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课标内容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二、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探究中日两国在近代发展道路的异同点。
时空观念: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时局图》等材料,利用时空轴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
史料实证:阅读《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找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理由。
历史解释:结合《时局图》《列强在华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理解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家国情怀:感受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舍生忘死、英勇抗敌的精神;体会他们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马关条约》的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二)新课探究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教师讲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急务,为实行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制造衅端,战争一触即发。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为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师生归纳:阅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见教材第27页),以表格形式归纳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及主要战役。
主要 战役 经过 主要 爱国官兵 结果
丰岛 海战 1894年7月,日本偷袭清军运兵船,全船中国官兵英勇抵抗,最终全部壮烈殉国 全船爱国 官兵 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平壤 战役 1894年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叶志超弃城逃跑,左宝贵英勇牺牲 左宝贵 平壤陷落
黄海 海战 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 邓世昌 日本夺取了制海权
旅顺 战役 1894年11月,日军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进行野蛮屠杀 徐邦道 旅顺陷落
威海卫 战役 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并进包抄威海卫 丁汝昌等 爱国官兵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教师提问:播放纪录片《甲午真相》中关于旅顺大屠杀的片段,结合教材第28页《材料研读》中的文字,思考:请结合我们刚刚从视频中了解的史实,分析教材中这段话的含义以及给我们的启示。
学生回答:含义:日军肆意屠杀中国民众的罪恶行径,充分暴露侵华日军是“强盗中的强盗”,有反人类的罪恶。启示: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在心怀和平的同时,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4.教师讲解: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民表现出的不畏强暴、勇于抗争、不怕牺牲、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顽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教师提问:课件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场景,阅读教材,分组讨论《马关条约》各条款内容及危害。
《马关条约》
时间 内容 危害
1895年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威胁京津冀地区安全;便于掠夺台湾资源,又为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基地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不仅加重人民负担,还为日本军事发展提供了军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便于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别是江浙两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便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2.教师提问:对比《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探讨《马关条约》的危害。(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教师讲解: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软弱可欺,进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展示漫画《屠龙大会》)。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清政府的肆意欺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教师讲解: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后,与俄国在中国东北势力的扩张发生矛盾。沙俄联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而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当时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的美国无暇东顾。为保证在华利益,美国后来采取了何种措施 该措施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措施:美国见其他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这个照会得到各国同意。影响:列强不但划分了“势力范围”,而且彼此协调关系,共同奴役中国。
3.教师讲解:《时局图》(见教材第29页)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中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峻局势,深刻而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图中熊代表俄国,犬代表英国,香肠代表德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日本为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经过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四)板书设计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当堂演练
( D ) 1. 在这场激战中,北洋舰队被击沉或击毁军舰5艘,被击伤4艘,牺牲官兵600多人,其中包括邓世昌、林永升等优秀舰长。这场“激战”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时期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中法战争时期 D.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A )2. (家国情怀)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A. 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 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变化
C.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 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思想解放
( D ) 3. (时空观念)列强在中国开办工厂合法化、规模化,并取得在中国采矿及修筑铁路等特权,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这种现象发生在
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天津条约》签订后
C. 《北京条约》签订后 D. 《马关条约》签订后
( C ) 4. 1895年以后,列强称中国为“正躺在死亡榻上”的“远东病夫”,提出要将“分配这个病夫的遗产”问题提上议程。这个“分配”活动的开端是
A. 火烧圆明园之后 B. 黄海大战的爆发
C. 三国干涉“还辽”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 C ) 5.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A.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五、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时候,应从问题入手,环环相扣,然后层层深入。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探究中,使学生思维活动始终在进行着,并且在思维活动中得出自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