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21:3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课标内容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二、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运用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史观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具有革命性、抗争性,但是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违背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局限性。
时空观念:梳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
史料实证:联系《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分析其局限性。
历史解释:对比《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分析两者的区别。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太平天国的兴衰,感悟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社会矛盾激化。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1万多“拜上帝会”会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起义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这是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二)新课探究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材料展示: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银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银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地丁税是清政府的主要税收,在1841—1849年的8年之间,这项税收就增加了330多万两。鸦片战争后不到10年的光景里,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材料二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曾国藩《备陈民间疾苦疏》
教师提问: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结合教材第13页内容,你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由于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2.教师讲解:在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剥削下,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了“拜上帝会”,领导农民走上了反抗的道路。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建制,分封王爵,初步建立政权,这样就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
(二)定都天京
1.教师讲解: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了解太平军进军路线: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
2. 教师提问: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学生回答: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和西征。
3.教师提问:《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阅读教材P15“材料研读”并思考: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又该如何评价这一文件?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分配方式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分配原则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评价 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4.教师提问:阅读教材P16正文第1段,简要说说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情况。
学生回答: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至此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教师过渡: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洪秀全等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一场席卷太平天国的暴雨即将开始。
(三)天京陷落
1.教师提问:根据教材示意图,讲述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由盛转衰到失败的过程。(方法点拨:注意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学生回答:天京事变(1856年)→重建政权 →安庆陷落(1860年)→围困天京(1862年)→天京陷落 (1864年夏)。
2.教师归纳:“天京事变”后,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胜转衰。虽然洪秀全提拔陈玉成、李秀成,军事上有所转机,任用洪仁玕,总理朝政,企图重振太平天国,但都已无力回天。
2.教师提问:《资政新篇》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它想通过什么方式达到这一目的?能否实现?(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天京变乱后,为振兴太平天国政权;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不能实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当时战争环境和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3.教师提问: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其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归纳: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4.材料展示: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出现使原本就已经行将就木的清王朝的统治力量进一步削弱,不得不起用汉族士大夫的力量来维持其最后几十年的国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鱼宏亮
材料二 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中国之所以没有像印度那样成为殖民地,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坚持反侵略斗争。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学生回答: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性质);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历史影响)。
(三)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运动缘起于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的激化,在经历了兴起、发展、全盛、转折之后归于失败。它虽然失败了,但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而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着来者,推动了近代中国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的发展。
(四)板书设计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当堂演练
( A ) 1. 马克思在论及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道:“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在此,马克思旨在强调
A.两次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B.英国侵略是太平天国兴起的唯一因素
C.英国领先于世界的军事是矛盾根源 D.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最主要指向英国
(  B  ) 2. 《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纸上文件”,太平天国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说明了《天朝田亩制度》
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B.带有空想色彩难以施行
C.完全吸纳了西方思想 D.构建了平等的理想社会
( C ) 3. 如图是某老师针对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做的板书。这一事件
A.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使农民革命政权初步建立
C.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D.宣告这场农民起义的失败
(  D  ) 4. 图示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从如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农民阶级自身局限性
B.缺乏群众支持
C.上层领导争权夺利
D.中外反动力量联合镇压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为繁杂,要在一个课时内将所有知识点完整讲述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我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作为重点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白太平天国运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因以及给我们的历史教训。其他内容则以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