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随堂小练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一、单选题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向气候差异较大,地表形态自东向西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其间,河流稀少且短小,下游河床不明显,多为旱谷或盲尾河,草原是该地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下图为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内蒙古自治区地貌自东向西( )
A.风力作用减弱,流水作用减弱 B.风力作用增强,流水作用增强
C.风力作用减弱,流水作用增强 D.风力作用增强,流水作用减弱
2.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植被自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降水 D.热量
3.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植被可( )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②减少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水的补给
④减少地表对地下水的补给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023年暑假,小明随父母由河北秦皇岛经京哈、荣乌等高速(如图)自驾回内蒙古乌海探亲。小明发现旅途中植被渐次变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完成下面小题。
4.从秦皇岛到乌海,小明旅途中植被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5.与乌海及周边地区的土壤相比,太行山区森林土壤( )
A.土壤砂粒占比更大 B.土壤淋溶作用显著
C.土壤水分含量较低 D.枯枝落叶层厚度小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④自然带是(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7.与图中①-④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类似的地区是( )
A.南极大陆 B.非洲大陆北部 C.南美洲南部 D.澳大利亚大陆北部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坡向 甲山(海拔7782m) 乙山(海拔7435m)
南坡 北坡 南坡 北坡
基带气象要素 海拔/m 1100 2920 1229 1848
年均温/℃ 16.1 7.9 7.4 2.8
年降水量/mm 2276.6 512.1 96.1 519.2
雪线高度/m 4750 5000 4350 3980
8.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 )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
B.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
C.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
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
9.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
②山体海拔
③水汽来源方向
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最上界的海拔高度。一般情况下森林在同一海拔高度范围内生长的树木类型应一致,但受局部小环境影响也会出现差异。下图为华北地区某山地的自然带分布图,据研究,受板块的挤压作用,该山地的海拔高度在持续抬升。
10.影响图示柏树和油松分布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岩性 D.光照
11.与柏树和油松地域分异规律一致的地理现象为( )
A.地中海的亚热带硬叶林 B.秦岭南麓的亚热带生态系统
C.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景观 D.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分布区
12.山地海拔高度的持续抬升,将导致( )
A.林线海拔高度上升 B.灌木丛带范围变大
C.阔叶林范围将变大 D.柏树海拔高度上升
秦岭位于我国南北方气候分界的过渡地带。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坡垂直带谱。
13.下列对太白山坡向的判断及其依据,正确的是( )
A.甲坡为北坡,栎树分布起始海拔较低
B.甲坡为南坡,栎树分布上限海拔较高
C.乙坡为北坡,栎类树分布海拔跨度较小
D.乙坡为南坡,栎类树种类型较多
14.太白山落叶阔叶林垂直带结构复杂的原因有( )
①丰富的落叶木本植物,提供了多样的物种
②耐寒的红桦林使得阔叶林分布上限较低
③气候稳定,使植被群落的边界清晰
④位于南北地理分界线,地理位置过渡性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太白山乙坡蒙古栎林亚带消失,原因可能是( )
A.其上面自然带整体下移 B.其分散到其他植被亚带
C.乙坡自然带整体下移 D.其相邻亚带植被侵占
特有植物是指分布限于某一自然地区或生境的物种,其分布范围狭窄,对人类活动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灭绝威胁。台湾是一个植物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和独特的岛屿,显示岛屿物种多样性的特点,台湾植物中有相当数量的特有种,在高山植物中,特有种所占比例更多高达65%。完成下面小题。
16.推测台湾岛山地植物特有种随海拔升高而( )
A.增多 B.减少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17.台湾岛高山植物特有种的形成主要原因在于( )
①岛屿的孤岛隔离效应
②低纬度热带亚热带
③复杂的高山地形
④岛屿面积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下列与台湾岛高山植物特有种形成的生态环境相似度最高的是( )
A.天山 B.横断山区 C.安第斯山 D.阿尔卑斯山
气象学上以该年第一次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含22℃),则这5天的第一天作为该地夏季的开始。读气象意义上的全国最新季节分布示意图(2020年5月12日),完成下面小题。
19.此时,我国东部地区三季并存,说明我国( )
A.海陆差异显著 B.地形复杂多样
C.纬度跨度大 D.干湿状况差异大
20.此时,A地仍处于冬季,主要原因是( )
A.寒潮影响 B.纬度高 C.距海远 D.地势高
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受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空气湿度等因素影响。下图为武夷山东南坡和西北坡冬夏季节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1.有关该山不同坡向冬夏季气温垂直变化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①的气温垂直变化率最小 B.1500米以上各坡向气温变化率接近
C.较低海拔气温变化与坡向无关 D.曲线③④表示在400米处温差最小
22.图中曲线①~④表示武夷山冬季西北坡气温垂直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新疆乌恰一康苏地区位于天山群山环抱之中,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82mm,年平均蒸发量为2600mm。下图示意新疆乌恰一康苏地区地形剖面与植被垂直分布,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推测图中四类草地植被覆盖率最高的是( )
A.草地I B.草地Ⅱ C.草地Ⅲ D.草地Ⅳ
24.图中M附近出现荒漠区,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蒸发旺盛 B.山地背风坡,降水量少
C.坡度陡,地表水缺乏 D.土层浅薄,土壤颗粒细
25.下列四地盐渍化最严重的是( )
A.草地Ⅲ B.草地Ⅳ C.人工防风林 D.农田区
图为亚欧大陆北部某区域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示区域自然带的空间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7.图示区域苔原带在鄂毕河以西存在向南凸出现象,其影响因素为( )
A.洋流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28.受气候变暖影响,图示区域大陆上的苔原带将( )
A.整体向北移动 B.面积扩大 C.整体向南移动 D.面积萎缩
积雪分布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多年不同坡向的积雪日数及积雪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与南坡相比,北坡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偏多,是因为北坡( )
A.大风天气少 B.裸地面积广 C.降雪强度小 D.太阳辐射弱
30.西北坡多年平均积雪面积占比较小,其原因可能是( )
A.气温低 B.坡度小 C.风力大 D.积雪日数少
如图所示我国某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很小,主要分布有荒漠、草原、高山草甸、垫状植被和冰雪等自然景观,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地点存在斑点状分布的云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图示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呈现( )
A.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32.图示区域草原及高山草甸表土中普遍含有云杉花粉,这些花粉最可能由( )
A.极地东风搬运而来 B.山谷上升气流搬运而来
C.东南季风搬运而来 D.高空下沉气流搬运而来
33.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 )
A.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B.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图为我国某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4.图示山地自然带分布随海拔而异,其主导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山地坡度 D.相对高度
35.该山地南坡自然带谱复杂,主要原因是南坡( )
A.海拔高,自然带分布空间大 B.山坡陡,降水因海拔而不同
C.纬度低,水热垂直差异显著 D.农田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小
二、材料分析题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苔原带成土作用较弱,土层薄土壤冻结期长。赤季长白山苔原带坡面土壤侵蚀严重。长白山某坡苔原带位于海拔2000~2550米,近年来该地气候变暖,对土壤冻结影响显著。下图示意长白山某坡苔原带土壤月均温垂直变化率(即海拔每上升100米,土壤月均温变化的多少)。
(1)指出5~9月长白山苔原带某坡土壤月均温垂直变化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2)说明春季长白山苔原带坡面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3)简述近年来气候变化对长白山苔原带土壤冻结的影响。
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沙漠。
材料二 天山是中亚东部地区的一条大山脉,横贯中国新疆的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天山山脉把新疆分成两部分:南面是塔里木盆地,北面是准噶尔盆地。
材料三 下面为新疆地形分布略图及天山垂直植被分布图。
(1)利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塔克拉玛千沙漠的形成过程。
(2)天山山脉北坡分布有针叶林而南坡没有,试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天山山脉对新疆农牧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总面积约为467km2,最高峰海拔约为1412m,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热带原始森林。尖峰岭海拔100m以下地区的植被多为稀树草原,海拔1200m以上地区的植被一般为苔藓矮林。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其中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下图示意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部分森林类型的垂直分布情况。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尖峰岭稀树草原的形成原因。
(2)分别说明常绿季雨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低的原因。
(3)推测苔藓矮林植被所处的环境特征。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气候越来越干旱,风力作用越来越强,BD正确,AC错误;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流水作用减弱,D正确,B错误;故选D。
2.答案:C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离海洋越来越近,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越来越少,植被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C正确;地形对降水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降水导致土壤中的含水量出现差异进而导致植被的差异,主要因素是降水,不是土壤,B错误;东西方向上纬度差异不大,热量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植被可以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减少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交换,②正确,①错误;草原植被可以增加下渗,增加地表对地下水的补给,③正确,④错误;②③正确,故选D。
4.答案:A
解析:从秦皇岛到乌海,基本沿纬线方向运动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水分由多到少,植被由森林、草原、荒漠渐次变化,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答案:B
解析:由图中等降水量线可知乌海及周边地区降水量较少,太行山区降水量较多,土壤淋溶作用显著,土壤水分含量较多,B正确C错误;与乌海及周边地区相比,太行山区降水较多,气候较湿润,土壤砂粒占比较小,A错误;太行山区植被覆盖度更大,枯枝落叶层厚度大,D错误。
6.答案:D
解析:图中④位置远离大西洋,水汽来源少,气候较为干旱,地处温带地区,是相对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荒漠带,D正确;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对应地区的降水量都比温带荒漠带的多,不符合④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ABC错误。故选D。
7.答案:B
解析:非洲大陆北部的自然带自北向南分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自北向南植物的生物量越来越小,而图中的①-④自然带也是呈南北走向,①对应的亚寒带针叶林带,②对应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对应的温带草原带、④对应的温带荒漠带,也是自北向南生物量大致越来越小,体现的类型与非洲大陆北部由乔木到草本再到荒漠的变化类似,B正确;南极大陆的自然带单一,不会有如此变化,A错误;南美洲南部的自然带变化主要呈东西方向变化,C错误;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和热带沙漠带,没有森林带的分布,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由甲乙两山的海拔信息可知,两山均位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小于南坡,A错误;由表格信息可知,乙山的南坡降水较少且乙山的海拔较高,可知乙山南坡的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错误;读表格内容可知,甲山南坡的基带的海拔最低,甲山南坡的年平均气温最高,且其降水量最大,可知甲山南坡的水热条件最好,由此可以推知甲山南坡的自然带最为丰富,C正确;读图可知,乙山无论是南坡还是北坡,其水热条件都比甲山差,可知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小于甲山,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甲山的南北坡雪线的高度都要高于乙山南北坡的雪线的高度,由甲乙两山的南北坡的年均温可知,甲山的纬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低的区域其山体的雪线的高度就越高,因此可知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就是纬度位置,①正确;由表格中的甲乙两山的海拔信息可知,甲乙两山的海拔相差不大,因此可知与乙山相比,山体海拔的差异对甲山的雪线的分布的影响不大,②错误;读表格内容可知,甲山的南坡的降水量是比较丰富的,且甲山北坡的降水量几乎与乙山北坡的降水量相当,且甲山的海拔是7782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山极有可能是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区域的山,可知其南坡是位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西南季风的水汽携带量比较大且其气流暖湿,这也是南坡年均气温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可知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之一就是水汽来源方向,③正确;人类活动对甲山雪线分布特点的几乎没有什么影响,④错误。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C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油松和柏树分布的海拔位置大致一致,但岩石性质却不同,油松多长在酸性的花岗岩风化的山坡,柏树多长在石灰岩风化的碱性风化山坡,岩性不一致导致同一海拔森林类型出现差异。故选C。
11.答案:D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柏树和油松在同一海拔分布的差异主要受岩性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地中海的亚热带硬叶林、秦岭南麓的亚热带生态系统和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景观都属于地带性分异规律,故ABC错误;东非高原因海拔较高,气温低,大气的对流作用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区,属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故D正确。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林线主要受水分和热量条件的影响。山地海拔持续抬升,迎风坡林线高度不变,背风坡因山地阻挡,水分减少,林线可能降低,故AD错误;山地的持续抬升,可供灌木丛生长的空间范围变大,故B正确;阔叶林位于基带,空间范围基本无影响,故C错误。故选B。
13.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秦岭山区栎类树种资源丰富,属山地落叶阔叶林;甲坡栓皮分布起始海拔较乙坡低,说明热量条件较差,为北坡(阴坡),甲坡树分布起始海拔较乙坡低A正确,B错误:乙坡为南坡,由图可知,乙类树种类型有2种,而甲坡树种类较有3种,故乙坡栎类树种类型较少,CD错误。故选A。
14.答案:C
解析:丰富的木本植物为秦岭中部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下限和上限位置都提供了必要的耐寒或耐热物种,从而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为山地落叶阔叶林带的垂直空间分布创造了优越条件,发育了丰富多样的落叶木本植物,①正确。秦岭处于中国南北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的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具有复杂性、敏感性和多样性,因而具有多维过渡的性质和多方向的较大摆动性,④正确。耐寒的山地桦林让落叶林分布上限更高,这样才会形成“超级垂直带”,②错误。稳定的气候导致群落的边界清晰,使自然带较为稳定,很难形成“超级垂直带”,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④组合正确,故选 C。
15.答案:D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甲坡蒙古栎林亚带分布范围为1850-2300m,乙坡红桦林亚带下限下移至1900m 处,锐齿槲栎林亚带上限上移至2000m 处。据此推知,太白山乙坡蒙古栎林亚带消失的原因可能是其相邻亚带的植被入侵,D正确。其上面自然带整体下移不一定会导致蒙古栎林亚带完全消失,A错误。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乙坡蒙古栎林亚带消失,没有分散到其他植被亚带,B错误。自然带整体下移会导致南坡蒙古栎林亚带分布范围下移,不会因此完全消失,C错误。故选 D。
16.答案:A
解析:材料提及台湾是一个植物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和独特的岛屿,在高山植物中,特有种所占比例更多高达 65%,故其山地植被特有种随高度增加而增加,A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A。
17.答案:C
解析:台湾降水多,热量充足,地形多为山地,台湾山脉海拔高,复杂的高山地形使其森林垂直变化明显,特有物种存在的基础条件较好,加之台湾岛远离大陆,岛屿的孤岛隔离效应明显,使其物种保留其原有特色,①③正确;低纬度热带亚热带使其热量条件较好,这是其热带、亚热带物种存在的原因,但与高山植被无关,②错误;岛屿面积大与高山植被关系较小,排除④。①③正确,故选C。
18.答案:B
解析:台湾岛位于西人平洋上,东经 120°~122°,北纬 22°~25°,台湾山脉玉山主峰海拔约为3952 米,大山、阿尔卑斯山其纬度均较台湾高,与台湾自然环境相差甚远,排除 AD;横断山脉属季风气候,台湾也属季风气候,安第斯山气候与之差异较大,故与台湾高山植被生态环境相似度最高的是横断山区,B正确,C错误。故选B。
19.答案:C
解析:我国幅员辽阔,疆域广大,南北跨纬度大(约49°),因此导致我国气温差异大,东部地区三季并存,C正确。故选C。
20.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A地地处青藏高原,该地海拔高,受地势的影响,气温低,其他地方进入春季和夏季的时候,该地依然是冬季,D正确。故选D。
21.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各线的倾斜角度可知:气温垂直变化率最小的是④,A错误;读图可知1500米以上各坡向气温变化线的倾斜角度接近,所以1500米以上各坡向气温变化率接近,B正确;读图可知,较低海拔不同坡向气温差异大,所以较低海拔气温变化与坡向有关,C错误;由图可知:曲线③④表示在400米处温差大,D错误。故选B。
22.答案:D
解析:武夷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但夏季主要受东南风影响,两个坡向气温差异较小,①②为夏季的气温垂直变化,A、B错误;冬季受西北风影响,西北坡较低海拔气温比同海拔的东南坡要低,可知③为冬季东南坡气温垂直变化、④为冬季西北坡气温垂直变化,C错误、D正确。故选D。
23.答案:B
解析:图示区域位于天山西南坡,气候干旱,因此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四类草地位于同一坡向,水分条件的差异取决于坡度、岩层、土壤,草地11所在的地区坡度较缓,有泉水出露,潜水位高,因此土壤含水量最大,植被覆盖率最高,故选B。
24.答案:C
解析:由上题可知,当地植被的生长状况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由地形剖面图可知M地坡度较陡,地表径流速度快,地表水缺乏,因此M附近出现了荒漠化,C正确;结合图片可知,图中M处海拔较高,气温并不高,A错误;处于背风坡并不是M处为荒漠区的原因,B错误;结合图片可知,M处的岩石与草地1处的岩石类型一致,因此土壤并不是形成荒漠的原因,D错误。故选C。
25.答案:D
解析:土壤盐渍化是地下水中的盐分随土壤毛细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累积在土壤表层的过程,故盐渍化程度与地下水位和蒸发有关。该区域整体蒸发旺盛,农田区较其他区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灌溉也会进一步加剧地下水位升高,因此农田区的土壤盐渍化程,度最严重,故选D。
26.答案:A
解析:图示区域自然带自南向北,依次是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A正确;垂直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更替,B错误;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更替,C错误;地方性分异规律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27.答案:C
解析:苔原带向南凸出,说明温度低,鄂毕河以西地区苔原带向南凸的那片区域是乌拉尔山脉,影响因素是地形,C正确;向南凸的区域并非沿海,洋流影响弱,A错误;海陆分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也不正确,B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
28.答案:D
解析:全球气候变暖,大陆上的苔原带的面积会萎缩,D正确,B错误;苔原带已经在大陆的最北边了,没有办法整体向北移动,苔原带的南界会向北移,A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29.答案:D
解析:北坡更容易受北部冷空气影响,大风天气多,A错误;材料信息可知积雪分布主要受气温、降水和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等地面关联不大,B错误;降雪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雪量,对多年平均积雪日数的影响弱,C错误;整体而言,该区域北坡、西北坡和东北坡等坡向的多年积雪日数更多,主要原因在于偏北坡属于阴坡,太阳辐射较弱,地温和气温较低,积雪日数更多,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D正确。故选D。
30.答案:C
解析:气温低更容易形成积雪,说明气温低不是其多年积雪面积小的原因,A错误;坡度小,积雪面积更广,B错误;风力大会有风力侵蚀,影响多年平均积雪的面积,C正确;材料说明西北坡积雪日数较多,有利于积雪的保留,因而积雪日数不能反映其积雪面积小的原因,D错误。故选C。
31.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区域自然景观为荒漠—草原—高山草甸—垫状植被—冰雪,且自然景观呈现出水平方向延伸,垂直方向更替的特点,属于垂直分异规律,D正确;该区域所跨经纬度较小,排除AC;没有体现出自然带的缺失或改变等地方性分异规律的特征,排除B。故选D。
32.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该区域位于新疆地区,正常情况下,北坡受西风影响应该形成带状的云杉林,但是这里没有形成带状,只是斑点状的,说明应该是南坡,水分条件达不到;一般在草原带上部、草甸带下部形成云杉带,但是呈斑点状分布,说明个别地区能达到云杉生长条件,南坡整体水分条件不好,草原带面积较大,说明草原带内水分条件还算可以,存在斑点云杉,所以云杉花粉应该是山谷上升气流从下向上的风搬运而来的,B正确,D错误;极地东风、东南季风对该地区影响小,AC错误。故选B。
3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反映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由于水分条件递减形成自然带由森林—草原—荒漠,为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表现。
34.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自然带从山麓到山地植被差异较大,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坡)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北坡),往上逐渐演化为温带、亚寒带的森林,最后是高山灌丛草甸,主要体现了山麓和山顶之间的热量差异,B正确。图中3000m以下均以森林为主,无法体现水分条件差异,A错误。图示并没有信息表示不同海拔坡度不同,C错误。相对高度主要影响垂直带谱分布空间的大小,不是影响该地植被类型垂直分异的主要原因,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5.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南坡的自然带较北坡更复杂,南坡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坡没有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此可知南北坡的水热条件有明显差异,C正确。图中南北坡高度相同,A错误。图中垂直带谱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且并无线索说明北坡比南坡陡,B错误。图示为该山地的自然带谱,南北坡均未体现人类活动干预,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
36.答案:(1)特征:土壤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原因:5~9月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白昼较长;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且苔原植被越少,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
(2)春季土壤表层解冻,易被侵蚀;春季气温回升快,融雪径流量较大;坡面存在冻土,水分下渗少;植被生长缓慢,对坡面径流阻挡作用弱。
(3)长白山苔原带冻结首日推迟、冻结终日提前,土壤冻结期缩短;冬季土层温度增高,土层冻结变薄。
解析:(1)从图中看,5~9月土壤月均温垂直变化率为正值,说明土壞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5~9月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白昼较长,海拔越高,太阳辐射越强,苔原被覆盖越少,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土壤温度升高。
(2)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表层解冻,土质松软,易被侵蚀;春季随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径流量增大,侵蚀能力增强;坡面存在冻土,水分下渗少;春季植物生长缓慢,对坡面径流阻挡作用弱,侵蚀作用强。
(3)近年气候变化指的是气候变暖,由于温度升高,不利于苔原带土壤冻结,会导致土壤冻结期缩短,冻结开始日期推迟,结束日期提前。由于气温升高,冬季土层温度增高,冻结的土层变薄。
37.答案:(1)地处内陆盆地,远离海洋,加上周围高大山脉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地表水缺乏;植被稀少,土壤瘠薄;岩石裸露,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烈易形成沙漠和戈壁。
(2)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北坡为阴坡,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水分条件好。(或南坡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南坡为阳坡,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差。)
(3)来自海洋的水汽遇天山的地势抬升,形成山地降水,山地降水及天山冰雪融水为山麓地区提供灌溉水源;由于天山的阻挡,南疆盆地内光热更充足;发源于天山的河流在山麓形成土壤肥沃的冲积扇,为农业提供用地;山地草场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畜牧业。
解析:(1)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过程,可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分析。
(2)天山北坡生长着针叶林,而南坡却没有,主要原因是天山北坡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年降水量大于南坡,适合森林生长;而天山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又为阳坡,蒸发量大,水分条件不适宜森林生长。
(3)高大的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水汽,形成地形雨,从而带来山地降水,形成高山冰川;夏季冰川融水为农牧业的发展提供水源;高山的草原、草甸有利于牧业发展。
38.答案:(1)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侧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量相对较少;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形成了稀树草原。
(2)常绿季雨林位于落叶季雨林与山地雨林之间,其枯枝落叶量小于落叶季雨林,为土壤提供的有机质少;相对于山地雨林温度较高,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使得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3)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海拔高,风力较强;地形坡度较陡,土层薄,肥力低。
解析:(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尖峰岭稀树草原植被这一要素的形成与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稀树草原植被体现了当地水分条件较差,所以可从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两个方面进行作答。根据材料可知,尖峰岭位于海南岛西南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因而降水少。又因为该地纬度低,地处热带,蒸发旺盛,所以形成稀树草原。
(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一般从有机质来源少和有机质分解快两方面作答。相比于落叶季雨林,常绿季雨林的枯枝落叶量较少,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而相比于山地雨林,其分布的海拔低,热量条件好,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较快,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3)根据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通过苔藓矮林植被的特征可推测其所处的环境特征,包括自然环境的气温、湿度、土壤、风力等要素。从图中苔藓矮林植被所处的海拔可以得知其分布的海拔高,气温较低,水汽有遇冷条件,推测云雾较多、湿度较大;根据植被较矮的特征,推测可能是受高海拔处风力较大的影响所致;从图中可看出,苔藓矮林所处的山体地势较陡,据此可以推测出土层发育较薄,土壤肥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