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9-12课)学考复习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三单元 (第9-12课)学考复习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14: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学考复习第三单元(第9-12课)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世界史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国史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国古代1840年以前
中国近代1840-1949
中国现代1949至今
原始、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汉唐宋元
明清
1368-1840
1978至今
1949-1976
1900-1949
晚清
1840-1900
古代1500以前
近代1500-1900
现代史1900至今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王安石变法
南宋的偏安
收权:行政、财政、军政
分权
崇文抑武——文官、文治
中央:二府三司制
地方:路州县(四监司、通判)
评价:防巩强,僵细效保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军制-积弱-边防压力(澶渊之盟、宋夏合议)
三冗-积贫-财政危机
背景(庆历新政)
主要内容(富国强兵)
评价(国富但未强兵)
南宋的建立
宋金的战与和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参知政事(副相)
1.宋初是怎样强化专制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
枢密副使(执政)
四监司
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梁溪全集》卷43
北宋“叠床架屋”式的官僚制度
(二府三司制)
(路州县制)
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2、评价
积极:“百年无内乱”——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消极:“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二、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北宋与辽 北宋与西夏
战争 起因
过程
结果
争夺燕云十六州
宋两次惨败
澶渊之盟付“岁币”
党项族西夏崛起
宋屡战屡败
议和付“岁赐”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岁贡”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随后,岳飞遇害。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有所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
领域 内容 结果
富国
强兵
三、王安石的“大规模”变法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调控经济,开辟财源
兵农合一,取代募兵制
增加了大笔收入,达到了富国的目的。
王安石治理东钱湖雕像
宋神宗去世,太皇太后高氏主政,废新法
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恢复新法
哲宗去世,太后向氏主政,旧党复起
向太后卒,徽宗亲政,重用蔡京,又行新法
效果不佳,再败西夏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
政权 制度建设 主要特征

西夏 金 元 传承创新
因地制宜
因俗而治
基本模仿北宋 蕃汉两套官称
南、北面官制 四时捺钵制度
沿袭唐宋制度 保留猛安谋克制
驿站、一省两院制、行省制(10+2+2)
辽夏金元的制度建设及其整体特征
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遣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
女真人服装
特点:军政合一,兵农合一。(平时耕作,战时出征)。
根据材料概括猛安谋克制度的特点。
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急递铺
行省制度:全国共设10个
中书省直辖地(腹里)
吐蕃:萨班归附,设宣政院
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元代急递铺令牌
元朝对地方的管理
行省制(行走的中书省):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
Q1:结合“元朝形势图”和材料一、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一:(行省)皆“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大而不专。
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Q2:观察《元朝形势图(1330年)》,你认为元朝行省制度的意义有哪些?
⑤是中国现代省制的开端。
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③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有利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本课框架】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经济中心南移
社会的变化
农业
耕种周期
经济结构
棉的种植与推广
边疆进一步开发
宋:五大名窑
元:青花瓷、釉里红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制瓷业
矿冶业——煤
印刷业
手工业
商品经济
城市兴盛
门第观点淡化
人身束缚的松弛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松懈
一、农业的发展(一切的基础)
经济结构:种植经济作物的专业片区出现,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边疆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耕种周期:稻麦复种制(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黄道婆
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人在做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户口增长:人口过亿。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制瓷业
2、矿冶业
活字印刷术
“昌南”
CHINA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煤开采量很大,都城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3、印刷业
①制瓷技术改进,“五大名窑”
②元朝: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景德镇瓷器
(宋真宗年号)
“景德”
三、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设置榷场)
3.海外贸易繁荣,外贸港口多
2.货币发行量大增,纸币出现
“海上丝绸之路”
榷场贸易
4.城市兴盛(北宋东京、南宋临安、元大都):人口多、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据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之向南发展》
1.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1)唐中叶以后,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2)北宋,户口分布南多北少;
(3)南宋,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4)元朝,全国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江南,重新开通了大运河,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开始南移
南移完成
差距扩大
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四、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文化的进步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政治:北战乱,南安定;人口、技术南迁;南宋政治中心南移。
(2)经济:南方自然条件好。
(南北单独分配科举的录取名额)
“禁工商不得乘马”、“工商杂色之流,必不可超授官秩,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部曲奴婢身系于主,谓私家所有”
——《旧唐书》
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存遗。……中国社会进入“纯粹的平民社会”
——钱穆《理学与艺术》
入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与庄园经济解体,从前的部曲均被放免为自由民。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本朝)未尝折困天下之富商巨室。 ——宋·陈亮


五、社会的变化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VS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本课总结】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一、儒学的复兴
二、科技的发展
1.背景:佛老挑战;儒学复兴运动
2.内容: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
3.发展:元代,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4.影响:积极(民族性格、气节、使命);消极(三纲五常、压抑)
1.三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三大科学家(沈括、郭守敬、王祯)
1、背景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从三国到五代,儒学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道
“敬鬼神而远之”
成人、成君子
“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安重荣(唐末军阀)
(乱世居多,实力的重要性大于道德)
(身处治世,思考人的终极意义,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精神栖息地
于“乱世”无补
一、儒学的复兴
2、内容:程朱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理学,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理者,……本也 ——程颢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朱熹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万物中包含“理”
“理”是伦理道德
信仰什么(世界观)
信仰的途径(方法论)
信仰的目的(人生观)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程颐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
“格物致知”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小学”、“大学”)
有一次朱熹奉召入都,路上有人对他说,皇帝不喜欢什么“正心诚意”,你见了皇帝切勿以此为言!
朱熹严肃地回答:“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陈来《宋明理学》
编注“四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内圣外王
存天理
灭人欲
“正君心”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世界的本原是
终极目标是成


“但求一方净土”
“治国平天下”
3、发展: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气节、道德;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朱熹将合编为“四书”成为元朝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司南(战国)
(唐)雕版印刷术
(北宋)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宋)
火箭(唐代)
火球(北宋)
突火枪(南宋)
文艺复兴
新航路的开辟
资产阶级革命
总体趋势:
科技不断发展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出现的原因和对世界的影响
战争的频繁
外贸的发展
文化的发展
二、科技的发展:三大发明和三大科学家
时代 北宋 元朝 人物 沈括 郭守敬 王祯
著作 《梦溪笔谈》 编订《授时历》 《农书》
成就 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 设计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大为领先 集合南北方农业技术与工具于一体
三大科学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