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11:1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情境导入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经济大危机
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国政治经济发展又不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
1924-1929年
1929-193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精品专辑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情境导入 素养目标 素养探究
考点突破 思维创新
素养提升
素养目标
01
02
03
通过 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全面爆发、主要进程及影响,明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
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 ②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③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列表格, 从根本原因、起止时间、开始标志、主要战役、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比较两次世界大战。
通过学习,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认识到世界人民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正义的力量只有加强联合,才能有效地战胜邪恶势力,从而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家国情怀。
素养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二战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军事、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和市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根据材料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材料二 :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趁势力发展壮大,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三:纳粹党巧妙利用德国人民痛恨《凡尔赛和约》,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和种族狂热,鼓吹日尔曼人必须以战争“获得生存空间”,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材料四 :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近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4、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素养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2.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
(白色方案)
英法宣而不战
“西线无战事”
波兰覆亡
知识链接:闪电战
二战中德国常用战术,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袭方式,不宣而战,快速切割敌军主力制敌取胜。
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标志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德军进攻波兰标志着绥靖政策的彻底破产
标志二战
全面爆发
依据教材P67,指出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事件。
素养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3.二战的主战场
依据教材P67,指出二战的战场。
(1)东方主战场
(2)欧洲西线战场
(3)欧洲东线战场
(4)北非战场
(5)太平洋战场
日本
中国
VS
德国
丹、挪、荷、比
英国
法国
美国
意大利
苏联
德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法国
VS
VS
VS
VS
素养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4.东方主战场
依据所学,指出东方主战场上形成了哪两大战场?有何意义?
意义: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素养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5.欧洲西线战场
依据教材P67第2段,概括二战初期的欧洲西线战场的形势。
法西斯德国发动闪电战,横扫欧洲大陆
东 欧
波 兰
北 欧
挪 威
丹 麦
卢森堡
荷 兰
比利时
西欧
法 国
英 国
奥地利
捷克
苏联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希 腊
南欧
久攻不下
4
小时
丹麦
23天
挪威
5天
荷兰
18天
比利时
素养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6.欧洲东线战场
依据教材P68,概括战争扩大的事件。并指出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事件,分析其对战争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战争扩大: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
打破神话: 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
意义: 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在东方主战场上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什么?
德军入侵苏联
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吸取德国在一战中两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但条约签订不到两年,德国已在西线得手。1941年6月22日(星期日),德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素养探究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7.太平洋战场
依据教材P68第2段,概括战争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
美国:8所战舰无一幸免,其它舰10艘被毁,3500名美军丧生,188架飞机化为废铁一堆,绝大部分被毁于地面。
日本:仅仅付出29架飞机、9艘潜艇的代价,取得空前胜利。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太平洋舰队暂时失去作战能力。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太平洋战场)
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总是屡屡得手?在当前的形势下,反法西斯国家应该如何才能取得胜利?
素养探究二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战争转折
1.概况
依据教材P68最后一段,完成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知识点整理。
背景:
时间:
国家:
标志:
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1942年1月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以后又增加21国加入)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联合
内容:
宣言规定: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军事、经济资源,打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并保证相互合作,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议和。
意义:
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法西斯同盟 PK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素养探究二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战争转折
2.二战转折点
依据教材P69第1段,指出二战的转折点。并完成知识点整理。
转折点:
意义: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1943年2月,苏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是苏德战场(欧洲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莫斯科战役失败,德军无力对苏联全面进攻。1942年7月17日,德国转而集中150万以上兵力,向南线斯大林格勒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进攻。一昼夜出动2000架飞机狂炸,满城大火,将斯大林格勒大片土地变成废墟和烧成断垣残壁。苏军守住每条街道、每幢房屋,打到冬天,由于天气问题,损失惨重,被苏军反攻。德军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苏军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素养探究二
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及战争转折
3.第二战场
依据教材,指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事件分析该事件的意义。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阿拉曼
斯大林格勒
1942.10~11
1942.7~1943.2
1943.9
诺曼底
1944.6~7
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作用:使德国处于东西两面夹击的局面
1944年6月,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素养探究三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开罗会议
依据教材P70相关史事,完成开罗会议的相关知识点整理。
1943.11
时间:
国家:
内容:
意义:
中、美、英
《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为解决钓鱼岛问题提供了国际上的法律依据。
素养探究三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2.雅尔塔会议
依据教材P70相关史事,完成雅尔塔会议的相关知识点整理。并根据P71相关史事和所学,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1945 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背景:
国家:
内容:
对中国影响:
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处置德国);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协调争端,维持战后和平)。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 3 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大国强权政治)。
1、加速了中国抗日战场上的日军投降;
2、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伤害。
素养探究三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2.雅尔塔会议
依据教材说一说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影响:
①协调了盟军的行动,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②奠定了战后世界美苏两极格局的基础。
③出卖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主义的色彩。
联合国
英文缩写:
UN
成立时间:
1945年10月24日
雅尔塔会议取代了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素养探究三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3.波茨坦会议
依据教材P70,完成波茨坦会议的相关知识点整理。
(1)时间:
(2)地点:
(3)参加者:
(4)内容:
1945年7月
美、英、苏三国首脑
德国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会晤
(1)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的精神。
(2)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开罗会议:
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宣示了协同对日作战的宗旨,承诺了处置日本的安排,即《开罗宣言》。
《开罗宣言》:日本所窃据的中国领土,例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素养探究三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4.走向胜利
依据教材,指出意大利、德国投降的时间。
时间: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标志: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素养探究三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4.走向胜利
依据教材P71第1段,指出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及投降时间。
德国投降后,日本仍叫嚣进行本土决战,誓不投降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对日作战
▲中国在毛泽东号召下,发起对日的最后一战
天皇下诏投降
广岛
长崎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1945年8月15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
素养探究三
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5.胜利原因
依据所学,分析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根本原因)
3.各国人民英勇作战。
4.人们对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战争性质:
是一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启示:
反对战争,珍惜和平
不忘历史,以史为鉴
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警惕帝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复活
打结的手枪 铸剑为犁
素养提升
战争结果
结束标志
战役格局
转折战役
战争性质
交战双方
起止时间
爆发标志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轴心国战败
同盟国战败
日本签署投降书
德国投降签字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斯大林格勒战役(等)
凡尔登战役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帝国主义的战争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同盟国——协约国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经济大危机,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考点突破
1.1945年2月,为协调盟军行动,安排战后世界,一场重大的会议召开了。这场会议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也为联合国创建打下了基础。“这场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1941年12月8日,日本人获悉本国“黎明前在西太平洋与美国和英国进入战争状态。”导致“战争状态”的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进攻苏联 D.盟军登陆诺曼底
C
B
考点突破
3.1944年6月,288万美英盟军如潮水般涌入诺曼底,重返欧洲,宣告了二战的结局已无悬念。这一军事行动( )
A.标志着二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B.使德军陷入了两个战场作战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德军残部宣布投降,包括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在内的23位将官被俘,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这一会战( )
A.标志着二战全面爆发 B.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B
D
思维创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
2.经过
5.影响:
1939.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全面爆发:
(2)规模扩大:
(4)转折:
(5)结束:
1941.6 ,德国突袭苏联
1941.12,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1943,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5.9.2 ,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
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彻底粉碎了,彻底结束了,促进了,对维护……。
4.性质: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6.启迪:
远离战争,珍爱和平
(3)进一步扩大:
3.胜利的根本原因: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