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情境导入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
—1871年的巴黎公社
—1917年的苏维埃政权在俄国建立
中国
朝鲜
越南
老挝
古巴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精品专辑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情境导入 素养目标 素养探究
考点突破 思维创新
素养提升
第9课 列宁与十月革命
素养目标
01
02
03
知道二月革命,了解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
①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
②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
分析十月革命发展的进程,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认识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素养探究一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合作探究
该图反映了哪一事件?
该事件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思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素养探究一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合作探究
活动:根据下列材料结合课本,概括革命爆发前的俄国社会状况?
材料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后工业发展状况
种类 棉纺织品 生铁 熟铁 煤炭 铁路
增长 76% 190% 116% 131% 增到32000千米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依然落后于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材料二:一战前夕,各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例
经济
材料三:以沙皇尼古拉二世为首的少数大地主和金融资本家紧密勾结,维护着野蛮落后的沙皇专制制度。处于饥寒交迫之中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沉重的压迫,暴动和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
政治
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群众游行示威
军
事
一战激化了本来就很尖锐的社会矛盾,加速革命的到来。
材料四
素养探究一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合作探究
经济
政治
军事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沙皇专制统治下社会矛盾尖锐
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相对落后
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
打倒沙皇统治
要面包、要土地
要和平,反对战争
假设你是当时的俄国士兵或者是工人、农民,你会对当时的统治者提出怎样的控诉?
二月革命
素养探究一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
合作探究
时间
地点
目的
革命性质
结果
1917年3月(俄历2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①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彼得格勒
苏维埃:俄语“代表会议”或会议的意思,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掌握全国政权
学法指导:立足史料实证,掌握二月革命的性质和结果。
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没有满足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要求,反而宣布继续履行沙皇政府的“义务”,将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底,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
素养探究二
十月革命
合作探究
问题探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否满足了人们的愿望?
和平
土地
面包
1917年7月,临时政府下令前线的俄军大举进攻,结果俄军惨败。
1917年秋,饥荒再度来袭,首都居民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大约110克面包。俄国经济濒于全面崩溃。
拒绝进行土地改革,分给农民土地。
人民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素养探究二
十月革命
合作探究
1.十月革命的准备:
1917年4月,列宁辗转回到彼得格勒,发表《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俄国革命必须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四月提纲》
《四月提纲》—— 指方向
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下令前线俄军进攻,妄图以战争消灭革命,但这次冒险进攻遭到惨败。1917年7月17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和士兵举行游行,要求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遭到临时政府血腥镇压,造成了400余人伤亡 ,即七月流血事件。到此,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政权完全落入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布尔什维克转入地下活动,列宁被通缉)
七月流血事件——抛幻想
和平夺权
武装夺权
素养探究二
十月革命
合作探究
2.十月革命的过程:
起义目的
发生时间
领导力量
起义地点
总指挥部
革命道路
结 果
性 质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17年11月(俄历10月)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彼得格勒
斯莫尔尼宫
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说一说十月革命的史实,知道其性质、意义。
素养探究二
十月革命
合作探究
十月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革命从哪里开始?采用了什么方式?
中心城市暴动
武装夺取政权
为什么不一样呢?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是怎样的?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道路不能照搬俄国,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思考
素养探究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合作探究
1.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建立:
1917.11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2)会议内容:
①政权转归苏维埃
②《和平法令》
③布尔什维克党组建政府,列宁任主席
(3)措施:
①政治: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②军事: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③经济: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④土地: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⑤外交: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4)结果:
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一切政权转归苏维埃,
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
众对土地的要求。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和平的要求。
素养探究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合作探究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
国外
国内
联合起来
三年国内战争
(1918——1921)
俄国国内的地主、资本家和沙皇军官
⑴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
⑵商业: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统一
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等
⑶工业:中小企业国有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不甘失败!
制度不同!
苏俄单独退出一战!
“牛奶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 列宁
素养探究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合作探究
4.十月革命的意义:
1.对俄国
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开启了俄国的现代化强国之路
2.对世界
(1)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
3.对人类
(1)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2)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1848年《共产党宣言》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71年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
从理想到现实
素养探究三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合作探究
5.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共的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受惠于十月革命的鼓舞和推动。
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部分书刊
对中国影响?
传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素养提升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目的
性质
结果
影响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出现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
苏维埃政权
结束了沙皇专制制度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比较
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始和准备
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
历史解释
考点突破
1.列宁认为,一国之内不能有两个政权,其中必有一个要化为乌有,不是临时政府吃掉苏维埃,就是苏维埃吃掉临时政府。之后,他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这一思想( )
A.动摇了沙皇政权的统治 B.推动了俄国革命的发展
C.加速了二月革命的爆发 D.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
2.“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那些在1917年4月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第二次革命”是指( )
A.光荣革命 B.来克星顿的枪声
C.二月革命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
D
考点突破
3.这场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换。俄国不再是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这场革命”是( )
A.光荣革命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国民革命
4.“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材料反映了十月革命的( )
A.背景 B.目的 C.过程 D.意义
C
D
思维创新
第一次
世界大战
战争激化矛盾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沙皇政府
社会主义革命
工兵代表苏维埃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苏维埃政府
建
立
第一次胜利
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推 翻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开辟
新时代
列宁与十月革命
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巩固新生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取得国内
战争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