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论语》十二章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1 14:50:1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41张PPT)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人们应该说话谨慎,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
而做事情则应该干练勤奋。常言道:言多必失但慎言
并不是不让我们说话,而是告诉我们说话要谨慎。
《论语·里仁》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相关知识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新课导入
读一读PPT上的三句话,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1.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北宋开国宰相)
2.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蔡伯潜《诸子通考·绪论》
3. 中国的孔子,是哲学界的华盛顿。
——艾默生(美)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输入标题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国古代思想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思想
本文选自《论语译注》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转型的时代。由生产力的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制度的变更,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权力下逮(权力被下级夺取)、礼仪僭( jiàn)越(超越本分)等现象,是孔子思想产生和形成的社会根源。鲁国是周朝的同姓诸侯国之一,其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是孔子儒家思想产生的特殊土壤。
创作背景
1.听朗读,纠正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梳理文意。
3.配乐朗读并点评。
初读感知


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huì

gōng
速 读课 文
思考1:十二则语录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思考2:本文的写作体例是什么 有怎样的语言特色
思考3:讨论一下本文内容对我们生活和学习的指导意义。
课文解读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文本释义
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④自远方来,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课文注释】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④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
文本释义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 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段解]主要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课文注释】
⑤愠(yùn):生气,恼怒。
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⑦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是从各篇第一章第一句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曾子曰:“吾⑧日⑨三省⑩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 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
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 不习乎?”(《学而》)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课文注释】
⑧吾(wú):人称代词,我。
⑨日:每天。
⑩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段解]主要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
不   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
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为政》)
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课文注释】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段解]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
  子曰:“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些做老师了。”
  [段解]讲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
【课文注释】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矣:语气词,表陈述。
子曰:“学  而  不   思  则         罔 ,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课文注释】
则:连词,相当于“就”
“便”。
罔(wǎnɡ):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疑惑。
子曰:“学而不思则  罔 ,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段解]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课文注释】
则:连词,相当于“就”
“便”。
罔(wǎnɡ):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疑惑。
子曰:“贤  哉 ,回也!一箪 食,一瓢饮, 在   陋  巷,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 水, 住在简陋的巷子里,
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课文注释】
哉(zāi):表示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
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kān):能忍受。
[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子曰:“知 之 者 不如好 之者,好之者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
不如乐 之者。”(《雍也》)
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段解]讲学习方法,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课文注释】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者:代词,……的人。
好(hào):喜爱,爱好。
乐(lè):以……为快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 肱 而 枕 之,乐亦在其中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述而》)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段解]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课文注释】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ɡōnɡ):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子 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而 学 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段解]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课文注释】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之:代词,指代“不善者”。
  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段解]讲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子曰:“三  军 可夺 帅也,匹 夫 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不能改变他们的志向。”
  [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
【课文注释】
川上:河边。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 ,切   问而近思 ,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 在其中矣。”(《子张》)
仁德就在其中了。”
  [段解]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
【课文注释】
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仁德。
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样认为的?
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心向他们求教。
研读文本
从孔子及其弟子的“修身之道”里,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进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
研读文本
【主旨归纳】
本文是语录体散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生动传神。每一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思想深刻,富有哲理。这十二章语录阐述的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学习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语意含蓄,富有哲理。
1.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古今异义
(1)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          今义:朋友
(2)不亦君子乎
古义:          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
“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志同道合的人
有才德的人
文言现象
(3)可以为师矣
古义:         今义:表示可能、许可
(4)饭疏食,饮水
古义:        今义:疏通,疏散
(5)饭疏食,饮水
古义:     
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是两个词,可,可以;以,凭借
粗糙
冷水
3.一词多义
了解
得到,懂得
立志
志向
志向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名词作状语,每天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4.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传不习乎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重点虚词
动词,做,成为
介词,替
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
连词,表并列
代词,他的
代词,那种
5.重点虚词
而:
①学而时习之(表顺承) 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③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 ⑥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⑦学而不思则罔(表转折) ⑧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⑨不义而富且贵(表顺承) ⑩切问而近思(表顺承)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动词“知”后面省略“之”,代“自己”)
(3)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判断句
(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出自课文的成语及释义。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
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