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会理财(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学会理财(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9-10-20 14: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学会理财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理财问题的过程。
2.能力目标: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做出合理的解释。
3.情感目标:感受理财的重要性,培养科学、合理的理财的观念,培养节约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树立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板书课题)
二、授新知识。
(一)存钱计划。
1.多媒体出示课本第78页情景图,让学生读图和文字,了解有关的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2.提问:请同学们帮助聪聪计算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元?
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方法。交流时重点说出:聪聪家每月的固定收入就是父母的月工资之和。爸爸的工资超过了2000元,得依法向国家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爸爸的月工资是指他税后工资。
解答:聪聪家每月的固定收入:
1160+2000+(2180-2000)×(1-5%)=3160+180×95%=3331(元)
4.让学生读支出项目表,了解聪聪每月支出的项目和大约钱数。
5.提出帮聪聪家做存钱计划的要求,启发学生从实际出发,合理提出存钱建议,并算一算到期能取回多少钱。然后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出:
用全家每月总收入减去总支出费用就是每月结余的钱数。聪聪家每月的支出费用:800+300+120+60=1280(元)。聪聪家每月的最多结余:3331-1280=2051(元)
存钱建议:
聪聪家一个月存钱1500元,可以采用零存整取的储蓄方式。理由:2051元只是总收入减去每月固定消费后的结余,而在日常生活中有时还会有一些偶然性的消费存在,比如为地震灾区捐款、亲戚朋友间的礼尚往来、突发性疾病等,因此家里每月留下551(2051-1500)元作为家庭的流动经费,以备急用,其余的1500元存起来留着聪聪上大学时用。
(二)存钱方案。
1.教师口述:聪聪的爸爸设计的一个工程方案中标了,获得奖金5000元。这钱怎样存呢?
2.小组合作,做出三个存钱方案。
3.组织学生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根据存款的种类及存款年限来确定存款方案。如要把5000元存6年,应该选择定期存款或教育储蓄(为聪聪上大学存款属于教育储蓄)。因为6=5+1=3+3=2+2+2=3+2+1=……,所以存款年限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法。
方法1:按定期储蓄存款设计存期6年的3个存钱方案:
方案一:存6年期。
方案二:先存3年期;取出利息再一起存2年期;取出利息再一起存1年期。
方案三:存3年期;取出利息再一起3年期。
方法2:按教育储蓄设计存期6年的3个存钱方案:
方案一:存6年期。
方案二:先存3年期;取出利息再一起存1年期3次。
方案三:存3年期;取出利息再一起存3年期。
4.提出计算每种存钱方案可获得利息的要求,学生自己试着计算。
5.组织交流计算方法。重点说出到期后获得的利息。计算方法1时要扣除利息税,计算方法2时教育储蓄没有利息税。
(三)总结归纳。
1.讨论:你认为哪钟存钱方案最好?为什么?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明确通常根据利息的高低选择到期收益最大的一种存款方案,也可以根据一些特殊理由来选择,例如:这6年期可能有急用这笔钱。
2.教师总结:综合比较两种方案中所选择的方案,会发现按教育储蓄存款方案中的第一个方案存6年期,不但年利率高,而且不缴纳利息税,因此到期后的收益最大的,因此在保证6年期间不用此钱的话,选择这一种存款方案好。
板书设计:
学会理财
计算方法1中各方案的税后利息:
方案一:5000×5.85%×6×(1-5%)=1667.25(元)
方案二:5000×5.4%×3×(1-5%)=769.5(元)
(5000+769.5)×4.68%×2×(1-5%)≈513.02(元)
(5000+769.5+513.02)×4.14%×1×(1-5%)≈247.09(元)
769.5+513.02+247.09=1529.61(元)
方案三:5000×5.4%×3×(1-5%)=769.5(元)
(5000+769.5)×5.4%×3×(1-5%)≈887.93(元)
769.5+887.93=1657.43(元)
计算方法2中各方案的利息:
方案一:5000×5.85%×6=1755(元)
方案二:5000×5.4%×3=810(元)
(5000+810)×4.14%×1≈240.53(元)
(5810+240.53)×4.14%×1≈250.49(元)
(6050.53+250.49)×4.14%×1≈260.86(元)
810+240.53+250.49+260.86=1561.88(元)
方案三:5000×5.4%×3=810(元)
(5000+810)×5.4%×3=941.22(元)
810+941.22=1751.22(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