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38页。
教材分析
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以反帝国主义为目标的义和团运动就此兴起。1900年春,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发动了侵华战争,与义和团及清军 蜜激烈交战,结果清军战败。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本课分三部分展示了这段历史。首先介绍了义和团运动的基本情况以及清政府对它的利用。在这一部分,不仅介绍了义和团运动积极的一面,对其消极的一面也有阐述,能够使学生全面看待义和团这一团体。第二部分讲述了八国联军借镇压义和团之名,侵略中国,并攻陷北京的经过。在这段历史中,慈禧太后先是利用义和团来抵抗侵略,北京沦陷后又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来帮助剿灭义和团,其行为十分无耻。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在本部分有所阐述。第三部分列举了《辛丑条约》的内容,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核心素养
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具体的历史解释方法,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及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内容,培养归纳及分析史料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研读史料,明确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认识到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影响,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相关史料,运用比较、归纳、综合等具体的历史解释方法,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体会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华侵夺空前的野蛮性与残暴性,牢记国耻与国难:感悟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传承民族气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义和团运动的基本情况及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斗争;《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芏
难点
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严重危害。
教学突破
带领学生在把握《辛丑条约》内容的基础上,对其逐一分析,通过与以往类似条约的比较,从方方面面感受此条约赔款数额的庞大和主权丧失的严重性,从而切实体会到其危害。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最初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近代史上中国所遭受的战争,以及统治阶级为此所发起的自救和改良运动,继而引出民间自发形成的抗击侵略者的组织——义和团。在义和团运动的教学中,可以用山东的教堂为引子,向学生介绍当时教会的恶劣行径,从而揭示义和团的兴起背景。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简单,可以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对关键问题的探讨,把握义和团的积极意义和落后性。抗击八国联军这一部分,要抓住学生的疑难点进行补充介绍,让学生全面了解这段历史。关于《辛丑条约》的危害,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一条一条来细细分析,从中感受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已完全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从1840年以来直到1895年,中国遭受了哪几次侵略战争
生: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教师可以对德国强占胶州湾事件稍加提及)
2.师:这些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战后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将中国一步步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道路,作为清朝统治者,他们对此是安然接受还是有所作为呢 为此他们做了什么
学生回顾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大致情况,认识到统治阶级也意识到了必须有所改变以使自己强大起来,有足够的力量来抵抗外来侵略。
3.师: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未能使中国变得强大。甲午战败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侵略者并没有停止宰割中国的步伐,随着侵略势力的一步步深入,中国大地上又会发生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呢 中国是否摆脱了任人宰割的命运呢 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体会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大环境,让学生带着饱满的情绪进入新课学习。
二、教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1.师:我们来看看教材第一段,义和团是由什么组织发展而来的,它最初的活动目的是什么
学生阅读后归纳: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起初是单纯的反清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
2.师:义和团的主要组成团体义和拳,起初主要在山东西部秘密活动、义和拳信神练功,其基本群众是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它的活动一直受清政府的查禁和镇压。后来发生了什么让它转变了态度呢 我们来看看一幅图片。
出示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图片。
3.师:大家说说这是什么
生:教堂。
4.师:它是济南的基督教堂,是1870年外国的神甫在济南修建的,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教堂。在山东,历史上的教堂非常多,在19世纪末就有一百多座。那么列强为什么要在中国建教堂,他们真的是要用宗教来福利中国人民吗
生:不是。
5.师: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在《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人来国内传教。所以说,这些教士是随着侵略者一起进入我们的国门的。他们建教堂、传教的目的就是要继续他们的侵略行径,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其实,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鸦片、枪炮、十字架。“鸦片”我们不难理解,列强通过向中国输入鸦片,使得中国白银外流,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枪炮”我们也知道,就是通过战争来达到谋取利益的目的;“十字架”就是指洋教的传人,这是列强在思想文化上对中国的入侵。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伴随经济侵略和政治侵略的同时,精神侵略也汹涌而来,教堂遍布各地。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传教士披着合法的外衣,干着欺压百姓 助纣为虐的勾当。他们在中国建立教堂,网罗教徒,收集情报,挑拨民族关系,进行文化侵略,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起源于山东和直隶的反清秘密结社和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帝斗争组织——义和团。
6.让学生阅读教材,探讨下列问题:
(1)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是什么
(2)义和团的活动地区主要在哪里 其活动内容有哪些
(3)义和团最开始反清,后来提出了什么口号 其斗争矛头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
(4)怎样评价义和团的“扶清灭洋”
以上问题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再全班交流,明确
(1)态度:剿灭一招抚;主要原因:义和团不断壮大,很难镇压下去,加上西方帝国主义不断加剧的侵略,也威胁到了清王朝的基本利益。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在“剿抚两难”的形势下,为达到利用、控制、消灭义和团和利用这次事件限制和打击外国势力的目的,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2)活动地区主要在天津和北京;活动内容:张贴文告来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来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怒。
(3)口号:“扶清灭洋”;斗争矛头:反清一反帝。说明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4)“灭洋”鲜明地表达了反帝的意志,但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反映对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其抱有幻想。
7.材料研读:“《只因鬼子闹中原》揭贴”。
讨论:这个揭贴宣传了哪些主张 你怎样看待这些主张
点拨:由材料可知,义和团提出要毁教堂、学兵法技艺、拆铁道、拔电线杆、毁坏轮船等,这些对外来事物的盲目排除行为具有落后性。
8.师: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这就明显地看出义和团的矛头是直指帝国主义的。但是他们有盲目排外的性质,破坏一切跟洋人有关的东西,拆铁道、拔线杆、毁轮船。当时京津到山西之间恢复了600里加急快马,因为电报线全被义和团砍断了。此外,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加上他们对清政府的轻信,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他们提供了条件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师:由于义和团势力的发展,他们砸教堂、拆铁道、围攻使馆,帝国主义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准备发动侵华战争。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遣军队300余人进驻北京使馆,为侵华做准备。1900年6月侵略者组成八国联军,绞杀中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这样爆发了。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请同学在书上快速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八国联军的国家及率领人。
学生快速明确:时间:1900年6月;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率领人:西摩尔(英国海军司令)
2.师:我们接着来看看,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的义和团战士和部分清军爱国官兵进行了哪些英勇抵抗
学生图文结合,梳理义和团与爱国清军与八国联军对战的过程。教师相机播放影像资料,带领学生走入历史,直观感受战时场面。
(1)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2)大沽炮台守卫战: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3)老龙头火车站围歼战:聂士成战死
3.师:教材中有两个地方大家可能不太理解,在这里老师解释一下。一处就是慈禧因为大沽炮台失陷,再加上听到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皇帝的谎报,而对外宣战。这个谎报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慈禧要废光绪,立个傀儡自己政权,但是列强有意见了,他们认为你中国是一个国家,国家的君主怎能说废就废呢,不合法啊,其实这也是列强在为自己的在华利益而考虑。这时端郡王就乘机伪造了一个诏书,说列强要慈禧退位,让光绪即位。慈禧一听急了,直接向十一国宣战。这可是古今未有之局,没有一个领导人敢一口气向这么多国家宣战。这十一个国家中,除了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实在是因为太小没实力出兵外,其余八国都派了多多少少的兵到中国来。另一处就是义和团和清军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在国际习惯法上使馆享有“视同”派遣国领土的权利,攻击使馆的做法在政治上是站不住脚的,因而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4.师:天津被攻占后,慈禧太后急忙派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攻占北京的步伐。8月14日,北京失陷,慈禧和光绪仓皇出逃。同学们想一下,在中国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也是最高统治者出逃,也以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下面请同学们回忆、讨论,这是哪一次战争 当时出逃的皇帝是谁 最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为什么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京城被两次攻破 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忆、讨论,明确;这场战争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当时出逃的皇帝是咸丰帝。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后签订了《北京条约》。在40年中列强两次攻破京城,这一方面表明了列强的船坚炮利,另一方面又说明了清王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两次攻破京城都与清政府的腐败、妥协有绝大关系。
设计意图:将相同的历史事件牵引出来,通过比较记忆来加深印象,体会清政府的无能腐败。
5.师:清政府的腐败、妥协,只能给中国带来灾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后,火烧圆明园,使闻名世界的皇家园林付之一炬。八国联军进北京后,更是肆无忌惮地烧、杀、抢、掠,犯下了滔天罪行。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本“相关史事”,从中了解八国联军在北京城对中国人民欠下的又一笔血债。
学生图文结合,感知八国联军的罪行。
6.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逃西安,就在西逃的途中,她颁布“剿匪”上谕,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并且向八国联军请求协助。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最后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7.师:慈禧太后下令“痛剿”义和团的直接目的就是要讨好帝国主义,以求得帝国主义列强对自己的“宽恕”。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失败了。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却有怎样的意义呢
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师:刚才,我们讲了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所犯的罪行和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危害。但应注意,杀人放火固然危害很大,但在当时,真正对中国社会造成危害而且影响深远的事件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详细内容,来具体分析为什么老师会这么说。大家默读一下课本35页《辛丑条约》的内容,找出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国家,以及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后明确下列内容
(1)时间:1901年(辛丑年)9月。
(2)双方国家;中国—-8+3:英、法、美、日、俄、德、意、奥+荷、比、西。
(3)主要内容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B.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E.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2.采用学生先发表看法,教师再补充介绍的方式,梳理上述五点内容对中国的危害。
第一条: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这样本息算下来共计9.8亿两白银。这比过去所有的不平等条约里的赔款加起来还多。列强为了惩罚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竟然推算的中国人口的数字,强迫每个中国人交1两白银作为罚金,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庚子大赔款”这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以海关税收和盐税作为担保。那就是说,如果不能按时付清赔款,这些税收就会落到外国人手里。那也就意味着海关和盐业成了清政府为外国人办的收税机关,在为外国人赚钱,中国主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第二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我们知道,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是爱国的行为,那么当时的清政府作为一国的最高政府,不仅不支持群众的爱国运动,反而严禁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反抗,胳膊肘往外拐。这不仅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便于列强宰割欺凌中国,而且说明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帮凶,沦为了“洋人的朝廷”,人民理所应当起来把它推翻。
第三条: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这等于自己解除武装,使得外国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国内一旦有反帝活动,帝国主义就可以派兵迅速镇压,在军事上失去自主权。清政府这一举措,无异于引狼入室。
第四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这就等于在中国国内又设立了一个国家。所以,这个地方就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叫作“国中之国”。帝国主义可以把此地作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完全处于洋人的控制之下。
第五条: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外务部成为清政府与列强交涉的专门机构。该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
3.师:1901年初,经过反复谈判,列强向清政府提出正式“议和”条件。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对此你怎样看
学生表达对慈禧的不耻和气愤。
4.师:下面让我们集体来朗读一下本课最后一段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的叙沭
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5.师:在最早的《南京条约》中,帝国主义通过商品输出来侵占中国市场;到了《马关条约》签订时,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来控制中国经济;而《辛丑条约》的签订影响深远,虽然这个条约没有割让领土、开放通商口岸等规定,但却提出设立军事据点和占领区等,表明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侵华的新特点,帝国主义全面掠夺的本质也暴露无遗。这里注意一点,《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1840年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和英国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之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5日本进攻丰岛海面挑起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场侵华战争,叫作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即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真正形成。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习题
1.教材第38页“课后活动”第1题·填充
【讲评】本题要求填充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所签订的签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简而言之,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北京条约》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真正形成。
2.教材第38页“课后活动”第2题《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为什么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讲评】通过《辛丑条约》,帝国主义列强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监督和武力控制之下;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各级官员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禧太后更是对洋人感激涕零,言听计从。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
(二)同步课堂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诉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铁道,紧急毁坏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全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揭帖》
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 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 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 两次运动有什么最大区别
【讲评】材料一和二分别出自曾国藩和康有为之手,他二人是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代表,分别领导了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曾国藩的主张从外国购买洋船炮,学习本方的军事科技;康有为则主张从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材料三反映的是义和团的运动,它属于农民运动,这一点与太平天国运动相同。不同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反清反帝,而义和团是扶清灭洋的。
【答案】(1)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
(2)材料一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材料二主张不但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技,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3)义和团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反抗清政府,太平天国运动反抗清政府。
2.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讲评】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的反帝斗争只是个引子和借口,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在华权益。这一点可以由《辛丑条约》的内容看出。
【答案】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3.找出错误并改正。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慈禧太后逃离北京,并下令“痛剿”太平军。
错误:
订正:
【答案】“太平军”要改为“义和团”。
四、课堂小结
1900年,世界进入了20世纪,却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任何喜悦,相反,侵略战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在八国联军侵华时,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此时的中国该何去何从呢
板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义和团运动
清廷态度:以“招抚”代替“剿灭”
口号:扶清灭洋
行动:揭露罪行,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
评价:表达反帝意志,但盲目排外,对清政府抱有幻想,迷信
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抗击八国联军:
1900年5月:俄、英等国调遣军队300余人 进驻北京使馆
6月:八国联军2000多人进犯北京,领军西摩尔,廊坊战败
大沽炮台失陷,慈禧对外宣战
7月中旬:天津陷落,聂士成牺牲
8月14日:北京陷落,慈禧带着光绪帝西逃,途中剿杀义和团
《辛丑条约》的签订:
条约双方:中国——八国联军+三国
主要内容:赔偿、禁止人民反帝 铁路沿线驻军 使馆派兵驻守 建外务部
危害:清政府成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课对八国联军侵华的介绍,有些地方学生可能会有所疑惑,如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的谎报是 怎么回事 东交民巷使馆区是怎样一个地方 为什么攻击东交民巷会在舆论上不占理 慈禧在西逃途 听中为什么会向洋人求助剿杀义和团 这些内容教师需要进行补充介绍,或带领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以帮助学生全面把握那段历史。
- 1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