有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形容词,则筛选出即可;若没有这类词语,则需从描写景物的句子中提取中心词来改造、组合、变换、选用,使之成为全面、简练且符合要求的答案。
注意:“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的特点”不同,前者要求回答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后者要答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2023陕西西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与春为邻
李军怀
①能够触摸到春的筋骨,有着令人慌张的气息。仿佛就是在一夜之间,红梅
粉色的花一树怒放。
②几天前,米粒大小的花在黢黑干瘦的枝条上探头探脑地张望春天,羞羞答
答的模样,仿佛少女在寻找自己的恋人,青涩的情愫唯恐被人知道似的。
典 题 演 练

③不见一片叶子,一树繁花妖娆妩媚,美艳绝伦。丝丝缕缕的幽香沁人心脾,
清清浅浅,浅浅悠悠,我仿佛能听到花的呼吸,那么轻,那么匀。
④夜里的雨,润物无声。草醒了,花醒了,空气清新得让人陶醉。泥土的味,
混合着草的香,花的味,一同氤氲在早晨的空气中。这是大地吐故纳新的呼吸。
皇天后土在春雨的滋润下,一夜酣睡醒来,酣畅地打着呵欠。我仿佛看到它们胸
腔在一起一伏。暖暖的气息唤醒了花草的梦、鸟的梦,它们一起在一个清晨醒来。
⑤一群麻雀在地上啄食,叽叽喳喳。它们在谈论着食物、雨水、春天和爱情。
它们在地上蹦蹦跳跳,欢欣鼓舞。原来,它们心中也居住着一个春天。

⑥阳光晴好,湖面上闪着点点金光。柔若无骨的春风撩拨着水,涟漪泛起。
水中央的几只水鸟,叫不出名字,结伴嬉水,水流向东,浩浩荡荡。远处的秦岭
青如眉黛,近处的湖水清清凉凉。天上闲云朵朵,耳边鸟鸣啁啾。好一个新的春
天,活色生香在眼前,不是画卷,胜似画卷。柳树早已站成湖岸边的新娘,长发
飘飘,婀娜多姿,万种风情。湖水做了照妆之镜,明镜映娇娘,怎一个美了得。
⑦田园上,起身的麦苗做了绿毯,铺天盖地,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尽情渲染,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一望无际的绿色显示着春天的生机勃勃。田间地头春耕的
人星星点点,麦田锄草的,挑野菜的,种树的……人勤春早,他们才是春天最美
的风景。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⑧天上的风筝多了起来,花花绿绿的彩带装扮着天空。风筝越升越高,那些
“蜈蚣”“老鹰”“青蛙”等越发活灵活现,天空生动、热闹了起来。地上的人牵着线走,
目光被高高飘扬的风筝牵着,欣喜的心放飞着,飘向远方……
⑨桃红柳绿,姹紫嫣红,大自然散发出迷人的魅力。人处其中,无不被明媚
的春景所感染、鼓舞。我常会从破土而出的嫩芽中感受到新生的力量,从枝头绽
放的花朵中体悟到生命的蓬勃和美丽,从一岁一季的枯荣兴衰中感知季节的轮回
和生活的甘苦……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⑩我常想,人人都喜爱春天,大概是因为春天一切都在生长,而生长就意味着
希望、收获。大自然竭尽全力地展现着它的色、味、形之美,而谁又能拒绝得了美
呢?我们自然不自然地被这自然之美吸引着、熏陶着、引领着。我们与春为邻、与
春同居、与春同行,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信心,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这新生的春天,这新生的希望,这新生的美好,渐行渐深。
(有删改)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1.在作者的笔下,春天的不同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的
表格补充完整。(4分)
春 景 特 点
红梅花 妩媚怒放,散发幽香
麻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田园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筝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啄食谈论,欢欣鼓舞
湖面泛光,涟漪泛起
绿满天地,人勤春早
颜色鲜艳,活灵活现(每空1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①处,根据第⑤段内容可概括为
“啄食谈论,欢欣鼓舞”;②处,根据第⑥段内容可概括为“湖面泛光,涟漪泛
起”;③处,根据第⑦段内容可概括为“绿满天地,人勤春早”;④处,根据第
⑧段内容可概括为“颜色鲜艳,活灵活现”。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2.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
(1)远处的秦岭青如眉黛,近处的湖水清清凉凉。天上闲云朵朵,耳边鸟鸣啁啾。
(从多感官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调动视觉、触觉和听觉,表现了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2分)
【解析】 第(1)题,“远处的秦岭青如眉黛”“近处的湖水清清凉凉”“天上
闲云朵朵”从视觉、触觉角度进行描写,“耳边鸟鸣啁啾”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
句子调动多种感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生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
喜爱和赞美之情。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2)湖水做了照妆之镜,明镜映娇娘,怎一个美了得。(从修辞手法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湖水明净、柳条柔美多姿的情态,表达出作者对春景的喜爱和赞美。(2分)
【解析】 第(2)题,句子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湖水比作镜子,并赋
予柳树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湖水明净、柳条柔美多姿的情态,表达
出作者对春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3.班里要举办朗诵会,请你为下面的句子标注恰当的重读和停顿。(重读用“·”
标注,较短的停顿用“|”标注,较长的停顿用“∧”标注)(2分)
这 新 生 的 春 天, 这 新 生 的 希 望, 这 新 生 的 美 好, 渐 行 渐 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新生的|春天,这新生的|希望,这新生的|美好,渐行|渐深。(2分)
【解析】 本题考查朗读设计的能力。作答此题,首先细读语句,把握其表达的情
感,然后根据情感来体会应重读的词语和应停顿的地方。这句话写出了春天生机
勃勃、充满生命力等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因此,应重读“春
天”“希望”“美好”;同时,根据本句词组的语法特点,三个“新生的”后均
应有较短的停顿,“渐行”和“渐深”中间应有较短的停顿。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4.【回归教材】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A.标题“与春为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揭示了文章的内容,激
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以“春”为线索,描绘春天红梅花开,以及春天的雨、麻雀、湖水、田园、
风筝等景物及其不同的特点。
C.文中运用大量的叠词,如“丝丝缕缕”“蹦蹦跳跳”“清清凉凉”“花花绿绿”
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D.本文和朱自清的《春》都对春天特有景色进行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作者对春
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说法有误。文章标题“与春为邻”,把“春天”人格化,把它当作作者的邻居,
赋予它人的情态,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诗 词 鉴 赏
1.观沧海
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与鉴赏(依据教材、教参)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我要饱览这大海的壮观。 理解: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教参资料链接)
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教参资料链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最先跃入眼帘。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 理解:描写海水和山岛,是远观之景。(教材思考探究)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是静态,次及“洪波”,是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教参整体把握)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与鉴赏(依据教材、教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 写作手法: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教参整体把握),展现出宏伟的境界。(教参资料链接)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幸运得很,好极了,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理解:这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教材课下注释)
【主旨情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宏观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诗人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教参教学重点)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2.次北固山下
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与鉴赏(依据教材、教参和真题标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人前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理解:开头点题,写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客路”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教参整体把握),先写“客路”后写“行舟”,流露出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教参资料链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理解:写船上所见景色。炼字:“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风正”兼包顺风与和风。只有“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通过描写小景,传神地表现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教参资料链接)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两岸阔”“一帆悬”对仗精整,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着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教材思考探究)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与鉴赏(依据教材、教参和真题标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修辞、哲理:“生”和“入”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情态,蕴含了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的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理解: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诗人的乡思愁绪。(教参资料链接)
【主旨情感】通过描写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与鉴赏(依据教材、教参)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柳絮已经落尽,布谷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 写作手法:融情入景、景中见情,借“杨花”“子规”两种意象,点明时令是暮春,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寄寓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教参资料链接)
写作用意: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一是取其季节意义,点明事情发生的时令是暮春;二是取其形象意义,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教材思考探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理解:由写景言事转为抒情寄慨。(教参资料链接)
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教参整体把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怀念之情。
【主旨情感】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教参整体把握)以景传情,(教参问题探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关切。(教参资料链接)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4.天净沙·秋思
原文 参考译文 理解与鉴赏(依据教材、教参)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干枯的藤、衰老的树,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理解:运用白描手法,通过九种意象,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索的深秋晚景图,营造了凄凉的氛围,衬托了游子孤寂悲苦的思乡之情。
写作手法:动景与静景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教参资料链接)乐景写哀情:用小桥流水人家这样充满温馨的画面衬托游子的孤寂悲凉。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悲伤到极点的漂泊人还远在天边。 理解:“夕阳西下”,点明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悲凉气氛,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画面:太阳落山了,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仍然跋涉在苍凉的古道上,不知归向何处,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主旨情感】这是一篇抒情作品,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教参整体把握)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典 题 演 练
1.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答案】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景物特点,1分;“感觉”与景物特点对应,1分。共2分)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答案】①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是暮春。②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③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3分)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3分)
【答案】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诗句展现的情景,1分;象征意义;1分;对偶的精妙,1分。共3分)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4.《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2分)
【答案】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最后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处在于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力,作者由此写出了“断肠”的凄切心情。(意思对即可。2分)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