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9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课件(共9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19:5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8张PPT)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 回顾殖民体系建立的历程
从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逐渐联系成一个整体。随着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通过输出商品、资本输出和武力在全球建立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全球领土被列强瓜分殆尽,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1500
1765年
1860年
1900年
1945年
工场手工业时期
海外贸易黑奴贸易殖民掠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二战后
炮舰政策商品输出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输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时期 时间 手段 主要侵略地区 结果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15世纪末——18世纪晚期 暴力掠夺 美洲为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雏形初现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侵略战争、商品输出 亚洲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基本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瓜分殖民地、资本输出 亚非拉各洲、瓜分非洲为主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回顾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TEXT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战后
二战前
二战后
殖民体系开始瓦解的历史潮流20世纪初就开始了。但是只有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形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它首先在亚洲出现高潮。接着转向非洲和拉丁美洲,一浪高过一浪,殖民体系的堤坝一块块塌落。
——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 13 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 16 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战后到二战前)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二战后)
第 21 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 新兴国家的发展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第21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本课通过三个子目(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的成就、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的概况。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不同国家独立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当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及挑战的具体表现,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发展中国家面临问题的区域性与共性特征,以及问题解决的艰巨性。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时间轴
1、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材料一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宗主国国力衰落,无力维持殖民统治;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者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热情。以自决和民主的名义、通常以殖民地国家为盟友进行的战争,要想不在被统治人民中激起自由的思想,是很难的。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材料三 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美苏两大阵营对峙,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
材料四 从联合国成立开始,非殖民化就一直是其关切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非殖民化直接渊源于《联合国宪章》规定的各国人民平等权利和民族自决原则。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联合国非殖民化活动的推动。
1、殖民体系崩溃的背景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2、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在短短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西方殖民列强历时数百年构建的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在原来的殖民地诞生了为数众多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据统计,截至190年,联合国159个成员国中,有近100个是在“二战”后宣布独立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殖民地宗主国国力衰落及其在世界体系中地位下降的结果。
2、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增强了。
3、二战后形成的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也有利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获得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的国际支持。
4、联合国非殖民化活动的推动。
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背景
必背清单
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1)印巴分治
背景
概况
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
①印度人民在国大党领袖甘地、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等人的领导下,积极争取独立
②士兵和工农斗争风起云涌。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
学思之窗
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位总督蒙巴顿的助手伊斯梅这样描述印度独立前的形势:
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要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英]帕姆·杜德著,苏仲彦等译《英国和英帝国危机》
为什么伊斯梅对印度独立前的形势做这样的描述
尼赫鲁(左),印度末任总督蒙巴顿勋爵和真纳(右)讨论分治问题
印巴分治

圣雄甘地 尼赫鲁 真纳
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1947年8月15日印度赢得独立。
印度国旗
赢得独立
巴基斯坦国旗
▲ 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左)和巴基斯坦第一任总统真纳(右)
印巴分治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分治使数万人死于教派冲突,使上千万人离乡背井,沦为难民。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居住的地区犬牙交错,根本不可能截然分开。
分治严重破坏了印度经济地域的统一。印、巴分界线主要根据居民成份划分,……这就无法顾及经济地域的统一。结果,划归巴基斯坦的地区主要是农业区,工业城市大都划归印度。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工业归印度,而这些工业的原料有不少依赖于巴基斯坦境内的农业。
——孙澄《论印巴分治的原因及影响》
时间 目的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47年至1949年
1965年至1966年
1971年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
肢解巴基斯坦
印度占领克什米尔3/5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2/5领土。
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
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
印 巴 战 争
领土争端后患无穷,使两国关系难以有实质性的改善
宗教冲突频频发生,矛盾难以调和
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加剧了印巴间的矛盾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2)亚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印度尼西亚
老挝
菲律宾
缅甸
锡兰
柬埔寨
马来亚
新加坡
柬埔寨
马来亚
新加坡
亚洲其他国家的独立
194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1946年菲律宾共和国成立
1945年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1965年新加坡独立
1953年柬埔寨王国成立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二战后初期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
1957年马来亚独立
1948年缅甸独立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国旗
▲印尼国徽
▲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1901-1970年)
(1945年)8月17日上午10时在北刚珊东街苏加诺的住宅前举行独立仪式,苏加诺向欢乐的人群宣读了《独立宣言》,并宣告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诞生。青年们夺取电台,向全国人民广播了这一消息,人们奔走相告,群情振奋,到处响起了“默迪卡”的呼声,并纷纷行动起来夺取日军武器,解放大小城镇,在万隆、泗水、梭罗等地还发生激烈战斗,全国形成革命高潮。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
▲菲律宾共和国国旗
▲菲律宾国徽
▲菲律宾首任总统罗哈斯(1892-1948年)
▲缅甸联邦国徽
▲缅甸联邦国旗
▲缅甸联邦首任总理吴努(1907-1995年)
▲法属印度支那
▲越南国父胡志明(1890-1969年)
▲“红色亲王”苏发努冯亲王(1909-1995年)
▲柬埔寨国父诺罗敦·西哈努克(1922-2012年)
2.非洲的民族独立风暴
概况
国家 概况
埃及 ①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
②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阿尔及利亚 ①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②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加纳 1957年宣布独立,成为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国家政权,获得真正独立。
1953年6月18日废除帝制,成立埃及共和国。 1956年英军全部撤出埃及,但仍然保持对苏伊士运河区的事实治权。
1956年,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收为国有,引发第二次中东战争,战后埃及奠定它在中东的领导地位中心;英国上下也认清了现实国力,宣布“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退”,放弃对新加坡、马来亚、科威特、巴林、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地的殖民统治。
纳赛尔(1918—1970)在塞得港的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升起埃及国旗,举手欢呼。
苏伊士运河
19世纪中叶,法国征服了阿尔及利亚,将其变成原料基地和战略大后方。二战期间,为了与轴心国作战,法国曾向阿尔及利亚人许诺,只要帮助法国赢得战争胜利,就允许其独立。二战结束后,法国不仅没有履行承诺,反而变本加厉地压榨阿尔及利亚人民。
阿尔及利亚各地的爱国者在1954年3月秘密建立团结与行动革命委员会(开战后改名为民族解放阵线),建立游击武装,确定当年11月发动大起义。
1958年9月19日,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1960年6月,法、阿谈判开始。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一面谈判,一面领导解放军多次攻破法军长300公里、宽约1公里的“莫里斯防线”,粉碎敌人的“固守要点,全面封锁”的战略方针,1962年3月18日,法国政府被迫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同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全民投票。7月3日,宣告独立。9月25日宣布国名为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民族解放阵线
史料阅读
阿尔及利亚国家对内对外将行使其充分和完全的主权。
将在一切方面,特别在国防和外交方面,行使这一主权。
阿尔及利亚国家将自由地建立自己的机构,并将选择它认为最符合它的利益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
……法阿合作将由一个撒哈拉技术合作机构予以保证……
……法国的利益将特别通过下列办法得到保证:
——根据现行的撒哈拉石油法的规定,行使法国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所赋予的权利;
……在发给新的采矿许可证时,如其他条件相等,应优先给予法国公司;
…………
阿尔及利亚应把米尔斯·克比尔基地租借给法国使用十五年,经两国协议可以续租。
——《构成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协定的来往信件和1962年3月19日埃维昂谈判结束时通过的各项声明》(1962年7月3日),《国际条约集(1960—1962)》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国旗
▲阿尔及利亚国徽
▲阿尔及利亚国父艾哈迈德·本·贝拉(1918-2012年)
在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的激烈抵抗下,法国的殖民统治已无法继续。……(1962年)3月18日,《埃维昂协议》签署。……1962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全国公民自决投票,99.73%的公民投票赞成独立。7月3日,阿尔及利亚宣告独立。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1958年戴高乐政府颁布第五共和国宪法,宣布建立“法兰西共同体”以取代“法兰西联邦”,凡加入共同体的海外领地得享有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但法属非洲人民要求彻底独立。……法国不得不修改宪法,同意在1960年让法属非洲各国独立。先后获得独立的国家在法属西非有达荷美、尼日尔、上沃尔特(现名布基纳法索)、象牙海岸(现名科特迪瓦)、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在法属赤道非洲有:乍得、中非、刚果(布)、加蓬;法属托管地有:喀麦隆、多哥;法属东非殖民地有:马达加斯加。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
1890年,英、德两国瓜分东非,肯被划归英国,英国政府于1895年宣布肯为其“东非保护地”,1920年改为殖民地。
1960年3月,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成立。
1962年2月伦敦制宪会议决定由肯尼亚非洲民族联盟(简称“肯盟”)和肯尼亚非洲民主联盟组成联合政府。
1963年5月肯举行大选,肯盟获胜。同年6月1日成立自治政府,12月12日宣告独立。
1964年12月12日肯尼亚共和国成立,仍留在英联邦内,乔莫·肯雅塔为首任总统。
肯尼亚国旗。旗面中间的图案为一面盾和两支交叉着的长矛。黑色象征肯尼亚人民,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绿色象征农业和自然资源,白色象征统一与和平;矛和盾图案象征祖国统一和为捍卫自由而斗争。
加纳在1957年宣布独立
非洲独立年——196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肯尼亚人民组成游击队,开展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武装斗争。殖民当局采取军事镇压手段,杀害了大量游击队员和所谓“嫌疑犯”。但是抵抗的火焰并未熄灭。1963年,肯尼亚终于获得独立。
▲ 被殖民当局抓到拘留营里的
所渭“嫌疑犯”
历史纵横
曼德拉就任南非总统
1961年,南非联邦脱离英联邦,改
名为南非共和国。它经济发达,却长期
对占人口超过70%的黑人和其他有色人
种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南非人民在非洲
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领导下,
与种族主义进行了长期抗争。1992年,
黑人获得公民权。1994年,南非举行
第一次各种族参加的全国大选,非国大主席纳尔逊·曼德拉当选为第一位黑人总统,宣告了新南非的诞生。
▲ 曼德拉(左二)宣誓就任南非总统
▲纳米比亚共和国国旗
▲纳米比亚国徽
▲纳米比亚国父萨姆·努乔马(1929-)
一九九〇年三月二十一日,纳米比亚宣告独立
▲非洲独立进程
不是依自然地势走向,而系人为分割。
原因:
大多国家为欧美作为殖民地瓜分;战后独立进程受宗主国影响,加之内部矛盾复杂,使得划分痕迹重。
国境线特征:
请描述非洲独立浪潮的大致情况
大都在二战后独立
大都集中在60年代 ----“非洲年”
大都以殖民地疆界为国界
▲ 纳赛尔
英军撤离苏伊士运河区后,纳赛尔在塞得港的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升起埃及国旗,举手欢呼。
▲ 阿尔及利亚人民庆祝国家独立
▲ 加纳独立纪念拱门
加纳在1957年宣布独立,成为二战后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结果
①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②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英、法、比、葡等在非洲的殖民帝国彻底崩溃。
③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 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
(截至1990年)
3.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
国家 概 况
古巴 ①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②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巴拿马 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4.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果
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1961年,宣布是社会主义国家。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古巴革命领袖——卡斯特罗与格瓦拉
长期被美国控制的巴拿马运河区
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1926年8月13日—2016年11月25日), 又称老卡斯特罗,是古巴共和国、古巴共产党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被誉为“古巴国父”,是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
1945年卡斯特罗考入哈瓦那大学法律系;1959年2月16日出任政府总理(后改为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1961年4月成立古巴共产党,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76年取消总统制后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兼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2011年4月正式隐退。
卡斯特罗于20世纪50年代领导古巴革命,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权,将古巴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的“世界桥梁”。巴拿马运河由美国建造完成,1914年开始通航。
自1914年通航至1979年间一直由美国独自掌控。不过,在1979年运河的控制权转交给巴拿马运河委员会(由美国和巴拿马共和国共同组成的一个联合机构),并于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将全部控制权交给巴拿马。运河的经营管理交由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负责,而管理局只向巴拿马政府负责。
时间轴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地区 概况
亚洲 ①印巴分治: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20世纪5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成为共和国。②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体系瓦解。
非洲 ①埃及:1952年,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武装起义,废黜国王,第二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②阿尔及利亚:1954年,阿尔及利亚成立民族解放阵线,领导民族解放军与法国殖民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③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拉丁美洲 ①古巴: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②巴拿马: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必背清单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殖民体系崩溃的概况
学习聚焦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20世纪伟大変化之一,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迸歩。
二战前,处于欧洲殖民体系下的非洲只有3个独立的国家: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战后经过民族独立运动的洗礼,世界的政治版图发生了巨大变化,以非洲为例:1951-1958年6个国家独立,1960-1968年32个;1973-1972年8个;1980-1989年1个。
战后新独立的国家纷纷参加联合国,使得这一国际组织在成员结构和发挥作用方面都有所变化。这突出表现在联合国的成员构成上:1945年联合国诞生时的成员国总数是51个,大多数是欧美国家,且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起着主导作用。到2011年,联合国的成员已经增加到193个,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战后独立的国家,以这些国家为主体形成的“第三世界”逐渐开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为了战后国际事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丧失,宗主国与其原殖民地的关系也由直接的政治、军事控制与被控制逐步变为相对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与联系。尽管原宗主国与新独立的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但各国之间的联系并没有因为殖民体系的终结而断裂,反而总体上具有了更深层和更广泛的延续,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也由此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推动国际关系平等化,有利于世界一体化。
对被殖民国家的意义: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这是20世纪的伟大变化之一,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机会,为新兴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世界意义:改变了世界格局,改变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推动国际关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意义
当堂检测
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
A.尼赫鲁——印度独立
B.真纳——阿尔及利亚独立
C.纳赛尔——古巴革命
D.卡斯特罗——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A
当堂检测
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印度独立( )
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
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
C
当堂检测
1956年8月,英国《泰晤士报》发表社论称:“如果让纳赛尔的阴谋得逞,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中东的一切利益都将完蛋。”这里提到的“纳赛尔的阴谋”具体是指
A.埃及和以色列建交
B.阿拉伯国家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
C.埃及建立共和国
D.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
C
当堂检测
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各领风骚,尼赫鲁、毛泽东、纳赛尔、卡斯特罗等人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  )
A.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D.构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B
当堂检测
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都是世界级的人工战略水道,大大缩短了各洲海上距离。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1999年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他们的行动( )
A.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B.捍卫了民族主权
C.得到了英美的支持 D.保护了人工运河
B
当堂检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新高潮。英国政府改变殖民政策,推行“分而治之”方针,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印度独立前后,亚洲的其他一些国家也先后宣布独立。1948年,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英国宜布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结束。上述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亚非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
C.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D.亚洲独立同时埋下了隐患
C
二、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学习聚焦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独立后,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
1.发展中国家(历史概念):
①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
②指亚、非、拉美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③占世界陆地面积和总人口的70%以上
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的谈话
定义: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不结盟运动
历史背景:贯彻万隆会议精神,摆脱美、苏两大集团的控制
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召开
宗旨:不与大国结盟
意义:一定程度上维护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
结合课本第二子目和学案,梳理下表知识:
国 家 成 就
韩 国、 新加坡
海湾产油国
非洲国家
拉丁美洲
总体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国 家 成 就
韩国、 新加坡 20世纪60—80年代(韩国、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度增长,成为( 新兴工业化国家 )。
海湾产油国 (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腾飞。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1)亚洲国家的成就
①东亚:新加坡、韩国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与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一起被称为“亚洲四小龙”。
◆ 发展原因: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
亚洲四小龙
亚洲四小龙是指在1970年代之前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导,1970-1990年代经济发展高速的四个经济体,即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它们利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利用本地廉价而良好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策略而发展迅速,成为亚洲继日本后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 吉隆坡街道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的经济快速增长,大量新建筑拔地而起,许多外国公司在此落户。图为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街道一角。
国 家 成 就
非洲 国家 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1960—1975年)年,非洲工农业上场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陷入困境,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拉丁 美洲 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巴西)(墨西哥)和( 阿根廷 )等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大多数国家属于(中等收入)收入国家。
总 体 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 现代化)建设浪潮。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地区 概 况
亚洲 ①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也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非洲 ①1960—1975年,非洲工农业生产总值大约增长了一倍。
②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人困境。
③经过调整,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济又开始增长。
拉美 ①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②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人国家。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就
必背清单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结合课本第三子目和学案,梳理下表知识:
面临的挑战
亚洲国家
拉丁美洲国家
非洲国家
共同问题
遗留问题
自身问题
面临的挑战
亚洲 国家 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能力较差。1997年(亚洲金融危 机)受到巨大打击,促使它们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拉丁美洲国家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债务),影响了发展。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非洲 国家 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非洲国家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面临的挑战
共同 问题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遗留 问题 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自身 问题 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增长过快)、社会( 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总之,发展中国家要真正克服障碍获得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三、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
1.亚非拉美各自发展面临的问题
地区 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策与成效
亚洲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拉美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非洲 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发展中国家面临什么样
的挑战?
发展中国家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
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殖民主义侵略遗留问题
经济发展不平衡
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
亚洲一些国家
拉美
非洲
2.亚非拉美面临的共同问题
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损害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②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③发展中国家自身也存在政策失误、人口过快增长、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问题。
材料七 1991年拉美外债4260亿美元左右。因为基数过大,即使以后外债增长率年均只有1%,每年也要增加数十亿美元新债。拉美各国存在着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例如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分配制度极不合理,贫富悬殊日益加剧,贫困人口有增无减,失业率上升,毒品走私蔓延。
——高 钻 张森根 《战后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及其八十年代的前景》
人口膨胀
宗教问题
贫富分化严重
民族问题
巨额外债、政策失误、贪污腐败、贫富悬殊、
人口膨胀、民族和宗教问题。
▲ 20世纪80年代,饥饿的非洲儿童
根本出路: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学习聚焦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
地区 面临的挑战 对策
亚洲
非洲
拉丁 美洲
共同 问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能力较差
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发展最不平衡,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债务,影响发展
改革
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发达国家操纵国际市场,压低农产品和原料价格,抬高工业品,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②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边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区冲突和政局动荡。
③存在政策失误、人口增长过快、社会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等
必背清单
当堂检测
在学习“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一目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等经济显著发展的事实说明(  )
A.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B.优先发展出口工业,以外向型经济为主
C.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必须共同发展
D.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发展战略
D
当堂检测
有这样一个经济繁荣地区,它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西方大国的必争之地。这一地区是A.巴拿马 B.海湾地区
C.阿富汗 D.巴尔干半岛
B
当堂检测
据保守估计,截止到1998年11月,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被殃及的国家和地区,资产“缩水”50%以上,其中有7 000多亿美元流入美国。在非洲,金融、能源、电信、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大多廉价落入西方之手。在拉美,从1990年到1996年,西方跨国公司抢占了57.3%的市场销售额。这说明(  )
A.发达国家是世界性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元凶
B.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百害而无一利
C.发展中国家应在全球化竞争中寻找更好机遇
D.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D
当堂检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
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B.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
C.迥异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A
当堂检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
A.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
B.推动了拉美国家迅速实现现代化
C.迥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A
当堂检测
20世纪末亚洲爆发的金融危机,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是(  )
A.过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过分依赖外资和外贸
C.人口膨胀
D.资源贫乏
B
当堂检测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稳步上升;而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复苏乏力,国内贫富差距扩大,民众的不安全感和被剥夺感不断增长,民族主义情结滋生,政府在对外政策上表现为国家利己主义。这表明全球化( )
A.导致发达国家处于日益不利地位
B.缩小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
C.扩大了发达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
D.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构成了冲击
D
当堂检测
1958—1979年,世界机器设备和化工产品的出口占出口贸易的比重分别由19.9%和5.5%增加到27%和7.9%。同期,在初级产品出口中原料的比重降幅最大,其次是食品,它们分别由14.8%和19.9%下降到7.2%和10.4%。这表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
A.发展中国家的工业有所发展
B.世界各地区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C.世界性的粮食危机日益严重
D.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最大
A
当堂检测
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巴达维说:“在全球化的中心,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相互交融正无一例外地在销蚀掉每个国家的权力。国家权力受到全球和地区机构及其规则的限制……国家权力的被迫缩小令人十分担忧,这对于发展中世界的弱小国家尤其如此。”这表明经济全球化( )
A.对国家主权安全带来空前挑战
B.导致了全球利益分配的不平衡
C.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D.促进了世界各地区的共存共荣
A
当堂检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地区针对自身出口农矿产品的单一经济结构,开始推行大规模工业化,统一对外税率,制定共同的工业化发展计划等,有力地促进了拉美经济的发展。这说明经济发展必须( )
A.致力于经济自主和发展民族工业
B.促进国家合作,发展进口替代工业
C.大力推进地区政治和经济一体化
D.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当堂检测
下图漫画意在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
B. 自身资源匮乏以及产业结构落后
C. 经济全球化加据金融投机的风险
D. 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贸易定价权
D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
我为发展中国家出谋划策:
①走符合自身国情的道路,加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②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加强创新,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
③加强国家治理:加强政治民主法制建设,治理国家突出的问题,如:人口、贫富差距悬殊、贪污腐败等;
④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⑤加强国际合作,努力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⑥反对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维护和平的建设环境;
⑦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性经济合作 ……
问题探究
一些西方学者和政治家认为,一些殖民地的独立是宗主国自愿结束殖民统治的结果。例如,英国前首相艾德礼就在一次讲演中宣称:“在世界历史上,有许多大帝国兴起,繁荣一个时期,然后垮掉了。……只有唯一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
二战后殖民帝国迅速瓦解真如艾德礼所说是英国自愿放弃的结果吗 结合所学知识,探讨殖民体系瓦解的主要原因。
学习拓展
2000年10月12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指出:
我们就国际事务和中非关系广泛交换了意见,认为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集体对话框架,谋求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共同目标;
意识到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依然存在着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和巨大的南北贫富差距,和平与发展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重申现行国际体系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不利于南方国家的发展,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强调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才能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使发展中国家有效参与国际决策进程;
认为普遍、全面彻底裁军和禁止一切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至关重要;
注意到全球化促使各国经济进一步相互依存,但其目前主要有利于发达国家,多数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弱小经济和最不发达国家处境不利,其经济安全甚至主权正面临严重挑战;
回顾了非洲国家和人民为争取独立所进行的英勇斗争以及独立后为发展国民经济所作的宝贵努力,注意到目前非洲国家和非洲大陆整体的发展进程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分析这一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崩溃的背景
崩溃的表现
崩溃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
【课堂小结】
合作探究:看图探究冷战和两极格局与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
结论:二战后的冷战与两极格局既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潮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也为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同时,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崛起冲击了战后的两极格局,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重要力量
(2001·全国文综 ·41 ) 非洲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地区之一,以下各图反映了殖民地的历史变化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图11 图12
17—18世纪非洲形势图 20世纪初非洲形势图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形势图
链接高考
(1)读图10,说明西方殖民者占据地区的分布特点和A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时殖民区域扩大的限制。(8分)
主要分布在非洲沿海。(2分)A地区及其附近地带热带雨林茂密,难以深入内 地。(6分)
(2)比较图10和图11,说明西方殖民者占据地区变化的原因。(8分)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以占领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2分) 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后,加紧瓜分世界;(2分)欧洲冒险家的探险为殖民者侵占非洲开辟了道路;(2分)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2分)
(4)比较图11和图12,说明变化的原因。(4分)
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老牌殖民国家的衰落。
(5)根据所学的政治常识,说明民族独立对这些国家的意义。(8分)
①这些国家获得民族独立后,能够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和外交事务;(4分)
②只有坚持民族独立,才能更好地发展经济,实现 经济独立和发展的艰巨任务。(4分)
(3)图11中标号B的独立国家是 埃塞俄比亚 (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两年后,新中国诞生。两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实现了民族独立。 ——摘编自《中国睦邻史》
材料二 1945年到1970年间,70多个新国家从帝国崩溃中诞生。1947年,英国承认它的印度次大陆殖民地独立。不过,独立最终导致两个对立国家的出现,即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在随后几十年,它们之间爆发了三次重大战争。尼日利亚等国家的国界,是由19世纪帝国主义列强而不是根据当地居民的习惯和传统划定。对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而言,这些边界通常很不合理。1967年到1970年间,尼日利亚陷入内战。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的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它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挣乱(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以往的殖民政府很少花心思平衡地发展殖民地经济,往往忽略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教育和医疗卫生。对许多新独立的国家而言,寻找专家、资本、市场以及快速而均衡的工业化所需要的政策,是一项巨大战。
——摘编自[美]大卫·克里斯蒂安等《大历史》
【课堂探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获得独立和新中国诞生相同的国际影响,并简析中印两国实现民族独立不同的方式。(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二战后新兴独立国家存在问题的原因。(8分)
(2)问题:地区冲突;国内政局动荡;边界争端;国家经济受制于工业化强国;基础设施落后;缺乏工业化持续发展的条件和政策支持。
原因:帝国主义对殖民地长期掠夺;新兴独立国家自身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
(1)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极大地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方式:中国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和农村包围城市,推翻了本国的反动政府;印度是在民族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的斗争,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和平”移交了政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