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方志敏,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者,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摘自《方志敏自述》
筑梦可爱的中国
——第21课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与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1922年,赴上海结识了陈独秀、瞿秋白等中共领导人。在南昌创办“文化书社”,宣传马克思主义,鼓吹革命。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国民大革命。
1927年2月,领导江西省农民运动进入全盛,建立农民自卫军。1927年6月5日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礼送”(实则驱逐)出江西。
回顾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革命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
国民党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
一、投身革命 祸起萧墙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统治
(1927——1937)
1930.5
中原大战
宁汉合流
继续北伐
济南惨案
东北易帜
1928.10
1928.12
1928.6
1928.5
1928.4
1927.7
《训政纲领》
《国民政府组织法》
1935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改定新约运动
请根据所列事件,从以下几方面概括南京国民党统治前期取得了哪些新成就,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新成就 旧问题
实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制独裁的反动政府。
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专制独裁
官僚资本主义膨胀
对外仍妥协投降
收回部分权益
形式上统一全国
军阀混战、镇压革命
政治
经济
外交
军事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统治(1927—1937)
中国的社会性质尚未改变,中国的革命任务仍未完成,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形势更加严峻。
敢不敢坚持革命?
怎样坚持革命?
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
一、投身革命 祸起萧墙
请思考: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完成了吗?
二、开辟新途 求索救国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二、开辟新途 求索救国
1927年,方志敏返回家乡弋阳,组建党支部与群众团体,筹备武装,继续斗争。
“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大革命虽遭受失败,但我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我当时还不了解这次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只认为是党不注意武力的争取……重起炉灶,再来干吧!
——摘自《方志敏全集》p65
二、开辟新途 求索救国
中共走上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之路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内容:(1)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总方针;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毛泽东在文家市会师的讲话:
“我们当前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
——《毛泽东传》上册第152页
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革命道路为何转向农村?
二、开辟新途 求索救国
失败的教训
革命形势
自然环境
国情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二、开辟新途 求索救国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根据地革命实践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中心内容
主要形式
战略基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形成标志:
1928年《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红十军操场和司令台旧址
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
成立苏维埃政府
从前没有政权,受地主资本家任意欺压和剥削的工农,这以后因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翻转了身,把那班寄生虫打倒了!谁说我们没有力量,我们的力量,正是不可侮的。
——《方志敏全集》P194
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意义:开展游击战,使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意义:是以工农为主体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共政权建设重要尝试。
开展游击战
1930年组建红十军,创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十六字战略要诀,多次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局部性“围剿”。并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
打土豪 分田地
信江特区苏维埃土地临时使用法 (1930年3月23日)
1.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
2.苏维埃政府得按照群众的需要,将所有土地分配给群众使用。
3.凡是贪官污吏土豪地主及一切反革命派,剥夺其享受使用土地权。
——《方志敏全集》P198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根据地革命实践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二、开辟新途 求索救国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材料1: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红旗》(1930年5月)
请试着分析党内存在分歧的原因
材料2: 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
— —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二、开辟新途 求索救国
唯物主义史观
分析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历史意义:
从理论上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01
从实践上看,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指引了正确方向。
02
从精神上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
03
三 、 北上征程 以身许国
——伟大的红军长征
1934年7月上旬,为了调动和牵制敌人,减轻中央苏区在反围剿的压力,并准备实施战略转移,中共中央以方志敏为主席组成红十军团,踏上北上的征程。
1935年1月下旬,红十军团在七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围攻遭受严重损失。方志敏竭力营救被困战友,终因叛徒出卖被俘。
方志敏被捕当日
三、北上征程 以身许国
根本: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实际,中共中央“左倾”错误
直接:五次反围剿失败
战略转移,红军长征
失败
请根据五次反“围剿”的基本情况,分析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的原因: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15日
内容:结束李德等人“左倾”错误,
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正确领导。
意义:生死攸关转折点,标志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暂时放弃北上,反对左倾教条主义
血的教训激起红军将士对“左倾”教条主义的愤恨,强烈要求改换领导,端正军事路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沪定桥
湘江战役
黎平会议
三、北上征程 以身许国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
内容: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意义:为党领导全国人民迎接抗日战争奠定了政治基础。
1935年10月,党中央到达陕北后,中国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转变方针, 抗日救亡
三、北上征程 以身许国
数字长征(中央红军)
380
余次战斗
700
多县城
攻占
11
个省
途经
25000
余里
行程
数百
个团
击溃
430
营以上干部
牺牲
92%
的战士
损失
历经
长征胜利的意义
1
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
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2
长征是宣传队,是播种机。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风范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
勇于战斗
实事求是
善于团结
长 征 精 神
请你结合共产党员方志敏的故事和红军长征历程谈谈长征精神。
革命必胜
顾全大局
患难与共
集体主义
艰苦奋斗
救国救民
不怕牺牲
乐观主义
严守
纪律
英雄主义
打开这封87年前的来信:
不忘初心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筑梦中国,为可爱的中国,奋斗!
国共
合作
破裂
国民党:南京政府 二次北伐
共产党 :南昌起义 根据地建设 长征
对立
围剿
生死抉择,初心不改
板书设计
罗平汉《长征书简》党广西人民出版社.2016
江西省方志敏研究会与江西省党史研究室主编《方志敏全集》
人民出版社.2012年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长征中党的三次重大道路抉择是什么》,《解放军报》2016年10月21日 07版《反对本本主义》澎湃新闻 https://m./baijiahao_11875287
课件视频来源:https://www./video/av204883437/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