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统编版四上第三单元 第5课时 11.蟋蟀的住宅 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统编版四上第三单元 第5课时 11.蟋蟀的住宅 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1 16:55:4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
课题:蟋蟀的住宅
内容分析: 分析课文,感受蟋蟀住宅的匠心独运和微小生命工程的伟大。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语言运用: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 大的工程”的原因。 思维能力: 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 察的乐趣。 审美创造: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 大的工程”的原因。 【教学难点】 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 察的乐趣。
活动流程:子任务一:名家视角·细绘自然奥秘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环节二:深入质疑,体会写作手法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情境导入:(一)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住宅 临时 选择 住址 优良 卧室 大厅 洞穴 专家 卫生 钳子 较大 (二)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住宅特点、修建住宅)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蟋蟀的住宅》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及建造过程。 (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交流探讨: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出示第一自然段: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3、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唱歌、住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点明了蟋蟀出名的原因。 (一)阅读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1)小组内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3)合作交流:分享讨论结果。 预设:这一部分主要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2.合作探究,交流体会: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预设:“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3.思考: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分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汇报。 预设: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这也是蟋蟀吸引作者关注的地方,所以作者决定要研究它,请同学继续读课文,看一看蟋蟀的住宅内外的情况怎样? 4.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指名读课文,然后交流、讨论。 (2)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预设: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三)阅读第三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 (2)画出表示作者观察蟋蟀修建住宅的时间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一连看了两个钟头” 这些词语说明作者对蟋蟀进行了长时间连续观察,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观察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表现了作者的恒心、耐心及求实精神。 (2)圈画出哪些动词,写出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过程? 预设:“扒”“搬”“踏”“推”“铺”等这些动词形象地描写了蟋蟀挖掘泥土、修建住宅的过程。 (3)思考:蟋蟀把身体的各个部位合理分工,统一协调,工作得有条不紊,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说明蟋蟀是一个高明、勤劳的建筑师。 2.阅读第8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圈画出表现出蟋蟀的坚持不懈、不辞劳苦的词语?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预设:“一连”“两个钟头”说明经过了很长时间,“我”看得都有些不耐烦了,何况是劳动,由此更表现出蟋蟀的坚持不懈、不辞劳苦。 3.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圈画出哪些词,看出蟋蟀对自己的住宅的要求是尽善尽美的?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预设:从“整修”一词可以看出蟋蟀对自己的住宅的要求是尽善尽美的。即使在冬天,蟋蟀也在忙碌着,精心地修建它的住宅。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宅,需要蟋蟀付出许多劳动。从字里行间, 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观察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也能体会到作者从观察中获得了许多乐趣。 认真课文内容。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全班交流。 朗读课文。 分享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 。 小组交流,积极探讨。 分享、总结。 。
活动意图: 通过“读悟结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能够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达到“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的良性循环。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探索欲,同时评估并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环节二:深入质疑,体会写作手法
1.思考:为什么作者会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过程介绍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指名回答,集体交流。师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预设:这都是长时间仔细观察的结果。作者对蟋蟀亲自实地观察,从外到内,观察仔细,坚持不懈,一连好几个钟头。 2.讨论:从蟋蟀选择住址和修建住宅,可以看出它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表现出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蟋蟀能修筑安全又舒适的住宅,表现出一定的聪明与才智;蟋蟀凭足、腿、钳修建住宅,并长时间地修整,表现出吃苦耐劳的精神。 3.主题概括 本文作者通过细致、连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写作手法 学习运用有趣的语言描写动物 【妙趣横生】为了表现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和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蟋蟀建造住宅描写的非常有趣。比如把蟋蟀挖掘的洞穴称为“住宅”,把蟋蟀的洞口前一丛草说成是“一座门”,把洞穴前的平地说成是“平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说成为“弹琴”, 这些富有情趣的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学生朗读课文。 体会记录的方法。
活动意图: 通过积极思考, 大胆质疑,从而了解文章的主旨与写作手法,感受蟋蟀的“住宅”是的“伟大的工程” 。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1.课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读下面的片段,想想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 呈筒状或针状。 自英国麦加文的《昆虫》,王珠柱译,有改动。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表达方式的不同,《昆虫》采用的是说明性的文字,而《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则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用有趣味性的语言描写蟋蟀。 2.阅读链接《燕子》 想一想,这两篇日记写得是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汇报。 预设:本文是两篇观察日记。作者对燕子的生 活习性进行了细致观察,并记录在6月28日 和6月30日的日记里。第一篇日记主要描 写了燕子衔泥垒窝的过程。第二篇日记主要 记叙雌燕子孵蛋,一批客人来庆贺的情形。 日记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讨论:《蟋蟀的住宅》与《燕子窝》 对比阅读,说一说两篇文章的异同? 小组交流、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回答。教师随机点评。 视频:蟋蟀修住宅和燕子垒窝 预设:《蟋蟀的住宅》与《燕子窝》 相同点:都对动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善用拟人,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 不同点《蟋蟀的住宅》《燕子》内容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 蟀建筑住宅的过程。描写了燕子垒窝、产卵、孵化的过程。形式把长期观察的结果整理成一篇 文章。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思考:《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与《燕子窝》 有何练习与不同: 前后桌交流、讨论,汇报感受。 预设:联系:观察记录是观察日记的基础 不同点《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燕子窝》形式观察记录(图文结合、做表格)。观察日记内容简洁翔实写法用一两句话客观、清晰地记录下观察对象的变化。 详细地写出了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观察方法、观察过程以及当时的心情、 感受。
5.拓展延伸:搜集有关描写蟋蟀(促织)的诗句? 搜集资料,然后,汇报、分享自己的收获。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唐〕杜甫《促织》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全班交流。 分享、交流收获。 分享、汇报结果。
活动意图: 通过对比阅读、讨论交流、点评等多种方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写作技巧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记录习惯,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堂总结: 法布尔经过长期、细心的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蟋蟀的住宅,让我们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作业布置: 根据课文的提示,关于昆虫(不限于蟋蟀)的观察活动,记录观察结果。
板书设计:
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 内容评价标准优良中课文内容理解1.是否能够准确概述蟋蟀住宅的特点(如选址、结构、功能等)。 2.是否理解并解释文中关键语句(如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的含义和作用。 细节把握 是否能够从文中找出并列举蟋蟀建造住宅的具体步骤。 2.是否识别并解释文中描述蟋蟀勤劳、坚持不懈精神的细节。语言运用 1.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是否能够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蟋蟀及其住宅。 2.是否恰当运用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进行表达。 对比阅读能否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课文的不同写法。观察记录是否能够根据课文提示,设计并实施一项关于昆虫(不限于蟋蟀)的观察活动,记录观察结果。情感共鸣1.是否对蟋蟀勤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产生共鸣,表现出尊重和敬佩之情。 2.是否能够从蟋蟀的故事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蟋蟀的住宅
(部编版)四年级

www.21cnjy.com
第5课时

素养目标
目录
学习活动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素养评价


素养目标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能通过比较,体会采用拟人手法表达的好处。
知道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的过程,能理解蟋蟀的住宅算是“伟 大的工程”的原因。
能从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中,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学习活动
活动流程
子任务一:名家视角·细绘自然奥秘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环节二:深入质疑,体会写作手法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情境导入
听写词语,同桌互相检查。
住宅 临时 选择 住址 优良 卧室
大厅 洞穴 专家 卫生 钳子 较大
情境导入
住宅特点、修建住宅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一)学习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交流探讨: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蟋蟀出名有几个原因?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点明了蟋蟀出名的原因。
阅读第二部分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默读课文第2~6自然段,想一想这一部分从几个方面讲蟋蟀住宅的特点?
这一部分主要从选址、工具和洞内外三方面讲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合作探究,交流体会:蟋蟀和别的昆虫不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了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随遇而安”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
课文中讲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思考:蟋蟀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可是人们为什么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呢?
蟋蟀盖房子的工具,非常柔弱。正是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了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的住宅,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为什么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因为蟋蟀盖房的工具,只是简单的四只脚和钳子,所以说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又因为蟋蟀用如此简单的工具,建造出平坦、清洁、干燥、卫生的住宅,所以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三)阅读第三部分。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1)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第7-8自然段。
(2)画出表示作者观察蟋蟀修建住宅的时间的词语,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这些词语说明作者对蟋蟀进行了长时间连续观察,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观察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表现了作者的恒心、耐心及求实精神。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 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圈画出哪些动词,写出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过程?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这些动词形象地描写了蟋蟀挖掘泥土、修建住宅的过程。
蟋蟀把身体的各个部位合理分工,统一协调,工作得有条不紊,这说明了什么?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说明蟋蟀是一个高明、勤劳的建筑师。
阅读第8自然段,小组交流、讨论,圈画出表现出蟋蟀的坚持不懈、不辞劳苦的词语?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说明经过了很长时间,“我”看得都有些不耐烦了,何况是劳动,由此更表现出蟋蟀的坚持不懈、不辞劳苦。
环节一:读悟课文,洞悉住宅特色与建造奥秘
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圈画出哪些词,看出蟋蟀对自己的住宅的要求是尽善尽美的?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看出蟋蟀对自己的住宅的要求是尽善尽美的。即使在冬天,蟋蟀也在忙碌着,精心地修建它的住宅。一个安全舒适的住宅,需要蟋蟀付出许多劳动。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的观察是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也能体会到作者从观察中获得了许多乐趣。
思考:为什么作者会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建造的过程介绍得这么详细具体呢?
环节二:深入质疑,体会写作手法
这都是长时间仔细观察的结果。作者对蟋蟀亲自实地观察,从外到内,观察仔细,坚持不懈,一连好几个钟头。
讨论:从蟋蟀选择住址和修建住宅,可以看出它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环节二:深入质疑,体会写作手法
蟋蟀慎重地选择住址,表现出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蟋蟀能修筑安全又舒适的住宅,表现出一定的聪明与才智;
蟋蟀凭足、腿、钳修建住宅,并长时间地修整,表现出吃苦耐劳的精神。
主题概括
环节二:深入质疑,体会写作手法
本文作者通过细致、连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写作手法
环节二:深入质疑,体会写作手法
学习运用有趣的语言描写动物
【妙趣横生】为了表现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和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把蟋蟀建造住宅描写的非常有趣。比如把蟋蟀挖掘的洞穴称为“住宅”,把蟋蟀的洞口前一丛草说成是“一座门”,把洞穴前的平地说成是“平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说成为“弹琴”, 这些富有情趣的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课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读下面的片段,想想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蟋蟀体形微扁,头部圆形,触角长,呈线状。有翅时,翅平叠于躯体上。多数体色呈褐色或黑色,深浅不一。雄虫利用位于前翅基部的脊产生求偶鸣声。多数雌性的产卵器很显著, 呈筒状或针状。
自英国麦加文的《昆虫》,王珠柱译,有改动。
表达方式的不同,《昆虫》采用的是说明性的文字,而《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则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用有趣味性的语言描写蟋蟀。
阅读链接《燕子》
想一想,这两篇日记写得是什么?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本文是两篇观察日记。作者对燕子的生 活习性进行了细致观察,并记录在6月28日 和6月30日的日记里。第一篇日记主要描 写了燕子衔泥垒窝的过程。第二篇日记主要 记叙雌燕子孵蛋,一批客人来庆贺的情形。 日记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讨论:《蟋蟀的住宅》与《燕子窝》 对比阅读,说一说两篇文章的异同?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视频:蟋蟀修住宅和燕子垒窝
讨论:《蟋蟀的住宅》与《燕子窝》 对比阅读,说一说两篇文章的异同?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视频:蟋蟀修住宅和燕子垒窝
讨论:《蟋蟀的住宅》与《燕子窝》 对比阅读,说一说两篇文章的异同?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蟋蟀的住宅》与《燕子窝》 相同点:都对动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善用拟人,文章读起来生动有趣。
不同点 《蟋蟀的住宅》 《燕子》
内容 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 蟀建筑住宅的过程。 描写了燕子垒窝、产卵、孵化的过程。
形式 把长期观察的结果整理成一篇 文章。 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观察结果。
思考:《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与《燕子窝》 有何练习与不同: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联系:观察记录是观察日记的基础
不同点 《爬山虎的脚》课后“资料袋” 《燕子窝》
形式 观察记录(图文结合、做表格)。 观察日记
内容 简洁 翔实
写法 用一两句话客观、清晰地记录下观察对象的变化。 详细地写出了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观察方法、观察过程以及当时的心情、感受。
拓展延伸:搜集有关描写蟋蟀(促织)的诗句?
环节三: 对比阅读,感受课文异同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唐〕杜甫《促织》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宋〕叶绍翁《夜书所见》

课后作业
根据课文的提示,关于昆虫(不限于蟋蟀)的观察活动,记录观察结果。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素养评价
素养评价
内容 评价标准
课文内容理解 1.是否能够准确概述蟋蟀住宅的特点(如选址、结构、功能等)。 2.是否理解并解释文中关键语句(如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的含义和作用。
细节把握 1. 是否能够从文中找出并列举蟋蟀建造住宅的具体步骤。 2.是否识别并解释文中描述蟋蟀勤劳、坚持不懈精神的细节。
语言运用 1.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是否能够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蟋蟀及其住宅。 2.是否恰当运用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进行表达。
优 良 中
素养评价
内容 评价标准 优 良 中
对比阅读 能否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课文的不同写法。
观察记录 是否能够根据课文提示,设计并实施一项关于昆虫(不限于蟋蟀)的观察活动,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共鸣 1.是否对蟋蟀勤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产生共鸣,表现出尊重和敬佩之情。 2.是否能够从蟋蟀的故事中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课程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