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21:5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课标内容
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二、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通过探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体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
时空观念:通过观察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的地图,概述日本侵略者如何一步步蚕食我国领土。
史料实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知道东北抗联奋勇抗日的史实,知道杨靖宇等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
家国情怀:通过了解日本侵华的罪行,体会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每一年的9月18日,东北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并且全国许多城市也会在这一天拉响警报,这是为了让人们铭记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你知道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发生的吗 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难以释怀,痛心疾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二)新课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
1.学生归纳:课件出示九一八事变残历碑的图片,阅读教材,列表归纳九一八事变的概况。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概况 结果 影响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 沈阳 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日军占领沈阳 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材料展示:
材料一 使满蒙脱离中国本土,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由日本来参与该地的主权,并由日本担当该地的治安工作。惟欲征服……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是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摘编自《田中奏折》
材料二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初,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从中提炼出主要观点,概括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①日本很早就做好了侵略中国的准备。②中国东北是日本的生命线。③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促使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顾。⑤蒋介石忙于在南方“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3.教师提问:伪满洲国于何时何地成立?执政者是谁?有哪些危害?
学生回答:1932年,长春。执政者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危害是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致使东北3 000万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教师提问: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奋起抗争,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教师提问: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没能阻拦住日本步步进逼的侵略,日军占领整个东北后,又开始了新的图谋,阅读教材,说说一二·九运动的原因、口号和意义。
学生回答:原因: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意义: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教师总结: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西安事变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91页文字。说说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1)日军侵占东北,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感召了张学良、杨虎城。(3)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4)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直接原因。(5)西北地区成为抗战的前哨阵地和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基地。
2.教师讲解: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引发了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如何解决西安事变,当时就有不同的看法。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国继续打内战。英、美两国:主张和平解决,南京政府向张、杨妥协。苏联:主张和平解决,不希望中国打内战。国民党:讨伐派(亲日派何应钦)、和平解决派(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3.教师过渡:在当时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派周恩来赴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所以,西安事变之所以能和平解决,是当时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不懈努力的结果。
4.教师提问:回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学生回答: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课堂总结
九一八事变是近代中日关系的转折点,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西安事变的发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预示联合抗日局面的到来。
板书设计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当堂演练
(  B  ) 1. 1931年10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游击队、开辟游击区的指示。中共陆续派出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赴东北等地组织开展游击战争。这表明
A.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揭开了序幕 B.中国共产党率先开展抗日行动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起来 D.国际社会已援助中国进行抗战
( B ) 2.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二月十日,《申报》报道:“(北平)各大中学生九日晨赴居仁堂,向何部长请愿,反对自治伪组织,要求团结救亡……”本次学生游行请愿的背景是
A.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B.日本企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政府控制
C.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
( B ) 3. 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游行。12月底,平津学生联合会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工人农民中宣传抗日救亡。这场学生的爱国运动
A.成为扭转国内时局的关键 B.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C.迫使国民党放弃了不抵抗政策 D.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
( D ) 4. 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派针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当时,中共的态度是
A.扰乱形势,积极救蒋 B.讨伐张杨,震慑中共
C.扩大事态,挑起内战 D.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 D ) 5. “在这件事上,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这是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对自己的评价。周恩来则称张学良为“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是因为“这件事”的和平解决促成了
A.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局部抗战正式转为全民族抗战
C.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通过恰到好处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讨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树立对国家、民族正确的责任感以及人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分析,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