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小学语文第二册全册教案
识字学词学句(一)
1
教学要求
学会10个生字和14个词语。知道“也”的用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杏树、桃树、梨树和苹果树是果树,它们大多春天开花,秋天结果,知道果树能使环境更优美。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的果树。
2.生字卡片、挂图或投影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或录像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周围的果树,有谁观察到了?
指名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树?树怎么了?
二、看图识词
出示春秋两幅果树图。(两幅图上下对着)
(1)第一幅画的是什么季节?为什么?
第二幅图呢?(板书:春天、秋天) 小结:果树大多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告诉学生杏树、桃树一般夏天结果)。
(2)出示投影片(杏花、桃花、梨花、苹果花),认识四种果树的花。(板书:杏花 桃花 梨花 苹果花)(生字要注音)
(3)果树上结了哪些果子?(板书:杏子 桃子 梨 苹果)
小结:春天,果树都开花了。粉红色的是杏花和桃花,白中带红的是苹果花,颜色雪白的是梨花,真漂亮!到了夏天,杏子、桃子熟了;到了秋天,果树结出了梨和苹果。
5.范读课文
1 猜猜,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果树?
2 听朗读录音,回答上面的问题。
四、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辅导 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按照生字条画出生字,连成词读一读。 五、检查自读情况 1黑板上的词里有哪几个生字,读一读。 2课文中还有哪些生字顺着课文连成词读出来。板书:许多 或 花园 3认读生字词,重点注意三个后鼻音字。 4朗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 六、识字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 (1)说了带“木”的生字:杏、桃、梨。认识木字旁。木字旁与树木有关,可在字的上面、下面、左面。写在左面时捺就写成点(板书示范:木字旁) 桃:右边笔顺是:竖撇、点、提、竖弯钩、撇、点。先写左半边,再写右半边。组词训练。 梨:上下结构,上面左边也是个偏旁,是“禾”字变来的,该叫什么旁?(禾字旁),右边是短竖、竖钩。 (2)“艹”叫什么头?认识带“艹”的字:花、苹。 说说你怎样记住“花”和“苹”? (3)认其余的生字。 许:“讠”(言字旁),右边是-(午)“讠”与说话有关,两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提。 多:“夕”(夕字旁)笔顺是:撇、横撇、点。两个“夕”上下摞起来就是“多”。“许多”是什么意思?“许”还可以组成许可、允许。“许”多“多”能组成哪些词? 秋:左边是学地的禾字旁,右边有的同学认识,是-火。组词训练。 成:成了、成功、成绩都是这个“成”。指导笔顺,提示最后一笔是点。 园:全包围结构的字,外面是方框儿里面是个“元”(一元钱的元)指导书写,复习“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进行组词训练。 (4)巩固识字。去拼音认读(采用游戏的方式,个别读、齐读、熟悉生字)。 2 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梨、多、成、园。 梨:上面左右两部分要靠拢,下面的“木”,一横要长,托起上面的部分。 多:上下两个“夕”对齐。“夕”的撇短,横撇的撇要长一些。 成:第三笔横折钩不宜写大。 园:竖长横短,呈长方形,框儿不要写得太大。 再仔细看田字格里的范字,照着描描、写好。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包括坐姿、握笔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 2.用下面的字口头组词。 杏 桃 梨 苹 园 花 多 秋 3.朗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 二、继续读短文,理解词句 1.读读短文,数数有几句话,标上序号。 2.理解词句。 (1)第一句说的是什么?结合插图引导,想象房前屋后果树成行,花果飘香的景象。 (2)哪几句说的是春天的景象?(指名朗读) 第二句说什么? 能说说哪些花开了吗? 在说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用上“也”。 为什么我们村成了花园?(联系前3句具体想象村里的景象:所有的果树上,花儿都开了,红的,白的,走到哪儿都有花,美丽极了(有条件的可放录像)。 (3)读读1-4句,想想,如果你是村里的小主人,遇到来参观的人,该怎样介绍村里的果树呢?(先让学生试着读,教师随之肯定与点拨,要求读出赞美的语气。) (4)到了秋天,我们村怎么样?(朗读5-7句) (5)想一想,果子都熟了,马上要大丰收了,这几句话该怎样读?(先试读,再指导) 三、朗读、背诵短文。 1.指名朗读短文。 2.指导背诵。 四、总结 1.读了这课,你懂得了什么?(不作统一回答,知道多少说多少,意在积累知识,训练说话。) 2.你还知道哪些果树也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五、巩固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2.书面作业。 填空。 _天,桃花开了,__也开了。 _天,苹果熟了,__也熟了。 板书设计: 春天 果树开花 花园 成了 秋天 果子熟了 果园 (南京 金德蓉)
识字学词学句(一)
2 教学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了解泉水流入小溪,小溪流入江河,江河流入海洋这种自然现象。 4.认识顿号、问号,会读问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认识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问句:附近有河、有湖吗?里面的水从哪里来,向哪里流?
2.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挂图与中国地形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6.jpg"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7.jpg" 点击放大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当你们外出游玩(或上的路上)看到河水不停地流动,有没有想过河水究竟从哪儿来,最后流到哪去呢? 2.听录音朗读。 3.提问:(1)河水最后流到哪里?(2)还有什么问题没弄清楚?(启发学生质疑) 二、自读课文 要求: 1.凭借汉语拼音,读通课文。 2.根据生字表画出生字和要认识的字,读准字音。 3.生字连成词,想想意思,记下不懂的词。 教师巡视辅导,收集学生的问题。 三、看图、识词、解疑。 1.教师板书收集到的问题。如: 泉水 小溪 江 湖 2.出示挂图,解释词语,引出“河、海”。 泉水:在地底下有大量的地下水,它会透过孔隙流出地面,这从地下流出来的水,就是泉水。指图,认识“泉水”。 小溪:泉水顺着地势不停地流汇起来就成了小溪。指图认识“小溪”。 许多条小溪汇合到一起,就成了“河”,大的河也可以称为“江”。河水流到洼地会停下来等一等,等水很多了再继续流,这集下来休息的地方叫“湖”。河水最后要到的地方是“海”。 3.认读泉水、小溪、江、河、湖、海,注意读准“泉”。 4.出示中国地形图,引出词语:长江、黄河、西湖、东海。告诉学生长江、黄河是我国的两条大河。 西湖在浙江杭州,那里景色优美,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在我国大陆的边缘有四个海,东海是东南面的一个海,长江的水最后就流入东海。 5.认读10个词。 四、指导朗读 1.认识问号“?”,找出短文中加“?”的句子。 2.指导读问句。 在这里,“?”表示提出问题,朗读时语气要上扬。(范读、领读) 3.朗读,理解句子。 老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边读边理解。 (1)第二句里,“我”指的是谁? (2)第四句里,“我”指的是谁? (3)第五句里,“你们”指的是谁?认识顿号。 (4)第六句里,“我们”又指的是谁? 4.练习朗读。 (1)启发:想象一下,假如你是泉水,从地下冒出来,马上要远行了,心里会觉得怎样,读的时候要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2)指句分问句、答句朗读,(练习2-3次,要求读出不同的语气。) (3)分组对读。 5.认读短文中的生字:到、进、洋。 五、小结 1.针对读前学生的质疑,提问。 (1)江水、河水是从哪儿来的?(要求说出泉水、小溪、江河的关系。) (2)为什么江水、河水都流进海洋?(估计学生不知道,由教师补充讲:因为水都是由高处往低处流,海洋最低,所以都流入海洋。 六、巩固练习 (1)认读不注音的生字。 (2)口头组词。 江 河 湖 东 西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新词。 2.开火车认读1.0个生字。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这一课10个要会写的字中有四个字都带三点水,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怎样记这些字。 重点提示:“河”右边的笔顺。 2.其余6个字,像怎样记住的?(启发学生自己设法记住字形,教师作必要提示。) 黄:中间是“田”字出头。(组词训练) 到:左边最后一笔是提(组词训练) 进:先写“井”,再写走之旁。(组词训练) 3.抄写生字。(课后练习2) 写字前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教师重点指导、示范“黄、湖”。 黄:第四笔是长横,中间是“由”不要写得太宽。 湖:左中右三部分要紧凑。 学生写字时,教师巡视,有问题及时加以指导。 三、巩固练习 1.课后练习3。 让学生独立完成。先读准音节,再想想课文中的词语、生字,最后填空。老师注意检查指导。 2.课后练习4。 先观察三个句子都是问句,想想句子要问的是什么(到哪里去、有没有河马、会游泳吗),把问题读得稍重些,句末语调要上扬。 每个学生自己先练练,教师再指名读。 3.朗读、背诵课文。 4.表演课本剧。 请6位小朋友分别担任问者、泉水、小溪、江水、河水和海洋,对话可用书中的语言,也可以自己想象。先分小组准备,再指导名上台表演。 板书设计 江 \ 泉水→小溪< 海洋 河 / (南京 金德蓉)
识字学词学句(一)
3
教学要求
1.学会14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3个字,会用“多么”说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景色优美,热爱伟大的祖国。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读懂句子。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三处景色的放大图,中国地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9.jpg"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10.jpg" 一、谈话,导入新课。 学上一课书时,大家在地图上看到了长江、黄河,你们找过我们XX市在哪儿呢?出示中国地图,指导出XX市。 我们XX市那么大,在地图上只是一个点。 那么,我们的祖国有多大呢? 揭示课题:识字学词学句(一)第3课 二、看春景图,学词读句。 老师带来了三幅图,都是描绘春天景色的,想看吗? (1)出示第一幅图。 这是大兴安岭春天的景色,大兴安岭在哪儿呢?在地图上指出,并出示词卡“大兴安岭”。认读词语,注意读准“兴、岭”。 大兴安岭这会儿是什么景象?(观察画面,如果有活动幻灯片或录像带显示动态,更好。) 出示:“雪花还在飞舞”,认读词语,再与“大兴安岭”连起来读。 介绍大兴安岭:在我国的东北。这里冬天特别寒冷,冬季很长,别处已经进入春季,这里还下雪呢! (2)出示第二幅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江水、大桥,江岸看出是长江两岸。) 出示词卡“长江两岸”,指出它在地图上位置。 长江两岸春天有什么景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重点观察树木的变化)出示:“柳枝已经发芽”,读词,读句,注意“柳、枝、经”的读音。 (3)出示第三幅图。 能认出这幅图上的地方吗?出示词卡“海南岛”,并放在地图上。让学生知道其位置,认读词语。 介绍海南岛:在我国的南方,这里即使到了冬季,仍然温暖如春。等到北方进入春天,那里已经很热了。所以这会儿,岛上是什么景象呢?出示:“到处盛开着鲜花”。读词,读句,注意读准“处、盛、鲜”。 (4)小结:同样是春天,三个地方的景色大不相同。大家把短文的前三行连起来读一读。先各自试读,再指名读、齐读。) 2.启发思考、质疑。 读了这个长句子,看了三处不同的景色,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如:怎么三个地方的春季相差那么大?) 3.读懂第二句话。 (1)再次观察大兴安岭、长江两岸和海南岛在地图上的位置,了解我国从北到南相距遥远,所以虽然同处春季,气侯差别很大,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出示句子) (2)比较句子,感知“多么”的语意。 我们的祖国广大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表达出对祖国广大的自豪与赞叹。)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句话。 三、小结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小结:课文从北到南讲了春天,我国南北气侯和景色的差异,说明我们祖国的领土很大。 2.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一边听范读,一边想象刚才看过的画面,感受祖国的广大,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自读体会,练习背诵。 4.检查朗读、背诵情况。(指句-集体) 四、认读生字新词。 1.认读不注音的词语。(词语表中的8个词语) 2.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并口头组词。 3.认读只要求会认的字。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了解背诵情况。) 2.提问:读了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3.认读词语,完成课后练习3。 二、识字、写字指导 1.自读生字,想想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的。哪些生字你觉得难记,做上记号。 2.让学生提出难记难写的字,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记字形。 南:第三笔是竖,不是撇;同字框里面不要写成“羊”。 祖:左边是示字旁,不要多加一点。 雪:上面雨字头的第三笔是横钩,下面写小些,笔顺是:横折、横、横。 经:左边是绞丝旁,三笔写成。(示范板书)右边上面不要写成“又”,右下方是“工”,不是“土”。 3.说说你记住的字,告诉同学你记的方法。(启发学生用熟字组合或换一部分来记字形。教师相机提示要注意的笔画,进行形近字的比较。) 鲜:左边的鱼做偏旁,横改为提。 4.比一比,下面几组字有什么不同,口头组词。 鸟——岛 己——已 友——发 5.书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给予指导。 三、巩固练习 1.读拼音写词。(略) 2.照样子划去不合适的字,再读一读。(略) 3.读句子,说句子。(完成课后练习4) 板书设计: 祖国多么广大大兴安岭雪花飞舞长江两岸柳枝发芽海南岛鲜花盛开
识字学词学句(一)
4
教学要求
1.学会15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独体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12.jpg"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13.jpg" 点击放大 一、导入新课 前两天,同学们在学生字的时候,老师发现大家很聪明,有的生字不用教,很快就记住了。像“洋”“芽”(板书),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吗? 在我国的汉字中,有很多这类字。它们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其中的奥秘,掌握这个决窍,能学会更多的字。 揭示课题 识字学词学句(一)4 读下面的字,并组一个词语。 马 木 虫 下 土 或 牙 鸟
巴 户 方 门 三、出示每一组字词句 1.指名读独体字“女”“马”,再齐读。 2.认一认“女”组词识记。 3.教学“妈(妈妈)”。注意后一个妈读轻声。指句领读,读准生字和词语。 说说:妈妈的“妈”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部分各表示什么?(女字旁表示妈妈是女的,即字义;“马”表示“妈”的读音。)“马”和“妈”的读音有差别吗? 读第一组字词句。记住“女、妈”两个字。 句子里还有要求学会的字,我们放在下节课学习。 四、出示第二组字词句。 1.读一读,认识“寸”是一种长度单位,用手比示它的长度。说明很短小。“村子”是农民聚集居住地方。 2.说说村子的“村”怎样记。 3.读读第二组字词句。注意“村子”的子读轻声。 4.小结。 总结每组字的学习步骤:先认一认独体字,再想一想合体字跟两个独体字的联系,最后读一读词和句子,记住合体字(形声字)的意思和用法。(用小黑板出示学习步骤,提示学法。) 五、用以上方法自学其余6组字 六、检查自学情况 1.按教材顺序,一组一组进行。 重点指导最后一组: (1)认识“耳”,用组词了解字义(耳朵、耳机)。 (2)认识“闻”,“耳”表示闻的意思,即听到。“门”和“闻”读音相近,表示字音。 2.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做法:(1)把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字卡发给学生;(2)拿合体字卡片的一位同学上台呼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相关独体字卡片的两位同学上台答应:你的朋友这里。按顺序站好。(3)依序领读、组词。 七、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4个独体字(女、寸、父、耳)的笔顺与写法。 女:第三横长些,做偏旁时“横”不出头。 父:先撇后捺,做偏旁时写扁些。 八、课堂练习:抄写这节课学的12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读拼音写词。(略) 先各自在作业本上写出( )里的字,再集体订正。 二、自学生字新词 根据书后生字表和词语表列出的生字和词语,进行自学。(在有困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了解需帮助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2.认读生字新词。(注意粗体字的读音) 长城 雄伟 母亲 鱼缸 电脑 小可 乌鸦 一束 北边 盖 3.朗读句子。 重点指导长句子中的适当停顿。如: 我每天都观察鱼缸里的小虾。 四、识字写字指导 1.指导。 母:指导笔顺,笔画书写。口头组词训练(母鸡、祖母、父母)。 北:指导笔顺,笔画书写。口头组词训练(北边、北京、北风 )。 乌:与“鸟”区分字形。乌,黑的意思。没有点,好像眼被蒙住了,黑乎乎的一片。 2.写一写。课后练习2剩下的字。提示学生认真观察范字。 五、巩固练习 1.朗读句子(先指句读,再齐读。) 2.用生字组词语。(完成课后练习3) 南京 金德蓉
复习一
教学要求
正确拼读音节,看图选音节填空;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区别形近字;巩固要求会认的字;能正确地搭配词语;正确朗读短文;能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1.音节、词语卡片。磁心小黑板。 2.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15.jpg"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16.jpg" 点击放大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一》的内容。 板书:复习一 二、练习第一题:看图选音节填空 1.出示音节卡片,指导名拼读。 (拼读后把卡片放在磁性黑板上。) 2.出示与课本插图相同的投影片或挂图。 仔细看看这幅图,图上有什么?(老师用教杆指小鸟、小河、阿姨、桃树不必让学生 回答。)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分别放在四个括号里?(指名一人。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第一题。提醒大家抄写音节时不要丢掉调号。) 3.订正。 二、练习第二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讲清要求。(要求把学过的带有“三点水旁”、“木字旁”、“草字头”三种偏旁的字写在花瓶上面的花朵里。每种写三个。) 2.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写在书上) 3.订正。 指句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字。老师小结:带有“三点水旁”的字一般和水有关系;带有“木字旁”的字一般和树木有关;带有“草字头”的字多与花草、蔬菜有关。) 参考答案: 三点水旁——江、河、湖、洋 木字旁——桃、枝、村 草字头——苗、草、花、苹、芽 四、练习第三题:读一读,比一比,再口头组词语 1.指名读题目。 2.看右边的辅助图,共同辨析“鸟”和“岛”。 (1)指名读这两个字。 (2)说说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鸟和“岛”都有部件“”。不同的地方是“岛”把“鸟”的最后一横换成了“山”。另外,这两个字的读音也不同。 (3)口头组词语(不做书面练习)。 鸟:小鸟、鸟窝、百灵鸟。 岛:海岛、青岛、海南岛。 3.用同样方法练习其他三组字。 “牙”和“芽”音相同,“芽”比“芽”多个草字头。 “平”与“苹”读音相同,“苹”比“平”多个草字头。 “己”和“已”音不同,“己”不封口,“已”半封口。 4.口头组词语。 牙:牙齿、牙刷、牙膏。 芽:发芽、豆芽、嫩芽。 平:平生、平地、平原。 苹:苹果。 已:自己、舍己为人。 已:已经、早已。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读 1.出示小黑板。 柳枝 鱼缸 电脑 母亲节 雄伟 飞舞 盛开 一束鲜花 2.指名认读,要求读得正确。 六、练习第五题:照样子连一连,读一读 1.指名读题目,再读一读句子:妈妈已经走了 2.观察图:说一说:桃花、小鸟、山羊已经怎样了?(口头回答:桃花已经开了。小鸟已经飞了。山羊已经跑了。) 3.在书上连线。 4.订正。指名读一读 七、练习第六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提醒学生注意逗号、句号要停顿。 2.指名读。 3.鼓励学生背诵(不作为统一要求)。 第二课时 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写字。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字。下面我们认认这几个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卡片:木、羊、用、花、来,指名认读。 2.教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写上面的五个字。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这几个字在笔顺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找出共同的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4.指导写“木”。 (1)分析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木,先写横,后写竖。横写在上半格中间靠下一点,起笔和收笔的地方要距离竖中线一样宽。竖写在竖中线上。然后从横竖的交叉点上起笔写撇和捺。 (2)教师示范,学生跟着老师书写。然后在书上描写、临写。 5.“羊、用、花、来”四个字,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木”字基本相同。引导学生独立分析字形,观察范字每一笔在田字格所占的位置,按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教师需要提示学生: 羊,第一笔“点”、第二笔小“撇”,分别写在竖中线两侧,要离得近一些。下面先写三横后写一竖。三横中间的横最短,第三横最长。 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用,第一笔“撇”在左上格中间靠右一点起笔。第二笔“横折钩”在右上格中间靠左一点的地方开始折。里面先写两小横后写一竖。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由草字头和“化”两部分组成。上短下长,“草字头”约点田字格的三分之一,“化”约占三分之二。草字头要先写横后写竖。 来,第一笔横比第四笔横短,第四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五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在第四、五笔交叉点上起笔写撇和捺。 (北京 戴明淑)
草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19.jpg" 点击放大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 1 草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 1.第一行(指名读) 识字: 离 原 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 2.第二行(齐读) 识字:岁 枯 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 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 (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 3.第三行(指名读) 识字:野 火 烧 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 又 (注意“吹”翘舌音) 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 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山”要写扁些。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火:笔顺是 吹:右边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写得太宽,下面“人”左右伸长。 又: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内要居中。 三、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练习4) 1.指导:这首诗不完整,有的句子没写完整,有的整行没写,你能把没写出来的字填上吗? 2.各自在书上填写,尽是不看课文与生字。 3.指名(多人)读一读,了解默写的情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补充阅读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1.师简单介绍并范读。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一个小孩独自撑着小船去采莲蓬的情景,回来时小船把浮萍分开,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迹。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读背背。教师也可作简笔画,帮助学生了解诗意。 (南京 金德荣)
春晓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
2.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21.jpg" 点击放大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草》。 2.揭示课题。认识“晓”,读准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课文 1.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绍古诗。大意是诗人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了。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现天亮了。起身后,边听鸟鸣边吟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声、雨声,走到窗前,边张望边吟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好诗《春晓》。 3.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古诗。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觉、啼,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2.认读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声、知、少(注意三个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三、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3.连起来读一读古诗。 五、指名朗读、背诵 1.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背诵课文。(指名、分组、齐背) 六、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巩固练习 1.填空。(完成课后练习3) 指导:先数一数每个字的笔画,边数边在字下注上笔画数,再把相同笔画数的字写在一起。 2.朗读、背诵课文,填空。(完成课后练习4) 3.补充诗句吟诵。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咏春的诗句,我抄了几句,你们想读吗?(出示诗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练习背诵。) 推荐朗读的诗句: (1)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以上诗句都注上拼音,供同学自由朗读,不必讲解。 (南京 金德蓉)
3 古朗月行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月亮。
2.本课生字卡片,月亮的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23.jpg" 点击放大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李白的诗《静夜思》。(先指名背诵,再全班背诵。) 2.揭示课题。板书:3 古朗月行。认读课题中的生字。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韵母的字。 3.介绍作者:这首诗也是李白写的。 二、观察图画,范读课文。 1.出示挂图。联系课前观察,说一说:图上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范读课文。听听诗人是怎么说圆月的。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回并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反复读课文3遍。 2.用不同的符号画出诗中要掌握的6个生字和要认识的5个字,读准字音。 四、读诗句,学生字 1.检查古诗朗读情况。(指3-4名不同层次学生读) 2.认读“时”、“识”这两个读音相同的生字,区别字义。 齐读第一行诗:小时/不识/月, 3.诗人把月亮叫作什么?(齐读第三行) 教师解释“白玉”(可制作装饰品的矿石,或用实物举例)。 认读“作”。(平舌音。作业的“作”就是这个字。) 指导读:他以为月亮是白玉盘呢,多有趣啊!把两行诗句连起来读。……,呼作/白玉/盘。 4.除此之外,他还把月亮看成什么了?(读第三行)指导:又疑瑶台镜。认读“台” 5.这瑶台镜应该放在桌子上、梳妆台上,诗中说它怎么了?(读第四行。)指导:飞在/碧云/端。 五、朗读、背诵课文 同学们虽然都认识月亮,但在观月时也有许多想象,越看越觉得月亮美丽、可爱。能把你的心情在读中表达出来吗?请听录音朗读。 1.反复朗读课文(先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 2.背诵课文。(背诵时仍要注意节奏。) 六、识字、写字指导 以学生识记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补充,重点指导“彳”的写法。 古:“枯”的右半部分。组词巩固:古诗、古代。 行:左边是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右边比左边低一些。组词巩固:自行车、行人、行不行。 时:日字旁加个“寸”。“时”与太阳有关。如:时间、时候、时光。 识:言字旁加个“只”。组词:认识、知识、识字。 作:作业、工作、作用的“作”都与“人”有关,所以这个字是单人旁。右边是“竹”的左半边再加两短横。 台:上半部分要写得比“口”宽些。组词:讲台、台球、上台。 七、抄写生字(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认读生字。(开火车读,反复两遍。) 2.比一比,读一读。(完成课后练习3) 指名读,说出每组字形上的联系,读音的差别,通过词语区别字义。 3.读拼音写汉字。(略) 二、认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1.读古诗,画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读一读,记住它们的读音。 3.认读:朗 呼 疑 镜 碧 4.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三、背诵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4。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儿的,然后要求学生如实画下来。 2.每评一幅画得好的,贴到黑板上展览。 3.用“月亮”练习说话。 联系《小小的船》,把句子“月亮____。”补充完整。内容不加限制,可从形状、颜色、位置、运动等多角度说,学生想说什么说就说什么,鼓励学生要和别人说的不同。注意说话时语句完整、通顺。 (南京 金德蓉)
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25.jpg" 点击放大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 入 穷 目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了解课文大意,指导朗读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 (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教师示范读出夕阳夕下、河水滔滔的情境,再学生反复练读。 3.眼前的景象吸引着、鼓舞着诗人,他想怎么样?读第三、四行。 教师讲解: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物,就对自己说,我应该再上一层楼。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联系登高活动,明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指名读: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5.朗读课文。以不同形式反复练读。 六、识字、写字指导 入:与“人”、“八”比较。组词:入口、出入、进入。 穷:上边是穴宝盖儿,写法与宝盖不同。 目:比“日”多一横。 更:第一笔横较短,是间为扁“日”,第六笔长撇顶在横中,直穿“日”后撇向左下方,捺起笔在“日”的左下方,撇捺要平衡。 层:外面是“尸字头,里面是“云”字。 楼:左窄右宽。右边“米、女”上下各半。“米”最后一笔是捺,“女”第一笔是撇点,最后一笔横稍长,托起上部,组词训练。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复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包括要认识的字)。 练习背诵。 以个人、小组、全班等形式练习背诵。 3.完成课后练习3。 (南京 金德蓉)
寻隐者不遇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27.jpg" 点击放大 一、提示课题 1.认生字。课题上有4个字,读一读: 寻 隐 者 遇 2.释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 寻:寻找,寻访。隐者:独居大山林里的人。遇:碰见,遇上。 这首诗说的是诗人去访问隐者却没有遇见。 3.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围绕“寻”思考。如,诗人为什么没遇上?有没有问问其他人?为什么不在那等一会儿?) 二、自学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和认识的生字,读一读。 3.看插图想想: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读诗句,认生字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注意读准平、翘舌音的字:松、采;师、深。“只”是多音字,文中读zhi。 2.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完整通顺地回答问题,相机识字:松、童。) (2)图上谁是诗人,谁是童子?诗人要找的隐者是童子的什么人?识字:师 (3)诗人找到了童子,怎么没遇上他师父呢? 相机识字:言 采 药 深 (4)朗读课文。 四、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椵想自己是诗人在松下遇上童子,体会向童子询问时的心情,把这种心情读出来。教师先放录音,同学再练习朗读。 松下/问/童子,(满怀期望) 言师/采药/去。(感到失望) 只在/此/山中,(又有了希望) 云深/不知/处。(无可奈何) 五、识字、写字指导 松:用学过的木字旁和熟字“公”记字形。组词:松树、放松。 童:上下结构。上面是“立”,下面是“里”。这个字横画多,但长短不一。首横最短,次横最长,最后一横又比它上面一横长些。组词训练:童话、儿童、童年。 言:发言、说话的意思。首横最长,中间两短横。 师:左边是一短竖和一撇右边是横下一个“巾”。组词:师父、老师。 采:上面是爪字头,表示手,下面“木”表示树,手伸到树上表示采摘的动作。第一笔为平撇,下面的三笔间隔要匀。 深:左右结构。右边上面不要写成穴宝盖儿。组词巩固 :深山、深海、深浅。 六、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开火车读卡片(包括认识的字并用要求会的字口头组词。 2.读拼音填空(先独立完成再当堂订正)略 二、朗读、背诵课文 1.个别、集体等多形式朗读。 2.练习背诵。指导:诗从问了童子后,童子先后告诉他师父采药,接着告诉诗人,师父就在这座山里,不过山高云深,我不知他在何处。 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巩固练习 1.口头选词填空。 师父 童子 诗人 ( )松下问童子, ( )言师采药去。 ( )只在此山中, ( )云深不知处。 2.完成课后练习3。 3.填空,再读一读。 , 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
复习二
教学要求
正确掌握音节的声调;区别形近字;巩固句子的概念,能把句子说完整;巩固学过的古诗;能正确朗读短文;能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29.jpg" 点击放大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二》的内容。板书:(复习二) 二、练习第一题:把声调相同的字写在一起 1.指名读题目,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出示卡片:岁。指名认读。说说“岁”是怎样拼出来的,这个音节是几声(四声)。打开课本看第一题,找到表示四声的图,在后面的括号里写出“岁”字。 出示卡片:采。指名认读。说说“采”怎样拼,是几声(三声)。找到表示三声的图,在后面括号里写“采”。 3.照上面的方法,把“原、知、火、目、穷、深”写在相应的声调后面的括号里。 4.订正。读一读每个声调后面所填写的字。 三、练习第二题: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指名读题目。 2.出示小黑板: 人( ) 入( ) (1)指名读这两个字。 (2)说说这两个字的字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人”和“入”笔画相同,都是一撇一捺。不同的地方是“人”撇高捺低,而“入”是撇低捺高。) (3)口头组词。 人:工人、人民、人口。 入:入口、加入、出入。 3.用同样的方法练习后两组的形近字。 (1)“两”和“雨”前三笔相同,都是横、竖、横折钩,后面的写法不同。 口头组词: 两:两个、两只、两头、两天。 雨:大雨、小雨、下雨、雨衣、雨伞。 (2)“鸟”和“乌”只差一笔,“鸟”比“乌”多一“点”。 口头组词: 鸟:小鸟、鸟岛、鸵鸟。 乌:乌云、乌鸦、乌黑 4.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参考答案: 人(人民) 两(两头) 乌(乌鸦) 入(入口) 雨(下雨) 鸟(小鸟) 四、练习第三题:看图,把句子说完整 1.指名读题,讲清题目要求。 2.观察第一幅图。 提问: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草原) 草原上有什么?(草原上有绿草和羊群) 草原怎么样?(草原很大,一眼望不到边。) 3.观察第二幅图。 提问: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夜晚的天空) 天上有什么?(天上有月亮和星星。) 月亮什么样(又大又圆、又圆又亮、像个银盘) 4.讲解:“草原”、“天上”是词不是句子。要说成完整的句子,可以仔细地看看图,看看草原上、天上都有什么。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可以怎样说。 五、练习第四题: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家长听 1.指名读题。 2.你能把学过的古诗先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吗?(指名背诵) 3.提出要求:回家要把学过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背得越多越好)。 六、练习第五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提示:这首小诗有两节,注意两节之间停顿要稍长一些。) 2.指名读。要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按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写字。 一、谈话,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字。下面我们先来认认几个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卡片:入、父、采、更、吹,指名认读。 2.老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写上面的五个字,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几个字里面都有哪两种笔画,在笔顺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总结:这五个字里都有“撇”和“捺”。共同的笔顺规则是先撇后捺。 4.指导写“入”。 (1)观察范字,说说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入:先写撇,在上半格中间靠下一点起笔。后写捺,捺要比撇高。撇与捺收笔的地方要在同一水平线上。 (2)教师示范,学生跟着老师练写两个(描写),再独立练写四个(临写)。 5“父、采、更、吹”四个字指导方法,练习步骤与指导“入”字基本相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范字,看清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按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写字。需提示学生: 父:要观察清楚“撇”与“捺”的起笔点。 采:上短下长,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面一点。 更:第五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捺”与第六笔“撇”交叉。 吹:要看清第六笔“撇”的起笔点。 以上几个字“撇”与“捺”的收笔点都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北京 戴明淑)
春风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创造条件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
重点是抓住突出春天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形的字比较复杂。
课前准备
1.描绘春天美丽景色和小朋友参加种值活动的投影片。 2.带领学生到公园或郊外去春游。 3.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32.jpg" 点击放大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谁知道一年中有哪四个季节?春天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春风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绿”的声母是边音,“树”的声母是翘舌音,“红”和“轻”的韵母是后鼻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听课文朗读的录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提问:春风吹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思考) 2.出示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投影片,启发学生结合看投影片,理解“绿、红、来、醒”的意思。 (1)“绿”是什么意思?(诗中的“绿”有变绿的意思。“吹绿了柳树”,就是和暖的春风吹来,柳树发芽了,长出了绿叶。) (2)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学生理解“红、来、醒”的意思。(“红”有变红的意思,“吹红了桃花”,就是和暖的春风吹来,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燕子在南方度过了冬天又飞回来了;青蛙经过冬眠又醒过来了。) 3.指导朗读。 读第一行时轻一些,第二行可以读得稍重些,体现春天由冷逐渐变暖。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丽,要读出欢喜和兴奋的心情,注意停顿和重音。 春风/吹, 春风/吹, 吹绿了/柳树, 吹红了/桃花。 吹来了/燕子, 吹醒了/青蛙。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自由读、齐读、指名个别读) 五、指导背诵 1.按课文描写顺序指着投影片引导背诵,然后再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2.练习背诵(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六、小结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长出了绿叶,桃树上开满了桃花,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尽情地飞舞,青蛙醒来,快乐地唱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包括只要求认识的字) 2.指名有感情地背诵第1节。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春风吹”和“春风轻轻地吹”。 提问:这两句有什么不同?(春风很轻柔,吹在身上使人感到舒服,不像冬天的风寒冷刺骨,也不像夏天的风带股热气。第二句加上“轻轻地”,写出了春风的特点。) 3.指导朗读。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春风、春雨的特点,朗读时语气要柔和、舒缓,并注意停顿和重音。 春风/轻轻地吹, 春雨/细细地下。 4.齐读最后两行。 提问:“快来种”是怎样种?为什么让大家快来种树、种花?(引导学生看投影片后思考,懂得春天是种树、种花的大好季节,要抓紧时间。) 5.指导朗读,读的速度稍快些,体现出时不等人,并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大家/快来种树。 大家/快来种花。 三、指导背诵 1.用问题引导:春天的风怎么样?春天的雨怎么样?大家应该怎么做? 2.练习背诵(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3.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记住“蛙、细、树”的字形。 2.重点指导分析以下几个字; 绿:左右结构,左边是“纟”。 轻:右边的写法与熟字“经”的右半边相同。 家:注意指导下半部的笔顺。 五、指导写字 课后练习第2题,先读生字,描写生字后,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绿:左窄右宽,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右下不要写成“水”。 蛙:“虫”要写得短小,第五笔写成提,“圭”要写大些。 树: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第六笔是点,不是捺。 六、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大家先读一读三个生字,再组词语。家:国家、大家、人家。 快:飞快、快走、快来。树:树枝、树叶、桃树、梨树。 2.课后练习第4题 提问:什么轻轻地飘?(树叶轻轻地飘。纸片轻轻地飘。雪花轻轻地飘。)准轻轻地干什么?(我轻轻地关上门。小明轻轻地放下书包。) 七、布置课外活动 1.课后开展种树、种花活动。 2.搜集有关写春天的诗歌,准备参加“我爱春天”诗歌朗诵会。 板书设计6春风吹柳树——绿 桃花——红燕子——来青蛙——醒大家——种 (南京 叶金祥 叶萍)
我爱祖国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的字形比较复杂。
课前准备
1.万里长城和五星红旗投影片。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34.jpg" 点击放大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7《我爱祖国》,齐读课题,出示地图。 小朋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地图,谁能说出我们祖国的全称。 因为我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所以她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是世界上大国之一。 二、初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最”的声母是平舌音,“领”的韵母是后鼻音,“巾”的韵母是前鼻音。 2.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出示第1分句“我爱万里长城,我爱小河”。 提问引读:谁爱万里长城?(我爱万里长城)谁爱小河?(我爱小河) 2.出示万里长城投影片。 教师简单介绍万里长城(长城全长约6700公里,从建成到今天已经有2000多年,)请游览过长城的小朋友谈谈自己的感受。 谁能说说为什么爱万里长城,又为什么爱小河。(长城闻名世界,世界上再也没有这么雄伟的建筑,中国人真了不起,小河两岸种了许多庄稼,河里养了鱼,有了小河,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3.有感情地朗读第1分句。 4.轻声朗读下面的3个分句,同桌互相讨论,说一说为什么爱五星红旗、白鸽、红的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 (1)出示五星红旗投影片,启发学生说说学校的升旗仪式和从电视上看到的我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时,运动场上奏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情景。(五星红旗代表我们的祖国,爱五星红旗,就是热爱伟大的祖国。) “白鸽”又叫和平鸽,爱白鸽就是热爱伟大的祖国。 (2)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它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爱红领巾就要继承革命烈士的遗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3)爸爸妈妈关心、爱护我们,老师辛辛苦苦地教育我们,同学帮助我们解决困难。我们不仅要爱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还要爱所有关心、爱护、教育、帮助我们的人。 5.齐读最后两行。提问:“我”为什么最爱祖国? 6.听课文录音,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五、指名背诵 1.出示生词卡片:万里长城、小河、五星红旗、白鸽、红领巾、花朵、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祖国。(按顺序挂在黑板上)齐读、指名读。 2.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学生轻声试背课文。 3.指名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分析以下生字的字形。 爱:下面是“友”,不是“发”。 领:用书写方法记忆“页”字旁,左面是“令”,不能丢一点。 巾:要与“中”区别字形。 要:上面与“西”不同。 最:用熟字分析字形,上面是扁日,左下是“耳”,第一横要长一些,右下是“又”。 2.指导写字。 课后练习第2题,先读生字、描写生字,再对照范字临写。注意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爱”、“领”、“最”三个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些。“朵”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先小声拼读音节,再写出词语。这6个词是:祖国、花朵、红领巾、老师、同学、万里长城。 2.课后练习第4题。 (1)轻声读例句,齐读、个别读。 (2)提问:启发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准最喜欢踢足球?(可填“我”,“我们”或“小明”等。)什么最怎么样?“那座楼房最高。”“这个西瓜最甜。”)谁最怎么样?(“京京学习最用功”“老师最关心我们。”) 四、布置课外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诗歌、歌曲,准备开一个《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演唱会。 2.搜集祖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的照片,准备出一期《伟大的祖国》壁报。 (南京 叶金祥 叶萍)
小八路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5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小八路。学习小八路通勇敢、爱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小八路。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音难读。有些词语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坐在石头上专心学习的小八路投影片一张。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给学生讲八路军的故事,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36.jpg" 点击放大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小八路》(板书课题 提问: 1.小朋友,你们谁知道什么叫“八路”吗(八路“指八路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讥日军队。) 2.那么,“小八路”是什么意思呢?(“小八路”指八路军队伍中年龄小的八路军战士。) 通过《小八路》这课的学习,大家会了解到一些小八路的战斗生活和学习情况。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纠正读音。 2.画出不懂的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石、专、真”的声母都是翘舌音。“很、本、专、心、真”的韵母都是前鼻音。“结”是多音字,在“结实”一词中读jiē,“实”读轻声。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注意纠正读音。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主要讲他是一个勇敢、爱学习的小八路)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1句。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他”是谁呢?让我们通过读课文来解答这个疑问。 2.提问:“他”是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2段,边读边想。) 3.出示投影片。启发学生找出小八路的特征,说说是怎么知道他是个小八路的。(他身穿八路军军装,头戴八路军军帽,胳膊上戴着八路边的臂章。) 结合看投影,帮助学生理解“军装”、“军帽”、“草鞋”、“臂章”等词语。 4.指导朗读。 (1)原来/他是个小八路,“原来”后面稍停。“他是个小八路”读得稍快些,表示后来突然明白了。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自由读、个别读) 5.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他为什么准是勇敢的小八路?(启发学生观察投影片,引导他们从小八路结实的身体上推测他跑过很多路,打过很多仗,受过很多的锻炼,所以他一定很勇敢。) 6.指导朗读。 你瞧他/长得多结实呀!他一定跟着八路军跑过很多路,打过很多仗。他准是个/勇敢的小八路。 7.指导学生看投影。 提问:小八路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是个怎样的小八路?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8.理解“膝盖”、“专心”等词语。齐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9.指导朗读。 “多么专心哪!”“多么”要重读,这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他真是个爱学习的小八路”。强调他“爱学习”。这句用肯定、赞叹的语气读。(齐读、指名读) 小结:这一段讲他是个爱学习的小八路。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二、根据提出的问题,分段朗读课文 1.哪一段讲小八路的样子?从哪些地方看出他是个小八路? 2.哪一段讲他是个勇敢的小八路? 3.哪一段讲他是个爱学习的小八路?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齐读、分小组赛读、指名读) 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石:要与“右”区别字形。 真:共10笔。指导学生书空。 2.指导学生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要求学生先读生字,先描写再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提醒学生写好以下几个字。 过:最后一笔“捺”要写长一些,托住“寸”。 很:笔画多,要写紧凑一些。 本: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五、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你们小声读一读,再用连线的方法把词语搭配起来。穿军装专心坐车军帽学习草鞋读书 2.提问:“穿”还可以和什么词搭配?(穿袜子、穿裤子、穿裙子、穿衣服……),“专心”还可以和什么词搭配?(专心写字、专心听讲、专心画画、专心做作业、专心打电脑……) 3.课文练习第4题。 (1)用提问引读法启发学生读句子。他长得怎么样?石小童唱得怎么样?小树苗长得怎么样?打扫得怎么样?(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2)提问启发学生说出类似的句子。小明高兴得怎么样?(小明高兴得跳起来。)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怎么样?(值日生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六、布置课外活动 1.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小兵张嘎》、《两个小八路》、《闪们的红星》。 2.开故事会,讲八路军战士打敌人的战斗故事。 板书设计: 他是谁?身穿军装 勇敢
小八路
爱学习头戴军帽脚穿草鞋臂上有臂章
王二小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38.jpg" 点击放大 一、导入新课 第8课《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王二小正在干什么?(板书:放牛、放哨),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1)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2)“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3)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样”、“响”的字形。重点指导识记以下几个字。 员:下半部不是“见”,最后一笔是点。 路:左面是足字旁,右面上边是折文儿,不是反文儿。 军:上面是秃宝盖儿,不是宝盖儿。 2.课后练习第2题。 先读生字,用笔描写后,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王: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 前: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左下的“月”第一笔是竖。 响: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处于中间偏上部位。 三、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先指名读一读词,“长长”与“常常”,都读chángcháng,但是它们的意思不同。“长长”是很长的意思。“常常”是经常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句子后口头填空。第1、2句填“常常”,第3句填“长长”。 启发学生用这两个词说句子,如“妈妈的头发长长的。”“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进烈士陵园。”“教师常常表扬我。”“夏天常常下大雨”等。 五、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然后齐唱 板书设计 王二小
↓
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
光荣牺牲敌人
↓
让王二小带路
↓
被八路军包围
↓
被全部消灭 (南京 叶金祥 叶萍)
我选我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容易写错。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40.jpg" 点击放大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0《我选我》,理解“选”(选举、推选的意思)。 齐读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下面你们就轻声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今”、“林”的韵母是前鼻音,“名”、“让”的韵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示范(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请学生说一说:“我”是谁,他为什么选自己当班上的劳动委员。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1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班上的劳动委员李青转学了。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 (1)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静悄悄的? (2)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该选谁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有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己。) 指导朗读。“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教室里静悄悄的……”要读得慢而低,显示出教室里很安静,大家正在思考问题。“我选我”,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让学生多读王宁的话,体会他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①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学习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②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指导朗读。老师的话要读得和蔼可亲。王宁的话要读得诚恳、坚定。 3.有感情地朗读课第1-3自然段。(齐读、指名读) 4.齐读第4自然段。讨论: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全班同学想念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赞同和鼓励。)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齐读、分小组赛读、个别读)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读、齐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校:右边是“交”,不是“文”。 名:要与“路”右边的“各”区别。 为:先写左上一点,再写一撇,最后是右下一点。 话:左边是言字旁 ,右边是“舌”,不是“古”。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 “校”、“让”、“说”、“好”、“话”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今”的人字头,撇和捺的起笔相接,开口度较大。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1)齐读,指名读。 (2)启发学生用“关心”、“热爱”进行口头组词搭配练习。(关心同学、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2.课后练习第4题。 (1)学生自由轻声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用比较的手法,指导学生体会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具体。(南京 叶金祥 叶萍)
我选我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6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王宁选自己的目的是为了向李小青学习爱劳动、爱集体的好思想,为大家服务。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关心集体的好思想。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容易写错。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10《我选我》,理解“选”(选举、推选的意思)。
齐读课题。提问: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我”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他为什么要选自己?)
下面你们就轻声读课文,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今”、“林”的韵母是前鼻音,“名”、“让”的韵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示范(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请学生说一说:“我”是谁,他为什么选自己当班上的劳动委员。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齐读第1自然段,指名说说这段讲了什么:班上的劳动委员李青转学了。
2.出示思考题,学生自由轻声读第2、3自然段,边读边想。
(1)当林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时,为什么教室静悄悄的?
(2)当王宁说:“我选我”时,为什么大家都愣住了。
(3)王宁为什么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
学生读后讨论,教师加以点拨,先理解前两个问题。(“静悄悄”就是一点声音都没有。说明大家对补选劳动委员这件事很认真,都在想该选谁劳动委员。“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没有想到的情况时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宁的发言大家都没有想到。因为一般选举总是选别人,难得有人选自己。)
指导朗读。“选谁呢”要读出思考的语气。“教室里静悄悄的……”要读得慢而低,显示出教室里很安静,大家正在思考问题。“我选我”,要读出坚定的语气。
让学生多读王宁的话,体会他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①王宁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学习李小青爱劳动,爱集体的优点;②王宁有信心,有决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指导朗读。老师的话要读得和蔼可亲。王宁的话要读得诚恳、坚定。
3.有感情地朗读课第1-3自然段。(齐读、指名读)
4.齐读第4自然段。讨论: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全班同学想念王宁一定能当好劳动委员,大家用掌声表示赞同和鼓励。)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齐读、分小组赛读、个别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用齐读、开火车读、个别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自由读、齐读课文。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分析字形。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校:右边是“交”,不是“文”。
名:要与“路”右边的“各”区别。
为:先写左上一点,再写一撇,最后是右下一点。
话:左边是言字旁 ,右边是“舌”,不是“古”。
2.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重点指导书写以下几个字。
“校”、“让”、“说”、“好”、“话”5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今”的人字头,撇和捺的起笔相接,开口度较大。
三、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1)齐读,指名读。
(2)启发学生用“关心”、“热爱”进行口头组词搭配练习。(关心同学、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2.课后练习第4题。
(1)学生自由轻声读句子。
(2)指名读句子。
(3)用比较的手法,指导学生体会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更具体。
复习三
教学要求
复习学过的同偏旁的字;区别形近字;能正确拼读音节,写出词语;巩固要求会认的了;会用“常常”口头造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会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字。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HYPERLINK "http:///xiaoyu/jiaoshi/beike/6-2/43.jpg" 点击放大 第一课时 (完成一——六题) 一、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练习《复习三》的内容。板书:复习三) 二、练习第一题: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1.指名读题目,讲清要求。 2.出示小黑板(上面写着“言字旁、绞丝旁、女字旁、口字旁”这四种偏旁),指名说出这四种偏旁的名称。 3.写出带有“言字旁、绞丝旁、女字旁、口字旁”这四种偏旁的字。(指名一人写在小黑板上,其他人写在书上。) 提示:想一想这些偏旁跟什么有关呢?一边想一边写,“言字旁”、“绞丝旁”每个偏旁写三个字;“女”“口”每个偏旁写两个字。 4.订正小黑板上的字,并读一读。 参考答案: 言字旁——许、识、让、说、话。 绞丝旁——经、绿、红、细。 女——妈、好。 口——叶、听、叫、吹、响。 三、练习第二题:读一读,比一比 1.出示小黑板: 日——目 羊——样 本——木 王——玉 石——右 向——响 指名读一读。 2.说一说每组后面的字与前面的字相比,在字形上有什么不同。(“目”比“日”多一横;“玉”比“王”多一个点;“本”比“木”多一横;“样”比“羊”多个木字旁。“响”比“向”多个口字旁;“右”的撇出头,“石”的撇不出头。) 3.指名口头组词,区别字义。 四、练习第三题: 1.读一读题目。 2.先自己小声拼读音节,再指名读音节。 3.看拼音写词语。 4.订正。 五、练习第四题:读一记 1.出示小黑板,自己练习小声读。 红旗 英雄 集体 白鸽 燕子 帮助 结实 勇敢 杀害 静悄悄 2.指名认读,要读正确。 六、练习第五题:看图说句子,用上“常常”这个词 1.读一读题目,讲清题目要求。 2.说一说“常常”是什么意思?和“天天”的意思一样吗? 3.观察第一幅图。 先给两个小朋友起名字。(小明和小刚) 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小明和小刚给小树浇水。) 用上“常常”这个词,这句话怎样说?(小明和小刚常常给小树浇水。)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明和小刚经常给小树浇水,不是只浇一两次。) 4.观察第二幅图。 先给图中的小女孩起个名字。(小兰) 说说小兰在干什么?(小兰帮妈妈洗碗。) 用上“常常”这个词,这句话怎样说?(小兰常常帮妈妈洗碗。) “小兰帮妈妈洗碗”和“小兰常常帮妈妈洗碗”这两句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七、练习第六题:读一读 1.自己小声练习读。(提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拼拼上面的音节。读的时候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 2.指名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字。 一、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练习写字。下面我们先来认认几个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卡片:打、快、很、轻、路、领,指名认读。 这几个字都是左右两部分组成的。按什么笔顺规则来写呢?(这一问不必回答) 2.老师在田字格小黑板上逐个写这六个字。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左右两部分组成的字,按什么笔顺规则写呢 (按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写。) 3.指导写“打”。 (1)观察范字。 看看左右两部分一样宽吗?(左窄右宽) 再看看左右两部分一样高吗?(左高右矮) 接下来看一看每一笔写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上。 (2)老师示范。 先写左边的提手旁,提醒第三笔是“提”。再写左边的“丁”。“丁”的横写在右半格横中线上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