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单元第 21 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一)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
宁汉合流是指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合组。宁汉双方在反共问题上态度一致,使宁汉合流成为可能。7月24日,汪精卫表示愿意和平统一,并同意迁都南京。南京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进行改组,并发表宁汉合作宣言,宣布国民党完成统一。
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二次北伐
南京
武汉
北京
1927.4.12
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1927.7.15
汪精卫成立武汉国民政府
1927.9
宁汉合流
1928
继续北伐
1928.5
济南惨案
1928.6
皇姑屯事件
1928.12
东北易帜
宁汉对峙三足鼎立
宁汉合流继续北伐
东北易帜形式统一
1928.5 济南惨案
1927.9 宁汉合流
1928.6
皇姑屯事件
1928.12
东北易帜
张学良
材料一:“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930年底各军阀势力分布示意图
①派系林立,军阀各自为政。
②内战不断,新军阀混战不休。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思考1】为什么说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实现了统一?
(二)二次北伐
【思考2】两次北伐有何不同?
国民革命时期北伐 二次北伐
目的
对象
结果
主体
推翻北洋军阀,打倒帝国主义,统一中国
打倒张作霖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张作霖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形式上统一全国
国共两党
南京国民政府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三)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
1.表现
2.原因
材料二:从工厂设立数目来看,1936年登记工厂数为2441家,其中新设工厂193家……1936年的产量较之于1935年,棉纱增长45.63%,火柴增长3倍,卷烟增长70.23%。在工业总产值方面,1936年达102亿元,其中资本主义经济占58.8%。在国民经济增长率方面,1928—1936年平均每年增长率8.4%,为旧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时期。
——《中国近代史》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面料、纺织及化学、橡胶、搪瓷等新兴部门有一定程度发展
①政局: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②民众: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高,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③政策:政府倡导“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④财政金融:通过改订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实行币制改革。
2.发展的原因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四)官僚资本压迫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
①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②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③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2.特点
1.定义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思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在当时面临怎样的困境?
1913—1936年民族资本发展迅速,但依然受到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的挤压。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
——毛泽东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国民党专制统治 政治
经济
对外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维护地主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利益, 这种道路选择不会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形式上统一全国、专制独裁、军阀纷争
形成和发展了新的官僚资本、资本主义夹缝求生
对外实行亲帝、反苏的外交政策;
英美等列强在华仍拥有大量政治、经济特权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一)南昌起义(1927.8.1)
1.背景
(1)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
(2)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2.过程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了南昌起义。(学习苏俄“城市中心论”)
两万多起义军经过数小时战斗,全歼守敌,占领南昌城。随后,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
10月初,起义军在潮汕地区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
起义军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 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二)八七会议(1927.8.7)
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总方针。
1.召开
2.内容
1927年8月7日,汉口
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介石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什么叫“左倾”?什么叫“右倾”?好像妇女生娃娃,七个月就压出来,就是左了。过了九个月不准出来,就是右了。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三)秋收起义(1927.9)
1.概况:
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2.结果:
由于敌强我弱,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主持召开会议,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3.意义:
以退为进,使人民武装力量得以保存和发展,也表明武装进攻城市的方针在当时行不通。
进攻长沙受挫
长沙
文家市决策: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举行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三湾改编: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编,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进军井冈山
南昌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10)
1.创建: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会师:
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3.意义:
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③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
城市中心论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革命重心转移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前提条件)
武装斗争
(形式)
土地革命
(内容)
根据地建设
(基础)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到1930年初,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十几块农村根据地,主力红军发展到约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10万人。
1.背景: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2.标志: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3.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六)土地革命
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却无地或少地。
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土地分配证
▲
1.背景:
为了完成民主革命反封建的基本任务和调动农民支援革命战争和进行根据地建设的积极性,中共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
2.土地革命路线:1931年制定
①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②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③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④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3.意义:
土地革命,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合作探究】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具体原因:城市和农村的敌我力量对比
城市:工人阶级力量薄弱,反动势力相对强大
农村:反动势力相对薄弱
农民阶级占主体,且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的主力军。(敌弱我强)
根本原因: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启示:只有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才可能取得成功。
红军长征
三、红军长征
材料一: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批评了毛泽东在二三月间提出的反对红军攻打赣州等中心城市,主张向敌人统治力量较弱、党和群众力量较强的赣东北发展的正确意见。会议要求红军夺取中心城市,争取在江西首先胜利。
材料二:蒋介石施行“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施行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材料三:第五次“围剿”,美、英提供购买军火的贷款,增加了国民党军的新式装备,德国的七十多名军事专家被聘为顾问,美、英、德、日、法、意等国帮助运输武器装备。
蒋介石为了围剿红军作了充分的准备。
第五次“围剿”获得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国民党投入的力量更多。
坚持以城市为中心,主张红军配合中心城市;
(一)背景
三、红军长征
(一)背景
材料四:10月初,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到瑞金,他完全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只是搬用苏联红军正规战争的经验和训练方法,但博古对他十分信任和支持。
根本原因:共产国际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左”倾:貌似革命激进,实则冒险蛮干,不是真正的左,加引号,是反意的用法。在军事斗争中表现不顾客观实际,为冒险蛮干,政治上表现为无限上纲,过火批判,经济上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1934.11-12湘江之战
1935.1遵义会议
艰苦卓绝的远征
1936.10甘肃会宁会师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二)过程
三、红军长征
(三)转折:遵义会议
王稼祥
周恩来
毛泽东
李德
博古
周恩来
2.意义:
①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三人小组负责军事行动。
三、红军长征
(四)意义
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②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
③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材料五: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材料六: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三、红军长征
探究:什么是长征精神呢?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历久弥新;长征之路,没有终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无数的“雪山”、“草地”要过。只要我们像当年红军将士那样,忠诚于党,不忘初心,团结一致,奋勇拼搏,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在新的长征路上不断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课 堂 小 结
1927-1936年
1927.7
七一五政变
1927.8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1928年底
形式上统一全国
1927.10
井冈山根据地
1931年11月
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
1930~1934年蒋介石五次大规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
民资资本主义发展
1934.10-1936.10
红军长征
统一全国,发展经济
开辟革命新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9
宁汉合流
1927.9
秋收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乃至世界军事史的一次伟大壮举,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它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请同学们动手绘制红军长征路线,在图中标明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大雪山、腊子口等地的位置,讨论长征中这些地点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影响,加深对长征的了解。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