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10: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上册第十三棵《东汉的兴衰》,西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是以秦汉王朝的兴亡为主线,展示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过程。秦汉的大一统在中国历史发展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确立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体制和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观念,造就了全民族的政治文化认同心理。
《东汉的兴衰》是本单元第五课。主要讲述光武帝刘秀顺应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的历史潮流,结束了西汉末年以来长期混战的局面,重整封建统治秩序,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局面,导致了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二、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主要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刚接触历史没多久,对一些历史概念很模糊,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求知欲强,好奇心较重,参与积极性高。因此,需要老师对本课涉及概念进行讲述,在课堂上给与他们充分的肯定,激发他们敢想敢说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东汉兴亡的基本脉络,引导学生思考“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观察东汉文物图片及文献材料,分析东汉衰落的原因,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形成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的安定是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国家的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确立依据:课程标准、教材)
1、重点: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
处理方法:运用材料教学法引导学生归纳光武帝稳定政权采取的措施。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再现历史场景,直观感受东汉初期的兴盛。
2、难点:东汉灭亡的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
处理方法: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分析历史事件受到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设计运用图标材料、文献资料及图示化抽象为具体,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用语言的方式系统向学生讲授本课的知识;演示法:用PPT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活动;问答法:针对性的设置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总体思路: 根据本课的内容,我决定将以一条主线、两个重点来突破重难点:
主线即: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走向衰败、黄巾起义使东汉土崩瓦解)(关键词:建立、中兴、衰败、瓦解)
两个重点:光武中兴(背景、内容、作用)、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原因、影响)
“一条主线,两个重点”将这节课的内在结构与逻辑清晰地表达出来,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层层递进、深入浅出。
(一)导入新课:通过东汉时期的文物图片《马踏飞燕》和《东汉铜车马》图片导入。
目的: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营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过程)
1.自主学习,紧扣教材,构建基础知识框架。
2.合作探究,掌握重难点知识。
环节一:东汉建(东汉的建立)
东汉建立的背景
探究一:展示刘秀的小故事以及《汉书王莽传》的相关材料,创设问题,东汉建立的背景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结合王莽当政时期和东汉初年社会情况的相关材料,师生共同探究光武中兴的历史背景。
2.东汉的建立
探究二: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找出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等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和时间结合,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环节二:光武中兴(光武兴)
探究3:学生通过阅读给出的材料,经过小组探究总结汉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巩固措施。并且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光武中兴作出简单的历史解释。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展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小组协作的能力。
环节三:人心乱(中兴之下的隐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探究4:通过展示小故事,提问刘秀是通过什么人的支持才当上皇帝的?以及课本《东汉宅院画像砖》和《陶院落》两幅图片,和相关史实、外戚梁冀骄横统治的相关史料,了解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体会东汉由治世到乱世的转变。引导学生探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并且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难点。
过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统治集团内讧不断,政治异常黑暗,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环节四:汉渐终(黄巾起义、汉亡)
探究5:学生自主学习黄巾起义的过程以及结果。教师总结概括: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地方州郡乱作一团。→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改刺史为州牧。→州牧割据,加速东汉王朝瓦解→公元220年,曹丕建立魏国,
东汉灭亡。
过渡:东汉王朝最终没能实现长治久安,中国历史又进入到由乱而治、由治而乱的恶性循环。那么,学习这段历史,我们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环节五:历史的沉思(合作探究)
探究6: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家民负担;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等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的角度看问题。
探究7:情感升华,展示经典言论: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李世民:水(百姓)能载舟,亦能覆舟。光武帝刘秀:天地之性人为贵东汉百姓: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得出结论:得民心者的天下。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反思,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意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以及社会的安定是建立一个健康和谐国家的基础。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认识,整合教材,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本课的课堂小结概括为:一条主线:东汉的兴亡的历程;两个方面:中兴与衰亡。
板书设计
东汉的建立 二、光武中兴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四、黄巾起义
五:感悟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