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那时、那地、那人”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壹
忆盛世繁华
——看时代进步曙光
李诩,字原德,号戒庵,明常州府江阴人。代表作《戒庵老人漫笔》,记载了有关明代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作为
是研究明朝经济的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视角一 从明朝江阴文人李诩笔记看农业领域的新现象
文献史料,
第一手史料,
【方法指导】史料的类型与价值
1.按载体分类: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等类型。
2.按学术价值分类:
(1)第一手史料:强调当时、当事,直接反映研究对象,学术价值较高。
(2)第二手史料:时代久远,后人研究,间接反映研究对象,学术价值偏低。
明朝中期苏州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明朝农业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②多种经营日益兴盛
③经济作物品种繁多
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①高产农作物引进与推广
1.农业
农业领域:
视角一 从明朝江阴文人李诩笔记看农业领域的新现象
视角二 从清朝苏州画家徐扬《盛世滋生图》看手工业、商业、文化的发展
《盛世滋生图》(局部)
徐扬,清代画家。江苏苏州人,40岁献画乾隆皇帝受赏,由监生破格提拔为举人,成为宫廷画家,绘成《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全长1225厘米。画作写实,作为 ,是研究“乾隆盛世”的 ,极具历史价值。
图像史料
第一手史料
一部分供家庭使用;剩余部分拿到市场上去卖。
思考:家庭手工业生产的棉布有哪些用途?
“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
——《嘉定县志》卷八《土产》
图文互证
2.手工业
场景一 山前村
视角二 从清朝苏州画家徐扬《盛世滋生图》看手工业的发展
思考:个体家庭生产与市场联系增强,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农村经济结构:手工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自然经济趋于松弛。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361 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
思考:苏州棉布织染业的经营方式反映了手工业领域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手工业领域: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
2.手工业
场景二 染坊
视角二 从清朝苏州画家徐扬《盛世滋生图》看手工业的发展
(角度:生产地点、人物关系、经营规模)
“清代江南棉布字号基本上集中在苏州,且绝大部分系徽商所开,其中明代中后期既已存在的徽州汪氏益美字号营业额最巨大,一年销布百万匹,益美布遍行天下,滇南漠北,无地不以益美为美。”
——范金民《清代苏州城市工商繁荣的写照——<姑苏繁华图>》
3.商业
思考:苏州棉布销售的情况反映出商业领域的哪些新现象?
商业领域:①地域性商帮形成
场景三 布行
②商业资本集聚
③大额和长途贸易发展
视角二 从清朝苏州画家徐扬《盛世滋生图》看商业的发展
(角度:销售主体、商业资本、金额和距离)
材料一 有人推算,1571—1821年,腊梅运抵马尼拉的白银达4亿比索,主要用来购买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然后运往拉美出售,所以大部分白银流往中国。
——徐瑾《白银帝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⑤海外贸易兴盛
商业领域:
④白银大量流入,作为货币广泛流通
3.商业
思考:材料内容反映了商业领域的哪些新现象?
场景四 兑换银钱处
视角二 从清朝苏州画家徐扬《盛世滋生图》看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链接,构成四通八达的商品市场网络。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
——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⑥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盛泽丝绸业居各业之冠,收入丰裕,且其交易集中在上午,下午二时后即已“下庄”落市,从业人员有较多的余暇。 ——李炳华主《盛泽镇志》
视角二 从清朝苏州画家徐扬《盛世滋生图》商业的发展
4.文化
场景五 戏台
场景六 书坊
4.文化
时间 作者 著作 地位
小说 元末明初 施耐庵
罗贯中 明中期 吴承恩
清中期 吴敬梓
曹雪芹
戏曲 明 汤显祖
清 孔尚任 明清
道光
《水浒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
《西游记》
《儒林外史》
《红楼梦》
《牡丹亭》
《桃花扇》
昆曲
京剧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神话小说的杰作
讽刺小说的杰作
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享誉世界
传奇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
长期流行
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
视角二 从清朝苏州画家徐扬《盛世滋生图》看文化的发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5—86页,梳理明清时期小说、戏曲发展的概况。
思考: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与社会发展有什么联系?(可从经济、阶层方面思考)
平民化、世俗化
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壮大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4.文化
视角二 从清朝苏州画家徐扬《盛世滋生图》看文化的发展
文化领域:正统思想受批判,通俗文化异彩纷呈
思考:《游园惊梦》深受人们喜爱,反映了广大民众怎样的精神诉求?
反抗封建礼教
追求人性解放
视角三 从明清昆山才子顾炎武的视角看思想的进步
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苏州昆山人,《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5.思想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经世致用(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日知录》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日知录》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
——《日知录》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4页思想领域的变化,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人物
思想
特点
王守仁
明朝中期
“致良知“,良知就是心中的“天理”,“皆可为圣贤”
李贽
明朝后期
倡导个性自由,藐视权威,否定传统道德标准
黄宗羲
明末清初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
王夫之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顾炎武
平等、叛逆
反对专制制度
思想领域:传统思想遭受冲击,进步思想萌发涌动
5.思想
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经世致用”
视角三 从明清昆山才子顾炎武的作品看思想的进步
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
追求自由
民主色彩
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徐光启,明末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和水利等科学技术,是中国明代农艺师、天文学家、数学家。
视角四 从明朝吴淞农学家徐光启的贡献看科技的成就
6.科技
传播西方科技知识
时期 人物 代表成果 历史地位/意义 特征
明朝 李时珍
徐光启 宋应星 徐弘祖 利玛窦 (传教士) 永乐朝 清朝 康熙朝 乾隆朝 思考:明清时期的优秀的科技成果有哪些共同特征?
《本草纲目》
古代医药学的总结性著作
《农政全书》
古代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天工开物》
古代工艺学的总结性著作
《徐霞客游记》
地理学和地质学名著
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几何原本》,绘《坤舆万国全图》
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西学东渐)
《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
传教士帮助清廷绘制全国地图
《四库全书》
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
①经验总结性著作多
②以实用科技为主
③西方近代科技传入
(西学东渐)
科技领域:传统科技进入总结,西方近代科技传入
6.科技
视角四 从明朝吴淞农学家徐光启的贡献看科技的成就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的研究》
经济
思想
文化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进步思想萌发涌动
通俗文学异彩纷呈
自然经济趋于松弛
传统思想遭受冲击
正统文学受到批判
新
旧
科技
传统科技走向总结
西方近代科技传入
忆盛世繁华——看时代进步曙光
进步
贰
叹繁华落幕
——析社会转型困局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的阻碍因素。
清《耕织图.耙耨》
叹繁华落幕——析社会转型困局
材料一
大率商贾习俗,……凡买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厘(指经商)次之,典与铺(指开典当铺)又次之。
——(清)《江阴县志》
雍正设军机处
军机处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岳麓版教材《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近利玛窦以其邪说惑众,士大夫翕然信之。……所著《舆地全图》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明)魏濬《利说荒唐惑世》
材料二
材料三
因素一: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因素二:专制统治的强化
因素三:科技发展不受重视
忆盛世繁华
叹繁华落幕
叹繁华落幕——析社会转型困局
李诩
徐扬
顾炎武
徐光启
中
国
世界
明清时期盛世之下蕴藏着危机!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居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