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考点大通关】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天气和气候(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考点大通关】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二章 天气和气候(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1 23:07:5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二章 天气和气候
01 大气层
一、大气
(1)概念:常称为大气层,位于地表以上,包裹着地球的空气层,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作用:
①大气层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②保护地球,使陨石在大气层中摩擦分解,消耗陨石的能量
③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
④大气层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
⑤使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
二、大气的分层
(1)分层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 ℃之间
(3)大气分层的特点
大气层 温度变化 特点
对流层 下降 高度0-12千米,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 升高 高度12-55千米,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宜高空飞行
中间层 下降 高度55~85千米,流星体大部分在这层燃尽
暖层 升高 高度85~500千米,大气处于电离状态,能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外层 升高 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电话信息和电视图像通过卫星来传送
三、对流层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2)对流层的厚度: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8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17~18千米。
(3)对流层的特点:最显著的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运动规律: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四、臭氧层
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于距地面10--50千米的平流层内,其中离地面 22--25千米处,臭氧浓度值达到最高,这一层大气称为臭氧层。
作用:太阳光中有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长期暴露在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下,会影响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甚至会导致患上皮肤癌。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
五、实验:模拟对流层的成因
(1)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如图观察到的现象是加热的一端液体上升,未加热的一端液体下沉。
(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如图所示,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线香的烟先向上流动,到烧杯顶部后向四周扩散,最后沿烧杯壁向下流动。由此可知空气受热时,也会形成对流。
结论: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空气对流。
0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分
(1)天气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2)气候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如:炎热的夏季、终年高温、四季如春等。
03 百叶箱的布置要点
(1)气温是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能告诉人们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2)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我国常用气温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注意】在气象观测中,测量气温的工具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一天中的气温午后2点最高,日出前后最低;
【原因】空气中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而地面的热量在午后2时左右才释放到最大值
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份是7月,气温最低月份是1月份,海洋气温最高月份是8月,气温最低月份是2月。
百叶箱一般安置在距地面约1.5米高的地方,并将百叶朝北开(北半球);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原因】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的原因:
①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②减少空气流动对测温的干扰
③百叶箱离地面一般是1.5米左右,在这个高度上大气变化比较稳定,并且这个高度通常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安放】北半球的百叶箱要朝向北方;南半球的百叶箱要朝向南方。
气温与生命活动:
气温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很大。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22 ℃
各种农作物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01 大气压的存在实例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含义: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
原因:①受重力 ②具有流动性
存在证据: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吸饮料、吸盘挂钩等
大气压强的大小:1标准大气压=1.01×105帕=76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约133帕
(5)影响因素: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大气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所以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实验一】马德堡半球实验
结论: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二】覆杯实验
现象:纸片不下落
结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02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与大小
测量工具: ①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较方便。
②水银气压计:测量比较精确。
说明:标准大气压的值:760mm汞柱=1.01×105Pa
03 大气压的应用与影响
常见大气压现象
(1)把吸盘式挂衣钩贴到墙上后,可以挂衣服
(2)在用吸管喝饮料时,嘴巴吸的时候,把吸管内的空气给吸掉了,这就造成吸管内的气压比吸管外面的气压小,进而吸管外面的气压便把饮料压进吸管,我们也就喝到饮料了。
(3)医生用注射器吸药液时是利用大气压,而注射药液时是通过人为方式增大压强,并非大气压的作用。
大气压的利用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同一高度。
真空压缩袋:抽出袋内的空气,外界的大气压就会把它们压得扁扁的
【优点】可以节省许多储存空间,还具有防霉、防蛀、防菌、防潮、防异味等功能。
吸尘器:吸尘器工作时,会将里面的空气排出,使里面形成一个低压区,外界的空气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带着尘垢从吸尘器的地刷进人。
离心水泵:叶轮旋转时,泵壳里的水会随叶轮一起旋转,水被甩出时,转轴附近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底阀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相同高度上气压较高的区域叫做高压区,气压较低的区域叫做低压区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阴雨天气。
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的气流运动(北半球)
高压地区:温度较低,气体遇冷收缩,自上而下的空气运动;
低压地区:温度较高,气体遇热膨胀,自下而上的空气运动;
晴天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
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在晴朗的天气,人的心情通常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往往会感到疲倦和心情烦躁。这主要是由于晴天的气压较高,而阴雨天的气压较低的缘故。
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如果在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例如,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青藏高原时,常会因气压减小和缺氧等原因,产生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
虽然人体承受的大气压并不小,但由于人体内也有压强,而且体内的压强与体外的大气压大致相等,它抗衡着体外受到的大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的反应。当体外局部的压强减到很小时,体内外的压强差会使该部位的皮肤向外凸出,同时体内的血液也会聚集到该部位皮肤的毛细血管中,使皮肤充血,中医的拔罐疗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高压锅的原理是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
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说水的沸点是100℃,必须强调是在标准大气压下。
探究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图1 图2 图3
实验步骤:
如图1,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2用注射器缓缓地向烧瓶内充气,使瓶内的气压增大,此时烧瓶内的水停止沸腾
如图3,移开酒精灯,待水温稍降一些,用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使瓶内的气压降低,此时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
实验结论: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04 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大小有关。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现象:虽然风向与墙面平行,但挂在窗内的窗帘却会向外飘出
原因:窗外风速较大,窗外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窗帘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出窗外。
(2)化油器装置:化油器上有一段突然变窄的管道与汽油供给部分相连,当气流经过狭窄的管道时,由于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与外界气体压力形成压强差,导致汽油就从喷管喷到气流之中,变成雾状。
(3)飞机的升力:当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转动,或发动机向尾部喷气而向前运动时,飞机的周围就会形成相对于飞机的高速气流。由于机翼的上侧做成凸圆形状,而下侧成平面形状,上方气流的速度就要比下方气流的速度大得多。机翼下侧受到气体向上的压强就要比机翼上侧受到气体向下的压强大得多。正是这个压强差,使得飞机得到了一个向上的升力。
(4)火车站台上的安全线:当火车驶过站台时,车厢周围的气流速度增大,压强减小,如果人离火车太近,可能会导致被“吸入”铁轨,发生危险。
01风的形成
(1)风的形成: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2)风的要素: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3)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注意】天气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如:风是从东边吹向西边,那么这个风的风向是东风。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风级 风的名称 风速(米/秒) 陆地上的风效
0 无风 0~ 0.2 船静,烟囱排出的烟直上
1 软风 0.3~ 1.5 烟能偏向一侧显示风向,但风向标不转动
2 轻风 1.6~ 3.3 脸部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
3 微风 3.4~ 5.4 树叶和小树枝摇动不息,旗帜展开
4 和风 5.5 ~ 7.9 地面纸片和灰尘被吹起,小树枝摇动
5 清风 8.0~ 10.7 有叶的小树摇动,湖面有小波
6 强风 10.8~ 13.8 大树枝摇动,电线鸣响,举伞困准
7 劲风 13.9~ 17.1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困难
8 大风 17.2 ~ 20.7 树枝折断, 人向前行感觉阻力非常大
9 烈风 20.8 ~ 24.4 烟囱被吹断,屋顶受损,瓦片吹飞
10 狂风 24.5~ 28.4 树连根拔起,建筑物被毁
11 暴风 28.5 ~ 32.6 陆上罕见,房屋被吹走,造成重大损失
12 台风 大于32.6 陆上极少,会造成巨大的灾害
观测工具: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
02 湿度与降水
空气的湿度
湿度:人们通常用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工具:测量空气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
绝对湿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叫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的定义: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压之比叫做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的大小是一个百分比值,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越接近饱和水汽压,就越容易形成凝结。
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即最大水汽含量)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叫做饱和水汽压。
相对湿度的测量:在生活中,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的度数,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度数,计算温度差,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越大。
降水
降水的条件:
①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②气温下降
③空气中有微小的灰尘颗粒。
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的深度。常用单位是毫米。
测量工具:雨量器、雨量筒、雨量杯。
01 天气预报
常见的天气预报符号
晴 阴 多云 降雨
雷雨 降雪 风 台风
冷锋 暖锋 霜冻 雾
天气预报的含义
每一个天气预报用语都有其特殊的含意。例如,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15~23℃”表示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测量工具
现在的天气预报除了地面观测站收集的信息以外,还有大量用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气象探测火箭、气象探测气球、海洋气象数据自动收集装置、自动遥感和遥测装置等收集的各种气象信息。气象工作者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些上千万个天气信息数据,模拟天气变化,从而准确地预报天气。
02 冷暖锋的区别
天气图
天气形势常用天气图表示。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天气图上的曲线叫做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
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气温升高。
01 气候影响因素
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季风。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使得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B.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
(2)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夏季升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这是由于海洋和陆地在比热性质上的差别造成的。
同一纬度,离海洋较近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反之,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此外,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B.海拔高:温度低,植被稀少;海拔低:温度高,植被茂盛。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季风产生的机理:因为海水比热比砂石大。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
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
冬季:相反
01 我国的气候特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在我国东部有较大范围的季风气候。
(一)类型
自南向北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二)分布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
(三)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①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如下: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月份分配不均。
(2)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东北季风、西北季风) 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影响范围 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以外都受影响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影响 气温低,降水少 气温高,降水充沛
(3)季风气候的影响
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气温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冬季: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大雪会影响公路、铁路、航空和内河航运。在牧区,冬季的“雪暴”可能会冻死大量的牲畜,但北方作物生长期长,能够积累更多的营养。冬季的大雪不但会冻死一些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而且还会像地毯-样保护庄稼不受冻害。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较短。海南省就是利用其“暖冬”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丰富了人们冬季的菜篮子。
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称为非季风区,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大多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一)我国西部气候的特点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全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日照充沛。
(二)形成原因
西北地区深处内陆,且受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受大陆的影响很大。
(三)干旱气候的影响
(1)气温日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可以促进农作物养分的贮存。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就是因为阴雨天少,晴天多,日照时间很长,植物可以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的淀粉糖类等物质。一到夜间,气温降得很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这样就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所以果实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
(2)由于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大大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种类,西部地区适宜种植耐旱的农作物,如小麦、棉花、玉米等。
(3)干旱地区的生物有许多适应干燥、少雨环境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如仙人球粗大的茎是贮存水分的地方,叶子退化成针刺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抬尾芥虫在大雾的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是为了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获得水分的主要方法。
02 气象灾害
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 气频发的国家。灾害性天气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一)寒潮
(1)概念: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2)成因:寒潮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
(3)天气现象: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4)防范措施
准确预报寒潮,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大风、严寒对农作物牛羊等造成的危害。获悉气象台发布寒潮警报后,应立即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如对水管采取保暖防冻措施,以免冰冻时水管破裂。为了避免寒潮降温、霜冻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应种植耐寒作物,调整作物的播种期。可采取熏烟、燃烧燃料、覆盖、灌水等措施,提高近地面气温或土壤表层温度。
(二)台风
(1)概况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的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做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
(2)台风重灾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的重灾区,浙江、台湾、福建、广东是受台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3)危害:狂风、暴雨
台风在海上会形成狂风巨浪,它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台风带来的暴雨会造成洪水泛滥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淹没农田和村镇等。
(4)防御台风灾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预报水平的提高,台风引起的生命伤亡在迅速减少。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对台风进行监测的手段。
当台风来临时,不要待在大树下和电线杆旁,也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内。在海上航行的船舶要进港避风。
(5)台风有利的一面
台风天气虽然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但在干旱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如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同时台风对缓和高温天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洪水
(1)概况: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2)原因
自然原因:持续性暴雨、台风。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四)干旱:干旱也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全国各地都会发生。
(五)其他气象灾害
我国其他气象灾害还有沙尘暴、冰雹、霜冻等。
沙尘暴: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它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掩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动植物造成危害。防范措施:使用防尘、滤尘面罩,戴眼镜,穿戴防尘的手套、鞋袜以保护皮肤;及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外出等。
01 大气层各层特点
1.(2024七下·海曙期中)2023年10月31日,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解答】A、地球大气层能与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天体剧烈摩擦,减少小天体的撞击,有利于保护地球,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B、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中间层→平流层→对流层,观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02 天气与气候区分
1.(2024八上·武义期末)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特点
B.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就一定会形成降水
C.在我国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洪水等
D.造成同纬度的天津和吐鲁番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空气的湿度;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考查天气和气候特点,气候的影响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季风和地形地势。
【解答】A.四季如春是指长时间的有规律的变化,是属于气候特点,所以A不符合题意;
B.降水形成需要两个条件,相对湿度达到100%及温度降低,所以B说法错误,B符合题意;
C.我国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洪水等 ,C不符合题意;
D.天津和吐鲁番主要是离海洋距离不同,海陆位置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B。
03 大气压存在实例
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是一种便携式“碘伏棉签”,塑料管内装有碘伏消毒液,它的上端封闭,这样消毒液就不会从下端流出,使用时将封盖打开,消毒液会自动向下流入药棉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封盖没有打开时,消毒液不受重力的作用
B.封盖没有打开时,消毒液是被大气压托住的
C.封盖打开后,消毒液不再受重力的作用
D.封盖打开后,消毒液不再受大气压的作用
【答案】B
【知识点】重力及其方向;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AC.地面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即都会受到重力作用;
BC.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C.无论封盖是否打开,消毒液都会受到重力作用,故A、C错误;
BD.无论封盖是否打开,消毒液都会受到大气压强作用。只是打开封盖后,消毒液上下两个表面都会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此时二者相互抵消,消毒液在重力作用下流下来,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04 大气压的测量
1.(2024八上·期末) 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 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减小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标准大气压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这个值是由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1644年提出的。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336m水柱=1.01325×105Pa=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
【解答】A.因玻璃管的上端是封闭的,所以此装置不是连通器,故 A 不符合题意。
B. 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托里拆利,故B不符合题意。
C. 因为大气压是变化的,不一定等于标准大气压,则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不一定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故C不符合题意。
D. 位置较高处的大气压较低,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玻璃管中水银柱的高度就会下降,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减小,故 D符合题意。
04 大气压与天气关系
1.(20-21八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下列空气对流运动图中,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高,多晴朗天气
B.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低,多阴雨天气
C.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高,多晴朗天气
D.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低,多阴雨天气
【答案】C
【详解】由图可知,甲处气流下沉,乙处气流上升,说明甲处气温低于乙处、气压高于乙处,多晴朗天气,故选C。
05 大气压与液体沸点关系
1.如图所示,容器底部盛有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若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分析】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同时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升高;据上面的两个知识点分析即可解决。
【解答】由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在开始加热时,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由于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但随着加热,当将水加热到100℃后,再加热水就沸腾了,即发生汽化,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且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故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即当温度升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
故答案为:D。
06 大气压的应用
1.手持抽气、打气两用气筒的构造如图所示,a为筒身,b为活塞,c和d是气门装置,类似于自行车内胎上套有气门芯的气门嘴,起阀门作用。使用这种气筒时(  )
A.接d气门,起打气作用;接c气门,起抽气作用
B.接d气门,起抽气作用;接c气门,起打气作用
C.向外拉活塞,2个气门都起抽气作用
D.向里推活塞,2个气门都起打气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图中的两个阀门是打开还是关闭,是由于活塞的运动导致气筒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的大小关系发生了变化而造成的。因此明确气筒内气压的变化是此题的突破口。
【解答】(1)仔细观察两个阀门的形状和打开、关闭的工作过程可以看出,向外拉活塞时,气筒体积增大,筒内气压减小,外界气压将d所在的阀门关闭,将c所在的阀门打开,空气从外界由抽气嘴c进入;此时是抽气,所以,只有接c气门起抽气作用,故BD错误。
(2)向里推活塞时,气筒的体积减小,筒内气压增大,将c所在的阀门关闭,同时推开d所在的阀门,将气体从出气嘴d排到气筒外,所以只有接d气门起打气作用;故A正确,C错误。
故答案为:A。
07 气压与流速关系
1.(2024八上·舟山期末)下图所示实验或现象不是利用“流速对压强的影响”的是(  )
A.图①,汽车化油器(示意图)
B.图②,列车站台上的安全线
C.图③,通过漏斗嘴朝着乒乓球向下吹气
D.图④,飞机机翼升力的获得
【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气体和液体都属于流体,在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A、当气流经过化油器上一段突然变窄的管道时,汽油从喷管喷到气流中,变成雾状,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若乘客站在安全线之内,因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乘客外侧的气体压强不变,且乘客外侧受到的气体压强大于乘客内侧受到的气体压强,乘客在较大的压强差作用下很容易被压向列车,发生安全事故,所以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之外候车,故B符合题意;
C、 对准漏斗细管口用力向下吹气时,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不掉下来 ,故C不符合题意;
D、飞机的机翼呈流线型,是利用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压力差而产生向上的升力,利用“流速对压强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08 风的形成与降水
1.(2023八上·义乌期中)图是a、b、c、d四地气压图,则a、b、c、d四地间的风向不可能是(  )
A.a→b B.b→d C.c→d D.c→a
【答案】B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根据风的形成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风向的形成都是由高压中心吹向低压中心, b为990百帕, d为1000百帕,故不可能由b吹吹向d。
故选B。
2.(2023八上·德清期末)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时往往会带来降水,形成降水必需具备的条件有: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物③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④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成云致雨的关键是水汽上升,遇冷凝结,下沉运动越接近地表气温越高,无法凝结致雨。
【解答】形成降水必备的条件有: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物,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所以选:D。
09 湿度计的使用方法
1.(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表是相对湿度表,则依据表中数据回答正确的是(  )
干球温度 干湿差(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
1.0℃ 2.0℃ 3.0℃ 4.0℃ 5.0℃
0.0℃ 82% 65% 47% 31% 15%
5.0℃ 86% 71% 58% 45% 32%
10.0℃ 88% 76% 65% 54% 44%
15.0℃ 90% 80% 70% 61% 52%
A.当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0℃时,湿球温度计示数为7℃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5%
B.在显示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5%时,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一定相同
C.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减去湿球温度计显示温度的差值越大
D.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就越高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湿度
【解析】【分析】干湿球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先计算出干球温度计和湿球温度计的差值,然后根据干球温度计的读数和干湿球的温度差,查表得出空气湿度。
【解答】A.干球温度计为10℃,湿球温度计为7℃,干湿球温度计的差值是3摄氏度,查表空气湿度为65%;
B.在显示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5%时,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一定相同是错误的;
C.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减去湿球温度计显示温度的差值越小;
D.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就越高是错误的,应该是干湿差越大。
故答案为:A.
10 冷暖锋区分
1.(2023八上·吴兴期中)如图为某地区天气图(单位:百帕),则丙位置表示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高压 D.低压
【答案】A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近的锋,过境时伴随着大风、阴天、雨雪、降温、沙尘等天气现象;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近的锋,过境时出现阴天、阴雨连绵的天气现象。
【解答】据图可知,丙位于的天气系统用三角形表示,为冷锋系统。
故答案为:A。
11 气候影响因素
1.(2024八上·南浔期末)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答案】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地形、海陆和洋流等。
【解答】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故不符合题意;
B、我国跨纬度较广,海南岛位于我国的南端,纬度较低,属于热带,终年炎热,故不符合题意;
C、青藏高原海拔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故符合题意;
D、玉门关位于我国西北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应是海陆因素,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气象灾害类型
1.(2023八上·龙泉期中)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下列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火山喷发 C.洪水 D.台风
【答案】B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气象灾害是指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之一,主要包括亚洲热带风暴,中国沿海城市区域出现的台风、南方地区的干旱、高温、山洪、雷暴、中国北方的沙尘暴等;北美地区常见的飓风、龙卷风、冰雹、暴雨(雪)。
【解答】寒潮、洪水和台风都属于气象灾害, ACD 不符合题意。火山喷发属于地质灾害,B符合题意。故选:B。
1.(2024八上·滨江期末)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
【解析】【分析】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天气是指某一个地区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天气的五要素是气温、气压、风、降水和湿度。
【解答】A.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描述的是气候;
B.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描述的是气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天气;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指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描述的是气候;
故答案为:C.
2.(2024·浙江)金华气象台某日发布天气预报如下:今天阴,全天气温7—15℃,北风2级,相对湿度89%。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雨天气是受高压的控制 B.最高气温15℃出现在正午
C.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定 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低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的概念;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低压,从气流来说是气旋气旋的气流为北逆南顺辐合,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一天之中最高气温在14时前后,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空气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
【解答】A、高气压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天气晴朗,不符合题意。
B、一天之中的最高气温15℃出现在14时前后而不是正午,不符合题意。
C、根据课本内容可知,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定,故符合题意。
D、根据课本内容可知,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2023八上·柯桥月考)家住柯桥的柯柯同学要测量当地的气温,为了使测得的温度更接近实际气温,若在下列各地 1.5 米高处测量,则最佳的位置为(  )
A.学校操场 B.一楼北面阳台
C.高楼楼顶 D.水泥马路
【答案】A
【知识点】测量气温的方法与仪器
【解析】【分析】测量天气气温的方法一般是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内进行测量,百叶箱离地1.5米,通风良好,不受阳光直射和其他物体遮挡,地面又是草坪,这样测出的温度可以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以保证测量数值的准确。
【解答】A、学校操场露天,无遮挡,该处的温度能够准确反映气体的温度,故A符合题意;
B、一楼北面阳台,处于背阴面,温度偏低,故B不符合题意:
C、高楼楼顶,高度高,温度偏低,温度不接近实际温度,故C不符合题意:
D、水泥马路,由于水泥的比热容小,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温度不接近实际温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 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圆柱形长直管中,有一个光滑的、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刚好把长直管分成左、右两部分,且活塞左、右两端面的形状如图所示,当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活塞可停在图示位置不动。现在同时缓缓增大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使活塞仍然停在图示位置不动。若左、右两部分中气体压强的变化量为△p1和△p2,则下列关于它们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1>△P2 B.△p1<△p2 C.△P1=△P2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和F=PS解答,关键是要明确管内左部分中气体对活塞产生水平向右的压力计算。
【解答】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 p1和p2时,根据 可得:圆柱形长直管右侧部分中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压力为 (S2为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右面的横截面积);圆柱形长直管中左侧部分气体对活塞产生的水平向右的压力应该为水平向右的压强p1与垂直于压强p1的有效受力面积S1的乘积,即F1=p1S1。 自由移动的活塞粗细不变,则 S1=S2;活塞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 即 p1S1=p2S2,则p1=p2。当缓缓增大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时,左、右两部分中气体对活塞产生的压力分别为 活塞仍然停在图示位置不动,受力平衡,则 即 故△p1=△p2 故答案为:C。
(4题图) (5题图)
5.如图甲所示气缸中上下活塞横截面积SA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动
D.由于内外气体的压强大小不变,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4
【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以活塞A、B及刚性细杆为研究对象,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是否移动。
【解答】甲图中,以活塞A、B及刚性细杆整体为研究对象,向下受到大气对活塞A的压力FA,受到自身的重力G,向上受到大气对活塞B的压力FB,三个力平衡,所以列出等式:FA+G=FB,所以FA<FB。
乙图中,仍然以活塞A、B及刚性细杆整体为研究对象,向右受到大气对活塞B的压力FB,向左受到大气对活塞A的压力FA,因为FA<FB,所以二力不平衡,向右的力较大,则活塞相对原位置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B。
6. 在元旦游艺晚会上,小科同学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  )
A.仍静止 B.运动到左碗 C.运动到右碗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解答】当用小管向乒乓球斜上方吹气时,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差,所以会上升。
当乒乓球上升后,其右侧空气流速大、压强小,左侧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乒乓球会运动到右侧(只有斜向上吹气时才会如此)。
由上述可知选项A、B、D的说法都不正确。
故答案为:C。
(6题图) (7题图)
7.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把碎冰碴撒在烧瓶底上,如图所示,这时瓶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了。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B.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C.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水再次沸腾
D.瓶内的气压变大,所以水再次沸腾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水停止沸腾后。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然后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会看到烧瓶中的水重新沸腾。因为把碎冰渣撒在朝天的烧瓶底上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故答案为:C。
【解答】从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角度来分析,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8. 将三根横截面积相同、粗细均匀的玻璃管插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做托里拆利实验(如图所示)。若玻璃管倾斜的角度相同,管的顶端为真空,玻璃管内露出液面的液体质量分别是 m1、m2、m2,则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A.m1>m2>m3 B.m1<m2<m C.m2>m3>m1 D.m1=m2=m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压值与液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解答】设三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ρ3,图中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分别为h1、h2、h3,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S,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
另外由于外界大气压相等,则p0=ρ1gh1=ρ2gh2=ρ3gh3,所以ρ1h1=ρ2h2=ρ3h3,故m1=m2=m3,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留有一些空气,当外界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时,管内水银柱高度 L1 小于 76 cm,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若向水银槽中缓慢地倒入水银,使槽内水银面升高2cm,则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的高度 L2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 应满足(  )
A.L2=L1,F2=F1 B.L2>L1,F2>F1
C.L2<L1,F2<F1 D.L2<L1,F2>F1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1)因为玻璃管内水银面上方有空气,而这些空气也会对水银柱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强,这个压强与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之和,等于外界的大气压。当向水银槽中倒入水银时,水银面升高,会使内部空气的体积减小,压强增大,这会影响到水银柱的高度,据此来分析水银柱高度的变化。
(2)以管外水银面为参考面,弹簧秤的示数是等于大气压力加玻璃管重减去玻璃管内空气向上的压力,明确了这些便可判断弹簧秤示数的变化了。
【解答】(1)由题意可知,管内气体压强与水银柱压强之和等于外界大气压,即p空气+p水银柱=p0,加入水银后,由于空气的密度远小于水银的密度,因此管内空气体积明显变小,压强会变大,而大气压不变,故p水银柱变小,所以L2<L1。
(2)同样由题意可知,弹簧秤的示数是等于大气压力加玻璃管重减去玻璃管内空气柱向上的压力,相对原来管内水银柱长度变小了,管内气压变大,对玻璃管向上的压力变大,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则弹簧秤的示数F2<F1。
综合上述分析,若在水银槽中缓慢地倒入水银,使槽内水银面升高,L2<L1,F2<F1。
故答案为:C。
10.(2024八上·期末) 小科看到护士姐姐给病人输液,不断换输液瓶非常辛苦,想减轻护士姐姐的负担。他用课本中学到的科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输液装置,A、B、C三个输液瓶用导管D、E连接,A瓶连有输液软导管F,C瓶连有与大气相通的软导管G。用此装置输三瓶相同药液,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瓶 (  )
A.A先空 B.B 先空
C.C先空 D.A、B、C同时空
【答案】C
【知识点】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标准大气压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101.325kPa,是压强的单位,记作atm。这个值是由物理学家托里拆利在1644年提出的。1标准大气压=760mm汞柱=76cm汞柱=10.336m水柱=1.01325×105Pa=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 1标准大气压=1.01×105 N/㎡。
【解答】A、B、C三瓶采用串联的方式,其工作情况:药液从A 瓶中流下,A瓶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B瓶中空气将B瓶中药液压入A 瓶补充,使 A瓶液面保持不变。药液从B瓶中流至A 瓶后,B瓶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C瓶中空气将C瓶中药液压入B瓶补充,使B瓶液面保持不变。药液从C瓶中流至B瓶后,C瓶中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大气压将外界空气压入C瓶,C瓶中液面下降。液体如此流动,直到C瓶中的药液全部流完,这时C 瓶中空气与外界直接连通,连接C、B两瓶的管子 E 相当于C瓶当初的进气管。 以后的过程是药液从A 瓶中流入血管,B瓶中药液流入A 瓶补充,空气流入 B 瓶,直至 B 瓶中药液流完,B瓶与大气相通。然后才是空气直接进入A瓶,直至 A 瓶中药液逐渐流完。 所以C瓶的药液先流空。
故答案为:C
(10题图) (11题图)
11.(2024八上·慈溪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重力的一半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答案】D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进行分析判断,要想测出大气压,则需要知道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根据甲、乙两种情况下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力的大小,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据此答题。
【解答】A、甲图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墙对吸盘的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码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故A错误;
B、乙图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向上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吸盘向下的拉力,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向上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故B错误;
C、由A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图不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不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C错误;
D、由B选项的分析可知,乙图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再测出吸盘的面积,根据压强公式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4八上·临海期末)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中纸片没有掉下来,是因为纸片被“粘”住了
B.乙图为吸盘式挂钩,挂钩能吸住不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C.丙图对着漏斗使劲向下吹气,乒乓球一定会掉下来
D.丁图实验,向外抽气,刚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答案】D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A.根据纸片没有掉下来就是因为受到外界大气压对纸片向上压力的作用进行解答;
B.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C.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飞机的机翼利用了这一原理;
D.液体的沸点与液体表面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解答】A.杯口朝下时,由于杯内没有空气只有水,而杯内水柱产生压强远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故纸片就被大气压给“顶”住了,故A错误;
B.吸盘要固定在墙壁上,需要先用力挤压塑料吸盘,把盘内的空气挤出,然后吸盘就被外界的大气压紧压在了墙壁上,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故B错误;
C.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乒乓球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乒乓球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乒乓球受到向上的压强大于向下的压强,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故C错误;
D.向外拉活塞,试管内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再一次沸腾,可知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3.(2024八上·宁波期末)带有橡胶塞的口服液所配置的吸管,通常一端做成尖口,其侧面刻有棱状条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时,应当将吸管a端插入橡胶塞
B.吸管尖口可以增大对橡胶塞的压力
C.棱状条纹有利于大气压将口服液压入口中
D.棱状条纹可以增大吸管与橡胶塞间的摩擦
【答案】C
【知识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 AB.从增大压强角度分析吸管一端做成尖口与平口相比的好处;
CD.从大气压的角度分析吸管表面棱状条纹的作用;
【解答】 AB.吸管一端做成尖口,插入时,胶塞的受力面积比平口小,根据可知,压力大小相等时,尖口对胶塞产生的压强比平口大,吸管容易插入胶塞中,因此使用时,应当将吸管b端插入橡胶塞,故A、B错误。
CD.棱状条纹作用:空气进入瓶内,使瓶内气体与大气相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入口服液,
不是为了增大吸管与橡胶塞间的摩擦,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4.(2024八上·宁波期末)如图①和②是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取酒要经历的过程,要完成这两个过程,手指的操作分别是(  )
A.①摁住方孔②摁住方孔 B.①摁住方孔②松开方孔
C.①松开方孔②摁住方孔 D.①松开方孔②松开方孔
【答案】B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大气压强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中,摁住方孔,将汲酒器从酒中取出时,外界大气压强大于酒精产生的压强,则可以托住酒精不会流出。当汲酒器到达碗上方时,松开方孔,此时酒精液面上作用上大气压强,此时酒精产生的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强,因此酒精会流出到碗中。
故选B。
(14题图) (15题图)
15.(2024八上·杭州竞赛)帆船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赛事之一,若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则应该调整船帆为(  )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6.在两端开口的弯管内用两段水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A、B、C、D四个液面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现将左侧试管底部的阀门K打开,释放掉少量水后立刻关闭阀门,A、B、C液面相对各自原来的位置上升或下降的长度△hA、△hB和△hC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A.△hA=△hB=△hC B.△hA>△hB>△hC
C.△hA>△hB=△hC D.△hA=△hB>△hC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存在
【解析】【分析】根据气体压强和体积的变化关系,结合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释放掉少量水后BC段内的压强减小,根据一定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可得,BC段内的体积变大,如果△hA与△hB的大小相同,则AB两液面的高度差不变气体的压强不变,与压强减小矛盾,故必须△hA>△hB才能满足压强减小的条件。再分析B和C的液面,由于BC段内压强减小C液面上升,D液面下降,如果C液面上升的高度大于B液面下降的高度,则BC段的气体体积将减小,压强将增大,这是不可能的;如果△hB=△hC,也不满足BC段的气体压强减小,故△hB>△hC。
释放掉少量水后立刻关闭阀门,空气柱长度增大,压强减小,C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A液面下降,AB之间液面高度差减小,根据前面分析可知△hA>△hB>△hC。
故选B。
(16题图) (17题图)
17.(2024八上·南浔期末)在降水的成因类型中,下图所表示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答案】B
【知识点】降水
【解析】【分析】降水类型主要有四种:对流雨是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的降水;地形雨是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暖湿气流被迫沿山坡爬升,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锋面雨是冷暖空气相遇时,暖空气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台风雨是台风过境带来的雨水。
【解答】图示是湿润气流遇到山地阻挡,沿着山体爬升,在迎风坡形成降水,所以是地形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8.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B.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C.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D.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答案】D
【知识点】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这就是形成一些高山“一山有四季”、山顶积雪终年不化的主要原因。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解答】读图可知,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山的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北坡降水少,是背风坡,迎风坡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8题图) (19题图)
19.(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红将一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如图所示),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图中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1,3 B.1,4 C.2,3 D.2,4
【答案】A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是由于近地面冷热不均,由于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做垂直运动,即受热上升,冷却下降,引起同一水平面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从而产生气压梯度,即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降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从而引起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
【解答】如果点燃蜡烛,则蜡烛上部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3正确,4错误。
大瓶力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则大瓶外的空气气压高,流过来补充,所以1正确,2 错误。
故答案为:A。
20.(2023八上·龙泉期中)夏季,近海地区海陆风的风向通常昼夜交替变化。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B.图甲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C.图乙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D.图乙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答案】D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于海洋,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温度低于海洋,陆地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陆风。
【解答】图甲近地面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说明陆地气压高,气温低;海洋气压低,气温高,所以是夜晚形成的陆风,故AB错误。图乙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陆地气压低,气温高;海洋气压高,气温低,所以是白天形成的海风,故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21.(2024八上·临平期末)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气候差异,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答案】B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因素
【解析】【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主要反映了我国气候冬季南北温差大的特点,其原因是纬度差异大。
故选C。
22.(2024八上·舟山期末)2023年12月15日舟山寒潮大风来袭,气温骤降。下列关于舟山天气、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舟山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夏季主要受到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影响
C.冬季主要灾害性的天气除了寒潮,还有台风
D.舟山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答案】B
【知识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影响气候的因素;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等。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舟山群岛四面环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温和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左右,最热8月,平均气温25.8~28.0℃;最冷1月,平均气温5.2~5.9℃。常年降水量927~1620毫米。
【解答】 A、舟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
B、夏季主要受到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影响,B正确。
C、台风主要出现在夏季,C错误。
D、舟山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D错误。
故答案为:B。
23.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强烈的沙尘暴,大量沙尘不仅降落到北京,甚至远降韩国,日本也能观察到沙尘。专家对沙尘褒贬不一,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能减弱酸雨的酸性,减弱温室效应.也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是形成酸用的原因之一。根据上述短文和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沙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沙尘已成为跨国境的环境问题
B.飘浮在空气中的沙尘属于空气质量周报“首要污染物”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C.沙尘形成酸雨,可能是吸尘吸收了经过地区被污染空气中的氮.硫的氧化物所致
D.沙尘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知识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解析】【分析】空气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氨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等;沙尘可以吸收所经过地区被污染空气中的氮、硫氧化物;沙尘不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大多空气污染物都是酸性的。
【解答】A、大量沙尘不仅降落到北京,甚至远降韩国,日本也能观察到沙尘。说明沙尘这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跨越国境的问题,故正确;
B、空气质量周报中的“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氨氧化物、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等。沙尘就属于可吸入颗粒,故正确;
C、沙尘可以吸收所经过地区被污染空气中的氮、硫氧化物。氮、硫氧化物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故正确;
D、沙尘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错误的,因沙尘不可能去改良土壤,就是改良也不能改良酸性土壤,因大多空气污染物都是酸性的,沙尘携带的酸性物质会使降落地区的土壤的酸性越强,故不正确。
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
24.有关对流层的特点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③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及固体杂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D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有以下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4)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解答】大气中对流层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故①正确;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故②错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是对流层,故③正确;空气中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等主要集中在对流层,因此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故④正确;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故⑤正确。
故答案为:D。
25. 在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水杯高10cm,则水对纸片的压强为   Pa。为验证纸片不掉下的原因是“大气把纸片托住了”,将覆杯用支架支撑后放入真空罩内,然后用真空泵向外抽气,如图乙所示。随着真空泵不断往外抽气,原先预计可以看到纸片会掉下来的现象却没有发生。你认为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g取10 N/kg)
【答案】1.0×103;真空罩内气压没有降到足够低(或真空罩的密封性较差)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因告诉了水杯高度,所以很容易求得压强;第二问由纸片上下压强关系即可以分析。
【解答】h=10cm=0.1m,压强p=ρgh=1.0×103kg/m3×10N/kg×0.1m=1.0×103Pa,要使纸片掉下,应让玻璃罩内压强小于1.0×103Pa,真空度比较高,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就应该是罩内气压达不到要求,不够低。
(25题图) (26题图)
26.(2023八上·乐清期末)认识地图。我们以前学过的“等高线图”,我们来看看右上图这张反映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的地图,它经常出现在电视气象节目的“天气图”上。试根据图上数据进行判断:
(1)反映近地面气压高低状态的地图我们可以称为   。
(2)A、B、C、D四个箭头,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3)图中   处天气晴好(填“甲”或“乙”)。
(4)大气层中,各种复杂天气现象集中发生在   。
【答案】(1)等压线图
(2)B
(3)甲
(4)对流层
【知识点】天气预报与天气图
【解析】【分析】(1)等压线的判读应该从数值、弯曲情况、疏密等方面考虑。
(2)由于在近地面,风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
(3)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压中心),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云层增厚和雨、雪天气。
(4)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低纬厚度约17~18千米;中纬厚度约10~12千米;高纬厚度约8~9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解答】(1)反映近地面气压高低状态的地图我们可以称为等压线图。
(2)近地面气压由高压吹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斜交,C箭头由低压吹向高压,故C错。
A、D箭头与等压线平行,故AD错。B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与等压线斜交,故B对。
故选:B。
(3)甲处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
(4)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7.图甲为我国四城市气温曲线与降水柱形图,乙为四城市位置图。
(1)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A、B、C、D四城市气温逐月变化的共同特点:气温最高的月份都在   月;气温最低的月份都在   月。
②A、B、C、D四城市气温逐月变化的主要差异:从A到D,年均气温越来越   ,说明从A到D纬度越来越   ;从A到D,气温年较差越来越   。
③A、B、C、D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变化的共同特点:降水量多集中于   两季。
④A、B、C、D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变化的主要差异:从A到D,年降水量越来越   ;雨季(降水量≥100毫米为雨季)越来越   。
(2)图甲A、B、C、D是图乙中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则A、B、C、D与四个城市的对应关系是:A   ,B   ,C    ,D   。
【答案】(1)7;1;高;低;小;夏、秋;大;长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
【知识点】降水的季节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北方地区冬季比较寒冷,北方地区冬季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广州,年均温最低的是哈尔滨。
【解答】(1)①由图可知,①A、B、C、D四城市气温逐月变化的共同特点:气温最高的月份都在7月;气温最低的月份都在1月。
②A、B、C、D四城市气温逐月变化的主要差异:由图可知,从A到D,年均气温越来越高,说明从A到D纬度越来越低;从A到D,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小。
③由图可知,A、B、C、D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变化的共同特点: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两季。
④由图可知,A、B、C、D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变化的主要差异:从A到D,年降水量越来越大;雨季(降水量≥100毫米为雨季)越来越长。
(2)图甲A、B、C、D是图乙中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则A、B、C、D与四个城市的对应关系是:A哈尔滨,因为哈尔滨冬季气温最低;B北京,北京冬季气温高于哈尔滨;C武汉,降水量低于广州,D广州降水量最多,因为广州靠近大海。
故答案为:(1)7;1;高;低;小;夏、秋;大;长 (2)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
28.(2022八上·柯桥期中)天气与气候有区别又有联系,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面是绍兴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明天阴有小雨,西北风4级,最高温为22℃,最低温11℃。则:
(1)气象消息中最高气温为22℃,应出现在   左右;
(2)该市该日的大气运动可用下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作为大气运动示意图。
(3)绍兴市属于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   。
【答案】(1)午后两点
(2)乙
(3)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气温及其变化;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解析】【分析】一天中最低的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的气温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绍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甲是高压区,空气下沉,天气晴朗;乙是低压区,空气上升,阴雨天气;
【解答】 (1)、气象消息中最高气温为22℃,应出现在午后两点左右;
(2)、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甲地中心空气从上往下流动,气压较高,天气晴朗;乙地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常形成阴雨天气;该市该日为阴雨天气,为乙示意图。
(3)、绍兴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故答案为:(1)午后两点(2)乙(3)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9.(2024八上·宁波开学考)为了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个U形玻璃容器,往容器中注入一定量清水,待A、B管内液面相平时用密封盖将A管上方一定质量的空气密封;
②将A管上方的空气进行4等分,标记对应刻度线“0、1、2、3”,如图所示;
③往B管中注入清水,待A管中液面分别上升至刻度线“1、2和3”时,分别测量并记录B管与A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为Δh1、Δh2和Δh3;
(1)本实验通过比较   反映A管上方气体压强的大小;
(2)本实验除了温度计之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
(3)小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他获得的证据是:   ;
(4)为了使液面的高度差更明显,小明和小白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小明建议:选择更细的B管。小白建议:用密度更小的液体替换清水。请判断谁的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   。
【答案】(1)A、B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
(2)刻度尺
(3)Δh1<Δh2<Δh3
(4)小白的建议合理;由p=ρgh可知,当压强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小,液体的深度越大
【知识点】气体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解析】【分析】 (1)本实验中,通过比较A、B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A管上方气压大小;
(2)本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A、B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据此分析;
(3)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即Δh1<Δh2<Δh3;
(4)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及液体深度有关,据此分析。
【解答】 (1)本实验中,A管上方封闭气体增大的压强越大,A.B.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因此通过比较A、B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A管上方气压大小;
(2)本实验中,需要测量A、B两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因此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
(3)通过本实验可以发现:Δh1<Δh2<Δh3,说明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即证据就足:Δh1<Δh2<Δh3;
(4)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及液体深度有关,当压强一定时,减小液体的密度,可以增大液体的深度,使液面高度差越明显,故小自的建议合理,理由是:由p=ρgh可知,当压强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小,液体的深度越大。
30. 小科利用标有最大刻度值为-2.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a. 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绳拴住注射器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 N。
c. 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 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大气压强是   Pa。
(3)小科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科与同学们讨论并找出了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 小于真实值的是____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小甬对小科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2 N”这一实验步骤,增加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答案】(1)刻度尺
(2)0.625;1.2×105
(3)B
(4)测出活塞与筒壁间摩擦力大小,排除干扰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可知,要想测出大气对注射器的活塞的压强,就需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与活塞的面积大小。
(2)在已知注射器容积与长度的情况下,可以求得活塞的面积大小;根据可测出大气对注射器的活塞的压强,即大气压强。
(3)在密封不好或注射器内有空气残留的情况下,会导致活塞受到向左的作用力。
(4)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解答】(1)本实验中需要测出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与活塞的底面积。利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出压力,而活塞的底面积需要通过计算求得,具体方法为根据注射器的容积V与有刻度部分的长度,求得活塞的面积大小,注射器的容积已知,所以我们还需要有刻度尺来测量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
(2)由图可知注射器的容积为2.5mL=2.5cm3,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为L=4cm,则注射器活塞的底面积,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则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为10N,由此可得,活塞所受的大气压强。
(3)根据压强公式,受力面积一定,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使得拉力F偏小,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小。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或没有读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会使力的测量值偏大,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大。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拉力可能大可能小,算出的气压可能大也可能小。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注射器筒内有空气会使拉力变小,算出的大气压会偏小。
综合分析①④一定偏小,故选B。
(4)如果活塞与注射器内壁间存在摩擦力,注射器在拉力F作用下平衡时,拉力F大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从而使测量值偏大。所以小红的这一实验步骤,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1.某教师用“试管爬升”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其做法如下:取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平底试管,将细试管底部插入装满水的粗试管内,再将两试管迅速倒置(保持竖直),会看到细试管慢慢“爬进”粗试管里,如图6-26所示。细试管能否在粗试管内竖直向上“爬升”,取决于开始时插入粗试管的深度,如果插入过浅,细试管就不能自动上升。若细试管重为G,外直径为d,水的密度为ρ0,大气压强为 p0,请你通过推导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小资料
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其内部有压强。计算液体压强公式为p=pgh,其中p为液体密度,h为液体的深度。
②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可以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1)细试管在“爬升”时,受到大气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力是多少
(2)细试管开始插入的深度h0满足什么条件时,它刚好可以向上“爬升”
【答案】(1)
(2)细试管开始插入的深度h0为时,它刚好可以向上“爬升”
【知识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 (1)先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求出大气压作用的面积,根据压强公式求出细试管在“爬升”时受到大气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力。
(2)先对细试管受力分析,细管刚好能“爬升”时细试管受力平衡,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得出等式,细试管受到上方受到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减去水产生的压强,根据压强公式表示出受到的力,把细试公式代入等式即可得管的面积出答案。
【解答】(1)大气压作用的面积:根据 可得,细试管在“爬升”时受到大气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力:
(2)细试管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细管刚好能“爬升”时,细试管受力平衡,则F0=G+F,
细试管受到水的压强:p水=p0-ρ0gh0,
细试管受到水的压力:F=p水S=(p0-ρ0gh0)S,
所以,p0S=G+(p0-ρ0gh0)S,
解得:。
32.(2024八上·临海期末)科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
【生活现象】①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恢复球形;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小明对上述现象非常感兴趣,于是想探索其中奥秘。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建立猜想】猜想一: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
猜想二: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体积有关。
(1)小明作出猜想一是基于生活现象    (选填“①”或“②”)。
(2)【获取证据】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他找来一个注射器和一个气压传感器,在注射器里密封了30mL空气(不计注射器活塞重力和摩擦,大气压强p=1.0×105Pa),并与传感器密封连接,接上数据采集器,如图所示,然后缓缓推动活塞,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体积(mL) 30 25 20 15 10
压强(×105Pa) 1 1.2 1.5 2.0 3.0
【得出结论】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交流评价】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可能会出现爆胎现象。能否用上述结论解释该现象并说明理由。   
【答案】(1)①
(2)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写有关得1分)
(3)不能,因为气体质量发生改变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1)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温度、质量、体积有关,分析气体压强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注意运用控制变量法;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3)空气可以压缩,给车轮胎充气时,气体质量增大。
【解答】(1)猜想一: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小明作出猜想一是基于把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恢复球形,故选①;
(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当体积变为原来几倍时,压强变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因此结合实验条件可得出实验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3)空气可以压缩,但不能压缩为0,压缩空气有弹性;给自行车充气,可能出现爆胎的问题,是因为因为气体质量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1)①;(2)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压强与体积成反比;(3)不能;因为气体质量发生改变。
33.(2024八上·武义期末)为了估测当天大气压究竟有多大,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合作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吸盘有重力)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并多次挤压吸盘;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脱离板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0=41N,可视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
④量出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S=4cm2;
⑤计算大气压。
(1)步骤①中“多次挤压吸盘”的目的是   ;
(2)根据甲实验设计,可能会引起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大的原因是   ;
(3)若按图乙中的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均相同,则选择图乙中的   (填“左”或“右”)图这种方式更合理。
【答案】(1)将里面空气排出
(2)吸盘自身重力影响
(3)左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压的测量实验,先将吸盘内的空气抽完,大气压将吸盘压住,拉开吸盘的拉力就等于大气的压力。
【解答】(1)吸盘内有剩余空气,会是拉力读数减小,导致测量的大气压偏小,所以要挤压吸盘,故答案为:将里面空气排出;
(2)大气压偏大的原因是大气压力大,压力等于拉力,所以拉力偏大,拉力大可能是吸盘自身有重力,故答案为:吸盘自身重力影响;
(3) 选择左边 可以排除吸盘自身重力影响,故答案为左。
34.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1)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2)B层   部热,以   运动为主。
(3)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飞机多在   层飞行,因为该层   ;   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答案】(1)地面
(2)上;平流
(3)A;B;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B;A
【知识点】大气的分层
【解析】【分析】平流层:有大量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高度为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厚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高层大气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解答】(1)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故B上热下冷,以水平运动为主。
(3)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类影响最大。高层大气特点: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
35.(2024八上·期末)英国《每日邮报》曾刊登过一组照片,如图所示。灰鹅在飞行途中突遇强风,这只艺高胆大的灰鹅做出了令人吃惊的动作——以飞行方向为轴线,横向转体180度,但最难的是它的头部依然保持着正常飞行时的姿态! 虽然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连世界上最优秀的体操运动员都会被其柔韧的鹅脖所折服。请你思考并回答,灰鹅这样转体的效果是什么? 为什么?
【答案】①迅速降低高度;②这样转体可使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空气流速;③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④灰鹅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大于向上的压力,从而使灰鹅受到空气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有助于灰鹅迅速降低高度,躲避强风,使飞行更安全。(四个要点)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大气压强和空气流速有关,空气流速越大,大气压强越小;
【解答】因为这样做的好处有: ①迅速降低高度;②这样转体可使翅膀下方空气流速大于上方空气流速;③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④灰鹅受到的向下的压力大于向上的压力,从而使灰鹅受到空气压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有助于灰鹅迅速降低高度,躲避强风,使飞行更安全。
36.(2024八上·衢州期末)
(1)图1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U形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a、b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   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形管中   (选填“a”或“b”)管水面升高。
(2)图2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会如何,并写明理由   。
【答案】(1)大于;a
(2)两船会向中间靠近,理由:两船中间水流速度大而水压小,而周围的水压大,于是水对两船产生朝向中间的压力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压强和流水的关系分析a、b上方气压大小,而管口上方气压大的下面的液柱低;
(2)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1可知,从c管吹气时,b管上方粗,a管上方细,则b管上方空气流速小而气压大,a管上方空气流速大而气压小,那么U形管中a管上方水面升高。
(2) 图2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则两船会向中间靠近,理由:两船中间水流速度大而水压小,而周围的水压大,于是水对两船产生朝向中间的压力。
37.(2024八上·南浔期末)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如图为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像。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72g。(g取10N/kg,大气压值取1.0×105Pa)求:
(1)高压锅是根据   的原理设计工作的;
(2)高压锅内最大的气压;
(3)锅内水温可达到   ℃。
【答案】(1)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
(2)解:F=G=mg=0.072kg×10N∕kg=0.72N
P=F∕S=0.72N∕1.2×10-5m2=6×104Pa
P最大=P+P0=6×104Pa+1.0×105Pa=1.6×105Pa
(3)115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2)当限压阀即将顶起时,此时限压阀受向下的重力、外面大气压向下的压力、内部气体向上的压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结合得出等式即可求出高压锅内最大的气压;
(3)根据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象读出锅内可达到的最高水温。
【解答】(1)高压锅是根据液体的沸点随着液体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工作的;
(3)由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象可知,锅内水温可达到115℃。
38.(2024八上·临平期末)某校科技节上,科学教师自制了一台“乒乓球机枪”(图甲)进行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的高声喝彩。“乒乓球机关枪”结构如图乙所示,当接通吹风机电源,乒乓球就会从枪管中射出。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答案】往管中吹气,竖管上端处气体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在外界大气压强作用下沿吸管上升到竖管上端。上升到竖管上端乒乓球在长管气流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射出。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解析】【分析】 液体和气体都称为流体,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流体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39.(2024八上·武义期末)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是中医治病的一种常用手段。
如图甲是拔罐的操作图,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后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一会儿看到瓶子吸在患者皮肤上,而且皮肤往外凸(如图乙),请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示:气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答案】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使小玻璃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向外排出部分气体;玻璃瓶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瓶内气体成封闭气体,当里面气体温度降低时气压减小,大气压将瓶子压在皮肤上。人体内压强大于瓶内气体压强,瓶口部分皮肤压向瓶内。
【知识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解析】【分析】考查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需找到现象,再根据各现象说出对应原理。
【解答】 现象: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目的:使小玻璃瓶内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向外排出部分气体,
现象:玻璃瓶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 目的: 瓶内气体成封闭气体,当里面气体温度降低时气压减小 ;
现象: 大气压将瓶子压在皮肤上 ,目的: 人体内压强大于瓶内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第二章 天气和气候
01 大气层
一、大气
(1)概念:常称为大气层,位于地表以上,包裹着地球的空气层,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作用:
①大气层是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②保护地球,使陨石在大气层中摩擦分解,消耗陨石的能量
③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得以发生。
④大气层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
⑤使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
二、大气的分层
(1)分层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 ℃之间
(3)大气分层的特点
大气层 温度变化 特点
对流层 高度0-12千米,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 高度12-55千米,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宜高空飞行
中间层 高度55~85千米,流星体大部分在这层燃尽
暖层 高度85~500千米,大气处于电离状态,能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外层 地球大气与宇宙空间的过渡层;电话信息和电视图像通过卫星来传送
三、对流层
(1)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在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上升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了空气的对流。
(2)对流层的厚度:对流层在两极地区的厚度约为 千米,到赤道则增大到 千米。
(3)对流层的特点:最显著的是有强烈的 运动;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对流运动规律:热空气 ,冷空气 。
四、臭氧层
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于距地面10--50千米的平流层内,其中离地面 22--25千米处,臭氧浓度值达到最高,这一层大气称为臭氧层。
作用:太阳光中有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长期暴露在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下,会影响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甚至会导致患上皮肤癌。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
五、实验:模拟对流层的成因
(1)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如图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如图所示,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线香的烟 。由此可知空气受热时,也会形成对流。
结论:气温高的地方空气呈 运动,而气温低的地方空气呈下沉运动,从而形成空气对流。
01 天气与气候的区分
(1)天气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刮风、下雨、雷电等都属于天气现象。
(2)气候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如:炎热的夏季、终年高温、四季如春等。
03 百叶箱的布置要点
(1)气温是描述天气的基本要素,能告诉人们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2)测量气温的工具是温度计,我国常用气温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注意】在气象观测中,测量气温的工具有普通温度计、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一天中的气温午后2点最高,日出前后最低;
【原因】空气中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而地面的热量在午后2时左右才释放到最大值
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月份是7月,气温最低月份是1月份,海洋气温最高月份是8月,气温最低月份是2月。
百叶箱一般安置在距地面约1.5米高的地方,并将百叶朝北开(北半球);百叶箱内的气温比箱外低,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较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原因】温度计要放在百叶箱的原因:
①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②减少空气流动对测温的干扰
③百叶箱离地面一般是1.5米左右,在这个高度上大气变化比较稳定,并且这个高度通常又是人类活动的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安放】北半球的百叶箱要朝向北方;南半球的百叶箱要朝向南方。
气温与生命活动:
气温与生命活动关系密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很大。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气温约为22 ℃
各种农作物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01 大气压的存在实例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含义: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大气的压强简称 。
原因:①受重力 ②具有流动性
存在证据: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吸饮料、吸盘挂钩等
大气压强的大小:1标准大气压= 帕= 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约 帕
(5)影响因素: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大气的密度随高度而减小,所以高度越高,大气压越小
【实验一】马德堡半球实验
结论: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实验二】覆杯实验
现象:纸片不下落
结论:大气会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02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与大小
测量工具: ①空盒气压计:携带和使用较方便。
②水银气压计:测量比较精确。
说明:标准大气压的值:760mm汞柱=1.01×105Pa
03 大气压的应用与影响
常见大气压现象
(1)把吸盘式挂衣钩贴到墙上后,可以挂衣服
(2)在用吸管喝饮料时,嘴巴吸的时候,把吸管内的空气给吸掉了,这就造成吸管内的气压比吸管外面的气压小,进而吸管外面的气压便把饮料压进吸管,我们也就喝到饮料了。
(3)医生用注射器吸药液时是利用大气压,而注射药液时是通过人为方式增大压强,并非大气压的作用。
大气压的利用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同一高度。
真空压缩袋:抽出袋内的空气,外界的大气压就会把它们压得扁扁的
【优点】可以节省许多储存空间,还具有防霉、防蛀、防菌、防潮、防异味等功能。
吸尘器:吸尘器工作时,会将里面的空气排出,使里面形成一个低压区,外界的空气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带着尘垢从吸尘器的地刷进人。
离心水泵:叶轮旋转时,泵壳里的水会随叶轮一起旋转,水被甩出时,转轴附近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底阀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相同高度上气压较高的区域叫做高压区,气压较低的区域叫做低压区
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阴雨天气。
高气压区和低气压区的气流运动(北半球)
高压地区:温度较低,气体遇冷收缩,自上而下的空气运动;
低压地区:温度较高,气体遇热膨胀,自下而上的空气运动;
晴天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
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在晴朗的天气,人的心情通常比较舒畅;而在阴雨天,往往会感到疲倦和心情烦躁。这主要是由于晴天的气压较高,而阴雨天的气压较低的缘故。
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如果在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较大,人会由于来不及作出相应的调节而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例如,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青藏高原时,常会因气压减小和缺氧等原因,产生头晕、头痛、耳鸣,甚至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
虽然人体承受的大气压并不小,但由于人体内也有压强,而且体内的压强与体外的大气压大致相等,它抗衡着体外受到的大气压,所以人体不会有异常的反应。当体外局部的压强减到很小时,体内外的压强差会使该部位的皮肤向外凸出,同时体内的血液也会聚集到该部位皮肤的毛细血管中,使皮肤充血,中医的拔罐疗法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高压锅的原理是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
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说水的沸点是100℃,必须强调是在标准大气压下。
探究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图1 图2 图3
实验步骤:
如图1,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2用注射器缓缓地向烧瓶内充气,使瓶内的气压增大,此时烧瓶内的水停止沸腾
如图3,移开酒精灯,待水温稍降一些,用注射器抽出烧瓶里的空气,使瓶内的气压降低,此时烧瓶内的水重新沸腾。
实验结论: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升高;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会降低。
04 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大小有关。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现象:虽然风向与墙面平行,但挂在窗内的窗帘却会向外飘出
原因:窗外风速较大,窗外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窗帘在压强差的作用下,被“压”出窗外。
(2)化油器装置:化油器上有一段突然变窄的管道与汽油供给部分相连,当气流经过狭窄的管道时,由于流速变大,压强变小,与外界气体压力形成压强差,导致汽油就从喷管喷到气流之中,变成雾状。
(3)飞机的升力:当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转动,或发动机向尾部喷气而向前运动时,飞机的周围就会形成相对于飞机的高速气流。由于机翼的上侧做成凸圆形状,而下侧成平面形状,上方气流的速度就要比下方气流的速度大得多。机翼下侧受到气体向上的压强就要比机翼上侧受到气体向下的压强大得多。正是这个压强差,使得飞机得到了一个向上的升力。
(4)火车站台上的安全线:当火车驶过站台时,车厢周围的气流速度增大,压强减小,如果人离火车太近,可能会导致被“吸入”铁轨,发生危险。
01风的形成
(1)风的形成: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
(2)风的要素:风向和风速是描述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3)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注意】天气预报中常使用8种风向: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如:风是从东边吹向西边,那么这个风的风向是东风。
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常用单位有:米/秒、千米/时等。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风级 风的名称 风速(米/秒) 陆地上的风效
0 无风 0~ 0.2 船静,烟囱排出的烟直上
1 软风 0.3~ 1.5 烟能偏向一侧显示风向,但风向标不转动
2 轻风 1.6~ 3.3 脸部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
3 微风 3.4~ 5.4 树叶和小树枝摇动不息,旗帜展开
4 和风 5.5 ~ 7.9 地面纸片和灰尘被吹起,小树枝摇动
5 清风 8.0~ 10.7 有叶的小树摇动,湖面有小波
6 强风 10.8~ 13.8 大树枝摇动,电线鸣响,举伞困准
7 劲风 13.9~ 17.1 全树摇动,迎风步行感觉困难
8 大风 17.2 ~ 20.7 树枝折断, 人向前行感觉阻力非常大
9 烈风 20.8 ~ 24.4 烟囱被吹断,屋顶受损,瓦片吹飞
10 狂风 24.5~ 28.4 树连根拔起,建筑物被毁
11 暴风 28.5 ~ 32.6 陆上罕见,房屋被吹走,造成重大损失
12 台风 大于32.6 陆上极少,会造成巨大的灾害
观测工具:气象观测中是用风向标和风速仪来观测风向和风速的。
02 湿度与降水
空气的湿度
湿度:人们通常用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工具:测量空气湿度的仪器称为湿度计,干湿球湿度计是最常用的湿度计。
绝对湿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的含量叫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的定义: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水汽压之比叫做相对湿度。相对湿度的大小是一个百分比值,相对湿度越大,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越接近饱和水汽压,就越容易形成凝结。
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即最大水汽含量)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叫做饱和水汽压。
相对湿度的测量:在生活中,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空气相对湿度的方法: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的度数,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度数,计算温度差,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得出相对湿度。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越大。
降水
降水的条件:
①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②气温下降
③空气中有微小的灰尘颗粒。
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的深度。常用单位是毫米。
测量工具:雨量器、雨量筒、雨量杯。
01 天气预报
常见的天气预报符号
晴 阴 多云 降雨
雷雨 降雪 风 台风
冷锋 暖锋 霜冻 雾
天气预报的含义
每一个天气预报用语都有其特殊的含意。例如,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15~23℃”表示了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测量工具
现在的天气预报除了地面观测站收集的信息以外,还有大量用气象卫星、气象雷达、气象探测火箭、气象探测气球、海洋气象数据自动收集装置、自动遥感和遥测装置等收集的各种气象信息。气象工作者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些上千万个天气信息数据,模拟天气变化,从而准确地预报天气。
02 冷暖锋的区别
天气图
天气形势常用天气图表示。天气图是一种可以表现不同地方气象信息的地图。
天气图上的曲线叫做等压线,它是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
锋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冷暖空气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上天气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冷锋,常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叫暖锋,常带来降雨、气温升高。
01 气候影响因素
1、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性质、地形、季风。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使得它们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B.四季分明(夏季高,冬季低)
(2)海陆性质对气候的影响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冬季降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夏季升温幅度较大的是陆地。这是由于海洋和陆地在比热性质上的差别造成的。
同一纬度,离海洋较近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反之,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此外,海洋上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迎风坡:吹来的风含有丰富水汽,空气受阻上升→遇冷凝结→降水;天气湿润,降水多,植被茂盛。
背风坡:空气下沉,干燥少雨,植被低等,植被单调。
B. :温度低,植被稀少; :温度高,植被茂盛。
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季风是在不同的季节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季风产生的机理: 。
夏天:海水不易升温,温度比陆地温度低,形成高压区,陆地形
成低压区,风从海洋吹向内陆,形成东南季风(偏南风)。
冬季:相反
01 我国的气候特点
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在我国东部有较大范围的季风气候。
(一)类型
自南向北分布着 气候、 气候和 气候。
(二)分布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
(三)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
①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如下: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月份分配不均。
(2)我国季风气候的形成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亚洲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东北季风、西北季风) 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影响范围 除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台湾岛、海南岛以外都受影响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影响 气温低,降水少 气温高,降水充沛
(3)季风气候的影响
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气温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冬季:我国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大雪会影响公路、铁路、航空和内河航运。在牧区,冬季的“雪暴”可能会冻死大量的牲畜,但北方作物生长期长,能够积累更多的营养。冬季的大雪不但会冻死一些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而且还会像地毯-样保护庄稼不受冻害。我国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较短。海南省就是利用其“暖冬”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丰富了人们冬季的菜篮子。
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称为非季风区,非季风区降水稀少。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大多为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一)我国西部气候的特点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全年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日照充沛。
(二)形成原因
西北地区深处内陆,且受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受大陆的影响很大。
(三)干旱气候的影响
(1)气温日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可以促进农作物养分的贮存。吐鲁番的瓜果特别甜就是因为阴雨天少,晴天多,日照时间很长,植物可以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的淀粉糖类等物质。一到夜间,气温降得很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这样就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所以果实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
(2)由于西部地区干旱少雨,大大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种类,西部地区适宜种植耐旱的农作物,如小麦、棉花、玉米等。
(3)干旱地区的生物有许多适应干燥、少雨环境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如仙人球粗大的茎是贮存水分的地方,叶子退化成针刺状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抬尾芥虫在大雾的深夜爬上沙丘顶,高高地抬起屁股是为了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获得水分的主要方法。
02 气象灾害
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 气频发的国家。灾害性天气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一)寒潮
(1)概念: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
(2)成因:寒潮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
(3)天气现象: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4)防范措施
准确预报寒潮,可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大风、严寒对农作物牛羊等造成的危害。获悉气象台发布寒潮警报后,应立即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如对水管采取保暖防冻措施,以免冰冻时水管破裂。为了避免寒潮降温、霜冻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应种植耐寒作物,调整作物的播种期。可采取熏烟、燃烧燃料、覆盖、灌水等措施,提高近地面气温或土壤表层温度。
(二)台风
(1)概况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的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做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台风眼外侧半径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
(2)台风重灾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的重灾区,浙江、台湾、福建、广东是受台风影响明显的地区。
(3)危害:狂风、暴雨
台风在海上会形成狂风巨浪,它带来的大风能吹倒大树和不牢固的建筑物,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台风带来的暴雨会造成洪水泛滥河堤决口、水库崩溃、淹没农田和村镇等。
(4)防御台风灾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预报水平的提高,台风引起的生命伤亡在迅速减少。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对台风进行监测的手段。
当台风来临时,不要待在大树下和电线杆旁,也不能躲在不安全的房屋内。在海上航行的船舶要进港避风。
(5)台风有利的一面
台风天气虽然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但在干旱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如可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同时台风对缓和高温天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三)洪水
(1)概况: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2)原因
自然原因:持续性暴雨、台风。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四)干旱:干旱也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全国各地都会发生。
(五)其他气象灾害
我国其他气象灾害还有沙尘暴、冰雹、霜冻等。
沙尘暴: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它使土壤变得贫瘠,农作物及各种设施遭到掩埋和损害,污染环境,对人、动植物造成危害。防范措施:使用防尘、滤尘面罩,戴眼镜,穿戴防尘的手套、鞋袜以保护皮肤;及时关闭门窗;尽量减少外出等。
01 大气层各层特点
1.(2024七下·海曙期中)2023年10月31日,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乘坐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返回舱返回过程中,需要高速穿过大气层,以下关于地球大气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层能保护地球,减少小天体的撞击
B.雷电风雨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C.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
D.返回舱返回地球时依次经过外层→暖层→平流层→中间层→对流层
02 天气与气候区分
1.(2024八上·武义期末)下列有关天气和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气候特点
B.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就一定会形成降水
C.在我国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有寒潮、台风、洪水等
D.造成同纬度的天津和吐鲁番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03 大气压存在实例
1.(2024八下·义乌开学考)如图是一种便携式“碘伏棉签”,塑料管内装有碘伏消毒液,它的上端封闭,这样消毒液就不会从下端流出,使用时将封盖打开,消毒液会自动向下流入药棉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封盖没有打开时,消毒液不受重力的作用
B.封盖没有打开时,消毒液是被大气压托住的
C.封盖打开后,消毒液不再受重力的作用
D.封盖打开后,消毒液不再受大气压的作用
04 大气压的测量
1.(2024八上·期末) 如图所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 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等于76cm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水银液面的高度差减小
04 大气压与天气关系
1.(20-21八年级上·浙江衢州·期中)下列空气对流运动图中,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高,多晴朗天气
B.甲地比乙地气温高,气压低,多阴雨天气
C.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高,多晴朗天气
D.甲地比乙地气温低,气压低,多阴雨天气
05 大气压与液体沸点关系
1.如图所示,容器底部盛有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若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汽化后,油沸腾
06 大气压的应用
1.手持抽气、打气两用气筒的构造如图所示,a为筒身,b为活塞,c和d是气门装置,类似于自行车内胎上套有气门芯的气门嘴,起阀门作用。使用这种气筒时(  )
A.接d气门,起打气作用;接c气门,起抽气作用
B.接d气门,起抽气作用;接c气门,起打气作用
C.向外拉活塞,2个气门都起抽气作用
D.向里推活塞,2个气门都起打气作用
07 气压与流速关系
1.(2024八上·舟山期末)下图所示实验或现象不是利用“流速对压强的影响”的是(  )
A.图①,汽车化油器(示意图)
B.图②,列车站台上的安全线
C.图③,通过漏斗嘴朝着乒乓球向下吹气
D.图④,飞机机翼升力的获得
08 风的形成与降水
1.(2023八上·义乌期中)图是a、b、c、d四地气压图,则a、b、c、d四地间的风向不可能是(  )
A.a→b B.b→d C.c→d D.c→a
2.(2023八上·德清期末)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时往往会带来降水,形成降水必需具备的条件有: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中有足够的凝结物③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④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09 湿度计的使用方法
1.(2023八上·绍兴期中)下表是相对湿度表,则依据表中数据回答正确的是(  )
干球温度 干湿差(干球温度减去湿球温度)
1.0℃ 2.0℃ 3.0℃ 4.0℃ 5.0℃
0.0℃ 82% 65% 47% 31% 15%
5.0℃ 86% 71% 58% 45% 32%
10.0℃ 88% 76% 65% 54% 44%
15.0℃ 90% 80% 70% 61% 52%
A.当干球温度计示数为10℃时,湿球温度计示数为7℃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5%
B.在显示空气的相对湿度为65%时,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一定相同
C.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减去湿球温度计显示温度的差值越大
D.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小,干球温度计显示温度就越高
10 冷暖锋区分
1.(2023八上·吴兴期中)如图为某地区天气图(单位:百帕),则丙位置表示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暖锋 C.高压 D.低压
11 气候影响因素
1.(2024八上·南浔期末)下列气候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组合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纬度因素
B.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海陆因素
C.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地形因素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地形因素
12 气象灾害类型
1.(2023八上·龙泉期中)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下列不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 B.火山喷发 C.洪水 D.台风
1.(2024八上·滨江期末)下列诗句中,描述天气的是(  )
A.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2024·浙江)金华气象台某日发布天气预报如下:今天阴,全天气温7—15℃,北风2级,相对湿度89%。下列关于这则天气预报的说法正确的是()
A.阴雨天气是受高压的控制 B.最高气温15℃出现在正午
C.风速可以用风速仪来测定 D.相对湿度越大降水概率越低
3.(2023八上·柯桥月考)家住柯桥的柯柯同学要测量当地的气温,为了使测得的温度更接近实际气温,若在下列各地 1.5 米高处测量,则最佳的位置为(  )
A.学校操场 B.一楼北面阳台
C.高楼楼顶 D.水泥马路
4. 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圆柱形长直管中,有一个光滑的、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刚好把长直管分成左、右两部分,且活塞左、右两端面的形状如图所示,当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活塞可停在图示位置不动。现在同时缓缓增大左、右两部分中气体的压强,使活塞仍然停在图示位置不动。若左、右两部分中气体压强的变化量为△p1和△p2,则下列关于它们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p1>△P2 B.△p1<△p2 C.△P1=△P2 D.无法确定
(4题图) (5题图)
5.如图甲所示气缸中上下活塞横截面积SA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动
D.由于内外气体的压强大小不变,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4
6. 在元旦游艺晚会上,小科同学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乒乓球将(  )
A.仍静止 B.运动到左碗 C.运动到右碗 D.无法确定
(6题图) (7题图)
7.烧瓶里装了半瓶水加热至沸腾。接着,用软木塞把瓶口塞紧,并把烧瓶翻过来,这时水已经停止沸腾。然后把碎冰碴撒在烧瓶底上,如图所示,这时瓶内的水又重新沸腾起来了。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底部热的水跑到上面,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B.冰把热量传给了水,所以水再次沸腾了
C.瓶内的气压变小,所以水再次沸腾
D.瓶内的气压变大,所以水再次沸腾
8. 将三根横截面积相同、粗细均匀的玻璃管插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做托里拆利实验(如图所示)。若玻璃管倾斜的角度相同,管的顶端为真空,玻璃管内露出液面的液体质量分别是 m1、m2、m2,则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A.m1>m2>m3 B.m1<m2<m C.m2>m3>m1 D.m1=m2=m
9.如图所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留有一些空气,当外界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时,管内水银柱高度 L1 小于 76 cm,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1。若向水银槽中缓慢地倒入水银,使槽内水银面升高2cm,则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的高度 L2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 应满足(  )
A.L2=L1,F2=F1 B.L2>L1,F2>F1
C.L2<L1,F2<F1 D.L2<L1,F2>F1
10.(2024八上·期末) 小科看到护士姐姐给病人输液,不断换输液瓶非常辛苦,想减轻护士姐姐的负担。他用课本中学到的科学知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输液装置,A、B、C三个输液瓶用导管D、E连接,A瓶连有输液软导管F,C瓶连有与大气相通的软导管G。用此装置输三瓶相同药液,在输液过程中,输液瓶 (  )
A.A先空 B.B 先空
C.C先空 D.A、B、C同时空
(10题图) (11题图)
11.(2024八上·慈溪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重力的一半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12.(2024八上·临海期末)以下与压强知识相关的实验中,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实验中纸片没有掉下来,是因为纸片被“粘”住了
B.乙图为吸盘式挂钩,挂钩能吸住不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C.丙图对着漏斗使劲向下吹气,乒乓球一定会掉下来
D.丁图实验,向外抽气,刚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13.(2024八上·宁波期末)带有橡胶塞的口服液所配置的吸管,通常一端做成尖口,其侧面刻有棱状条纹,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使用时,应当将吸管a端插入橡胶塞
B.吸管尖口可以增大对橡胶塞的压力
C.棱状条纹有利于大气压将口服液压入口中
D.棱状条纹可以增大吸管与橡胶塞间的摩擦
14.(2024八上·宁波期末)如图①和②是战国时期的青铜汲酒器取酒要经历的过程,要完成这两个过程,手指的操作分别是(  )
A.①摁住方孔②摁住方孔 B.①摁住方孔②松开方孔
C.①松开方孔②摁住方孔 D.①松开方孔②松开方孔
(14题图) (15题图)
15.(2024八上·杭州竞赛)帆船是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赛事之一,若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则应该调整船帆为(  )
B. C. D.
16.在两端开口的弯管内用两段水柱封闭了一段空气柱,A、B、C、D四个液面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现将左侧试管底部的阀门K打开,释放掉少量水后立刻关闭阀门,A、B、C液面相对各自原来的位置上升或下降的长度△hA、△hB和△hC之间的大小关系为(  )
A.△hA=△hB=△hC B.△hA>△hB>△hC
C.△hA>△hB=△hC D.△hA=△hB>△hC
(16题图) (17题图)
17.(2024八上·南浔期末)在降水的成因类型中,下图所表示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18.如图所示是我国东部某座大山南、北坡的年降水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A.山的北坡比南坡多雨
B.山的南坡是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
C.这种降水量的变化主要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D.在一定高度内,降水量随地势的升高而增加
(18题图) (19题图)
19.(2023八上·杭州期中)小红将一大饮料瓶去掉瓶底,并在瓶身一侧开一小口,在小口处插入另一个小饮料瓶的瓶口部分(如图所示),在瓶身内部放入一支点燃的蜡烛,图中空气流动方向正确的是……………………………(  )
A.1,3 B.1,4 C.2,3 D.2,4
20.(2023八上·龙泉期中)夏季,近海地区海陆风的风向通常昼夜交替变化。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B.图甲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C.图乙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D.图乙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21.(2024八上·临平期末)诗句“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的是我国南北端的气候差异,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因素 B.纬度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22.(2024八上·舟山期末)2023年12月15日舟山寒潮大风来袭,气温骤降。下列关于舟山天气、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舟山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B.夏季主要受到从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影响
C.冬季主要灾害性的天气除了寒潮,还有台风
D.舟山地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23.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强烈的沙尘暴,大量沙尘不仅降落到北京,甚至远降韩国,日本也能观察到沙尘。专家对沙尘褒贬不一,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能减弱酸雨的酸性,减弱温室效应.也有专家研究表明,沙尘是形成酸用的原因之一。根据上述短文和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沙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沙尘已成为跨国境的环境问题
B.飘浮在空气中的沙尘属于空气质量周报“首要污染物”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C.沙尘形成酸雨,可能是吸尘吸收了经过地区被污染空气中的氮.硫的氧化物所致
D.沙尘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24.有关对流层的特点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③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及固体杂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25. 在如图甲所示的覆杯实验中,水杯高10cm,则水对纸片的压强为   Pa。为验证纸片不掉下的原因是“大气把纸片托住了”,将覆杯用支架支撑后放入真空罩内,然后用真空泵向外抽气,如图乙所示。随着真空泵不断往外抽气,原先预计可以看到纸片会掉下来的现象却没有发生。你认为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g取10 N/kg)
(25题图) (26题图)
26.(2023八上·乐清期末)认识地图。我们以前学过的“等高线图”,我们来看看右上图这张反映近地面气压高低状况的地图,它经常出现在电视气象节目的“天气图”上。试根据图上数据进行判断:
(1)反映近地面气压高低状态的地图我们可以称为   。
(2)A、B、C、D四个箭头,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3)图中   处天气晴好(填“甲”或“乙”)。
(4)大气层中,各种复杂天气现象集中发生在   。
27.图甲为我国四城市气温曲线与降水柱形图,乙为四城市位置图。
(1)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A、B、C、D四城市气温逐月变化的共同特点:气温最高的月份都在   月;气温最低的月份都在   月。
②A、B、C、D四城市气温逐月变化的主要差异:从A到D,年均气温越来越   ,说明从A到D纬度越来越   ;从A到D,气温年较差越来越   。
③A、B、C、D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变化的共同特点:降水量多集中于   两季。
④A、B、C、D四城市降水量逐月变化的主要差异:从A到D,年降水量越来越   ;雨季(降水量≥100毫米为雨季)越来越   。
(2)图甲A、B、C、D是图乙中四个城市的气候资料,则A、B、C、D与四个城市的对应关系是:A   ,B   ,C    ,D   。
28.(2022八上·柯桥期中)天气与气候有区别又有联系,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面是绍兴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明天阴有小雨,西北风4级,最高温为22℃,最低温11℃。则:
(1)气象消息中最高气温为22℃,应出现在   左右;
(2)该市该日的大气运动可用下图中的   (选填“甲”或“乙”)作为大气运动示意图。
(3)绍兴市属于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   。
29.(2024八上·宁波开学考)为了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气体体积的关系,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个U形玻璃容器,往容器中注入一定量清水,待A、B管内液面相平时用密封盖将A管上方一定质量的空气密封;
②将A管上方的空气进行4等分,标记对应刻度线“0、1、2、3”,如图所示;
③往B管中注入清水,待A管中液面分别上升至刻度线“1、2和3”时,分别测量并记录B管与A管内液面的高度差为Δh1、Δh2和Δh3;
(1)本实验通过比较   反映A管上方气体压强的大小;
(2)本实验除了温度计之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   ;
(3)小明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他获得的证据是:   ;
(4)为了使液面的高度差更明显,小明和小白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小明建议:选择更细的B管。小白建议:用密度更小的液体替换清水。请判断谁的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   。
30. 小科利用标有最大刻度值为-2.5 mL的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对大气压的值进行测量,其实验步骤如下:
a. 先让注射器吸入少量水,然后将活塞推至注射器底端,当注射器的小孔充满水后,再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 用细绳拴住注射器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地拉动注射器筒,如图所示,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7.5 N。
c. 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d. 根据测量数据算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所用的器材: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帽、水和   .
(2)此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是   cm2,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大气压强是   Pa。
(3)小科发现,同学们在做此实验时测得的大气压值误差较大,对此小科与同学们讨论并找出了可能的原因:
①橡皮帽封住的注射器小孔中有残余气体;
②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④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
上述原因一定会使测量值 小于真实值的是____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小甬对小科所做实验进行改进,在完成a、b步骤,活塞回到注射器底端后,添加了“取下封住注射器小孔的橡皮帽,再次水平向右慢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2 N”这一实验步骤,增加这步操作的目的是   
31.某教师用“试管爬升”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其做法如下:取两个直径相差很小的平底试管,将细试管底部插入装满水的粗试管内,再将两试管迅速倒置(保持竖直),会看到细试管慢慢“爬进”粗试管里,如图6-26所示。细试管能否在粗试管内竖直向上“爬升”,取决于开始时插入粗试管的深度,如果插入过浅,细试管就不能自动上升。若细试管重为G,外直径为d,水的密度为ρ0,大气压强为 p0,请你通过推导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小资料
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其内部有压强。计算液体压强公式为p=pgh,其中p为液体密度,h为液体的深度。
②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可以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
(1)细试管在“爬升”时,受到大气对它竖直向上的压力是多少
(2)细试管开始插入的深度h0满足什么条件时,它刚好可以向上“爬升”
32.(2024八上·临海期末)科学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
【生活现象】①一只略有凹陷的乒乓球放进一杯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恢复球形;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小明对上述现象非常感兴趣,于是想探索其中奥秘。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建立猜想】猜想一: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温度有关;
猜想二: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大小可能与体积有关。
(1)小明作出猜想一是基于生活现象    (选填“①”或“②”)。
(2)【获取证据】小明为了验证猜想二,他找来一个注射器和一个气压传感器,在注射器里密封了30mL空气(不计注射器活塞重力和摩擦,大气压强p=1.0×105Pa),并与传感器密封连接,接上数据采集器,如图所示,然后缓缓推动活塞,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体积(mL) 30 25 20 15 10
压强(×105Pa) 1 1.2 1.5 2.0 3.0
【得出结论】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交流评价】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可能会出现爆胎现象。能否用上述结论解释该现象并说明理由。   
33.(2024八上·武义期末)为了估测当天大气压究竟有多大,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合作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蘸水的塑料吸盘(吸盘有重力)按在光滑水平板面上,并多次挤压吸盘;
②用弹簧测力计钩着吸盘挂钩缓慢往上拉,直到吸盘脱离板面;
③记录刚脱离板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0=41N,可视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大小;
④量出吸盘与水平板面的接触面积S=4cm2;
⑤计算大气压。
(1)步骤①中“多次挤压吸盘”的目的是   ;
(2)根据甲实验设计,可能会引起测得的大气压值偏大的原因是   ;
(3)若按图乙中的两种方式进行实验,实验器材和步骤均相同,则选择图乙中的   (填“左”或“右”)图这种方式更合理。
34.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局部)”,回答下列问题。
(1)A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2)B层   部热,以   运动为主。
(3)在A、B、C三层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   层;飞机多在   层飞行,因为该层   ;   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层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35.(2024八上·期末)英国《每日邮报》曾刊登过一组照片,如图所示。灰鹅在飞行途中突遇强风,这只艺高胆大的灰鹅做出了令人吃惊的动作——以飞行方向为轴线,横向转体180度,但最难的是它的头部依然保持着正常飞行时的姿态! 虽然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连世界上最优秀的体操运动员都会被其柔韧的鹅脖所折服。请你思考并回答,灰鹅这样转体的效果是什么? 为什么?
36.(2024八上·衢州期末)
(1)图1所示是演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实验装置,U形管中装有水,直径相同的a、b两管中的水静止时液面相平。如果在右端c处往装置里急吹气,导致b管上方气流速度   a管上方的气流速度,b管与a管的水面上方形成气压差,U形管中   (选填“a”或“b”)管水面升高。
(2)图2所示,两只纸船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用大注射器向两船之间的水面快速注水。两船会如何,并写明理由   。
37.(2024八上·南浔期末)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顶起放出部分气体,实现了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如图为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像。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72g。(g取10N/kg,大气压值取1.0×105Pa)求:
(1)高压锅是根据   的原理设计工作的;
(2)高压锅内最大的气压;
(3)锅内水温可达到   ℃。
38.(2024八上·临平期末)某校科技节上,科学教师自制了一台“乒乓球机枪”(图甲)进行展示,赢得了同学们的高声喝彩。“乒乓球机关枪”结构如图乙所示,当接通吹风机电源,乒乓球就会从枪管中射出。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39.(2024八上·武义期末)拔罐疗法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罐缘得以紧紧附着于皮肤表面,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是中医治病的一种常用手段。
如图甲是拔罐的操作图,医生先用点燃的酒精棉加热小玻璃瓶,后倒扣在患者的皮肤上,一会儿看到瓶子吸在患者皮肤上,而且皮肤往外凸(如图乙),请解释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示:气压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40.(2024八上·杭州竞赛)某同学为了研究植被的垂直分布与气候的关系,考察了亚热带地区的某座海拔2000米以下的高山,在山脚a处,他看到的是常绿阔叶林,并测得此处海拔为100米,气温为 22℃,大气压为1×105帕;往上走,他经过了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当他进入落叶阔叶矮林时,刚好在山腰中央b处;继续往上走时他看到的是高山灌木丛,过了c处后,即进入山地草甸,过了一会儿到达了山顶d处,他在d处测得大气压为8×104帕。根据所学知识,求:
(1)这座山的海拔。   
(2)山顶d处气温。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