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11 15: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A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质时期是指(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第四纪
2.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灵长哺乳动物时代 D.爬行动物时代
3.地质历史时期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2022年是个天文观测好年头。2022年3月28日清晨的东方地平线上,伴随着残月升起,扎堆出现金星、火星、土星罕见的“三星堆”天象。2022年5月6日晚上宝瓶座流星雨迎来极大夜等美妙天文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4.材料中涉及的天体,与地球类型相同的是( )
A.月球、金星 B.月球、土星 C.金星、火星 D.火星、流星
5.若天气晴好,下列地点中,肉眼观察流星雨最佳的是( )
A.红河河谷 B.玉龙雪山山顶
C.昆明湿地公园 D.西双版纳山林间
在一次震源深度为13千米的地震中,我国某山区山体岩石发生崩裂,在岩层中发现了一些羚羊的化石。下图示意地球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该岩层形成的时间最可能是( )
A.寒武纪 B.二叠纪 C.古近纪 D.侏罗纪
7.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地幔的最上界为熔融状态的软流层
②大陆部分地壳厚度较海洋处大
③横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增加
④外核为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空跳伞运动是指跳伞者乘飞机、气球等航空器升至高空后跳下,在张开降落伞之前和开伞后在空中做动作。现存最高跳伞记录为33千米。图示意大气的垂直分层。完成下面小题。
9.在垂直方向上,甲乙丙丁四层划分的依据是( )
A.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状况
B.大气的湿度、密度、运动状况
C.大气的温度、湿度、氧气含量
D.大气的温度、密度、氧气含量
10.对高空跳伞纪录保持者起跳高度所处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B.大气平稳,利于航空飞行
C.该层大气以垂直运动为主
D.该层大气在赤道地区厚度最大
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不同季节湖泊面积变化巨大。2022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导致鄱阳湖水域面积大幅减少。图示意鄱阳湖位置与区域水循环。据此完成问题。
11.右图中水循环环节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植物蒸腾 B.②下渗 C.③地表径流 D.④地下径流
1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修建水库可以减少①环节的水量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③环节的水量
C.目前人类对环节④施加的影响最大 D.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⑤的水量
13.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使( )
A.长江入海口蒸发量减少 B.长江流域地表径流减少
C.长江流域地下径流增加 D.鄱阳湖湖区下渗量增加
植被的生长受到气候的影响,同时植被对自然环境又存在指示作用,可以反映出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读不同地区植被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华北平原和塔里木盆地纬度大致相当,导致两地区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 B.光照 C.降水 D.海拔
15.图示植被景观中,能够指示寒冷环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四幅植被景观图的分布对应正确的是( )
A.甲—云南西双版纳 B.乙—北京长城附近
C.丙—内蒙古高原 D.丁—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渤海地处我国大陆东部,是我国最北的近海和面积最大的内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和中央海盆组成,水域总面积约为7.7284万km2。渤海表层海水盐度为28%~31%,夏季较低,冬季较高,渤海岸的长芦盐场是我国产盐量最大的盐场。近年来,由于沿岸入海径流量减少,导致渤海平均盐度呈上升趋势,对渤海岸的长芦盐场、渤海生态系统、三大海湾的鱼虾产卵环境等产生明显的影响。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平均盐度分布。
(1)描述渤海三大海湾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空间分布共性,并说明其原因。(6分)
(2)推测近年来渤海海域盐度的升高对长芦盐场产生的益处。(6分)
(3)针对渤海入海径流量减少问题,请你为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为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如图示意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
(1)分析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及原因。(6分)
(2)说明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提前的原因。(6分)
(3)推测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6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2010年我国最大的深水钻井船“大连开拓者”号,在大连开工建造,这是世界上在建的最大深水钻井船,其钻井深度可达9110米。
材料二:下图为岩石圈部分构造图。
(1)图中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然环境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哪些?(6分)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写出④界面的名称。(2分)
(3)写出“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图示序号、圈层名称及其状态。(6分)
(4)试从圈层厚度的角度,分析地壳的主要特征。(2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由复原图可知,图中显示的是恐龙活动的场景,因此为中生代,B正确;古生代、新生代、第四纪不是恐龙兴盛的时期,AC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恐龙属于爬行类动物,D正确;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于早古生代,A错误;海生脊椎动物是晚古生代发展起来的,B错误;灵长哺乳动物在新生代迅速发展,C错误。故选D。
3.答案:D
解析: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第一次是发生在泥盆纪—三叠纪时期,地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运动,地层沉降,形成了丰富的煤层,最后一次是全球性的造山运动发生在晚侏罗纪—晚白垩纪时期,地质历史上称为喜马拉雅山期造山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有许多的生物毁灭—灭绝),形成了石油,奠定了目前地球地貌的基本轮廓。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2022年3月28日将上演“三星堆”天象。其中,月球属于卫星,金星、火星、土星属于行星,地球属于行星,C正确,A、B错误;流星不属于天体D 错误。故选 C。
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若天气晴好,可以在海拔偏高的地区观测流星雨最佳,因此,符合该流星雨观测最佳位置位于玉龙雪山山顶,B正确:红河河谷、西双版纳山林间有可能存在 物体阻挡,影响观测流星雨,A、D错误;昆明湿地公园可能存在人为污染因素影响观测,C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羚羊化石为哺乳动物的化石,哺乳动物主要出现在新生代,所以该岩层最可能形成于古近纪。
7.答案:A
解析: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3千米,根据大陆地壳的厚度判断震源位于地壳内。
8.答案:B
解析:地壳厚度不一,大陆部分的地壳厚,海洋处地壳薄;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最上界位于莫霍界面处,为固体的岩石;内核为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
9.答案:A
解析:地球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故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的温度、密度、运动状况,A正确;与湿度、含氧量无关,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最高跳伞记录起跳高度为33km。起跳高度位于平流层,因此结合平流层的特点,该层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B正确;该层的气温随着高度升高而升高,A 错误;该层大气平流运动,大气层结稳定,C错误;赤道地区厚度最大的大气层应为对流层D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①由海洋指向海洋上空,为海水蒸发,而不是植被蒸腾,A错。②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为水汽输送,B错。③由地表指向海洋,为地表径流,C错。⑤由地面指向地下,为下渗,D正确。故选D。
12.答案:D
解析: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水减少,蒸发增大,长江流域地表径流减少,D正确。极端高温天气下,长江入海口蒸发量不会减少,A错。鄱阳湖湖区面积减小,其下渗量减少,B错。长江流域降水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C错。故选D。
13.答案:B
解析:通过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同时,水循环(尤其是径流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通过海陆间循环,促进鄱阳湖水体不断更新,①②④正确。水循环对改变大气成分影响不大,③错。故选B。
1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华北平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距海较近,降水较多,表现为森林景观,而同纬度的塔里木盆地属于非季风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且北、西、南三面环山,降水稀少,植被以荒漠为主,导致两地区植被外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C正确;温度、光照和海拔均不是两地区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D
解析:图示植被景观中,甲图可见椰树,为热带景观,乙图可见森林植被茂密,树种繁多,为热带雨林景观,丙图可见猴面包树,为热带草原景观,丁图可见亚寒带针叶林,指示寒冷环境,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答案:A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甲图为热带景观,云南西双版纳为热带季风气候,符合要求,A正确;北京长城附近为温带景观,不符合乙地热带雨林景观特征,B错误;内蒙古高原主要为温带草原景观,不符合丙地热带草原景观特征,C错误;塔克拉玛干沙漠为温带荒漠景观,不符合丁地亚寒带针叶林景观特征,D错误。故选A。
17.答案:(1)共性:三大海湾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由湾顶向湾口逐渐升高。原因:三大海湾沿岸有较多河流注入,湾顶盐度较低;湾口海域与外海相连,受外海高盐度海水影响较大,盐度较高。
(2)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大,浮力增大,有利于提高海盐的产量;盐度升高,海水蒸发加剧,有利于缩短海盐的晒制时间;盐度升高,海水的渗透压增大,有利于提高海盐的质量。
(3)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合理分配水资源;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污水处理和回用,减少污水排放;加强生态保护,恢复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增加河流径流量。
解析:(1)读图可知,渤海三大海湾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空间分布共性是三大海湾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由湾顶向湾口由30%上升到32%,故逐渐升高。此处海水盐度变化的原因是地表径流与海域封闭程度,三大海湾沿岸有较多河流注入,河水稀释盐分,湾顶盐度较低;湾口海域与外海相连,受外海高盐度海水影响较大,盐度较高。
(2)由所学知识可知,长芦盐场以海水为原料,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大,浮力增大,有利于提高海盐的产量;盐度升高,海水蒸发加剧,有利于缩短海盐的晒制时间,提高效率;盐度升高,海水的渗透压增大,有利于提高海盐的质量,有助于长芦盐场的发展。
(3)由材料可知,近年来,由于沿岸入海径流量减少,导致渤海平均盐度呈上升趋势,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合理分配水资源,可以增加入海径流量;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加强污水处理和回用,减少污水排放,有助于保护水质;加强生态保护,恢复和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增加河流径流量,从而增加渤海入海径流量。
18.答案:(1)冬季。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小,白昼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早;太阳高度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比冬半年早。
(3)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理由:城市热岛环流在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夜晚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解析:(1)陆风转湖风是指湖泊气温低于陆地气温,由图可知应为冬季。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冬季,博斯腾湖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热量少,且冬季湖面结冰,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
(2)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且夏季离太阳直射点近,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同时因为补给多,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使得湖陆温度差异更明显,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
(3)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
19.答案:(1)水圈、生物圈、大气圈
(2)④界面为莫霍面
(3)“大连开拓者”号钻探到最深时的③号、地幔层,固态
(4)厚度不均匀,陆地的地壳比大洋的地壳厚。
解析:(1)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图中的树木可代表生物圈、海洋代表水圈、地球被大气圈包围。
(2)①②两部分构成地壳,③是地幔,④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
(3)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为6千米,而“大连开拓者号”钻井深度可达9110米,因此钻到最深时可穿过地壳到达地幔。地幔在图中序号为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依据横波在地幔中可以传播可判断地幔的物质状态为固态。
(4)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地壳的厚度分布不均匀,陆地的地壳比大洋的地壳要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