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显微观察类实验专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显微观察类实验专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0-11 11:2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显微观察类实验专练
1.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某同学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并用640倍高倍镜观察,移动装片的方向及镜头组合是( )
A.左上方;(1)×(3) B.右上方;(1)×(3)
C.右上方;(2)×(3) D.左上方;(2)×(3)
2.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所示。其视野最亮的是( )
A. B.
C. D.
3.如图①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②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因为乙离装片的距离更近
B.乙物镜被甲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
C.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②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右移动
D.换用乙物镜的操作顺序是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装片→转动细准焦螺旋
4.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B.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相乘即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从图乙转为图丙,需要将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D.通过图丙的物像可以得到玻片上的实物应该是
5.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
B.若需放大观察图②中的c细胞,则只需向左方移动装片即可
C.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
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下观察的,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视野中可检测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4个
6.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物镜组合来观察某一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图甲中d条件下观察到的视野,如果不改变载玻片位置、光圈及反光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多
B.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大
C.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
D.由d条件下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7.下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A为观察对象。由视野甲到视野乙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聚光器和反光镜
④转动物镜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标本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①→② D.⑤→④→③→②
8.在实验室里,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花生子叶的临时装片时,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具体操作,其中操作或现象错.误.的是( )
A.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
B.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可调节粗准焦螺旋增加亮度
C.换高倍镜前,需要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
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9.下列甲、乙两图是低倍显微镜下(10×10)的视野,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视野甲和视野乙中的细胞数目一定不相同
B.图中的“调节”措施可能是旋转粗准焦螺旋
C.若要确定视野中“黑点”所在位置,移动装片即可
D.在乙的基础上,换上高倍镜后调节细准焦螺旋,来观察放大的“黑点”物像
10.有关显微镜的知识正确的是( )
A.物像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面积
B.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则视野直径范围内可看到一行相连细胞2个
C.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D.在低倍镜下找到象后,应调节粗准焦螺旋抬高镜筒,以免换高倍镜时压碎载玻片
11.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图1中7mm、0.5mm表示视野清晰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图2所示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图1中_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组合为图2中的________(用标号作答),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
(3)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________。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像的长度或宽度
(4)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5)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6)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________。
12.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____个。
(3)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4)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
(5)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左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光学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物镜的倍数×目镜的倍数,用640倍高倍镜观察,应该使用16×目镜和40×的物镜组合,(1)(2)没有螺纹,是目镜,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因此(2)为16×目镜,(3)(4)是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因此(3)为40×的物镜,即组合(2)(3),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细胞数目越少,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图D中的细胞体积最小,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答案:B
解析:A、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是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放大倍数增加,视野的亮度会变暗,A错误; B、乙物镜被甲物镜替换后,是由高倍镜转换为低倍镜,低倍镜下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加,细胞变小,B正确; C、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②中的细胞a,细胞a位于视野的左方,故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C错误; D、换用乙物镜的操作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顺序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错误。
故选:B。
4.答案:C
解析: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则应该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物镜和目镜组合,①②上没有螺纹,表示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反比,因此,②的放大倍数更大,而③④上有螺纹,表示物镜,物镜的放大倍数与其长度成正比,因此③的放大倍数更大,且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装片的距离越近,因此,图甲中②③⑤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大,A正确;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相乘,B正确;从图乙转为图丙,需要进行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原来要观察的物像在图乙的左上方,因此在换用高倍镜前应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C错误;图丙为视野内所看见的物像,则载玻片上的实物应为,D正确。
5.答案:D
解析:A、由图1观察可知,a、b表示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则b的放大倍数大于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是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变大,A错误;B、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方,若需放大观察图②中的c细胞,则需要先将玻片向左方移动,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再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增加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B错误;C、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与实际细胞质流动方向相同,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则实际上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C错误;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放大倍数为原来的4倍,则视野中可检测到分生组织细胞数为64÷42=4个,D正确。故选D。
6.答案:C
解析: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b条件下比c条件下看到的细胞数少,a条件下视野的亮度比d条件下小,A错误;B错误;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是低倍镜视野中央的一小部分,因此a条件下可能观察不到细胞,C正确;由d条件转变为c条件下观察时,应先将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像,乙图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因此要想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上方移动,D错误。
7.答案:D
解析:视野甲中A不在视野中央,因此要首先把物像甲移动到视野中央,把物像A移动到视野中央后通过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为了使物像清晰需要转动细准焦螺旋调焦,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⑤④③②,ABC错误,D正确。故选D。
8.答案:B
解析:A、换高倍镜后,放大倍数增加,物镜镜头更长,故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A正确:B、高倍镜下,为使物像清晰,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而不是粗准焦螺旋,因为高倍镜下,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近,而调节粗准焦螺旋会导致镜筒调节幅度过大,容易压碎装片或损坏物镜镜头,且容易错过清晰物像,且调节亮度是用反光镜和光圈进行调节的,B错误;C、换高倍镜前,需要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央,C正确;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D正确。故选B。
9.答案:B
解析:视野甲、乙下都是相同的放大倍数,因此在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一般相同,A错误;题图中的调节措施使图像更加清晰,因此调节的可能是粗准焦螺旋,也可能是细准焦螺旋,B正确;若要确定视野中的黑点是否在装片上,那么移动装片即可,但黑点还可能在目镜或物镜上,当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则需要进一步判断黑点的位置,C错误;在乙的基础上,要想观察黑点,需要先移动装片,把黑点移到视野中央,再换上高倍镜观察黑点物像,D错误。
10.答案:B
解析:显微镜下呈现的是上下、左右倒立的虚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长度或者是宽度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2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管镜和目镜组成。标本经物镜和管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11.答案:(1)物;甲
(2)②③;600
(3)D
(4)④
(5)B
(6)细准焦螺旋
解析:试题分析:物镜上有螺纹,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相关,即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负相关,即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呈相反关系,即距离越大,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长或宽被放大的倍数。分析题图1:甲、乙表示物镜,其中甲为低倍镜,乙为高倍镜。分析题图2:①和②为目镜,其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因此①放大倍数小,②放大倍数大:③④为物镜,其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③为高倍镜,④为低倍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和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1)由试题分析可知,甲、乙表示显微镜的物镜,其中甲为低倍镜,乙为高倍镜: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应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因此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时,先用题图1中甲镜观察。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需放大倍数较大,据试题分析,应该使用②③,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3)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像的长度或宽度。
(4)根据试题分析可知,③为高倍镜,④为低倍镜,在观察中,③与④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低倍镜④。
(5)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装片上: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所以此异物可能存在于目镜上。
(6)在调换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12.答案:(1)长度或宽度
(2)2
(3)左上方
(4)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B;B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
(5)“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解析:(1)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即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长度或宽度的50倍。
(2)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小,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放大倍数增加了4倍,观察的细胞数是25%,因此可以观察到2个细胞。
(3)显微镜观察的物像是倒像,即物像与标本的位置关系是上下倒、左右倒,因此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若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4)科学家依据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B,该细胞为蓝细菌细胞,其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C,前者细胞中有光合色素,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后者细胞中有叶绿体,因而能进行光合作用。
(5)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这里应该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否则会损坏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盖上盖玻片,并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水吸去,而后将制成的装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即制作装片需要盖上盖玻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