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统治者施行仁政
B.社会比较稳定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自然条件优越
2.2009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抢救性发掘了一座东汉大墓,经考证,确定为曹操高陵,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下列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士兵耕田 B.官渡之战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三顾茅庐
3.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历史课堂上王老师向同学们给出四个提示(如下图),这里讲述的内容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唐太宗“贞观之治”
C.唐玄宗“开元盛世”??? D.忽必烈统一中国
5.?“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外来侵略 ??????????? D.促进了民族融合
6.2012年8月,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测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万亿次,把圆周率这个无穷小数,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人是( )
A.董仲舒??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
7.下列选项中,不是西晋后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原因的是:(?? )
A、东汉末期起,北方社会动荡不安,而南方比较安定
B、北方人民躲避战乱
C、匈奴等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
D、北方人民志愿到南方参加南方的开发
8.以下政权定都洛阳的是(??? )
①西汉??? ?②东汉 ??③西晋??? ?④东晋? ?⑤北魏
A.①②⑤???? ? B.②③⑤
C.③④⑤?? ? ? D.②⑤
9.北魏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10.东汉至魏亚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关于内迁少数民族的史实,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内迁的烽数民族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②北朝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中,鲜卑族拓跋部的影响最比
③把“西南夷”纳入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④设置 “河西四郡”
A、①②③④???? ??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④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12.下列朝代,属于统一的封建王朝有:、( )
①秦? ?②西汉 ?③东汉 ?④三国 ??⑤西晋?? ⑥东晋 ??⑦南北朝
A.①②③⑤???? B.②③⑥⑦
C.①②③⑥???? D.④⑤⑥⑦
13.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C.民族交往与民族汇聚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A.东吴?? B.西晋
C.东晋?? D.东汉
16.南朝时,冶铁技术进步的表现是( ????)
A.用木炭作燃料冶铁 B.用水排鼓风
C.灌钢法的采用 D.用煤作燃料
17.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的是( ????)
A.黄河流域的开发?? ?????????????B.西部地区的开发
C.三国鼎立的确立??? ????????????D.江南地区的开发.
18.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19.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
材料一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材料一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指的是谁?
材料二 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大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2)材料二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大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3)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下图: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材料三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名称。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21.人类历史之河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面对历史的洪流,伟大的历史人物直面于变化,求索于天地,选择去改变,创造了一段又一段历史的传奇。
请回答:
(1)公元前356年,在城门立柱随后在秦国开展一次巨大改革的商鞅使秦国富强起来,为日后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请问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2)西汉初期遵循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但也随之产生了思想相对混乱的新问题,为了达到思想上的一统,汉武帝采取了谁的建议?并实行了什么措施?
(3)作为鲜卑族的王者,他顺应历史的大洪流,改汉姓、穿汉服、写汉字、说汉语,全面的学习汉族文化。请问他是指谁?这次改革在历史上又有何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
——《史记》译文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三:从西晋永嘉(西晋怀帝年号,307年——313年)年间到刘宋末,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下到巴蜀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有70万人,形成北方民众纷纷南下的浪潮。
——《中国通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南地区在西汉时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在南朝时的发展状况。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江南地区从材料一发展到材料三状况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的“魏主”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少数民族皇帝,他是谁?
(2)材料一反映是“魏主”决定将都城从平城迁往何处?
(3)材料二反映的是“魏主”改革的哪项内容?你还知道他有哪些改革措施吗?
(4)“魏主”的改革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4.材料一: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判断出它们是哪次改革的措施吗?
(2)材料一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3)这两次改革的主持人是谁?在改革过程中,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什么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D
6.B
7.D
8.B
9.B
10.B
11.C
12.A
13.D
14.A
15.C
16.C
17.D
18.C
19.
(1)赤壁之战;诸葛亮
(2)曹操;官渡之战
(3)《三国演义》
20.
(1)秦始皇。目的:抵御匈奴。看法: 修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的南下掠夺,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给老百姓带来了痛苦和灾难(要求答出两层意思,意思相近即可。
(2)匈奴、鲜卑、羯、氏、羌。北魏孝文帝改革。目的: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融合。
21.(1)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进步;秦国落后,秦孝公决心变法。
(2)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孝文帝;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22.(1)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
(2)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可对外供应;
(3)为躲避北方战乱,北方民众纷纷南迁;南迁民众带来劳动力和生产经验、物品等。
23.
(1)孝文帝。
(2)洛阳。
(3) 改汉姓;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人通婚、采用汉制、学习汉族的礼法
(4)促进了民族融合
24.
(1)材料一 商鞅变法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秦孝公 北魏孝文帝 敢于向旧势力挑战,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