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3张PPT)
黑暗
回顾上节课,分析中世纪到底是黑暗的还是光明的?(请用相关史料说明)
光明
VS
封君封臣,分裂割据
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
基督教会控制精神生活
王权加强,孕育统一力量
议会产生
城市自治,兴办大学
中古时期的亚洲
第四课
课标及重难点解读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教学重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教学难点:日本幕府政治的兴起
目录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整体感知
伊斯兰教主宰的的西亚帝国
多种宗教并存的南亚帝国
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
时空观念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家
日本
朝鲜
公元前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的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这三种全球秩序,首先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而第三种则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像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欧洲基督教、西亚北非阿拉伯-伊斯兰教、南亚佛教、东亚儒学
时空观念
一、阿拉伯帝国
7世纪初,
穆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穆罕默德
在麦地那建立政权
632年,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阿拉伯政权的建立
伊斯兰教
“伊斯兰”含义为顺(服)从,指顺(服)从安拉和他的使者穆罕默德
“穆斯林”伊斯兰教信徒的称谓,意为独尊(信仰)安拉、服从先知的人。
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 (信安拉)
信仰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信使者)
信天使 (信天使)
信《古兰经》是安拉的“启示”(信经典)
信宇宙间一切事物皆为安拉前定(信前定)
信“死后复活”即“末日审判”(信末日)
念功:穆斯林一生必须完全理解、绝对接受地背诵“除安拉外,再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拜功:穆斯林每日分别在晨、晌、晡、昏、宵5个时间内朝麦加方向礼拜祈祷5次;每周五和重大节日到清真寺参加集体礼拜(称“主麻”拜)。
课功:穆斯林应慷慨施舍,每年交纳四十分之一的财产济贫税,作为献给安拉的贡品和虔诚的行为。
斋功:穆斯林必须在斋月每日从黎明到日落禁食。
朝功:穆斯林一生如条件允许应朝觐麦加一次。
教义:
宗教信仰:六条基本信条
宗教义务:五项基本功课 即“五功”
知识拓展
7世纪
多部落并存,相互
混战;
多神崇拜
6世纪
622年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8世纪中期
建立地跨亚非欧三国的大帝国
632年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7世纪中期
大规模对外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1、阿拉伯
政权的建立
穆罕默德
一、阿拉伯帝国
麦地那
叙利亚
巴格达
波
斯
中国唐朝
印度河
埃及
北非
西班牙
西临
大西洋
北接
黑海与里海
东接
中国唐朝
东南
印度河
南包
整个半岛
西南
尼罗河下游
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
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
大规模扩张,
至8世纪中期,形成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
7至9世纪的阿拉伯帝国
2、阿拉伯帝国的统治(鼎盛时期)
阿拔斯王朝
因旗帜尚黑,称黑衣大食
四大哈里发时期
哈里发选举产生
632年
661年
1258年
750年
穆罕默德时期
622年
蒙古西征
倭马亚王朝
穆阿维叶依靠埃及和叙利亚穆斯林大贵族支持建立;哈里发由倭马亚家族世袭
旗帜尚白,称白衣大食
(1)政治领域: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宰相协助哈里发统管政务,枢密院掌管令状与文告,财政部负责收支。
政教合一
君主专制
都城
阿拉伯人商业活动示意图
学思之窗P23:结合上面地图和材料,阿拉伯帝国在沟通世界贸易中的作用?
阿拉伯大规模的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三大洲各个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沟通、桥梁作用)
印度·泰姬陵
清真寺
体会、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建筑艺术: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晚期受到印度建筑艺术的影响
文学:《一千零一夜》:又译《天方夜谭》,以波斯民间故事为蓝本,后又吸收印度、希腊、埃及等童话寓言以及大量阿拉伯故事而成。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与融合。
阿拉伯数字:古代印度人首创,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世界。
科学:花刺子密: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曾对本初子午线一度之长进行测量,据此推算地球的圆周和体积;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表”。著有《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医学:拉齐斯:著名的临床外科专家,是外科串线法的发明者,著有《天花与麻疹》《医学集成》等重要著作,被誉为“阿拉伯的盖伦”,对西方医学产生很大影响。
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继承吸收,兼收并蓄,成就斐然、交流发展,开拓创新等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大规模的阿拉伯商业贸易,促进了亚欧非三大洲各个封建文明区域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推动了中世纪印度洋区域和地中海区域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印度的数学、稻米、棉花、食糖;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传入西方,丰富了欧洲人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提示:①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城市繁多,为文化发展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阿拉伯帝国地处欧、亚、非洲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③统治者重视知识,开放宽容的态度;并统治者采取招揽各民族优秀人才的政策。
④重视继承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善于融合东西方文化,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中的精华,并加以创造。
⑤对外经贸交往频繁的推动(阿拉伯人的嘴 )
特征
政治
经济
文化
实行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君主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同时也是宗教最高精神领袖
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同时,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呈现繁荣景象
融合创新,文化繁荣,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小结:阿拉伯帝国
⑴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
⑵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
⑶融合并发展古代文化
1.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把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
A.重视对历史资料的搜集
B.地跨亚、非、欧三洲
C.对世界文化的继承融合
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C
当堂检测
2.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阿拉伯人
A.发明了这套数码 B.传播了西方文化
C.创立了伊斯兰教 D.推动了科学发展
D
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
14世纪中期
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
13世纪
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为伊斯坦布尔,定为帝国首都
1453年
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6世纪后期
1.奥斯曼帝国的建立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苏丹
最高统治者
宰相
中央
行省总督
地方
宰相(国务会议)
财务大臣
法官
(军队、国家、宗教)
“苏丹”原指“有道德或有宗教权威的人”。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将这个头衔授给帝国境内的地区性王朝统治者,此后苏丹逐渐成为穆斯林国家统治者的称号。
(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1)政治领域:
奥斯曼帝国---阿拉伯政治体制的延续者
(2)经济领域:
奥斯曼帝国每定都一处,皆大幅改革当地经济,使其成为新政经中心。诸如布尔萨、埃迪尔内(哈德良堡),伊斯坦布尔皆然。因商人及工人对于创造大都会尤其重要,穆罕默德二世与其继承人巴耶塞特二世鼓励欧洲各地之犹太人移居伊斯坦布尔。其经济政策之最终目的仍使苏丹之权力得以巩固并扩大,故此特别着重于生产阶级之利益上,使之生活富裕,从而使帝国生产力大增。另一方面,亦可减少纷乱,使得万民顺服,帝国清平。
帝国的经济结构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帝国掌控东西贸易之咽喉,堵塞了欧洲向东的陆路交通,迫使西班牙及葡萄牙的航海家循海路前往东方。帝国亦控制了马可·波罗所用的香料之路。正当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抵达巴哈马时,土耳其的国势正处于高峰,其经济影响力横跨三大洲。 ---------《世界文明史》
①15-16世纪,帝国一度经济繁荣,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②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
政治
经济
文化
奥斯曼帝国
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
东西方对外贸易发达,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控制东西方商路(客观上促使新航路开辟)
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小结:奥斯曼帝国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区域 阿拉伯半岛 小亚细亚
建立帝国 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16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统治措施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 最高统治者苏丹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政治体制 政教合一 政教合一
对外来文化 态度 交流、吸收和融合的方式,具有沟通东西、承上启下的作用 控制亚欧商路,对过往商旅强征苛捐杂税,破坏地中海地区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阻碍了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必背清单
知识对比
3. “征服者征服了君士坦丁堡,一个新的纪元,帝国的纪元,正式开始了。这个新的巨人,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而屹立,一只脚踏在亚洲,另一只脚在欧洲。”材料中“这个新的巨人”( )
A.首当其冲攻占拜占庭帝国
B.主动学习东西方文化
C.印度教逐步得到推广
D.学习借鉴中国的政治制度
A
当堂检测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波斯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世界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知识回顾
(1)帝国的兴起与扩张
4世纪初,兴起于恒河中游,后征服北印度,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笈多帝国疆域示意图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
(一)南亚:中古时期的印度
1.笈多帝国(320-540)
①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②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2)政治统治:
笈
多
王
朝
金
币
法显旅印:法显399年从长安出发,402年进入北天竺,后入中天竺(恒河流域),遍访佛教中心地,探寻佛教经典。411年从海路回国,413年回到东晋建康。法显将历经15年30国的印度求经见闻写成《佛国记),又名《法显记》
(3)印度教的兴起:
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以后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印度教亦称新婆罗门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融合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思想,又吸收印度其他的民间信仰,最终演化而成。印度教恪守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
(1)兴起与扩张
11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
◎德里苏丹国疆域示意图
13世纪初,突厥人在印度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到1500年,穆斯林已占印度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2.德里苏丹国(1206-1526)
(1206年,阿富汗古尔王朝统治德里的总督库特布丁·艾伊拜克自立为统治印度的苏丹,定都德里,标志着德里苏丹国统治印度的开始。)
(2)统治:
①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政教合一
②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
伊斯兰教在印度传播,对印度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伊斯兰教成为印度第二大宗教。加深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对立,导致尖锐的宗教矛盾。后来,统治者提倡频繁接触,相互之间形成广泛影响;相互借鉴吸收,形成众多教派。
德里
苏丹国货币
阿拉伯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延续者
小结:南亚国家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
建立 4世纪 恒河中游 11 世纪,入侵印度;13世纪初建立 突厥人
宗教 印度教 伊斯兰教
政治统治 中央 ①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②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 恒河中下游 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
地方 大部分地区保留藩王,政令不够统一。 ①地方划分 行省 ,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
②重要职位由 穆斯林 担任
1.日本——一衣带水的邻邦
历史沿革
早期神话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后裔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建立日本国并即位为天皇。
弥生时代初期出现了陶器、铁、铜器以及水田等文化,使日本逐渐成为一个农业社会。弥生时代中期,位于九州的奴国国王向汉朝朝贡,并获赐金印。
古坟时代
飞鸟时代(大化革新)
奈良时代
平安时代
幕府时代
明治时代
大正时代
昭和时代
平成时代
令和时代(2019.5.1)
(二)东亚
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政策
17世纪
镰仓幕府建立,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2世纪末
中央集权体制瓦解,形成庄园,豢养武士
10世纪
646年
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6-7世纪
中国人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秦汉之际
◎日本疆域简图
开始“大化改新”,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1)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
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律令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国家。
“唐风洋溢奈良城”
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文字、书法、服饰、钱币、建筑、茶道、音乐......
唐代服饰与日本服饰
唐代斗茶与日本茶道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被认为是日本的《红楼梦》。引用白居易的诗句90余处。
大化改新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因其年号是“大化”,故名。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孝德天皇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
(大化改新)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中国隋唐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使日本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的标志。
请从大化改新的视角看中华文明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日本 唐朝
政治 中央:二官八省(太政官相当于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的综合) 地方:国、郡、里 中央: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州县制
经济 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
政治、经济制度
社会生活习俗
城市布局
建筑风格
文字
货币样式
(2)幕府的统治:
10世纪,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
①庄园经济的形成:新土地的开垦,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形成庄园。
②武士集团的形成: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权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土地国有制 土地私有制
幕府时代形成:12世纪末(1192年),镰仓幕府的建立。
幕府从朝廷获得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利。
以天皇为首的朝廷只保有名义上的中央政府称号,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武士成为将军的家臣。
将军赋予武士官职和俸禄;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并承担纳贡和兵役等义务。
幕府时代结束:
德川幕府——日本最后一个幕府
1603年由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今东京)所建。至1867年德川庆喜被迫宣布还政天皇为止(即大政奉还),共经十五代征夷大将军,历时265年。
德川幕府实行
锁国政策
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锁国令,规定:
一、除特许船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
二、除特许船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
……
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派遣监视舰船。
……
九、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中古部分》
认识:一个国家要维护独立,实现民族振兴,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交往联系,不断汲取外来先进技术和文化,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幕府的统治
幕府统治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对外政策
以庄园经济为基础
武士集团成为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与将军形成主仆关系。
日本天皇仅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实权由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
受儒家文化影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德川幕府)。
必背清单
(1)高丽王朝的兴起与发展
4世纪,中国东北民族政权高句丽迁都平壤;
7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
14世纪末,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
10世纪初,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
16世纪末,中朝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维护了朝鲜独立。
2.朝鲜(半岛)--唇齿相依邻国
(2)儒家文化影响下的统治
高丽王朝(朝鲜)
政治
经济
文化对外政策
推行土地国有,以农业为主
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分为十道,加强中央集权
学习唐朝科举制度,推崇儒家文化
①中国的造纸术传入阿拉伯,促进阿拉伯文化的繁荣
②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实现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的过渡。
③朝鲜的新罗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设三生六部制,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儒学经典和辞章治学广为传播。
问题探究:在中古时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辉耀东西。
结合本课所学,列举唐朝时期中华“文化出超”影响周边国家的主要史实。
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列岛、中南半岛的越南以及以后随着移民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共同打造一个带有鲜明中华文化的文化圈。
探寻亚洲多彩文明 体味交流多元共生
印度佛教影响遍及世界;
中国儒学影响各国治国理政;
伊斯兰文明辐射亚洲影响世界;
古丝绸之路跨越了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跨越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跨越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信众的汇集地,跨越不同国度和肤色人民的聚居地。
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融汇中华千年文化因子的亚洲古国
南海丝路上的古国:印度 越南
东海丝路上的古国:朝鲜 日本
知识回顾
必背清单
知识回顾
4.六、七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民主政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大力宣传佛教
D.豢养武士集团
B
当堂检测
5.战争、改革、宗教的传播都从不同的层面推动了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下列有关古代文明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奥斯曼帝国兴起——切断了亚、非、欧三洲之间的贸易交流
B.阿拉伯帝国扩张——使伊斯兰教迅速传播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C.德里苏丹国家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印度穆斯林人口占大多数
D.日本大化改新——使以中华文明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正式形成
B
当堂检测
中古时期的亚洲
阿拉伯帝国
南亚与东亚
的国家
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中古印度
中古时期的日本
中古时期的朝鲜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
政教合一
沟通东西
多种宗教
中央集权
儒家文化
文明扩展,联系趋紧
文化多元,各具特色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古时期的亚洲PPT优秀课件2
【高中历史统编版】中古时期的亚洲PPT优秀课件2
西亚
南亚
东亚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