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我爱这土地 课件(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我爱这土地 课件(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0-11 19:5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3、 我爱这土地
土地是一种古老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句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烙下了多深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有谁不热爱这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这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汹涌奔流的爱国激情。
情境导入
社稷坛,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与太庙相对,分别位于天安门的一左一右,体现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原则。
社稷中的“社”是土地,“稷”是五谷,延伸开来,意指疆域国土、衣食之源。由于历代帝王都自命为天子,所谓受命于天,因此皆把“社稷”视为国家的象征,把“社稷神”看作极为重要的神祇。
历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将自己比作“天子”,将社稷象征国家构成的基础。每逢农历年二月、八月的上戊日清晨,明清两代皇帝都会来到社稷坛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若遇出征、班师、献俘、旱涝等重大事件,也在此举行祭祀。
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至清宣统三年(1911年),历任皇帝曾在这里带领皇亲国戚、权臣大吏举行过1300余次的祭祀大典,显现出社稷坛及其祭祀活动在皇室生活中的显赫地位和特殊意义。
祭坛上层按照中国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区域,分别铺设青、红、白、黑、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俗称“五色土”。
泥土由各地州府运送而来,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象征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以及金、木、水、火、土五行为万物之本。
五色土是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纯天然土壤。五色土是华夏传统文化的典型符号,数千年来被赋予无限美好的寓意。
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种颜色的土壤,由全国各地纳贡交来,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社稷坛是古代帝王江山社稷的象征,因此社稷成为国家政权的代名词。
黑土:我国东北平原湿润寒冷,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中有机物分解慢,积累较多,所以土色较黑。
黄土:我国黄土高原的土壤呈黄色,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缘故。
红土:高温多雨的我国南方土壤中矿物质的风化作用强烈,分解彻底。易溶于水的矿物质几乎全部流失,只剩氧化铁、铝等矿物质残留土壤上层,形成红土壤。
青土:在排水不良或长期被淹的情况下,红土壤中的氧化铁常被还原成浅绿色的氧化亚铁,土壤便成了灰绿色的,如南方某些水稻田。
白土:含有较高的镁、钠等盐类的盐土和碱土常为白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中的意象,感受诗人营造的氛围,进一步
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
知人论世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投身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文体常识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最初试验并倡导新体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体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诗歌流派主要有“新月派”、“七月派”、“九叶诗派”、“朦胧派”等。
识文辨词
嘶哑( ) 悲愤( )
汹涌( ) 腐烂( )
黎明( )

fèn
xiōnɡ yǒnɡ


诗词朗读
上 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我爱这土地
上 下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
整体感知
阅读诗歌第一节
一、诗人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
一只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
二、诗人为何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
“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嘶哑”一词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使人体味到诗人经历的坎坷、悲酸和他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
三、诗中的“鸟”歌唱了哪些内容?有何象征含义?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象征遭受无尽苦难的祖国大地
土地
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河流、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光明美好的胜利、充满生机的解放区
黎明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鸟儿歌唱了哪些事物?它们各象征什么?
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2、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诗歌意象 有什么作用?
意 象
作者的感情
客观的事物
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
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四、为什么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小鸟对土地的眷念。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我爱这土地
意象
朴实
象征
深远

诗人
自己
土地
祖国
大地
河流
满腔
悲愤

抗争
精神
黎明
解放区
第一节诗小结
诗人以鸟儿对土地歌唱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处于苦难中的祖国的热爱和甘于为之奋斗献身之情。
再读诗歌,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采用设问,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阅读诗歌第二节
小结
第一小节: 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小节: 直抒胸臆,表明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诗歌是按照怎样的思路进行书写的?
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
接着续写出唱歌的内容,并由此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
最后转由鸟儿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一、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中的“鸟”是一个什么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思考探究
它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耗尽后便投身土地的怀抱,与它所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实际上寄寓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这不是作者一个人的心声,是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全中华民族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鸟”
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我爱这土地
诗人
祖国
“鸟的形象”以及诗人的感情
死—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
二、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诗人虚拟“我是一只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自己;“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传达出“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这种寓情于物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一句中,“嘶哑”能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如果用“嘹亮”好不好?
诗人用“嘶哑”一词给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形象,表示这歌声中充满了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激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换用“嘹亮”后,则不能表达歌者经历的坎坷、辛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着的爱。因此,用“嘶哑”比用“嘹亮”好。
四、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
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写作特色
“土地”是艾青诗中的主导意象之一。“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这一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忧愤,我们从诗的题目就可以看出这一点。“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朴素的诗句,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
一、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
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能久久地拨动读者的心弦。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二、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感情。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诗人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这是诗人在开头留给我们的悬念。当读者为诗人不断歌唱的顽强生命力所折服、吸引时,诗篇却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我死了”,用身躯使土地肥沃,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中一以贯之的是“鸟”对土地的执着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至此开头的悬念也就解开了。
三、强烈的对比,映射执着的爱。
主旨大意
在这首抒情诗中,诗人假设自己是一只鸟,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对土地的歌唱,表达了他对处于苦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热爱之情以及决心为祖国献出生命的强烈愿望。
文章结构
我爱这土地
河流—愤怒
黎明—光明、胜利
常含泪水、深爱土地
土地—祖国大地
反抗侵略
热爱祖国
至死不渝
风 —抗争精神


嘶哑 歌唱
象征
抒情
直抒
胸臆
概括深化
化身
鸟儿
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背景不同:
《我爱这土地》是充满硝烟的抗战时期;
《中国的土地》是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写法不同:
《我爱这土地》借用鸟的歌唱作比抒情言绪;《中国的土地》是直抒胸臆。
主题相近:
《我爱这土地》抒发诗人面对遭受苦难的大地,要为此献身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
《中国的土地》是面对这块神奇的土地,表达赞美与爱恋的情感。
两首诗都注重意象创造:
①艾青是借助“土地”“河流”“风”“黎明”来描绘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怒和对独立自由的曙光的期盼。
②刘湛秋则是把对中国土地的讴歌,对中国人民的礼赞寄寓在典型新颖的意象之中。如“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既写出了祖国山川的秀美,又自然地暗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