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专题一 文本1 语言的演变(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课件】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专题一 文本1 语言的演变(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19 09: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文本1
语言的演变作者:吕叔湘【笑话一则】秀才:
“荷薪者过来!”
“其价如何?”
“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 【作者简介】吕叔湘,(1904-1998),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江苏省丹阳县人,1926年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外国语文系。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70多年以来一直孜孜不倦地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涉及一般语言学、汉语研究、文字改革、语文教学、写作和文风、词典编纂、古籍整理等广泛的领域。【作者简介】 吕叔湘先生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1983年5月,他还拿出多年积蓄的6万元,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语言学家奖金的基金。2003年9月,为纪念他,他曾经工作过的丹阳市高级中学更名为“吕叔湘中学”。 【写作情况】 本文选自吕叔湘的《语文常谈》。《语文常谈》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原标题是《古今言殊》。全文分四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语言小常识】语言的组成要素:
一、语音
二、语汇
三、语法 【解题】本文的题目为《语言的演变》
“演变”表明本文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课文研读】1、根据简介,给三个部分标出题目。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演变的?
3、在文中划出语言演变规律性的语句。 问题一:语言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在短时间内不易觉察,日子长了就显示出来了” —— 慢、时间长
问题二:本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举例法——《邹忌讽齐王讷谏》
2、对比法——古今对比问题三:这部分从哪些方面说明古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别的?
1、字形:2、字义:
(1)意义没有改变,但是现在不能单用,只能作为复音词或者成语的一个在分。美丽、壮丽
朝霞、朝气、朝发夕至
窥探、窥测
夫妻、妻子
欺人太甚 (2)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很大限制。 (3)这里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用。 长 穿、戴 对……说 他的 尊称 比得上 尊称 助词 旦日、明日 3、语法变化:分项说明 问题五:第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这一部分是分析一个典型的语言现象,总的介绍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给人一个总体、概括的认识。下面二、三两部分则分别对语言的演变进行说明。 问题六:第二、三两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语言的演变的?先写的哪一方面,写得最详细是哪一方面?为什么? 分别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说明。
先写和详写的是语汇。
因为语汇联系人民生活最为紧密,变化最快、最显著,所以先写、详写。 问题一:根据事先的阅读要求,在文中划出表明语言演变的语句,并列出提纲。
1、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有些词消失了(第8段);
2、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有些词出现了(第9段);
3、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第10段);
4、生活的改变,使许多词的意义起了变化(第11-15段);
(1)词义的扩大(第13段);
(2)词义的缩小(第13段);
(3)词义的转移(第14段);
(4)语义的弱化(第15段)。1、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有些词消失了(第8段);
如:马的名称
2、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有些词出现了(第9段);
如:椅子、凳子
3、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第10段);
如:葡萄、苜蓿、茉莉、苹果、菠菜、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冰淇淋、白兰地、啤酒、卡片、沙发、扑克等。4、生活的改变,使许多词的意义起了变化(第11-15段)。
(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菜”
(2)词义的缩小:如“肉”
(3)词义的转移:如“涕、信”
(4)语义的弱化:如“很、普遍” 换一个角度来看语言的变化 1、很多古代单音词现在多音化了(第16、17段)
2、有的单音词换了另外一个单音词(第16、17段),
3、有些词的变换是由于忌讳(第18段)。问题二:这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法
比较法
分项说明 问题三:本文举例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所举的例子是与人们的生活有关,为人们熟悉的例子。读起来毫无堆砌、枯燥之感。读者从大量的例子中,对古今汉语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有了具体的了解,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问题一:在语音、语汇、语法三者说明中,哪个最详,哪个最略?为什么?
语汇最详
语法最略
原因:语法与语汇、语音相比,最富稳定性,古今变化不大,所以写得最略。 问题二:古今汉语在语法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1、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现在不用了;
2、有些现代常用的格式,是古代没有的。 问题三:古今汉语在语音方面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第一,旧诗都是押韵的,可是有许多诗现在念起来不押韵了;
其次,旧诗里边的近体诗,非常讲究诗句内部的平仄,可是,许多诗句按现代音来读就“平仄不调”了;
又其次,一些用形声法造的字,按现代的读音来读就不可理解了。 【写作特点】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法
比较法
分项说明2、语言通俗、准确、严密。
例如:“第二种情形是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例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表示从属关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几’、‘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等;‘美’现在不大用于人,尤其不用于男人(‘美男子’口语不说,也不能拆开);‘有余’现在能懂,但不大用,‘八尺有余’现在说‘八尺多’。” 本课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