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历史八上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历史八上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15:4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2页。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于是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即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在这一课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概况,战争结果,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战争之后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基本历史知识。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来介绍这段历史。第一部分介绍了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由头及大致经过,及1858年《天津条约》的签订;第二部分描述了英法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及《北京条约》的签订;第三部分简述了俄国对我国北方土地的侵占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这三部分内容都非常简略,教学时可补充相关资料,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把握那段历史。同时,在本课的教学中,要使学生意识到这一次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都是鸦片战争的延续,因此叫作第二次鸦片战争。
★、核心素养
通过梳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认识列强的侵略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危害;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在近代灾难深重的原因,从而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激发自立自强的精神,培养放眼世界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经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等史实,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的史实,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唯物史观)
3.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等史实,激发爱国情绪和对侵略行为的憎恨情盛,从而增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家国情怀)
★、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知道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把握《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认识到资本主义列强所获取或扩大的侵略权益正是通过这些条约而得到的。
3.知道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4.知道在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近代的大片领土丧失于沙俄之手,沙俄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
难点
懂得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教学突破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在美俄的支持下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为什么说它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按照战争的双方取名为“英法联军侵略战争” 对此,应帮助学生从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的角度去分析,从而使学生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的认识。
★、教学设想
本课在教学时,先带领学生回顾鸦片战争的影响及几个条约的主要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探讨中。关于战争发生的原因,教材只用一句话给出了最根本的原因,教师可以具体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以便学生深入体会侵略者的贪婪,认识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京因与鸦片战争是相同的,美俄虽未直接参战,但也实施了侵略行径,在战争中极力谋取自己的利益,十分可恨。第二次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在华权益进一步扩大,这一点可以通过对条约的对比引导学生长体会,如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相比《南京条约》新增的内容加以分析,从中感受西方殖民势力在中国的进一步深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影响《火烧圆明园》的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感受这座皇家园林曾经的美丽辉煌及被烧毁后的触目惊心。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探讨了鸦片战争的有关问题,我们认可了一个结论,即中国社会的性质在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发生了变化。那么,谁能说说那是怎样的变化呢
生:从封建社会开始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师:为什么这样说 这种变化是通过哪些条约逐渐产生的
生: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它们让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3.师:鸦片战争结束十几年后,当中国人仍处在屈辱、困惑,抑或是反思的时候,英法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目的何在 借口又是什么 过程怎样 结果如何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教授新课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师:英国和法国为什么会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具体情况吧。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侵略者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又用条约获取了倾销商品的权益,满以为中国广阔的市场为他门敞开了。可事实如何呢 从1846年到1855年这十年,英国对华输出的工业品贸易额每年都徘徊在200万英镑左右,而没突破1845年的230万英镑的水平,这使英国资产阶级对广阔中国市场的热切期盼化为泡影。他们十分恼怒,最终将英国工业品的滞销归罪于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在中国享有的特权太有限。于是,法国和美国以《黄埔条约》《望厦条约》有12年修约的规定,而英国则援引《南京条约》附件中“最惠国待遇”的条款,于1854年、1856年先后两次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即修改条约,他们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了解了这些,你能猜猜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吗
生:清政府拒绝了“修约”的要求。
2.师:没错,由于此时的清政府对西方国家还心怀疑惧,又认为外国公使进京有损“天朝尊严”,拒绝了其“修约”要求。那么,为什么英、法、美要提出“修约”
生: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3.师:大家说的没错,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请你们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与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是否一样呢
学生比较得知,两次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一样的。
4.师:英法列强要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这与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一脉相承的。此从战争发生的原因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我们知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林则余虎门销烟,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请大家读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那一段史实。
学生阅读有关“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材料,交流对这两样事件的认识。教师注意对下列史实加以说明:
1856年10月初,一艘100吨的中国商船“亚罗号”自厦门开往广州,停泊黄浦。船上水手全是中国,船主苏亚成也是中国人。该船曾被海盗夺去。为了方便走私,该船曾在香港英国政府领过登记证。10月8日,广东水师船捕走窝藏在船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按道理这纯属中国政。不想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却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领有执照,硬说是英国船,甚至捏造说中国水师曾扯下船上英国旗,侮辱了英国,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但是自22日叶名琛把12人全部送还时,巴夏礼仍然拒收,连叶名琛送去的信件也拒绝拆阅,23日英驻华每军悍然向广州发动进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这样“亚罗号事件”成为英国政府蓄意挑起侵华战争的借口。
清咸丰三年(1853)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1814--1856)非法潜人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衣,  窦行侵略活动。他吸收地痞流氓入教,勾结当地官府和土豪,欺压人民,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并纵容包庇教徒马子农、林八等无故在乡间起衅,进行抢掳奸淫,肇事多起。他们作恶多端,而又逍遥法外长达3手之久,激起当地人民极大愤慨,上控省大吏。1856年2月,新任西林知县张鸣凤根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即路易·波拿巴)及其政府,为了进一步取得天主教的支持,巩固军事独裁及扩大资产阶级的海外权益,遂抓住这个事件,1857年联合英国出兵侵华。
设计意图: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使学生能够全面把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认清其本质。  
5.师:1856年10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出动三条军舰,闯入珠江口,袭击广州城。第二手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伙同英军出兵,攻陷了广州。显然,英、法是主要的侵略者。他们还有两个帮凶,是谁
生:美国和俄国。
6.师:这两个国家当帮凶当然也是为了扩大自己在中国的权益,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直接出兵呢 当时的美国因为处于南北战争的前夕,国内政局不稳,所以没有直接出兵,而是带着坐收渔人之利的心理加入英、法联合战线,积极出谋划策。俄国也早已怀着向中国扩张领土的野心,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加人了这一阵线。1857年,当英、法政府分别派舰队到达香港岛时,美、俄代表也乘本国军舰到达香港为英、法出谋划策。我们来看看1857年到1858年英法联军的进攻路线。
课件出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图文结合,指导学生把握英法联军从广州到上海再到大古的进军路线。
7.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后,侵入天津城郊,并扬言要进攻北京。6月13日,清政府慌忙派钦差大臣桂良赶往天津议和,在英法侵略者的威逼恫吓下,分别与俄、英、法、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课件出示“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指导观看。
8.师:西方列强通过《天津条约》获得了哪些权益
学生阅读文字,明确《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9.组织讨论《天津条约》与鸦片战争后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联系
(1)《天津条约》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有相似的内容吗
得出相似点都有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要求学生仔细读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对比归纳出新增加的口岸的特点:多、广、深。“多”是指通商口岸多达10个;“广”是指口岸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而“深”则是指南京、汉口的开放,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中国腹地。
2)有哪些新增加的内容
增加的内容有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和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3)与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比分析,《天津条约》使列强得到或扩大了哪些侵略权益
指导学生对内河航运权的丧失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影响展开讨论。(内河航运权是在本国江、河、湖水道上从事航行、不容任何外国侵犯的主权。鸦片战争以后,外商在华航运势力迅速地扩张起来,中国的内河航行权受到严重侵犯,半殖民地进一步深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对外国来说,确认了本国的外交合法地位,而不是进贡的藩属地位,并且可以随时知道和干涉中国内政,同时使得本国在中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渗透可以得到公开强有力的支持)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共同讨论、分析问题,求得共识。通过对条约的比较,感受西方列强在中国侵略权益的进一步扩大
10.师:除了《天津条约》,清朝政府还与英、美、法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其中约定了什么
生:鸦片贸易合法化。
11.师:显然,西方列强从这些条约中所获得的权益比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扩大了,英、法的目的初步达到,他们从大沽口撤军,从而使战争告一段落。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自由交流,使其认识到“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如同林则徐禁烟一样,只是强盗发动战争的借口,不是根本原因,哪怕没有这些事件,战争同样也会发生,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侵咯者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想要进一步扩大。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师:《天津条约》签订后,当时的皇帝咸丰帝对条约内容感到十分忧恐,令钦差大臣桂良等在上海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要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英法不容修改《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交换条约。1859年6月,在拒绝桂良提出的在沪换约的建议后,英国、法国和美国公使各率一支舰队到达大沽口外,企图头武力威慑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清政府指定他们由北塘登陆,经天津去北京换约,随员不得超过二十人,并不得携带武器。英、法公使断然拒绝清政府的安排,坚持率领舰队经大沽口溯白河进京,双方在大沽口展开激战,英法联军惨遭失败,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唯一的—次胜利.
结合地图,指导学生认清北塘、大沾口、白河的地理位置,深入体会英法的嚣张、野蛮。
2.师:1860年,经过喧嚣、鼓噪和一番调兵遣将后,英法又开始了新的侵略行动。而此时的清政府把重点放在了镇压国内的太平天国运动上,以至缺乏足够的准备,天津很快就被占领了,侵略者直逼北京。这时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 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结合战争形势图,讲述侵略者攻克大沽、再占天津,和咸丰帝从圆明园逃往热河行宫等史事
3.师: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火烧毁。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说说你所知道的圆明园。
组织学生交流有关圆明园的知识,结合教材图片、相关影片及“相关史事”的资料,引导学生较为全而地了解这座园林的人文价值,感受其被烧毁前的美景。
4.展示圆明园被烧毁后的图片、画面,通过前后对比,激发学生对西方列强野蛮行径的憎恶感。
5.展示“材料研读”中雨果的信,请学生读一读,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  
6.师: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后,占领了安定门,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奕 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北京条约》又使中国丧失了哪些权益呢
学生阅读“条约”内容,对重点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教师重点提示增开天津为商埠的危害:天津是北京的门户,增开为通商口岸,使侵略势力渗透到统治中心附近。关于九龙司,要注意讲清其与香港和今天的香港的关系(在《北京条约》中,清朝被迫割让的是“九龙司地方一区”,“九龙司”与“九龙司地方一区”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当时的“九龙司”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其全称为“九龙巡检司”,其管辖的范围大体相当于目前香港地区的九龙和新界。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的不是整个“九龙司”,而是龙司的一部分,即“九龙半岛南端尖沙咀一带”。而九龙半岛与香港岛同为香港的主要组成部分)九庀司的割让,使香港逐步变为英国的殖民地。
7.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它叫什么
生:总理衙门。
8.教师出示总理衙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其职能。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l.师: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权益,这场战争的直接发动者是英、法两国,然而,狡诈的沙俄却在战争前后趁火打劫、强取豪夺,割占了我国西北和东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领土有哪些。
出示“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教师用谈话的方法,与学生共同理清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哪些领土,领土面积分别是多少。
2.师:我国今天的陆地领土面积才960万平方公里,这150万平方公里的地方,直到现在都没有收来,这些领土的失去使中国领土的完整遭到空前的破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严重影响。知道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通过交流,认识到侵略者的无耻和清政府的愚味落后,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斗志。
3.师:第二次鸦片战争,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请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发言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三、巩固新知
(一)教材习题
教材第12页“课后活动”第1题:根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  领土的情况。
【讲评】1689年《尼布楚条约》:从16世纪后期沙俄向西伯利亚和远东蚕食殖民,和中国在边境发生冲突,清康熙时,双方爆发雅克萨之战,清胜俄败,1689年双方就边境等问题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在领土归属方面,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东至海的整个黑龙江流域.乌苏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属于中国;外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暂行存放,留待以后再议。
1858年《瑷珲条约》:侵吞中国黑龙江地区,夺取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是《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万代沙俄政府的一贯图谋。鸦片战争之后,沙俄成立“黑龙江问题特别委员会”,加紧其侵略黑龙江的舌动。1849年至1853年,沙俄海军军官涅维尔斯科依带领武装人员,侵入黑龙江下游,建立侵略据点。直后,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大批沙俄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行军事占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趁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威胁京津之时,派兵舰至瑷珲,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瑷珲条约》令中国失去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即外东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性割让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当时未经清政府批准,但后来在中俄《北京条约》中被确认。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一方面竭力怂恿英法联军北上进攻北京、天上,一方面又拉拢美国,伪装中立,以“端恐惧”奉命谈判的恭亲王奕 求和心切,请求沙俄驻华公使伊洛那季耶夫出面调停。伊格那季耶夫乘机要挟,14日,奕 被迫与伊格那季耶夫签订了中俄《北京条》。条约确认了中俄《瑷珲条约》的效力,再次承认了沙俄对中国黑龙江以北领土的侵占,并把《瑷珲约》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4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强行割占,使中国彻底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的出海口。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的西部疆界原在巴尔喀什湖。十八世纪三四十年代,沙俄的边与巴尔喀什湖相距尚远。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试图最大限度地获取侵略利益。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通过武装入侵、筑垒移民等手段,强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片中国领土。1860年,沙俄又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强行规定中俄西段边界的走向,把历来属于中国的河湖泊和设在中国境内的卡伦指为分界标志,为更多地割占中国领土制造了条约根据。按照中俄《北条约》的规定,自1862年8月起,清朝勘界大臣明谊与俄国全权代表巴布科夫、札哈罗夫等在塔尔巴哈台开始勘分中俄西界的谈判。谈判前,俄方拟定了与中俄《北京条约》边界条款的规定不相符的“国界草案”及“分界地图”,意图将更多的中国地方指为俄有,出兵占领所谓“国界草案”中俄国标明的山隘、要津,訾成既成事实。谈判开始后,俄方坚持以中国常驻卡伦为界,“所有卡外尽作为应给该国之地”。明谊据理驳斥,未予同意。1863年3月下旬起,沙俄西西伯利亚总督出动俄军,向中国西部境内纵深地带推进,指塔尔巴哈台科布多、斋桑淖尔、伊犁等战略要地。5月,俄军乘新疆回民反清起义之机,继续入侵中国西部地区,并于6、7月间强占伊犁西北的博罗胡吉尔卡伦,伊犁岌岌可危。清廷迫于形势,于10月71,派代表明谊等与巴布科夫、札哈罗夫在塔尔巴哈台签署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使得中国西北部边疆约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连被《中俄北京条约》列为界湖的斋桑淖尔特穆尔图淖尔等都被划入了俄境。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也称《伊犁条约》):1871年7月,沙皇俄国趁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侵新疆并向东进犯之际,出兵占领了伊犁地区。清政府与之多次交涉,沙俄拒不撤兵。1875年,清政府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1876左宗棠进军新疆击溃阿古柏,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全部新疆领土。1878年6月,清政府任命崇厚赴沙皇俄国谈判收复伊犁事宜。崇厚在沙俄的胁迫下,未经清政府允许,擅自与沙俄签订《里瓦吉亚条约》,该条约虽收回了伊犁,但代价过大,国内舆论哗然。1880年,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谈判,双方重新签订了《伊犁条约》。根据条约及其子约,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河流域附近的领土,但却割让了塔城东北和伊犁、喀什噶尔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答案】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沙俄总共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1858年《瑷珲条约》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北京条约》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19世纪80年代《改订条约》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2.教材第12页“课后活动”第2题:根据条件,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
【讲评】这部电影可视情况安排观看的方式,最好能集体观看。如果没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等途径自行观看,以了解那段历史,为学习课文做准备。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播放影片片段,重在让学生直观体会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的野蛮凶残,以及园林被毁后的残垣断壁。
(二)同步课堂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内河航运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 )。
A.更多的沿海城市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外国人可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讲评】处于一个国家之中的河流,叫作该国家的“内河”。内河航运权是针对船只在具体的水域活动的权利而言,A指的是沿海城市的贸易行为;C和D均指人,故符合题意的是B。
【答案】B
2.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最接近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的县( )
A.如果没有英国的入侵,闭关自守政策能保太平
B.如果没有禁烟运动,英国人不会侵略中国
C.落后就会挨打,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救不了中国
D.为形势所迫,清政府会主动废除封建帝制,避免被侵略
【讲评】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源是自身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选项中的A、B、D其说法本身就是不正确的。
【答案】C
3.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列强新增的权益是( )
A.协定关税 B.领事裁判权 C.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讲评】本题选项中A中的“协定关税”是《南京条约》中的内容,B和C教材没有提及.实则为《虎门条约》中的内容,D是《天津条约》中的内容,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所签订的条约。
【答案】D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付诸一炬……这个胜利者把口袋装满……
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是哪次战争中哪一事件 “有一天”指发生于哪年的一天 “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
(2)材料二中说俄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指什么
(3)看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
【讲评】材料一是雨果写的信,信中内容正是对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这一罪行的控诉。材料二说的是俄国没有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却通过威逼利诱,趁火打劫,夺取了中国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国和法国。  (2)俄国在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共割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落后就要挨打。(意对即可)
四、课堂小结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它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西方侵略者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更是从我国北方夺走了大  量领土,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这次战争从战争的原因、手段及影响来看,都可以看作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因此我们通常把它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板书设计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罪行:英法:火烧圆明园
沙俄:150万平方公里
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影响:中国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探讨与反思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和法国联合作战,美国和俄国在一旁支持,以获渔翁之利。但这两国跟英法两国是如何勾结,怎样支持它们并从中获利的,教材并没有说明。教学时可以适当介绍,以帮助学生本会侵略者丑恶、虚伪、贪婪的嘴脸。另外,几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关于这一点,可以结合条约的具体内容来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中国由此丧失了多的主权,国外势力进一步蔓延,清政府在政治上越来越无法自主。
补充资料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英《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1)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的有效性
2)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3)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
4)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
5)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
6)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
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1)清朝批准中法《天津条约》,赔款增为800万两;
2)归还从前没收的天主教财产;
3)中文条约第七款明定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及建造自便,但法文版无此条;
4)清朝同意开放大连为商埠;
中俄《北京条约》(在英法联军之役快将完结时,俄国声称自己之前对英国、法国调停战争有功,逼清政府签署该条约)主要内容
1)清朝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先规定为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以东至海之  听(包括库页岛以及不冻港海参崴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归俄国所属,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海口;
2)规定中俄西段疆界,自沙宾达巴哈起经斋桑卓尔特穆尔图卓尔(今伊塞克湖)至浩罕边界,“顺岭、大河之流及现在中国常驻卡伦等处”为界;
3)开放张家口、库伦、喀什噶尔为商埠;
4)俄国在库伦、喀什噶尔设立领事馆
- 1 -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