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0-11 15:5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2019)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卷(B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距今6亿—7亿年以前,整个地球表面被冰雪包裹,科学家称之为“雪球地球”时期。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发现了一块来自该远古时代赤道附近的、由于冰川沉积产生的岩石,这个发现为冰川曾经发生于赤道附近的观点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此后随着气温回升,冰川退却,地球上的生命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雪球地球”时期,对应着的地质历史年代是( )
A.前寒武纪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2.该时期,冰川从两极延伸到赤道的过程中( )
A.海水的体积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B.冰川作用加强,形成大量冰碛地貌
c.冰面反射不断增加,气温持续下降 D.光合作用显著减弱,植物数量减少
3.推测“雪球地球”之后地球气温回升的可能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太阳活动增强 C.火山剧烈喷发 D.冰川持续后退
2023年6月17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太阳系外世界命名活动——中国命名结果发布会”公布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采纳的杜鹃座恒星L168-9和它的行星L168-9b的中国团队命名提案——丹凤(Danfeng)和青鸾(Qingluan)。将杜鹃座恒星Ll68-9命名为“丹凤(Danfeng)”,将围绕着它公转的行星Ll68-9b命名为“青鸾(Qingluan)”。下图示意天体“丹凤(Danfeng)”与天体“青鸾(Qingluan)”。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下列天体系统中,天体“青鸾(Qingluan)”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太阳系 B.“丹凤(Danfeng)”恒星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5.下列关于天体“丹凤(Danfeng)”的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
A.以太阳为公转中心 B.与地球体积相当
C.表面可能存在生命 D.由炽热气体组成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北部,是世界上最深的地方之一,也是大洋地壳的最薄弱处。此处地壳存在大量裂缝,海水涌入裂缝,并随裂缝到达软流层,之后一部分随火山喷发冲向天空,另一部分沿岩石裂隙上升,渗透到岩石圈成为地下水。这两部分水通过蒸发或蒸腾、水汽输送、大气降水,最后随河流再次进入大海。
6.通过马里亚纳海沟进入地球内部,最后又回到海洋的水,涉及的地球内部圈层数量共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
7.水圈和地壳( )
A.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B.都是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C.水圈大部分水渗透到地壳中 D.独立发展,互不干扰
8.地球内部圈层( )
A.划分依据主要是地震波波速的变化
B.物质运动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
C.软流层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磁场
D.外核和内核物质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海陆风是沿海地区最突出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热岛现象越来越突出,下垫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有所改变,必然影响大气的运动状况。为了研究海陆风的特征,将背景风力处于静风或弱风状态,向岸风和离岸风相互转化时突变角度大于90°的日期定义为典型海陆风日。下图示意天津市某典型海陆风日2时和16时气温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2时图中四个站点与市区大气交换作用最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16时天津东南部气温较其他地区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市区,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小 B.地势较低,山地冷空气下沉堆积
C.蒸发旺盛,大气中水汽含量较大 D.濒临渤海,受海水调节作用显著
下图为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
11.图中表示大西洋表层温度、密度、盐度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12.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比副热带海面海水( )
A.温度低、盐度低、密度大 B.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
C.温度高、盐度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大
13.吃水深度,简称吃水,是指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一艘轮船在大西洋中航行,吃水深度不断变化,影响吃水深度的直接因素是( )
A.海水温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运动 D.海水密度
碧罗雪山(39 N)属横断山脉,呈南北走向,是怒江和澜沧江的分水岭。受季风、地形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该山东、西坡自然带差异显著。某科考队前往碧罗雪山开展植被考察。下图示意碧罗雪山主峰的垂直带谱。完成下面小题。
14.科考队员发现怒江河谷树木葱郁,而澜沧江河谷则是灌丛广布。推测上述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澜沧江河谷( )
A.受季风影响,土壤侵蚀强 B.地形封闭,冷空气影响小
C.受焚风影响,土壤水分少 D.植被稀疏,有机质含量低
15.科考队员在该山东坡海拔1000~2500米处所见的植被变化,反映该处随海拔升高( )
A.太阳辐射增强 B.冻土厚度增大 C.年均气温降低 D.水分条件改善
16.与澜沧江河谷灌丛相比,该山西坡海拔3600米以上的灌丛( )
A.因光照充足,垂直结构复杂 B.受大风影响,多贴地生长
C.因降水丰沛,植株密度较大 D.受气温影响,多肉质叶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2年10月中下旬,新幢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某河段“沙漠湖泊”的美景令人惊奇,该地因对沙漠边缘胡杨林进行生态输水,常形成小范围水沙交融景观,2022年塔里木河流域极端高温事件多发,5月南疆大部分山区积雪较历年同期偏多;8月,南疆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多105%,出现暴雨天气,引发洪水灾害。塔里木河属于游荡性河流,河床坡度小其北部支流多来自天山山脉,南部支流多来自昆仑山山脉,图8示意塔里木河流域及其某河段“沙漠湖泊”景观。
(1)从地表径流的角度,分析该“沙漠湖泊”的形成过程。(6分)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该“沙漠湖泊”难以长期存在的原因。(6分)
(3)在全球气候异常背景下,试提出应对该沙漠区极端降水的有效措施。(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平均海拔约3459米,年平均气温5.4℃。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图a为香格里拉暖棚房屋模型示意图,图b为某微信群聊天记录截屏示意图。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阳光照耀下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6分)
(2)小明和小亮对暖棚顶部排风口的开启季节所持观点不同,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3)说明图中白天排风口关闭状态下,1、2通风口处气流的运动方向,并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下图为中国地壳厚度等值线分布图。
材料二 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3年8月4日11时5分,在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33.14°N,92.06°E)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预警系统在此次地震发生前已成功预警。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材料一,沿北纬30°纬线地壳厚度分布特点____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2分)
(2)由于海拔高,拉萨具有丰富的____________资源(可再生),大量使用可有效减少____________等气体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4分)
(3)青藏高原冰川广布,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下垫面对太阳辐射____________作用下降,增强了____________辐射,使大气温度进一步升高。(4分)
(4)结合材料二,此次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地震的震源位于____________,此次地震提前发布预警主要依据的是____________。(4分)
(5)结合材料二,为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和上海同时进行了地震波测定,与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相比,上海从莫霍面传至地表用时较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4分)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距今6—7亿年以前属于前寒武纪,属于基础性的记忆类知识。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雪球地球时期(可能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减少)温度逐渐降低,地球上从两极开始,冰川面积开始扩张,冰川的出现又会起到另外一种作用:冰反射。从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能量,其中大部分通过各种物质的反射回到了太空中。而该时期海水的体积缩小,海平面下降;冰川的面积增加无疑让反射的太阳能更多,地球吸收到的热量更少了,这种情况又加剧了温度的降低,从而导致冰川的面积继续增加,最后逐渐覆盖了全部的地球,根本不可能形成冰碛地貌;前寒武纪时期地球上原始生命才开始萌芽,不可能有植物。
3.答案:C
解析:理论上讲地球一旦开始变冷,只会变得越来越冷。当时的海洋都被冰冻,冰盖扩展到赤道,平均厚约1km,海底火山释放出的CO2积累在冰盖之下,随着CO2不断地积累,最终冰盖破裂,CO2进入大气,产生极端的“温室效应”,使冰川迅速消融、退却,全球温度急剧上升,生命开始了快速演化,诞生了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将杜鹃座恒星L168—9命名为‘丹凤(Danfeng)’,将围绕着它公转的行星Ll68-9b命名为‘青鸾(Qingluan)’”可知,“丹凤(Danfeng)”属于恒星,而“青鸾(Qingluan)”是围绕着“丹凤(Danfeng)”公转的行星,所以“丹凤(Danfeng)”和“青鸾(Qingluan)”组成了恒星系统—“丹凤Danfeng)”恒星系,与太阳系等级相同,B正确:银河系包含太阳系、“丹凤(Danfeng)”恒星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级别相同,A、C、D错误。
5.答案:D
解析:天体“丹凤(Danfeng)”属于恒星,属于“丹凤(Danfeng)”恒星系,该恒星系的中心天体是恒星“丹凤(Danfeng)”,不以太阳为公转中心,A错误:恒星质量和体积较大,不可能与地球体积相当,B错误;“丹凤(Danfeng)”由炽热气体组成,表面不可能存在生命,C错误,D正确。
6.答案:B
解析:据文字材料可知,通过马里亚纳海沟进入地球内部,最后又回到海洋的水,涉及的地球内部圈层有地壳、地幔,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等。
7.答案:B
解析:水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地壳是地球的内部圈层;水圈是连续的,但水圈的空间分布不均,所以水圈是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厚薄不一,但地球没有地方缺失地壳,所以地壳也是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水圈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只有地下水是渗透到地壳之中的,而水圈的主要部分是地表水;水圈和地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
8.答案:A
解析: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外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地球内部圈层物质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核中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磁场;地核中外核的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9.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2时图示四个气象站中①气象站温度最低,受热岛效应的影响,市区气温较高,①气象站与市区温差较大,市区与①气象站大气交换作用最显著,A正确。②③④气象站2时气温不是最低,大气交换作用不是最显著的,BCD错误。故选A。
10.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16时天津东南部出现了低温中心,气温明显低于西北部地区,结合热力环流,此时盛行东南风,而天津市东南部濒临渤海,受海水调节作用显著,气温上升缓慢,形成低温中心,D正确。东南部并不是离市区最远的,热岛效应导致气温升高,则气温低说明热岛效应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A错误。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不会产生冷空气堆积现象,B错误。水汽属于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增加,气温升高,C错误。故选D。
11.答案:D
解析:曲线①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符合海水密度变化曲线;曲线②自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符合海水温度变化曲线;曲线③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递减,符合海水盐度变化曲线。D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
12.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曲线①表示海水密度,曲线②表示海水温度,曲线③表示海水盐度,赤道附近温度高,盐度低,密度小,故选B。
13.答案:D
解析:船舶在水中沉入水下部分的垂直距离,也叫吃水深度,其与水的浮力有关,浮力大小直接取决于海水密度。D正确,温度、盐度对吃水深度有一定影响,但不是直接因素,A、B错误;海水运动不会影响吃水深度,C错误;故选D。
14.答案:C
解析:横断山区的山脉走向大体上垂直于西南季风或者东南季风,山脉迎风坡截留较多的雨水,背风坡少雨,风在背风坡的下沉还具有增温效应,致使河谷干旱。怒江河谷树木葱郁,而澜沧江河谷则是灌丛广布,主要原因是澜沧江河谷地处干热河谷,受焚风影响,土壤水分少,C正确。形成树木或灌丛,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跟土壤、气温和有机质含量关系小,ABD错误。故选C。
15.答案:D
解析:科考队员是在该山东坡海拔1000~2500米处所见的植被栓皮栎,而在1000米以下是灌丛草坡,说明1000~2500米的水分条件改善,适合森林的生长,D正确。太阳辐射增强,蒸发强烈,更不利于形成森林,A错误。该海拔没有冻土,B错误。树木主要取决于水分,不取决于气温,C错误。故选D。
16.答案:B
解析:与澜沧江河谷灌丛相比,该山西坡海拔3600米以上的灌丛海拔高,气温较低,垂直结构简单,A错误。高海拔地区更容易受大风影响,多贴地生长,B正确。高海拔地区降水较少,植株密度较小,C错误。肉质叶片多分布在夏季高温的地区,不是在高海拔地区,D错误。故选B。
17.答案:(1)当地对胡杨林进行生态输水,使局部低洼处积水增多;气候异常导致夏季降水增多,极端高温导致夏季冰雪融水增多,增加了地表径流的水量;塔里木河属于游荡性河流,发生洪水时左右摆动,河水漫溢出河道,在低地积水形成“沙漠湖泊”。
(2)沙漠沙粒间空隙大,下渗速度快,蓄水能力差,“沙漠湖泊”的水不易保存;沙漠夏季高温,蒸发量大,地表水大量蒸发;地处盆地内,年降水量小,极端降水并不常见;积水段坡度小、蓄水量小、水位低,增加的水量不足以抵消消失的水量,“沙漠湖泊”不能长期存在。
(3)做好科学的水灾害防治,建立暴雨、洪水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河流防洪工程建设,疏浚河道,加固险工险段;提升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引洪灌溉沿岸的农田、胡杨林等生态保护区。
解析:(1)该“沙漠湖泊”的形成与生态输水、气候异常、洪水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地表径流水量增多关系密切。
(2)该“沙漠湖泊”难以长期存在的原因,可以从蒸发、降水、下渗等水循环环节进行说明。
(3)在全球气候异常背景下,极端降水天气事件多发,干旱区沙漠洪水危害大,因此应该做好科学的水灾害防治,建立暴雨、洪水监测预警机制;对于河流,要加强防洪工程建设,疏浚河道;提高干旱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引洪灌溉沿岸的农田、胡杨林等生态保护区。
18.答案:
(1)太阳短波辐射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的热量受到玻璃的阻挡保存在暖棚内;暖棚内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
(2)支持小明的观点。夏季,室内温度较高,为防止热量进入室内,开启暖棚顶部通风口,便于暖棚内热量排出室外。
(3)1处通风口由暖棚吹向内室,1处通风口由内室吹向暖棚。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
解析:
(1)辐射是能量传播的方式,波长较短的电磁波透过玻璃的能力强,波长较长的则弱;暖棚内温度高,主要是因为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以进入暖室,加热地面,地面升温向外发出地面辐射,但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得少,加热暖棚内空气,空气吸收后增温,故暖棚内温度较高。
(2)夏季,太阳辐射强,进入暖棚加热地面,地面升温后加热大气,暖棚内温度高,为防止过多热量进入内室,应开启顶部通风口,空气受热上升,从顶部通风口排出,以散热。故应支持小明的观点。
(3)白天,暖棚温度较内室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在地面形成低压,在上方形成高压;内室温度较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从而在地面形成高压,上方形成低压,故近地面大气由内室经通风口2流向暖棚,上层大气由暖棚经通风口1流向内室。
19.答案:(1)西高东低/西大东小/西厚东薄;海拔(地形、地势)
(2)太阳能;二氧化碳/CO2
(3)反射;地面
(4)地壳;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
(5)短;上海附近地壳较薄,地震波传播用时短
解析:(1)我国沿北纬30°纬线地壳厚度在青藏高原处数值较大,说明地壳厚度大,越向东数值越小,所以沿北纬30°纬线地壳厚度分布特点西高东低,这与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直接关系。
(2)由于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且多晴朗天气,所以拉萨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量使用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
(3)冰川反射太阳辐射率较高,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加速融化,该地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下降,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增加,地面热量来源增加使得地面辐射增强,使大气温度进一步升高。
(4)此次青海海西州唐古拉地区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陆地地壳厚度平均为39—41km,所以震源深度10km依然在地壳之内。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人们利用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差异提前发布预警。
(5)从莫霍面到地表代表了地壳的厚度,海拔越高地壳越厚,上海所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远低于青海所在的青藏高原,所以上海从莫霍面传至地表用时较短。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