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
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课:中华文明
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从“ ”
到“ ”
花
华
从花瓣到农业生产,寄予了华夏先民对收获的美好愿望,体现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前提
《古代主要文明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最早的文明产生都离不开农业的发展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文明是如何起源和产生?
(1)元谋人遗址(距今170万年前):
①出土两颗距今1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
②出土石器和哺乳类动物化石
③炭屑和烧骨
(2)北京人与山顶洞人遗址
(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
①人类化石200余件
②石器10多万件
③大量的用火遗迹及上百种动物化石
渔猎与采集
群居生活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1.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从坚硬的石块上用其它石块打下的石片或石核
(一)生产工具的进步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2.新石器时代(距今一万年前)
(1)使用磨制石器(保障生活)
(2)大量使用陶器(改善生活)
(3)从事原始农业(定居生活)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对比新旧石器时代分布图,分析从早期人类和文化遗存呈现出什么发展特点?
①黄河中游:仰韶文化
②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
③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
沿江河分布
更容易使用、帮助分工、助推原始手工业
同一文化分布在不同区域
不同文化在同一时代相互影响
文化成就相似
龙山文化:黑陶;良渚文化出现玉器
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生产工具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力进步带动社会组织更新
1.母系氏族社会
2.父系氏族社会
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
良渚古城遗址分布示意图
尚未出现贫富分化
(二)社会组织的完善
——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
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部落、部落联盟
阶级与早期国家的产生
墓葬品不多,差别不大
城墙宫殿的存在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红山文化)
玉猪龙
(龙山文化)
蛋壳陶
(良渚文化)玉璧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三)从文化到文明的孕育
“以庙底沟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就好比花心,山东、燕辽、甘青、江浙、湘鄂、巴蜀等文化区好比内圈花瓣,闽台、粤桂、滇、康藏、新疆、内蒙古、东北等文化区好比是外围花瓣,这样,华夏文明就好像一个三重结构的重瓣花朵。”
——严文明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多重花瓣
多元一体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区示意图》
出土于全国各地的花瓣纹彩陶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公元前2000年的一场报复
《被砍切下来的人头骨》
《受害女性》
陶寺遗址发现王室贵族墓葬遭到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破坏
人民起义?外邦入侵?
掘墓者似乎只为出气而毁墓虐尸,并不全力搜求宝物……种种迹象表明,这似乎是一种明火执仗的报复行为。
——许宏《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从考古报告中窥见一点原因
从考古报告来看:
古城有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使用木棺。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象征权力的礼器和装饰品以及整猪骨架等。发现极少,不及墓葬总数的1%
但古城中更多的是小型墓:墓坑小而狭长,一般长2米,宽0.5米左右。大多没有木质葬具和随葬品。这类墓约占墓葬总数的90%。
从陶寺古城的墓葬中发现了什么特点?
贫富分化
社会不平等
私有制产生
阶级分化
出现战争和国家
文明到国家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无法在缺乏当时文字材料的情况下,确证尧、舜、禹乃至夏王朝的真实存在,确认哪类考古学遗存属于这些国族或王朝。
——许宏《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
文化遗存
红山文明
良渚文明
陶寺文明
出土文物: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史书记载
黄帝
颛顼、帝喾
唐尧、虞舜
二重证据法:发掘的出土文物和史书的记载相互验证。
如何探索上古历史呢?
二、中华文明的产生
——从部落到国家
夏朝建立
(1)时间: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意义: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世袭制
禅让制
“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史记·夏本纪》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战国策·燕策一》
史书中的不同表述说明了什么?
历史具有复杂性,从禅让到世袭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二、中华文明的产生
——从部落到国家
(4)管理:夏王是最高统治者,聚族而居;设置中央机构和职官、地方进行间接统治;
(5)灭亡: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灭亡夏
万邦时代
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夏朝建立
《夏朝统治区域图》
二、中华文明的产生
——从部落到国家
“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
——王国维《殷周制度变革论》
如何证明商和西周的存在?
甲骨文:龟甲、兽骨上刻有的文字,用于占卜记录
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
三、中华文明的发展
——商和西周
作为奴隶制国家,商和西周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2.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
(1)宗法制:按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分配土地和人民,建立世袭统治。
(2)分封制:将土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建立诸侯国
1.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
(1)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下设尹及各类事务官
(2)地方:内外服制度
①商王控制王畿地区
②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
(3)统治范围: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三、中华文明的发展
——商和西周
分封制 目的 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扩展疆域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对象 王室子弟、功臣、古帝王后代
诸侯国 齐、鲁、燕、卫、晋、宋、楚等
诸侯的权力与义务 在封国内有统治权
服从命令、镇守疆土、定期朝贡等
宗法制 渊源 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
特点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小宗服从大宗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封建等级关系
天子
天子
天子
诸侯
诸侯
诸侯
大夫
大夫
大夫
士
士
士
嫡长子
大宗
大宗
小宗
(余子)
小宗
小宗
大宗
大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封国)
(采邑)
(禄田)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三、中华文明的发展
——商和西周
商朝势力范围示意图
周朝分封制示意图
政治势力与文化影响扩大
3.商周经济
(1)农业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工具,青铜农具极少
(2)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3)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主要部门
奴隶制经济长足发展
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尚书·酒诰》
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材》
民本思想的发端
早期国家
不断发展
三、中华文明的发展
——商和西周
何尊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都于天下的中心,“宅兹中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从视频和材料中
发现“中国”一词从地理概念到政治、文化象征的转变
本课小结
中华文明的起源
中华文明的产生
中华文明的发展
生产工具的进步: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社会组织的完善: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
贫富差距-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国家产生
万邦时代到奴隶制国家建立
商朝:内外服制度
周朝: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
奴隶制经济不断发展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 青铜时代 元谋人、北京人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三皇五帝时代 (万邦时代) 陶寺文化 夏 商 西周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夏商西周早期国家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距今约5000年
前2070年
前1046年
前1600年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授课人:王哲文
中华文明探源研究:
距今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五千多年进入(文明社会),四千三百年中原崛起,四千年王朝建立,三千年王权巩固,两千两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