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3年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选修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1月27日,张老师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李老师当天发的一条消息,根据图片信息回答下列小题。
1. 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北京的地方时
B. 再过25天左右,太阳就直射0°了
C. 该日北京的日落时间在晚上6时以前
D. 北京有点冷只是因为白天时间太短
2. 从北京飞往悉尼的飞机需要飞行11个小时,李老师到达悉尼(151°E)时,当地时间为( )
A. 11月27日12:45 B. 11月28日12:45
C. 11月27日12:49 D. 11月28日12:49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我国日常生活所用时间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A正确;11月27日飞机从北京起飞,再过25天左右,大约是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错误;该日为11月27日,北京昼短夜长,日落在18点以前(晚上6时以前),C正确;北京冬季冷是白昼时间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冬季风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北京时间11月27日23:45起飞,11个小时后是11月28日10:45;悉尼当地采用的是悉尼所在东十区的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早2小时,依据“早加晚减”可计算为11月28日12:45。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第二小题易错选成D,解答时应注意悉尼当地采用的是悉尼时间(东时区的区时),而不是当地的地方时。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②为外力作用 B. ③④为变质作用
C. ⑦⑧为重熔再生作用 D. ⑤⑥为冷却凝固作用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B. 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C. 沉积岩的典型代表有玄武岩,具有层理构造
D. 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形成地壳的物质循环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通过岩浆活动⑥可形成岩浆岩A;岩浆岩通过外力作用②形成沉积岩B,通过变质作用①形成变质岩;变质岩通过外力作用③形成沉积岩B,通过重熔再生作用⑦形成新的岩浆;沉积岩B经过变质作用④形成变质岩,通过重熔再生作用⑧形成新的岩浆。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三大类岩石之间不可以直接相互转化,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通过岩浆活动才可形成岩浆岩,A错误。各类岩石在高温高压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B错误。沉积岩的典型代表有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玄武岩是岩浆岩,C错误。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形成地壳的物质循环,D正确。故选D。
【点睛】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5. 该河谷( )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 位于向斜构造的槽部
C. 甲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6. 图中( )
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 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答案】5. C 6. C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河流存在明显的河漫滩,河床沉积物较多,可能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位于河流上游的可能性不大,A错。沉积岩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B错。甲处沉积物较多,水深较浅,为河流的凸岸,乙为河流的凹岸,C正确。无法明确河流所在的南北半球,所以无法判断河流右岸和左岸的侵蚀情况,D错。故选C。
【6题详解】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④,A错。③处地层并未出现断裂,B错。由于受地壳运动挤压,沉积岩层发生弯曲,C正确。甲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不适合聚落的发展,D错。故选C。
【点睛】一般而言,沉积岩地层由于是受外力沉积形成,下部地层形成的时间较早,上部地层形成的时间较晚。
读下列四种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一场秋雨一场寒”形成的天气系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上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下列气压的变化示意图中能反映上题中丁图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7. C 8. B 9. C
【解析】
【分析】读图,结合四种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判断,甲表示北半球的高压反气旋;乙表示北半球的低压气旋;丙表示冷锋;丁表示暖锋。
【7题详解】
“一场秋雨一场寒”反映的是秋季伴随着冷空气活动,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是由冷锋天气形成的。故选C。
【8题详解】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故选B。
【9题详解】
丁表示暖锋,暖锋过境前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取代冷气团的位置,气温升高,气压降低,C正确;A表示冷锋过境前后气压的变化;B表示高压过境前后气压的变化;D表示低压过境前后气压的变化。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四种基本的天气系统的判读,属于基础必备知识的考查,必须熟练掌握。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丁风带的名称是( )
A 极地东风带 B. 盛行西风带
C. 东北信风带 D. 东南信风带
11. 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
A. 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 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 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 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12. 下图所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中,由于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0. B 11. C 12. C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据图可看出,丁位于30°N—60°N之间,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B正确;极地东风带位于60°—90°之间,A错误;东北信风带位于0°—30°N之间,C错误;东南信风带位于0°—30°S之间,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图中甲为赤道低气压带,乙为东北信风带,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丁为盛行西风带,所以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受丙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甲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①为地中海气候,A错误;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B错误;③为热带雨林气候,C正确;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D错误。故选C。
【点睛】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情况:赤道附近为赤道低气压带,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90°附近为极地高气压带。0°—30°之间为信风带,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30°—60°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60°—90°之间为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2021年年初的拉尼娜在4月结束,但10月开始,拉尼娜现象再次出现,因此今年是个十分罕见的“双拉尼娜”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状况的是( )
A. B. C. D.
14. “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
A 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 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
C. 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D. 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异常降低,成为高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下沉气流,水平方向的大气由太平洋东岸吹向西岸。而太平洋西岸地区温度较高,形成低压中心,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的大气由东向西运动,故A正确,BCD错误,选择A项。
【14题详解】
赤道太平洋地区原本就是盛行大致由东向西的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拉尼娜发生后,赤道太平洋东岸气温降低,气压升高,使得东南信风与东北信风增强,A错误;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B错误。美洲西岸地区,下沉气流增强,降水更加减少,气候更加干旱,C正确;秘鲁沿岸上升流是由于东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导致的,拉尼娜发生后,东南信风增强,上升流也将加强,D错误。
【点睛】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地为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山地是( )
A. 山西五台山 B. 陕西太白山 C. 宁夏贺兰山 D. 湖北神龙顶
16. 图中,甲自然带为( )
A. 冰川积雪带 B. 高寒荒漠带 C. 季雨林带 D. 山地灌丛草甸带
17. 导致落叶阔叶林带南北坡高度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 水热状况 B. 土壤性状 C. 坡度大小 D. 基带海拔
【答案】15. D 16. D 17. A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体海拔高度3000余米,山地垂直自然带南坡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北坡位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湖北省神龙顶符合,D正确。山西五台山基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A错误。陕西太白山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错误。宁夏贺兰山基带为温带草原带,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甲位于该山山顶,甲下方的自然带是针叶林带,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山顶水热条件,热量和水分条件变差,推测为山地灌丛草甸,D正确,排除ABC。故选D。
【17题详解】
读图可知,落叶阔叶林带在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为1100-1700米左右,在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为1700-2200米左右,南坡的分布上限高,因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更好,北坡为阴坡,光照条件差,热量条件较差。热量又会影响蒸发,影响坡面水分条件。因此,导致落叶阔叶林带南北坡高度不同的主导因素是水热条件,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山地自然带的基带与该山所在地的自然带相同。山地纬度越低,相对高差越大,垂直差异越显著,自然环境差异越大,生物多样性越丰富。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 B. 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
C. 两国均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 D. 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
19. 关于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均临近消亡边界 B. 地质灾害均为内力作用生成
C. 均多温泉 D. 均临近太平洋板块
【答案】18. D 19. B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20°W以东是东半球,读图可知日本位于东半球,新西兰位于西半球,A错误。日本面积大于新西兰,B错误。两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C错误。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新西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D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两国均位于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属于消亡边界,A正确。地质灾害包括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火山、地震主要由内力作用引起,滑坡、泥石流主要由外力作用引起,B错误。板块边界地壳比较活跃,多温泉,C正确。两国均临近太平洋板块,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选项,故选B。
【点睛】本题关键是熟记板块构造图
江苏省徐州的因煤炭丰富、交通便利、水资源较丰富,而成为全省最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在近100年大规模开采后,徐州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采煤区塌陷等严重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升到57.3%、47.1%,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到了资源枯竭地区的华丽转型。完成下面小题。
20. 徐州曾经成为全省最重要资源型城市的原因主要有( )
A. 煤炭资源丰富 B. 交通条件优越
C. 土地租金较高 D. 森林资源丰富
21. 徐州成功转型所采取的可行性措施主要有( )
A. 大力开展环境整治 B.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C. 改善区域气候条件 D. 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
【答案】20. A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徐州的因煤炭丰富成为全省最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徐州曾是我国大型煤炭工业基地,因此徐州曾经成为全省最重要资源型城市的原因主要是煤炭资源丰富,与交通条件优越、土地租金较高、森林资源丰富无关,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徐州实现了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升到57.3%、47.1%,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到了资源枯竭地区的华丽转型,因此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徐州成功转型所采取的可行性措施,B符合题意;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有利于当地可持续发展,与当地成功转型直接关系不大,排除AD;区域气候条件主要由自然环境决定,人类活动不太可能改善区域气候条件,排除C。故选B。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措施:①建立健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建立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②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接续替代产业,鼓励有条件的资源型城市组织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流通业。③着力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④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⑤加强资源勘查和矿业权管理。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其原因是(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B.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扩大市场规模转变为追求降低成本
C.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较大
D. 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
【答案】22. C 23. A
【解析】
【分析】试题考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22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煤、石油等资源不丰富,②⑥错。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和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①③④⑤正确,故选C。
23题详解】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其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A正确。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珠三角由于受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较小,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B、C、D错。故选A。
【点睛】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1990年,优势为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劣势为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发展背景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主导产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第二阶段为1990年以后,工业实力大大增强,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全球部分地区某月等压线分布图。
(1)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
(2)比较甲乙两地此季节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丙地此季节的盛行风风向并说明其成因。
【答案】(1)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
理由:北半球30°N附近亚欧大陆出现低压中心,太平洋上为高压中心,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为北半球夏季。
(2)甲地降水少于乙地。甲地此季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乙地此季节受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3)西南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为西南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大陆内部形成低压中心,导致低压中心南部的丙地此季节盛行西南风。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区域等压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等压线判读、气候类型以及其成因、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等相关知识点,综合考查学生调动与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科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亚欧大陆上在30°N附近形成低压中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成低压中心),截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仅停留在海洋上。此时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海风),可判断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属北半球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多下沉气流,炎热干燥。乙地位于我国的渤海湾,夏季受来自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海洋水汽充足,炎热多雨。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丙地位于中南半岛的西南侧,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此时(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整体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南季风。且夏季陆地增温快,在中南半岛的北部,近地面大气受热膨胀形成低压中心,导致丙地盛行西南风。
25. 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图中洋流①②③④的名称。
(2)若M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和不利影响分别是什么。
(3)洋流⑥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4)M、N均为世界大渔场,写出M渔场的名称,洋流对N渔场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1)①为北赤道暖流,②为日本暖流,③为北太平洋暖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2)有利影响: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不利影响:但也会扩大污染范围。 (3)降温减湿的作用。
(4)M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后搅动海水,底层海水上泛,上层海水营养盐类丰富,鱼类饵料丰富;冷暖海水交汇处形成水障,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在此汇集,鱼类资源丰富。
N :秘鲁渔场,由于受东南信风影响,风从岸边吹向太平洋,所以岸边海水不断减少,底层的海水便上升补充,同时把大量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太平洋海区的洋流分布和影响等地理知识,主要考查洋流的分布和影响,突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要求学生熟记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案例分析洋流的影响,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利用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图示的洋流分布及流向判断,①为北赤道暖流,②为日本暖流,③为北太平洋暖流,④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北太平洋暖流位于西风带,北赤道暖流位于信风带,是在盛行风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属于风海流。
【小问2详解】
洋流可以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但也会扩大污染范围。因此,洋流对海洋污染有利也有害。 M 处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加快净化速度,不利影响是会扩大污染范围。
【小问3详解】
由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流⑥为秘鲁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的作用。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图示 M 处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而形成的北海道渔场,海水搅动营养盐类上泛,浮游动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冷暖海水相遇形成水障,冷水性鱼和暖水性鱼在此汇集。 N 处为秘鲁渔场,由于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从岸边吹向太平洋,所以岸边海水不断减少,底层的海水便上升补充,同时把大量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其中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1135平方公里。99.9%的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5.4%,群山裸露、怪石林立,是全省乃至滇黔桂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后来经过当地人不断努力,实现了“山上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生活。下图为西畴县位置图。
(1)根据材料,描述西畴县的位置特点。
(2)分析西畴县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3)分析西畴县石漠化的危害。
(4)推测当地可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实现了“山上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生活。
【答案】(1)位于北温带(回归线附近、低纬度);中国西南部;云南省东南部。
(2)石灰岩广布,土层浅薄;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开垦等,造成植被破坏。
(3)使土层变薄,肥力降低,土地退化,农作物减产;泥沙淤塞河湖,使河床抬高,湖泊面积缩小,加剧洪涝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地区贫困加剧,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陡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缓坡实施坡改梯田,种植经济作物等,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减少樵采;局部地区进行生态移民;修建道路等基础设施。
【解析】
【分析】本题以西畴县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西畴县的位置特点、西畴县石漠化严重的原因、危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通过题中所给材料来描述,读图可知,西畴县位于北回归线附近,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在我国西南。
【小问2详解】
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入手来分析。西畴县石漠化严重的原因是该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形陡峭,土层薄,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当地经济贫困,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植被遭到破坏,造成地表裸露。
【小问3详解】
石漠化出现后,使当地土层变薄,肥力降低,出现土地退化;土地肥力降低使农作物减产;地表植被减少,受雨水冲刷,大量泥沙进入河湖造成泥沙淤塞,使河床抬高,湖泊面积缩小,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使生物生存空间缩小,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加剧地区贫困,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小问4详解】
从治理石漠化的措施入手解答。针对石漠化形成的原因和出现的危害,提出治理措施,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缓坡实施坡改梯田,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增加当地经济收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农村燃料问题,减少樵采等对植被破坏的行为;推广省柴灶等;局部地区进行生态移民;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响水县清源高级中学2023年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选修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11月27日,张老师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李老师当天发的一条消息,根据图片信息回答下列小题。
1. 李老师发该条朋友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李老师说的起飞时间为北京的地方时
B. 再过25天左右,太阳就直射0°了
C. 该日北京的日落时间在晚上6时以前
D. 北京有点冷只是因为白天时间太短
2. 从北京飞往悉尼的飞机需要飞行11个小时,李老师到达悉尼(151°E)时,当地时间为( )
A. 11月27日12:45 B. 11月28日12:45
C. 11月27日12:49 D. 11月28日12:49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各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②为外力作用 B. ③④为变质作用
C. ⑦⑧为重熔再生作用 D. ⑤⑥为冷却凝固作用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大类岩石之间可直接相互转化
B. 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C. 沉积岩的典型代表有玄武岩,具有层理构造
D. 从岩浆到形成各类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形成地壳的物质循环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题。
5 该河谷( )
A.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 位于向斜构造的槽部
C. 甲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 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6. 图中( )
A. 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 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 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 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读下列四种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一场秋雨一场寒”形成的天气系统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上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台风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下列气压的变化示意图中能反映上题中丁图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的是( )
A. B.
C. D.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丁风带的名称是( )
A. 极地东风带 B. 盛行西风带
C. 东北信风带 D. 东南信风带
11. 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是由于( )
A 甲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
B. 乙风带与丙气压带交替控制
C. 丙气压带与丁风带交替控制
D. 全年受乙风带影响
12. 下图所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中,由于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1年年初的拉尼娜在4月结束,但10月开始,拉尼娜现象再次出现,因此今年是个十分罕见的“双拉尼娜”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状况的是( )
A B. C. D.
14. “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
A. 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 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减少
C. 美洲西海岸干旱加剧 D. 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地为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物种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图示山地是( )
A. 山西五台山 B. 陕西太白山 C. 宁夏贺兰山 D. 湖北神龙顶
16. 图中,甲自然带为( )
A. 冰川积雪带 B. 高寒荒漠带 C. 季雨林带 D. 山地灌丛草甸带
17. 导致落叶阔叶林带南北坡高度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 水热状况 B. 土壤性状 C. 坡度大小 D. 基带海拔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日本与新西兰的地理特征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处的南北半球不同,但都位于东半球 B. 日本的面积小于新西兰
C. 两国均以平原、丘陵地形为主 D. 两国的气候都具有海洋性特征
19. 关于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均临近消亡边界 B. 地质灾害均为内力作用生成
C. 均多温泉 D. 均临近太平洋板块
江苏省徐州的因煤炭丰富、交通便利、水资源较丰富,而成为全省最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在近100年大规模开采后,徐州出现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采煤区塌陷等严重问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现了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升到57.3%、47.1%,智能制造,工程机械分别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到了资源枯竭地区的华丽转型。完成下面小题。
20. 徐州曾经成为全省最重要资源型城市的原因主要有( )
A. 煤炭资源丰富 B. 交通条件优越
C. 土地租金较高 D. 森林资源丰富
21. 徐州成功转型所采取的可行性措施主要有( )
A. 大力开展环境整治 B.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C. 改善区域气候条件 D. 综合治理采煤塌陷区
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②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其原因是( )
A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B.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由原来扩大市场规模转变为追求降低成本
C.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内腹地较大
D. 许多外资企业由珠江三角洲地区迁往中西部地区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为全球部分地区某月等压线分布图。
(1)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理由。
(2)比较甲乙两地此季节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丙地此季节的盛行风风向并说明其成因。
25. 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图中洋流①②③④的名称。
(2)若M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和不利影响分别是什么。
(3)洋流⑥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4)M、N均为世界大渔场,写出M渔场的名称,洋流对N渔场形成所起到的作用。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畴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总面积1506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其中裸露、半裸露岩溶面积1135平方公里。99.9%的面积属于山区,石漠化面积占全县面积的75.4%,群山裸露、怪石林立,是全省乃至滇黔桂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曾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后来经过当地人不断努力,实现了“山上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生活。下图为西畴县位置图。
(1)根据材料,描述西畴县的位置特点。
(2)分析西畴县石漠化严重的原因。
(3)分析西畴县石漠化的危害。
(4)推测当地可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实现了“山上绿起来,村庄美起来,群众富起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