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自相矛盾
15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寓言故事,也明白了什么是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通过一个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开启一段神奇的穿越之旅,去到战国时期的楚国,看看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穿越古代需要准备什么?
学习文言文的办法
丰富的古文知识
认识生字和多音字
认识生字和多音字
鬻
yù
矛
máo
盾
dùn
誉
yù
吾
wú
夫
fú
fū
在文言文中用于句首或句末表示语气
指成年男子,丈夫
农夫
丈夫
学习文言文的办法
结合注释
扩词
联系上下文
丰富的古文知识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盾:盾牌,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又称“韩非子”。
代表作品:《韩非子》。其中著名的寓言故事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老马识途》等。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yù
yù
自 相 矛 盾
根据划分节奏读
同学们,我们准备好开启穿越之旅吧!
瞧。楚国的街道热闹不凡,好像有人在卖东西。那有一群人在围观,我们也去看看吧!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句意: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
鬻:卖。
·
结合注释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
·
·
扩词
坚固
没有什么
刺破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课后第2题)
称赞
称赞他的盾牌说:“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破。”。
得意心理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锐利
又称赞他的长矛说:“我的长矛锋利得什么东西都能刺破。”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有的人
用
怎么样
有的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会怎么样呢?”
质问语气
其人弗能应也
·
这个人
回答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课后第2题)
无言以对
不
尴尬和窘态
作为一个旁观者,说说为什么那个卖矛和盾的人无言以对?
小组讨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思考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
存在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课后第2题)
刺不破的盾牌和什么都能刺破的长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语气
我们刚刚看了一场热闹,有没有人来用原句复述一下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经过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结局
其人弗能应也。
小组讨论
楚国人是怎样夸耀他的盾与矛的?
为什么“其人弗能应”?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
所以,我们说这个卖矛和盾的人他的言行是怎么样的?
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为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这个楚人说话会自相矛盾?
如果“矛”戳穿了“盾”,就说明“矛”很___,“盾”不___。
如果“矛”不能戳穿“盾”,就说明“矛”不___,“盾”很__。
夸大到绝对化
主题概括
这篇课文是一则文言文______故事,讲述了楚国有个卖_______的人,他在夸耀_____________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故事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
盾和矛
自己的矛和盾
前后互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对牛弹琴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寓言呢
望
梅
止
渴
掩
耳
盗
铃
叶
公
好
龙
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课堂演练
1.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他又夸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锋利,什么都能戳破。”
2.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二、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是议论,揭示课文寓意,点明楚国人自夸海口将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
议论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读通读顺
借助注释理解句子
理解整个寓言故事
明白道理
熟读成诵
1
2
3
4
5
文言文的学法
总结学法
总结全文
自相矛盾
盾
矛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实事求是
前后一致
过分夸大
前后抵触
课后作业
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你该怎么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这节课到此为止,同学们下节课了
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