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鸦片战争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经历了三大意识的觉醒,即“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人-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阶级”意识的觉醒。
回望来时路
——从北大看近代中国“三大意识”的觉醒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842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大大加深
1894-1895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一)危局与变局: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1898年 法国
《Le Petit Journal》
1898年
《时局图》
1.危局与变局: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危局:甲午战败
甲午战败使许多志士仁人意识到中华民族到了存亡的危急关头,成为民族觉醒的重要契机
探究一:结合所学分析,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渐惊起”的表现?
①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政治:刺激中国救亡运动高涨。
③思想: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
(一)危局与变局: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2.变局:戊戌维新运动
类别 内容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
探究二:根据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分析维新变法的影响、性质。
(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2)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3)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
性质: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影响:
戊戌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京师大学堂
(一)危局与变局: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将此通谕知之。
——《明定国是诏》
“大学堂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以继续兴办。
——慈禧谕旨
思考一:根据材料,分析为何京师大学堂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得以保留?
2.变局: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京师大学堂藏书楼
辛亥革命
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吾人拜赐于执政,可谓没齿不忘者矣。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现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子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新文化运动
(二)启蒙与新生:人-个体意识的觉醒
探究三:根据材料,说明“此次之事件”、“最后之觉悟”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那两次重要事件?
根据材料,根据材料分析“最后之觉悟”事件发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①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②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③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政治:①帝国主义的侵略不断加紧;
②北洋军阀统治日益黑暗
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持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势力日益壮大
思想: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播,民主共和逐渐深入人心。
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東缚着。
北京大学数学系旧址
世称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第1卷第1号
(二)启蒙与新生:人-个体意识的觉醒
1.启蒙:新文化运动
《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
思考二:陈独秀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陈独秀把女性解放放在什么样的地位?
(娜拉)她的丈夫质问她:你把最神圣的责任扔下不管了?
她反问:你说什么是我最神圣的责任?
丈夫:那还用我说,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
娜拉: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是对我自己的责任。
丈夫:首先你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
娜拉:这些话现在我都不信了,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人。
(娜拉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于是义无反顾地逃出家门。该剧以娜拉“砰”地摔门而去落幕。)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刊登了胡适与罗家伦合译的《娜拉》全剧。《娜拉》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79 年创作的剧本(又名《玩偶之家》)。
思考三:
娜拉为什么会出走?请你结合当时社会现状,思考娜拉出走后可能有什么结局?《新青年》杂志为什么要刊登《娜拉》全剧?
(二)启蒙与新生:人-个体意识的觉醒
1.启蒙: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据说有学生带着听差上课,听差进屋屈膝打扦,口呼“请大人上课”。上体育课时,教员口中喊的都是,“大人!向左转!大人!向右转!”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思考四(根据材料一思考以下问题)
1.北京大学所有学生被称作“老爷”受到哪一选官制度影响?
2.该选官制度是如何执行的?
3.这一制度给北京大学的创办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4.这一状态何时有了改观?
材料二: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蔡元培
思考五:蔡元培的办学主张是什么?就任后对北京大学的定位是什么?产生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二)启蒙与新生:人-个体意识的觉醒
2.新生:北京大学的新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组织者
新文化运动中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第一人
首倡白话文的新文学运动健将
(二)启蒙与新生:人-个体意识的觉醒
2.新生:北京大学的新发展
传递声音、影响社会
学术资源、思想资源
新文化运动
北大红楼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罗家伦《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探究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有何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有关?如何理解“国亡了”?作为史料,说明其在研究中有何价值?
(二)启蒙与新生:人-个体意识的觉醒
2.新生:北京大学的新发展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五四运动前后,我国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勇于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猛烈冲击了几千年以来的封建旧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4月30日)
(二)启蒙与新生:人-个体意识的觉醒
探究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一说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三)救亡与传承:阶级意识的觉醒
1.救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材料1:恰恰在这个时候,苏联的列宁对中国宣布,要把沙皇政府从中国获得的所有不法权益都还给中国。这样两相比较,不少中国人,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理智上,就逐渐倾向苏联了。
——陈浩南:《马勇:一战如何改变中国》
材料2:1919年7月25日《苏俄致中国国民及南北政府宣言》中称:“劳农政府自一九一七年十月取得政权之后…旋复宣言废止一切与中、日及其昔日之联盟国所订之秘密条约。”
——唐启华:《1924 年<中俄协定>与中俄旧约废止问题》
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采取亲华外交政策,中国人逐渐将目光从欧美转移至苏俄,开始走上学习苏俄的道路。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
亢慕义斋
1918年初,李大钊在这里创办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
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19人这里秘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0年10月,在红楼一层东南角的李大钊办公室,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三人秘密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三)救亡与传承:阶级意识的觉醒
1.救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北大红楼
思想传播
创立社团
传播人员
面向工人
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
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
(三)救亡与传承:阶级意识的觉醒
1.救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思想主流,成为中国先进分子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三)救亡与传承:阶级意识的觉醒
1.救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材料二:长辛店铁路工人按照不同的工种获得不同的工资,部分工人生活相当贫穷。1913年,杂工日给银元0.1-0.5元,小工日给银元0.3-1.0元,工人日给银元0.3-1.0元,工头日给银元0.6-1.7元。每月以工作28日计。1920年的一篇调查文章指出,长辛店铁路工厂从杂工到工头的月平均工资为3-16元。——钱世,《参观长辛店唐山济南各机器厂报告》
材料三:1920年8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李大钊、邓中夏、史文彬等人在长辛店创建的“劳动补习所”;又如1921年3月,成立的长辛店铁路工会;再如1922年8月,建立长辛店党支部,史文彬担任书记。
长辛店
材料一:到了1913年,工厂的总人数达到583人,至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已发展到3000多人,成为当时北京最大的机械制造地和产业工人聚集地。 ——张国庆,《长辛店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思考八:长辛店工人运动发生的原因有何?(提示:多角度分析)有何特点?
1935年“一二·九运动游行路线图”
(三)救亡与传承:阶级意识的觉醒
2.传承:北大与学生运动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示意图
回望这一路,中国青年始终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谈谈中国青年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