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0 23:4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问君能有几多愁
这个地方不包邮
红酥手
黄藤酒
我的包裹有没有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好评
思考:古代也有“双十一”这样的购物狂欢节吗?
“买,市也”
——《说文解字》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木兰辞》
古代人的“淘宝” 集市
古代人的“双十一” 各个节日
古代人的“快递小哥”
镖局
古代的商业贸易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辞》
原始社会末期
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起商业贸易。人们通过商业贸易,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一、中国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一、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
商朝
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代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商族人的祖先契被封到商这个地方。契的第六世后代王亥聪明多谋。他把牛训练得既能驮货物又能拉车,驾着牛车沿着黄河北岸到各部落去做生意,所以外部落的人把他们这些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这就是“商人”称呼的由来。
——《中国商邦》
一、中国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西周
“工商食官”:手工业者和商人在官府的控制下工作,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
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
官商
由官府提供原料、衣食


食 官
一、中国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春秋战国
“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出现私商。
“陶朱公”范蠡
功成身退;
泛舟五湖;
三致千金;
三散家财。
儒商始祖:子贡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结驷连骑,
抗礼诸侯。
吕不韦
囤积居奇;
投机政治;
操持国政;
事败自杀。
女商人
巴寡妇清
寡妇持家;
经营丹砂;
始皇礼遇;
待之国宾。
治生之祖:白圭
乐观时变,
善为商贾。
人弃我取,
人取我与。
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商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晋语》
材料五:“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越王勾践甚至“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
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
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一、中国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秦汉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大一统国家建立),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材料一】(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商人社会地位低下
战国时期商鞅首创重农抑商
这一政策自战国开始一直影响到后续的中国古代社会
宋朝:
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活动超出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北宋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瓦子) 北宋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隋唐:
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
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
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性的享乐消费异军突起。
一、中国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八 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 ——《唐六典》
与唐长安城比较,北宋东京城商业有哪些变化?
材料九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①市的范围扩大,突破时空限制;②出现专业化市场;经济重心南移;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③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重农抑商政策松动。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协同庆钱庄
徽商故里
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业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地区性商帮形成。
中国的商业内盛外衰阶段——元明清
材料十 闭关锁国、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
——《中国历史十五讲》
内盛
外衰
明朝:海禁政策:
严禁中国人到国外经商贸易和限制外国人到中国经商贸易的政策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闭关政策是在海禁政策基础上的继续和发展。
对外贸易只准在“公行”(广州十三行)中进行,
对外国人在华的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闭关政策则更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措施
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限制国人出海贸易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一、中国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时期 表现
原始社会末期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时期
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商业贸易。
出现职业商人和铜铸币,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
工商食官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重农抑商政策。
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中唐以后,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商帮兴盛。
PART
01
贸易通道
1.丝绸之路
三、贸易通道
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
路线:汉:陆路为主,海路发端
唐:海陆并举
宋:陆路中断,以海路为主
产品: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材料: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根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在汉代开通的原因。
1.推行积极的对外政策,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2.在军事胜利基础上,设专门机构管理西域,保障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畅通无阻。
3.西汉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宣扬国威,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以及丝绸作为传统商品的优势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兴起。
【课堂探究】
陆上丝绸之路以张骞通西域为开端,是西汉王朝官方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是它的“副产品”。同时期大规模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海洋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等地进行“大型”与“官民”兼具的外交与商贸活动的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同为国家行动,是以“和合文化”为特色的外交活动。
——刘庆柱《“丝绸之路”的考古认知》
异:陆上丝绸之路以政治交往为主,文化与经济交流为辅;海上丝绸之路政治交往与商贸活动并重,规模更大,民间参与度更高。
同:都是国家主导;都充满政治性;都以和平交往为主要方式。
陆海丝绸之路的异同
①古代丝绸之路打通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大通道,构建起世界交通线路大网络
②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推动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
③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交互传播,广泛而深刻地推动了沿线国家生产力进步乃至社会变革
④古代丝绸之路助推了多样性文化交流,是东西方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相互浸染和相互包容的重要纽带
历史价值
贸易通道
管理机构: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特殊形式(重要方式):朝贡贸易
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广州“十三行”
海路:两广—印支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国—印度半岛南部
朝贡贸易
(1)含义:
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明清是朝贡贸易发展的顶峰),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
(2)特点:
(3)目的:
(4)影响:
(5)瓦解:
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政治上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满足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需求。
①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扩大了中国的影响;②造成政府的财政负担;③东亚逐渐形成了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国力下降;厚往薄来,不顾经济利益;西方殖民势力冲击;
石榴
苜蓿
核桃
葡萄
汗血马
香料、琉璃、乐器、佛教等
输入中国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
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
中国输出
铁器
丝绸
贸易通道
以丝绸之路为例,分析商业贸易对发展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拜占庭:6世纪中国丝织技术传入。博物馆首场大量中国元明瓷器。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4世纪的佛教宝库。
长安:唐代建有基督教寺院;印度天文历法知识传到唐朝。
罗马:1世纪前后,穿中国丝绸成为时尚。
13世纪,阿拉伯人用罗盘针导航,并传到欧洲。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编钟、波斯银盒、非洲象牙。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群神宴》上的青花瓷。
南海一号 (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南宋古船)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
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PART
02
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埃及
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金字塔的壁画上,已经有了人们在市场交换产品的场景),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二、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2.古希腊
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3.古罗马
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古罗马集市
古希腊的海外贸易
二、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4.拜占庭帝国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5.阿拉伯商人
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古代丝绸之路阿拉伯商人浮雕
阿拉伯商人从事贸易
6.两河流域
二、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古巴比伦商业繁荣;亚述还开辟了海外贸易;新巴比伦手工业和商业一度繁荣。
二、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地区 表现
古埃及
古希腊
古罗马
拜占庭
阿拉伯
两河流域
商业历史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古巴比伦商业繁荣;亚述还开辟了海外贸易;新巴比伦手工业和商业一度繁荣。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古代商贸的特点:
结论:商贸活动各具特色,都促进各自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
PART
03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当代汉语词典》
1.货币
四、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产生
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张,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
①中国早在商朝: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②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或银块作为货币;
③公元前8—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货币。
(2)意义
①货币作为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
②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二里头遗址
知识回顾: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海贝
商 铜铸币
秦 半两
汉 五铢钱
元 宝钞
明清 白银
民国 币制改革
唐 开元通宝
北宋 交子
新中国 人民币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中国货币的演进规律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由人工制币向机制币演变。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当代汉语词典》
借贷: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本息的信用活动。
——《金融大辞典》
2.信贷
四、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世界
①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的贷款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②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③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业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④15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们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信用。
2.信贷
四、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2)中国
①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②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
③唐代,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异地兑换的凭证)。
④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⑤明代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⑥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也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当代汉语词典》
借贷:货币持有者将货币资金按一定的利率借给用款人,用款人需要在约定的期限内归还本息的信用活动。
——《金融大辞典》
契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实际上就是合同)
——《现代汉语词典》
3.商业契约
四、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1)世界:
①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
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②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
③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
3.商业契约
四、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2)中国:
①中国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
②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③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中国引领
丝绸之路不仅连接起了东方与西方,还架起了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提供给我们的最大智慧除了沟通与互惠,还有责任与担当。
寻梦、追梦、圆梦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名称为the Belt and Road, 名称缩写为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中外历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