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情境导入
回顾苏联(俄)的发展历程
苏联模
式形成
新经济
政策
苏联的经济改革之路
1917
1928
战时共产
主义政策
苏俄建立
苏联模式
?
?
苏联的经济建设之路
1936
1921
1953
2016
?
1917
1918
1921
1928
1936
1953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同步精品专辑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情境导入 素养目标 素养探究
考点突破 思维创新
素养提升
素养目标
01
02
03
比较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主要措施和结果,体会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时空史观
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
课标解读
①了解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②知道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苏联的改革;③了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④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
分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勃列日涅夫改革更是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通过苏联领导人三次改革的失败,认识改革需要依据本国的具体国情,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素养探究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东欧:
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
(2)亚洲:
中国、朝鲜、越南等
(3)美洲:
古巴
根据地图,指出二战后新增的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
面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何反应?
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素养探究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面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作何反应?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1947年,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
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推广苏联模式:
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素养探究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苏联模式的推广
为了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除了在军事上成立华约外,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①1949年,建立“经互会”
②政治上: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互会旗帜
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目的: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你还知道那些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素养探究一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中苏关系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年,中苏缔结《中苏友好
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中苏建交
素养探究二
苏联的改革越发展
材料一:1926--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只有1.5%。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第二个核大国之时,每年皮鞋产量仅163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1.改革背景
根据材料指出,当时的苏联社会存在什么问题?分析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苏联的经济发展不协调 ,重视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
苏联模式的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的发展。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改革迫在眉睫。
斯大林的继任者该怎么办?
素养探究二
苏联的改革越发展
2.改革过程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时间 1953—1964 1964—1982
措施
结果
①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②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重心:
经济改革,尤其是重工业
①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②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失败
失败
①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②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重心:
经济改革,尤其是农业
1985—1991
失败
重心:
先经济改革、
后政治改革
结合课本完成:“三夫”改革概况
素养探究二
苏联的改革越发展
赫鲁晓夫(医生)
时间
措施 “用药”
结果 “病人病况”
1953年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
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推广种植玉米
素养探究二
苏联的改革越发展
勃列日涅夫(医生)
时间
措施 “用药”
结果 “病人 病况”
1964年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材料:凡到过苏联的人会看到这样的场面:一边是高耸的烟筒,军工联合体遍布全国,另一边则是商店里空空的货物;一边是广袤无际的肥沃土地,另一边则是人们排着长队在食品店抢购食物;一边是加加林早在1965年就幸运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飞向太空,另一边则是直到苏联解体前,她的人民喜欢的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之类的物品,要靠中苏两国大大小小的“倒爷”们才能得到,甚至连孩子们喜欢的泡泡糖和自动铅笔也没有一家工厂能够提供。——王长江等《世界执政党兴衰史鉴》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农轻重比例失调,注重军事方面和航天技术发展,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素养探究二
苏联的改革越发展
戈尔巴乔夫(医生)
时间
措施 “用药”
结果 “病人病况”
1985年
加速经济改革,效果不佳;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等。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加盟共和国分离趋势加强,最终苏联解体。
素养探究三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的原因
材料:这些事情(东欧剧变)来的虽然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的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世界知识》
根据材料,说出东欧剧变的原因。
根本原因:照搬苏联模式;(内因)
客观原因: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
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影响。(外因)
注解:“和平演变”。西方国家以贷款、贸易、科技等各种手段诱压社会主义国家,促使它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素养探究三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东欧剧变的实质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①时间:
1989年-1992年
②表现:
相关史料
柏林墙倒塌
两德统一
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南斯拉夫解体
结合书本,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政治: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
经济: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素养探究三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3.苏联解体
(1)原因
(2)过程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的弊端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
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3)实质:
(4)影响:标志着冷战(1947-1991)的结束和两极格局(1955-1991)的终结。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819事件
戈辞职
叶利钦
控制全局
1991年年底
苏联解体
素养提升
⒈要坚持中共的领导。
2.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4.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
⒉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在曲折中发展。
启示:
认识: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和认识?
考点突破
1.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经济结构调整步履缓慢。重工业的片面发展阻碍了新兴产业的崛起,其发展战略始终难以转到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效率为中心的集约化轨道。由此可见,此时苏联模式( )
A.制约了产业转型 B.改善了民众生活
C.突破了发展困境 D.遵循了经济规律
2.1991年12月25日,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降下。第二天,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最后一项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这一事件的国际影响是( )
A.“柏林危机”出现 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两极格局瓦解 D.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
A
C
思维创新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
苏联解体
苏联的发
展与改革
东欧剧变与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力
量的壮大
东欧剧变
① 增多,由一国发展为多国。
②1949年, 成立。
③1950年,中苏缔结 。
经互会成立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社会主义国家
没有取得成效
--直接导致解体
--社会主义运动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