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解读 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解读 八年级历史上册素养提升教案(统编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22: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素养提升教案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解读
一、单元课标解读
【导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内容要求】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
【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 以九一八事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了解全国各界团结抗战的情况,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论从史出的基本观点;知道抗日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是反抗暴力的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必然的
时空观念 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能够利用相关的地图分析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史料实证 多渠道获取抗日战争的多种相关史料,包括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等,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提高归纳整合能力
历史解释 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能够对历史事实进行合理的理解与判断,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明白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多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家国情怀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合现实,冷静地剖析历史、正视历史,树立理性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信念
单元教材分析
【大单元综述】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从1931年至1945年这14年间的抗战历史。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日军很快占据中国东北,并威胁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日军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英勇杀敌。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大线索梳理】
【大单元结构】
【阶段特征】
总特征: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政治: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国共两党由对立走向合作,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经济: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使得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思想:毛泽东思想逐渐成熟,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大概念整合】
近代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比较:
三、重难点分析
1. 两次国共合作的比较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战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斗争。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以弱胜强:从战争双方的实力来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对落后的中国战胜了资本主义强国日本,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入侵斗争的完全胜利。
(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四、学情分析
针对八年级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所以历史教学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应注重在教学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八年级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充满了探究新知的欲望和激情。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搜集和整理资料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具有初步运用史实和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但还需要在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辨别分析史实的方法等方面给予积极的引导。
五、单元课时安排
每课一课时,复习一课时,共六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