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9:2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学习目标: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3)
2.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
3.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时空观念】
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912.4)
1.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措施、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目的、原则、性质。
孙中山在宣布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为了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以便把中国纳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轨道,提出奠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职和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三个条件。 ——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九条 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辅佐临时大总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责任内阁
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参议院
总 统
总理内阁
法 院
参议院多数党
经参议院同意任免
选举 弹劾
对参议院立法有一次否决权
经参议院同意任命
立法权
司法权
行政权
【课堂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临时约法》进行简要评价。
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局限性: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
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
职权不明,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
(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政党政治
政党政治:通常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广义包括各国政党为实现其政纲和主张而展开的一切政治活动和斗争。
★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失败的教训?
教训:议会斗争实现民主政治行不通
◎五色旗
北洋政府(1912-1928):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皖系军阀统治时期(1916-1920)
直系军阀统治时期(1920-1924)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24-1928)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为
段祺瑞、黎元洪、
冯国璋、张作霖、徐世昌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唾骂中死去,中国进入长达12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中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唾骂中死去,中国进入长达12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中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6年
4-7月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1927年
张作霖坐镇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
北京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武汉
1926年12月5日,汪精卫在武汉成立武汉国民政府。
南京
1927年9月,宁汉双方达成谅解,并进行合并重组
9月
“宁汉合流”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唾骂中死去,中国进入长达12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中
广州国民政府成立
1925年
国共合作,开始北伐
1926年
4-7月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
1927年
9月
“宁汉合流”
张作霖坐镇北京,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
北京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
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
1928年
张作霖决定退回东北,途中惨遭日本炸死。同年底,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
1927年9月,宁汉双方达成谅解,并进行合并重组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
12月29日
“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思考: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有什么特点?
特点:
1913年10月6日,国会召开总统选举会,王家襄为主席。袁世凯命令京师警察厅和拱卫军联合派出军警“保卫”国会。此外,便衣军警千余人,自称“公民团”,将国会团团围住,所有入场的人准进不准出。
  根据《总统选举法》规定:候选人必须获得四分之三的绝对多数票才能当选第一轮投票,袁世凯得471票,尚缺 99票,又进行第二轮投票,结果袁世凯得497票,离当选仍差63票。时已过午,议员要求回家吃饭,“公民团”把住前后门,并大声叫喊:“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就休想出院!”议员见公民团虽外穿便衣,但军裤、皮靴和短枪赫然可见,知形势严重,遂在第三轮就袁世凯和黎元洪二人决选时,袁以507票当选。“公民团”完成任务,“始高呼大总统万岁,振旅而返”。这时已是晚上9时。议员们饥肠辘辘,仓皇归去。
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政党政治活跃;
各党派以谋求议会席位为目标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
多党竞争的尝试被袁世凯扼杀,政党政治夭折。
材料一: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西方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其制度的确立,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整个国家严重资本主义化之后。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天下。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
材料二:民初的政党政治实践之所以会失败……政党自身的严重畸形化,各党派间无休止的激烈竞争,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基础的薄弱,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淡薄与参政能力的低下而造成的民众支持力的不足等
——摘编自《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课堂探究: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①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国情。
②半殖半封,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操控政权
③受传统政治文化影响较深。
④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⑤政党仓促成立,党争不休。
⑥未得到民众支持。
孙中山的“革命程序”论
军政:早期是指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指通过武装革命彻底打到军阀,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训政:以“军政”统一全国后,需要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以“训政”来开启民智,培养民众的民主意识。届时要实行约法,由政府派出经过训练、考试合格的人员,到各县筹备地方自治,并对人民进行使用民权和承担义务的训练。
宪政:凡一省之内全部的县已实行自治,就可结束训政开始宪政。“宪政”是“还政于民”的宪政民主时期。
1948
思考:
①革命的最终目的是
②军政与训政的目的分别是
(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8)
“训政”时期:
实质:一党专政,独裁统治。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回望民国时期共和之路——
1912年1月1日
南京临时政府
正式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诞生
1912年3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1913年春
“宋教仁”惨案(3月)
“二次革命”
(7—9月)
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10月)
1915年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取消,军阀陷入混战
1928年
国民党统治
通过《训政纲领》,进入训政时期
1948年
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推行“宪政”
思考1.结合时空坐标分析“共和之路”的特点
特点:
曲折反复的民主斗争
政府更替频繁;民主曲折反复;长期实行军事独裁
军政
训政
宪政
问题探究: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原因?
材料:“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无数革命的先烈,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毛泽东选集》第2卷
史料2:中国民族资本在它积累的最高峰的时候,不过是七十多亿元(1936年币值),合二一十多亿美元,而当时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资本估计达四十二亿八千万美元,比民族资本大一倍以上。稍后,官僚资产阶级所积累的财产达一百到二百亿美元,比民族资本大四倍至九倍。” ——据于素云、张俊华《中国近代经济史》等整理
①半半社会下,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封建势力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以及阶级属性(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④封建势力强大,军阀控制政权。
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一)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苏区
(二)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边区政府
(三)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大行政区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苏区
观察右图,为什么要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在这些地区呢?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性质:工农民主专政。
凡上述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皆是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
内容:①制定宪法大纲,通过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
②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③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意义: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1.措施:
①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
②设置各级参议会,并选举产生边区政府委员;
③实行三三制原则。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全民族抗战和根据地建设的需要
评价: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二)全面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边区政府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边区政府(民国地方政府)
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根据三三制原则,团结党外人士,组成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参议会选举产生
【课堂探究】比较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为什么采用不同的政权模式?
(提示: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课堂探究】比较革命根据地与抗日根据地
比较项 革命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
不同点 指导思想
斗争对象
分布地区
政权性质
最终结果
相同点
工农武装割据
全面抗战路线
国民党反动派
日本侵略者、顽固派、伪军
主要在江南地区
主要在华北地区
人民革命政权
抗日民主政权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丧失
抗击大部分日寇,根据地发展
都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政策,着眼于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力量,都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武装民众等方式巩固和建设根据地
启示: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巩固、发展和建设根据地。
1.措施:
①政权建设:设置行政区 ②理论基础:《论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949
1954
1957
1966-1976
1982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正式建立的标志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文革”结束后逐渐恢复
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一)一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地位: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以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1、过程:
八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49年
1954年
1956年
1982年
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政协二次会议,确定政党制度
新政协召开,代行人大职能
3、内容:
(1)政党关系: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2)政协性质: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3)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二)三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课堂探究: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
比较项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协
不同点 性质
职能
产生
相同点
国家权力机关
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有权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政协委员通过民主协商推荐产生
①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开展工作,提高了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三)三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障自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政党制度
基本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教材18页学习聚焦
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基层村民自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教材20页
“一根三基”
思考:这四种制度有什么共同点?
人民当家作主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2.重大意义:
——提出总目标
——通过《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三个坚持
1.发展过程:
(1)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体现了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2)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为新时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总方向。
(3)体现了党对治理国家的深刻认识和高超的国家治理智慧。
(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课堂总结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
在根据地和
解放区的制
度探索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政党政治开始出现
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袁世凯复辟始末
训政时期的到来——颁布《训政纲领》
披着“宪政”外衣的“独裁”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行政区的建立——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