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9:2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4课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从古至今重要的变法和改革。
第1单元 政治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的重要改革
求新、求变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
目录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
铁犁牛耕
公田不治私田开垦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社会转型
井田制瓦解
奴隶主贵族没落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1.战国: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示意图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战国:商鞅变法
措施
①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1.战国:商鞅变法
②推动社会的转型(奴隶社会转为封建社会)
材料: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②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背景: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
后期:孝文帝主持 , 移风易俗,民族融合。
【俸禄制】北魏前期百官无俸。太和八年颁行俸禄,赃满一匹者死。吏治好转。
【均田制】男授桑田 20 亩、露田 40亩,女授露田20亩。一夫一妇收调帛一匹、租粟二石。
【三长制】
原有姓氏 现在姓氏
拓跋 元
原姓 现姓 原姓 现姓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兰 贺 独孤 刘
贺楼 楼 勿忸于 于
尉迟 尉 纥奚 嵇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①加快北方各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
②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文政之弊
以钱财换和平
官僚队伍膨胀
军队不断扩编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积弱
边疆危机深化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王安石变法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王安石变法
目的:
富国强兵
措施:
冗官
冗费
冗兵
官僚机构
财政制度
军事体制
裁撤冗员、限制恩荫、改革科举
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打击高利贷者,增加财政收入)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王安石变法
材料1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2 青苗法的本意是限制高利贷者,且使国家可从中获利,但实施中往往不论百姓要否借贷,一律硬性摊派,年息大大高于四分,甚至有六分或以上者。免役法以货币徭役代替力役,自然有其进步性,但以募役的名义向原先不必服役的人户收钱,还另征免疫宽剩钱,显属不合理的加派。
——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材料3 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刘挚《忠肃集》卷3《论助役法分析第二疏》
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王安石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新法实行五六年后,王安石被罢职,变法措施被废止。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
背景:
政治: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措施:
考成法
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
要求各衙门逐日登记章奏,分别将其内容及处理期限登记在两份文册上,一份送到六科,一份送到内阁,实行一件,注销一件,然后每年每月按事情的完成程度加以考察。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材料 及揽大政,登首辅,慨然有任天下之志。……十年来海内肃清。用李成梁、戚继光,委以北边,壤地千里,荒外警南。蛮累世负固者,次第遣将削平之。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成君德,抑近幸,严考成,核名实,清邮传,核地亩,一时治绩炳然。惜其褊衷多忌,刚愎自用。久直信任,奸佞好谀成风。六曹之长,咸唯唯听命。至章疏不敢斥名,第称元辅。世称张居正相业,誉者多许其干略,毁者仅恶其专恣。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
张居正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探究】思考影响中国古代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
2、是否有支持改革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是否采取了符合当时客观实际的措施;
3、改革者的政治素质和意志是否坚强;
4、是否有强大的政治力量作后盾,是否得到统治者或民众支持。
1、戊戌变法
背景:
政治:
经济:
思想:
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康有为、梁启超等宣传维新思想、提倡西学。
方式: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翻译西方书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过程:
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
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的变法措施。
1、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结果:
戊戌六君子
京师大学堂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单薄






封建


民族
资产阶级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2.清末新政
背景:
内容: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评价:
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
材料1 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与其说这些改革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不如说它们更多地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材料2 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
——《辛亥革命史》
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3.民国时期的改革
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和后来的国民政府,都陆续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
概况:
结果:
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
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
(1)币制改革(1935年)(2)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
1.过渡时期的改革(1949-1956年)
目的:
内容:
结果:
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
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底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从而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经济改革:1953年--1957年,“一五计划”
内容:国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民主改革: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作用:从法律和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深刻变革。
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956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了良好开端。
开端:
曲折:
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
调整:
1960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成就:
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改革(1956-1966年)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78年
2012年
2013年
2017年
2019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中共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中共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
十九届四中全会
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2)改革开放的评价
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战略目标
01
05
02
03
04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
材料 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思考点: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改革要符合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改革开放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要坚定不移、始终如一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时期的改革
土地改革
经济改革
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改革
新时期的改革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堂小结
社会主义理论发展
改革成就
改革意义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