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习题课件(9份打包下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习题课件(9份打包下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0-10 19:35:42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化学 九年级上册 鲁教版
第三单元 探秘水世界 复习突破
高频考点1:水的净化
1.(青岛中考)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直饮水机,其中的水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③的作用是( )
A.吸附杂质 B.过滤
C.杀菌消毒 D.蒸馏
C
2.(金昌中考)水是生命之源。某学校九年级的同学模拟黄河水变成自来水的部分净化过程如下。
(1)取100 mL黄河水注入烧杯中,加入少量_______(填物质名称),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静置。
(2)实验室在过滤操作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3)吸附池内常用__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
明矾
引流
活性炭
高频考点2:分子的性质
3.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通过气味区别氮气和氨气——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B
4.实验小组分别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1)图1和图2中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没有接触,却都产生大量白烟。从分子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实验与图1实验相比的优点是什么?(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图2比图1更环保,且可以比较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合理即可)
5.(成都中考)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生成的气体,记录的现象如下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电前应将玻璃管内空气排尽
B.两电极产生气泡的速率不相同
C.正极气体为氧气,负极气体为氢气
D.结合气体密度可计算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
D
6.如图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新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水分子
氢分子和氧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7.如图表示以液态氢、液态氧为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D.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ABC
高频考点4:混合物与纯净物
8.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液氮 B.蒸馏水
C.二氧化碳 D.空气
D
高频考点5:溶液的形成
9.(辽宁中考)厨房里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白糖 C.植物油 D.辣椒面
B
10.取某固体物质5 g加入20 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碳酸钙
C
11.(陕西中考)试管内盛有20 ℃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C
高频考点6: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2.已知:温度越高,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质量越大,现有一杯60 ℃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欲使其达到饱和,下列方法一定不可行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降低温度
D.加一定量的硝酸钾固体
A
13.20 ℃时,50 g水中溶解了18 g氯化钠恰好成为饱和溶液。
(1)20 ℃时,50 g水中加入15 g氯化钠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向上述溶液中再加入5 g氯化钠,得到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 g,溶液的质量是____ g。
不饱和
饱和
18
68
14.在一定温度下,对某一饱和的NaCl溶液进行如下操作,按要求用“不变”“增加”或“减少”填空:
(1)加入少量NaCl固体后,溶液的质量_______。
(2)若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
(3)若温度不变,蒸发掉少量水,则溶质的质量______,溶液的质量________。
不变
不变
增加
减少
减少
高频考点7:溶液的配制
15.(宜昌中考)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B
16.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 g该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16.0 g
C.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
高频考点8: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7.现有225 g 20%的硝酸钠溶液,若在此溶液中:
(1)加入225 g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2)蒸发112.5 g水(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加入75 g硝酸钠晶体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4)加入5 g硝酸钠晶体和170 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5)加入45 g硝酸钠晶体再蒸发45 g水后(无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
(6)加入50 g 20%的硝酸钠溶液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0%
40%
40%
12.5%
40%
20%
18.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 g/cm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mL)配制这种稀硫酸6 300 mL。求:
(1)需要浓硫酸多少毫升?
(2)需加水的体积为多少?
易错易混点1:溶液的理解
19.下面是四位同学在小组学习群中的交流记录,其中错误的是( )
A.小云: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
B.小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小丽: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小凯: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C
易错易混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20. t ℃时,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一定变大
B.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溶剂质量一定变小
D.溶液质量一定变大
B(共19张PPT)
化学 九年级上册 鲁教版
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剂较少的溶液
C.颜色很深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D
2.20 ℃时,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表所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D
选项 A B C D
加入NaCl质量(g) 5 15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115 130 136
3.t ℃时,在两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 g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继续搅拌最终可使氯化钠溶解
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C
4.20 ℃时,向50 g KNO3溶液中加入5 g KNO3晶体,充分搅拌后仍有部分晶体未溶解;加热后晶体全部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晶体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热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C.加热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此过程中溶液质量始终不变
B
5.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
B.加入少许硝酸钾固体不溶解
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
D.上述三种方法都行
B
知识点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6.t ℃时,欲使一瓶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的同种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④ C.①③ D.②④
B
7.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D
8.已知20 ℃时,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食盐。
(1)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______ g。
(2)20 ℃时,将5.4 g食盐投入2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其成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还需加入_______ g食盐或蒸发掉____ g水。
36
不饱和
1.8
5
9.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硝酸铵固体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后,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
C
11.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C
12.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分别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均无晶体析出),请将溶液成分的变化填入下表中(在空格处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下列四个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填字母,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_____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___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
(3)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固体是否也全溶?_________。
AB
C
D
B
不是
14.化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上图中的______(填“I”“Ⅱ”“Ⅲ”或“Ⅳ”)区域;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若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溶液既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

加氯化钠固体或蒸发水分
15.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读数变化情况。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读数_________。
(3)如果加入KNO3晶体,弹簧秤读数__________。
不变
变大
变小(共19张PPT)
化学 九年级上册 鲁教版
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3课时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溶液的配制
知识点1:溶质质量分数
1.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
B.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
C.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混合所得的溶液
A
2.20 ℃时,将33 g食盐放入100 g水中,食盐全部溶解,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 g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______ g,现在溶液恰好饱和,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 g食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6
26.5%
知识点2:溶液的稀释(或浓缩)
3.欲将80 g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稀释到质量分数为10%,需要加水( )
A.800 g B.80 g C.40 g D.60 g
4.某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 g水后变为10%,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5 g B.10 g C.20 g D.50 g
B
B
5.有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10 g氯化钠
B.加入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C.蒸发掉40 g水
D.蒸发掉50 g水
D
6.现有8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硝酸钾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____g,溶剂的质量为_____g。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 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 g硝酸钾,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4)若使上述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加入硝酸钾_____g。
(5)若使上述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20%,则应蒸发水______g。
(6)若使上述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则应加水_____g。
8
72
8%
28%
10
40
80
知识点3:溶液的配制
7.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某病毒的新药——千金藤素,需用到5%的Na2CO3溶液。若配制100 g该溶液,需要称取Na2CO3的质量为( )
A.95 g B.90 g C.20 g D.5 g
D
8.(河南中考)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需蔗糖的质量为3 g
B.蔗糖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
C.量水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浓度偏大
D.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C
9.用4 g酚酞与酒精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酚酞试液,需要酒精的质量是_______ g,这些酒精的体积为______ mL。(酒精的密度为0.8 g/mL)
96
120
10.向一杯食盐水中不断地加入水,并同时用玻璃棒搅拌,下列能正确地表示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加入水的质量(m)的关系图是( )
D
11.已知20 ℃时,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 NaCl。20 ℃时,将10 g NaCl放入3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下列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5%
C.该溶液中存在水分子、钠离子、氯离子
D.该溶液还可以再溶解1 g NaCl
D
12.(邵阳中考)某化学检验员在分析醋酸(CH3COOH)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时,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则该醋酸溶液中醋酸的质量分数是( )
A.75% B.25% C.18.5% D.9.8%
B
13.在一定温度下,向100 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KCl固体,充分溶解,加入KCl固体的质量与所得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该温度下,实验①所得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实验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A.40%   B.37.5%   C.28.6%
不饱和
C
14.在200 g 16%的KNO3溶液中加入8 g KNO3,全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g,其中KNO3的质量为_____ g,溶剂的质量为______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08
40
168
19.2%
15.二氧化氯消毒液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室、食堂、寝室等的卫生消毒,某二氧化氯消毒液瓶上的标签如下表所示。
(1)这1 000 mL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是_______,其中含溶质二氧化氯______g。
(2)某校欲配制60 kg质量分数为10%的稀二氧化氯消毒液用来消毒,需要多少千克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多少千克水?
解:设需要二氧化氯消毒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
60 kg×10%=x×80%
x=7.5 kg
需要水的质量为60 kg-7.5 kg=52.5 kg
答:需要7.5 kg这种二氧化氯消毒液和52.5 kg水。
1200g
960
16.(株洲中考)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室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100 g上述浓硫酸稀释成质量分数为5%~14%的硫酸。请计算:
(1)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2)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解:(1)100 g 98%硫酸中纯H2SO4质量为100 g×98%=98 g
(2)若稀释为5%的硫酸,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
(100+x)×5%=98 g x=1 860 g
若稀释为14%的硫酸,设需加水的质量为y。
(100+y)×14%=98 g y=600 g
答: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98 g;需要水的质量是600~1 860 g。(共19张PPT)
化学 九年级上册 鲁教版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知识点1:水的分解
1.关于水的电解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无色气体 B.体积比为8∶1
C.质量比为1∶2 D.密度均大于空气
A
2.如图为某同学进行水的电解实验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玻璃管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玻璃管中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3)上述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4)在实验过程中,可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氢气(或H2)
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氧气(或O2)
木条复燃
氢元素(或H)
氧元素(或O)
增强水的导电性
分解
知识点2:水的合成
3.下列关于氢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气的密度小,所以有时可以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B.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
C.点燃氢气时一定会发生爆炸
D.实验室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C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变化不能证明的事实是(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且分子间有间隔
B.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A
5.如图所示,小林同学将纯净的氢气点燃,观察到管口有_________火焰,将干燥的烧杯倒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_________。据此,她发现氢气具有的一个性质是_________,这属于氢气的__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该性质决定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燃料,其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
淡蓝色
水雾
可燃性
化学性质
化合反应
无污染
D
A
D
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B.将自来水煮沸可以得到纯净水
C.水分解产生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10.下列模型能表示化合反应的是( )
B
11.如图是电解水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该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两种生成物中氢、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
B
12.理论上水分解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某同学用碳棒作电极进行水电解实验,得到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对产生此现象原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部分氧气溶于水
B.部分氧气与碳棒反应
C.部分氧气被碳棒吸附
D.部分氧气与氢气反应重新生成了水
D
13.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
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D
14.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a玻璃管中的气体______(填“能”或“不能”)燃烧;图2是水发生甲、乙两种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图2中的微观变化能与图1相对应的是______(填“甲”或“乙”)。
(2)图1中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与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
(3)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水电解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C.凉开水不宜养鱼,是因为凉开水中不含氧元素
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


2∶1
AC
15.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密闭容器中氢气在一定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常温下测得氢气的体积与剩余气体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点表示的意义是氢气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B.氧气的起始体积为2 mL
C.AB段表示剩余气体为氧气
D.C点表示剩余气体的体积为(x-2)mL
D(共22张PPT)
化学 九年级上册 鲁教版
第三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
知识点1:溶液的形成和特点
1.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可乐 B.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
A
2.(自贡中考)溶液用途广泛,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纯净物
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A
知识点2:溶液的组成
3.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溶液 B.生理盐水
C.稀硫酸 D.葡萄糖注射液
A
4.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B
5.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稀盐酸中,盐酸是溶质,水是溶剂
B.植物油和水混合,水是溶剂,植物油是溶质
C.冰和水混合在一起,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D.油脂溶解在汽油中,油脂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D
6.分别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1)蔗糖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
(2)碘酒(即碘的酒精溶液):溶质____;溶剂 ________。
(3)乙醇的水溶液:溶质_________;溶剂_______。
(4)0.9%的生理盐水:溶质____________;溶剂______。
蔗糖


酒精
乙醇

氯化钠

知识点3: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7.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固体物质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固体可以是( )
A.食盐 B.硝酸铵
C.氧化钙 D.氢氧化钠
B
8.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大理石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
B
知识点4:溶液的应用
9.溶液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只有形成溶液才能被植物根部吸收
B.动物摄取的营养先形成溶液,后被吸收利用
C.医疗用的生理盐水是溶液,是由NaCl配制而成的
D.人类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的物质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D
10.“油、盐、酱、醋、糖”是家庭常用的厨房用品,其中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植物油 B.食盐
C.米醋 D.白砂糖
A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为后者溶质的是( )
A.酒精、碘酒
B.冰、冰水
C.植物油、油水
D.氯化氢、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
D
12.有一组物质:海水、酒精溶液,下列物质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A.牛奶 B.泥水
C.冰水混合物 D.碘酒
D
13.下列有关氯化钠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溶液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各部分组成完全相同的混合物
B.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就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发生改变的原因是溶解过程中没有热量转化
D.氯化钠的溶解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两个过程
C
14.将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分别同时放入2个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中,用仪器测出溶液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下列“温度—时间”曲线正确的是( )
A
15.为了探究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③,可探究固体溶质的颗粒大小对溶质在水中溶解速率的影响
A
16.请你各举一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____________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_______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硫酸铜溶液(或碘酒等)
蒸馏水(或酒精等)
酒精
17.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
A.氢氧化钠固体
B.硝酸铵固体
C.氯化钠固体
(1)U形管中的水左低右高,则放入小试管中的物质是____(填字母,下同)。
(2)U形管中的水左高右低,则放入小试管中的物质是____。
(3)U形管中的液面没有明显变化,则放入小试管中的物质是____。
A
B
C
18.为了探究物质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两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装置:
(1)这两个同学的设计合理的是______。
(2)用正确装置实验时若把氢氧化钠固体换为硝酸铵固体,产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右侧烧杯中的水进入导气管,形成一段水柱(共23张PPT)
化学 九年级上册 鲁教版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知识点1:地球上的水资源
1.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湖泊淡水
D.河流水、湖泊淡水、埋藏较浅的地下淡水
D
知识点2:水的净化方法
2.(吉林中考)水在净化过程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
A.沉降 B.过滤
C.用活性炭吸附 D.蒸馏
D
3.下列物质能用于除去水中异味和色素的是( )
A.明矾 B.活性炭
C.小卵石 D.石英砂
B
4.可以通过:①明矾吸附沉降;②用漂白粉杀菌消毒;③自然沉降;④过滤;⑤活性炭吸附等几个步骤对河水进行净化。下列合理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③②④⑤ B.③①④⑤②
C.③④①⑤② D.①③④⑤②
B
知识点3:过滤
5.下列混合物可用过滤法进行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食盐和泥沙
C.食盐和水 D.铁粉和铜粉
B
6.下列关于过滤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会减慢过滤速度
B.漏斗内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D.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以加快过滤速度
D
7.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应指标。下列指标可通过过滤达到的是( )
A.澄清 B.无异色
C.无异味 D.无细菌和病毒
A
知识点4:纯净物和混合物
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海水 B.自来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
D
9.下列各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C
知识点5:蒸馏
10.下列关于水的蒸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加热变成蒸气,遇冷后凝成液态水的过程叫作蒸馏
B.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
C.蒸馏能杀死部分病毒
D.蒸馏水是混合物
D
11.(自贡中考)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自然沉降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杀菌消毒
D
1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温泉水是纯净物
B.混有冰的水是纯净物
C.过滤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D.活性炭可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B
13.城市生活用水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的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沉淀池、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B.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C.自来水厂投入明矾进行消毒
D.用户得到的水是混合物
C
14.项目式学习小组利用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处理黄河水样(如图)。下列对水样处理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能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B.能除去水样中难溶性杂质
C.该过程能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D.该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
15.《天工开物》记载甘蔗制作红糖的主要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C
16.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均填序号)
①矿泉水 ②蒸馏水 ③湖水 ④冰水共存物
⑤食醋 ⑥加碘盐 ⑦自来水
①③⑤⑥⑦
②④
17.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你产生了哪些有关水资源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有13%是可直接利用的,所以人类可利用的淡水约占总储水量的______,这说明地球上总储水量很丰富,但可利用的淡水却很________。
①地球上海水资源很丰富;②地球上淡水资源很少等(合理即可)
0.3%
短缺
18.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净化自然水”活动。活动中组长小伟同学发现某组员设计的过滤操作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
C._________。
(2)指出图中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学生改正后,继续进行过滤操作发现:过滤后的液体仍有浑浊现象。请你帮他找出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架台
漏斗
烧杯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
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
漏斗下端没有靠在烧杯内壁上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盛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19.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水厂将浑浊的河水净化成自来水,并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
(2)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2,此操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待处理的水应该从____(填“a”或“b”)端通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操作3可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蒸馏水,操作3的名称是________。
吸附杂质,使杂质沉降
过滤
除去色素和异味
b
净化效果更好
蒸馏(共19张PPT)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天然循环
知识点1:水的三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微粒质量发生变化
B.变成了新微粒
C.微粒大小发生变化
D.微粒间的间隔发生变化
D
知识点2:分子的性质
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的是( )
A.品红扩散 B.柳絮飞扬
C.美酒飘香 D.食醋挥发
B
3.(云南中考)“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弄花香满衣”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C
4.(河北中考)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
A. 间隔增大
B.质量增大
C.种类增多
D.数目增多
A
5.写出下列事实分别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足球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
6.如图所示,两支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末端注射孔,将活塞慢慢推入,容易推压的是____(填“A”或“B”),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水分子间隔较小,空气分子间隔较大,所以空气容易被压缩
7.如图,实验小组的同学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该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进一步思考,还可得出分子的有关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在不断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子运动的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吗
品红消失,一杯水都变成红色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体积小、质量小
分子间存在间隔
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取相同体积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哪一杯水先变红色
知识点3:水的天然循环
8.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D
9.下列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雪花融化成水时分子获得能量,水结成冰时分子失去能量
B.水蒸气和水中的水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而冰中的水分子是不动的
C.此变化是物理变化
D.水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大小不会改变
B
10.火药爆炸是由于瞬间产生大量的热和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体积急剧膨胀,压力猛烈增大而引起的。对“气体受热膨胀”现象的解释,其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体积膨胀
B.温度升高,气体分子运动变慢
C.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温度升高,气体分子分裂为更多的分子
C
11.(岳阳中考)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6 000 L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 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12.一定条件下,水在密闭容器里的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①>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②>①
C.状态③的水分子静止不动
D.①→②发生了化学变化
A
13.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C
14.
(1)向容积为250 mL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切。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2次。静置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整瓶水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液面低于刻度线
分子之间有间隔
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15.图1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简易装置,图2是化学兴趣小组改进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氨气溶于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1)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几分钟后,a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____色。
(2)与图1装置相比,图2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上方的棉花团先变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保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共13张PPT)
化学 九年级上册 鲁教版
学生实验2 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
考向1:创新设计(实验装置的改进)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改进装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固定住一支注射器,向外拉动另一支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能恢复原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U形管中加入的可以是稀硫酸
C.实验时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D.正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D
3.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如图为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NaOH溶液的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
C.检验气体时,将注射器(内有剩余溶液)取出,顶端靠近酒精灯火焰,推动活塞即可
D.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两倍
C
4.(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a是电源的____极,c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其密度比空气____。
(2)除了水的电解实验,_________________实验也可证明水的组成。

氢气

氢气的燃烧
5.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解水装置,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A、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D线)。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
①A、B管内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检验A管内生成的气体,应该用_______________。
(4)电解一段时间后,若A管上方收集到10 mL气体,理论上B管上方应当收集到_________mL气体。
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A管和B管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液面上升
水通电分解产生的H2和O2使A、B管内压强增大,把水压入C管中,使A、B管内液面下降,C管液面上升
H2和O2密度比水小,且H2难溶于水,O2不易溶于水
带火星的木条
20
考向2:数字化实验
6.探究水的组成实验。
(1)为证明水不是由“水元素”组成的,1785年,拉瓦锡在高温条件下,用水蒸气与红热的铁反应,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模拟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①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铁粉前,应先通入水蒸气一段时间,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测定水的组成,关闭活塞并接通电源,开始一段时间后,当A管液面处于8 mL时,B管和中间漏斗液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H2与空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
B处液面处于16mL,漏斗中液面上升
水没有分解
H(共17张PPT)
化学 九年级上册 鲁教版
学生实验3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1.(苏州中考)在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的Na2CO3溶液的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A.漏斗 B.玻璃棒
C.50 mL量筒 D.烧杯
A
2.(滨州中考)小亮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他的错误操作是( )
C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3.0 g氯化钠
B.用烧杯量取所需的水
C.未等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就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
D.将只写试剂名称的标签贴在试剂瓶上
A
4.某小组用NaCl固体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棒的作用只有引流
B.水倒入时洒出烧杯外,质量分数变大
C.实验中会用到蒸发皿
D.实验中选用25 mL规格的量筒
B
5.(怀化中考)在怀化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同学抽到的化学考题是“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正确的是( )
A.计算出配制该溶液需要3 g氯化钠固体和47 mL水
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
C.量取水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将称得的氯化钠和量取的水倒入同一烧杯中,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B
6.(1)计算:配制80 g 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____ g,水____ g。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 g/cm3,水的体积为_____ mL。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____ g氯化钠,倒入烧杯里。用______ mL的量筒量取______ mL水。
(3)_______:把量好的水倒入烧杯里,用__________搅拌,使氯化钠溶解,得到8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4)装瓶存放: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并贴上_________,放入试剂柜中保存。
8
72
72
8
100
72
溶解
玻璃棒
标签
7.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时,导致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偏大的可能原因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用来配制溶液的烧杯刚用少量蒸馏水润洗过
C.用托盘天平称取蔗糖时,将蔗糖放在右盘,且称量时使用了游码
D.用了含少量杂质的蔗糖配制溶液
A
8.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①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⑤
D
9.(云南中考)学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溶液的配制过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②中的砝码和试剂放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B.若③中烧杯内壁有水珠,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
C.若④中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
D.将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C
10.(达州中考)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的考试题目是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已知ρ水=1 g/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应称取NaCl固体____g。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此时小明应该____(填字母)。
A.增加适量NaCl B.减少适量NaCl
C.增加砝码 D.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2)量取蒸馏水时,小明应选择__________(填“2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
3
B
50mL
(3)下列因素会造成小明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
B.量取蒸馏水时俯视读数
C.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转移至烧杯时,NaCl洒落
D.配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部分溶液溅出
AC
1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图中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
(2)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氯化钠
_____g,水_______g。
(3)称量氯化钠时,氯化钠应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填“左”或“右”)盘。
(4)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量筒
7.5
42.5

搅拌,加快溶解的速率
(5)对配制的溶液进行检测发现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填字母)。
A.称量时,试剂与砝码放反了
B.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把50 g 质量分数为 15%的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g。
AB
100
12.实验室要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现有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2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及足够多的硝酸钾晶体和蒸馏水,请选用上述的试剂,设计两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配制方案(只要说明配制时所需要的各种试剂及用量即可)
示例 10 g硝酸钾和90 g水
方案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和50g水
94.7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和5.3g硝酸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