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试题五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F—56,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D )
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守恒观:24 g镁和32 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4 g氧化镁
2.下列叙述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D )
A.木炭燃烧后剩余灰烬的质量比木炭轻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重
C.镁条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的质量等于镁条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D.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
3.加热固体硝酸铜[Cu(NO3)2]粉末,生成污染空气的物质可能是( B )
A.CO B.NO2 C.SO2 D.CuO
4.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D )
A.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C.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D.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5.(阜新中考)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C )
A.CO B.C2H4 C.CH4 D.C2H2
6.(内蒙古中考)现将20克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20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6克C和8克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C的质量比是( A )
A.1∶4 B.5∶4 C.2∶1 D.1∶2
7.(东营中考)下列关于3Fe+2O2Fe3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表示铁生锈的反应
B.表示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铁
C.如果把反应条件“点燃”去掉,这个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D.上述反应中10 g Fe和10 g O2反应,能生成20 g Fe3O4
8.(湘潭中考)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C )
A.从元素价态上看: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B.从宏观组成上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C.从微观构成上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D.从表示方法上看:化学方程式是CO2+H2===CH3OH+H2O
9.点燃H2、N2和O2的混合气体20 g,完全反应后生成18 g水,则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 )
A.H2、N2和O2的混合气体 B.N2和O2的混合气体
C.2 g N2 D.H2和N2的混合气体
10.(泰安中考)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x=0.4 g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4∶1
1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图乙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管内液面高度:a>b>c
C.图丙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D.图丁可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
A.图甲: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
B.图乙: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图丙: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图丁: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30分)
13.(5分)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请按要求回答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问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哪些原则。
①2S+3O22SO3,违背了__客观事实__;
②Cu+O22CuO,违背了__质量守恒定律__。
(2)铝是一种常见的活泼金属,请配平下列有金属铝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4__Al+__3__O2===__2__Al2O3
②__2__Al+__6__HCl===__2__AlCl3+__3__H2↑
③__2__Al+__1__Fe2O3__1__Al2O3+__2__Fe
14.(10分)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2H2+O22H2O__。
(2)一个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2H2O22H2O+O2↑__。
(3)一个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__2H2O2H2↑+O2↑__。
(4)安全火柴梗头及火柴盒侧面的物质如图所示,当两者摩擦时,发热点燃红磷而使火柴梗着火。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2KClO32KCl+3O2↑__、__4P+5O22P2O5__。
15.(7分)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是:雷电时雨水里含有微量硝酸。硝酸的形成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X是一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是__O2__。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化合__反应。
(3)反应③在常温下即可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3NO2+H2O===2HNO3+NO__(2分)。
(4)为了提高氮原子的利用率,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NO__(填化学式)。
(5)在实验室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制取NO∶4□+5O24NO+6H2O,“□”中物质的化学式为__NH3__,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种类和数目__没有改变。
16.(8分)定量研究: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可用于医疗消毒,也常作燃料。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现将一定质量的乙醇和氧气放在密闭容器中,它们恰好完全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请回答:
物质质量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反应前/g 4.6 a 0 0
反应后/g 0 0 8.8 5.4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__9.6__。
(2)生成物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2.4__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0.6__g。
(3)由于氧气只含氧元素,故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都来自反应物中的乙醇,结合上面的计算结果可知,乙醇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乙醇所含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12∶3∶8__,原子个数比为__2∶6∶1__,已知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乙醇的化学式为__C2H6O__。
(4)在A+2B===2C的反应中,若16 g物质A和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 g C,则物质B的质量为__64__g;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80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7.(12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敞口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A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B.食盐和水
C.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镁条完全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
①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1.6_g__。
②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中镁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__60%__。
③镁条开始燃烧的时刻为__t1__。
④该反应的微观过程为__氧分子分裂成氧原子,氧原子与镁原子组合成氧化镁__。
⑤符号表达式Mg+O2MgO能否准确表达该反应的微观过程,为什么?__不能;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__。
18.(12分)(泸州中考)老师组织同学们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第1组设计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加入盐酸前后的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2HCl===2NaCl+H2O+CO2↑__,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__反应生成的CO2逸出装置__。
(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__浮力__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第3小组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方案,既达成本实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__好__(填“好”或“不好”)。
②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__白磷足量__(任答一点);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__注射器反应前后的体积__。
四、计算题(共10分)
19.我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主要反应原理为ZnCO3+2CZn+3CO↑,现用200 kg炉甘石与足量碳充分反应,产生CO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此过程中产生CO的质量是__84__kg。
(2)列式计算此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
(2)解:设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为x。
ZnCO3+2CZn+3CO↑
125 84
x 84 kg
=
x=125 kg
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为×100%=62.5%
答: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为62.5%。单元测试题五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F—56,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36分)
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守恒观:24 g镁和32 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4 g氧化镁
2.下列叙述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木炭燃烧后剩余灰烬的质量比木炭轻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重
C.镁条完全燃烧后生成的白色物质的质量等于镁条质量加上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
D.水加热变成水蒸气质量不变
3.加热固体硝酸铜[Cu(NO3)2]粉末,生成污染空气的物质可能是( )
A.CO B.NO2 C.SO2 D.CuO
4.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完全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S+O2↑SO2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CO2↑
C.煅烧石灰石:CaCO3CaO+CO2↑
D.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5.(阜新中考)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2O2CO2+2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CO B.C2H4 C.CH4 D.C2H2
6.(内蒙古中考)现将20克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20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6克C和8克D,则参加反应的B与生成的C的质量比是( )
A.1∶4 B.5∶4 C.2∶1 D.1∶2
7.(东营中考)下列关于3Fe+2O2Fe3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表示铁生锈的反应
B.表示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铁
C.如果把反应条件“点燃”去掉,这个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D.上述反应中10 g Fe和10 g O2反应,能生成20 g Fe3O4
8.(湘潭中考)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元素价态上看:反应前后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B.从宏观组成上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C.从微观构成上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D.从表示方法上看:化学方程式是CO2+H2===CH3OH+H2O
9.点燃H2、N2和O2的混合气体20 g,完全反应后生成18 g水,则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
A.H2、N2和O2的混合气体 B.N2和O2的混合气体
C.2 g N2 D.H2和N2的混合气体
10.(泰安中考)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和乙是反应物
B.丙一定是化合物
C.x=0.4 g
D.反应前后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4∶1
1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图乙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管内液面高度:a>b>c
C.图丙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D.图丁可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
1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图甲: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
B.图乙: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图丙: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D.图丁: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30分)
13.(5分)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请按要求回答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问题。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分析下列化学方程式违背了哪些原则。
①2S+3O22SO3,违背了__ __;
②Cu+O22CuO,违背了__ __。
(2)铝是一种常见的活泼金属,请配平下列有金属铝参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__ __Al+__ __O2===__ __Al2O3
②__ __Al+__ __HCl===__ __AlCl3+__ __H2↑
③__ __Al+__ __Fe2O3__ __Al2O3+__ __Fe
14.(10分)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 __。
(2)一个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 __。
(3)一个有水参加的分解反应:__ __。
(4)安全火柴梗头及火柴盒侧面的物质如图所示,当两者摩擦时,发热点燃红磷而使火柴梗着火。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__ __、__ __。
15.(7分)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化学原理是:雷电时雨水里含有微量硝酸。硝酸的形成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X是一种常见气体,其化学式是__ __。
(2)反应②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 __反应。
(3)反应③在常温下即可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2分)。
(4)为了提高氮原子的利用率,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 __(填化学式)。
(5)在实验室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制取NO∶4□+5O24NO+6H2O,“□”中物质的化学式为__ __,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 __没有改变。
16.(8分)定量研究:酒精是乙醇的俗称,可用于医疗消毒,也常作燃料。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完全燃烧的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现将一定质量的乙醇和氧气放在密闭容器中,它们恰好完全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请回答:
物质质量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反应前/g 4.6 a 0 0
反应后/g 0 0 8.8 5.4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__ __。
(2)生成物中,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 __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 __g。
(3)由于氧气只含氧元素,故生成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都来自反应物中的乙醇,结合上面的计算结果可知,乙醇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乙醇所含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 __,原子个数比为__ __,已知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则乙醇的化学式为__ __。
(4)在A+2B===2C的反应中,若16 g物质A和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0 g C,则物质B的质量为__ __g;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 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4分)
17.(12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敞口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 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B.食盐和水
C.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镁条完全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
①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 _ __。
②反应生成的氧化镁中镁元素所占的质量分数为__ __。
③镁条开始燃烧的时刻为__ __。
④该反应的微观过程为__ __。
⑤符号表达式Mg+O2MgO能否准确表达该反应的微观过程,为什么?__ __。
18.(12分)(泸州中考)老师组织同学们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实验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1)第1组设计甲图的实验方案,用电子秤称量,读取加入盐酸前后的质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比较读数发现反应前后的质量并不相等,其原因是__ __。
(2)第2小组设计了乙图方案,以解决第1小组遇到的问题。但有同学认为会产生误差,他的理由是气球膨胀后不可忽略__ __的影响。老师肯定了该同学勇于质疑、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第3小组善于创新,设计了丙图方案,既达成本实验目的,还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连接好装置后,打开弹簧夹,推或拉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位,说明气密性__ __(填“好”或“不好”)。
②关闭弹簧夹,记录注射器初始读数,强光引燃白磷,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保证锥形瓶内氧气完全反应,实验应采取的措施是__ __(任答一点);实验中需要测定的数据是锥形瓶(含导管)的容积、__ __。
四、计算题(共10分)
19.我国明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有利用炉甘石(主要成分是ZnCO3)火法炼锌的工艺记载,主要反应原理为ZnCO3+2CZn+3CO↑,现用200 kg炉甘石与足量碳充分反应,产生CO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此过程中产生CO的质量是__ __kg。
(2)列式计算此炉甘石中ZnCO3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