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19 18:0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卷
语文
命题人:徐文清 审题人:黄放 2016.1.25
本试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影响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出了很大余地。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下列有关“宋代书院教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书院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官私结合体制和私人讲学为主要特点。
B.宋代书院教育是顺应战乱后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以及思想传播的需要而出现的。
C.宋代书院教育中选用的教材与官学相似,但其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
D.宋代书院教育的教学内容能够符合官府的要求,因而能有机会获得长足的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和宋代都有“书院”这一名称。不过,唐代的书院和宋代的书院是名同实异的关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要集中聆听山长讲学、向山长请教,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
C.书院中的私人讲学、学术讨论及书院间的学术论辩、讲学交流,是宋代书院中常见的教育活动。
D.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书院的这种变化,有利于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相结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教育体制的宋代书院,与此前的古代私学既相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B.宋代书院中的生徒,对当时朝廷科举考试的总体要求,大致上也能够适应。
C.一些民间思想,往往通过书院教育的途径来实现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目的。
D.在书院的讲学交流中,不同思想和学术相互影响,都有机会得到发展完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汉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 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潘美即与王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向克捷    克:攻克??B.素闻其名,尝购求之????购:重金征求
????C.帝以业老于边事????老:老练?????????D.仍判郑州、代州??????????判:兼任
5.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B.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C.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D.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业年幼时,行侠仗义,善于骑射。成年后又以勇猛闻名,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向披靡,被宋朝人称为“杨无敌”。
????B.太原城在宋军包围下已成孤城,杨业劝其主刘继元投降,这说明他懂得审时度势,也体现了他对平民百姓的关怀。
????C.契丹十余大军攻陷寰州,士气正盛。杨业避其锋芒,未与之交战。后因王侁的诋毁而不顾凶险率先出兵,以明心志。
????D.宋军将领不团结是战败的重要原因。王侁欲争功,没有执行原定的作战计划,潘美撤走,致使杨业被擒,绝食而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译文: 
(2)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卜算子·春情
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①袅金凫,双陆②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注:①四和:香名,亦称四和香。②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
8.赏析上片“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中“透”“瘦”二字的表达效果。(5分)
答: 
9.本词下片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遭遇不公正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表达出生死观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目送 龙应台
⑴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⑵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⑶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⑷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⑸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⑹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⑺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⑻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⑼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⑽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三联书店2010年4月版)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你可以尽力去爱他们,却不能要求他们爱你。
  C.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实地存在着。
  D.“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E.“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2)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3)本文语言富有感染力,试从表现手法角度加以举例并作简要赏析。(6分)
(4)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你同意这些这些说法吗?或者你有另外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8分)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在诗圣杜甫的诗中确实有不少________的警语,发人深思,同时也令人叹服!
②17秒时间可以干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________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
③一位抗战老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当时只听到一声________般的巨响,身旁火光冲天,前方的战友永远的倒在了血泊中,而我也身受重伤”,说完他黯然。
A.石破天惊 ?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
B.石破天惊 ?震天动地 ?惊天动地
C.惊天动地 ?石破天惊 ?震天动地 ?
D.惊天动地 ?震天动地 ?石破天惊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D、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1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大气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5公里高度的平流层,水汽含量已经极少。因紫外线的照射,位于平流层顶部的一部分氧分子被分解为氧原子,再与未分解的氧分子结合生成臭氧,?????????????。逆温层的存在阻止了大气的上下对流。
A、逆温层由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升温而形成
B、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被臭氧吸收升温而形成逆温层
C、臭氧吸收大部分短波紫外线而升温形成逆温层
D、臭氧大口大口地吞噬着短波紫外线来温暖自己,就这样逆温层诞生了
15.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在古代,____?①_____。秦始皇初并天下,“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同为汉朝,汉高祖尚黑,汉武帝尚黄,光武帝建立东汉,国色又变成了红色;曹丕取代东汉,颜色尚黄;晋取代了曹魏,颜色尚白;隋尚赤,唐尚黄;五代时期,后梁尚白,后唐尚黄,后晋尚白,后汉尚黑,后周尚青。自从宋代开始,中国人一直崇尚红色,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新年贴红对联,元宵挂红灯笼,新婚贴红双喜、穿红衣裳,生小孩送红蛋等等,____②____。
16.下面是某医院门诊“一卡通”挂号流程图,请依据本图,把整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字数不超过150字。(5分)
六、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从一天去到另一天,一如从一个车站去到另一个车站,乘坐我身体或命运的火车,将头探出窗户,看街道,看广场,看人们的脸和姿态,这些总是相同,又总是不同,如同风景。
——费尔南多·佩索阿(葡萄牙诗人)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③文体鲜明,不得写成诗歌。
丰城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3分)C(“人才培养标准与官学大相径庭”错,从第一段结尾倒数第二句话可以看出,书院教学内容都不出官学、科举的要求范围,但“大相径庭”是相差极远的意思,与原文意思不符,所以C错。)
2.(3分)B(原文为“书院生徒继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因此“并在山长的组织下开展自学和讨论”错。)
3.(3分)C(文中第二段只是提及书院也接受了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并没有说官方是通过什么途径接受民间思想的。原文相关表述为:“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参考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年幼时洒脱不拘,喜欢行侠仗义,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成年之后,侍奉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 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就听说了杨业的名声,曾经想出重金悬赏求得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后,又授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提升他为代州刺史兼任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宋太宗用袋子密封好珠宝玉器,给他极丰厚的赏赐。适逢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攻击契丹,契丹军大败。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戍边的主将大多忌妒杨业,有人悄悄地呈上诽谤的奏书指责他的短处,皇帝看后都不过问,而是把奏书封好交给他。
??当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现在遇到敌人却曲行避敌,观望着不肯交战,莫非您还有别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来支援,等到我转战到这里时,你们就用步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没有遗留下来的族类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瞭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大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反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4. 【答案】A(克:能够。)
5. 【答案】C(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基础上断句。)
6. 【答案】A(根据整体文意判断。杨业之前侍奉的是并不是宋太宗,而是刘崇和刘继业,他们据守太原,国号为北汉,后被宋太宗所灭。所以此处的“国人”,指刘崇统治下的北汉“国人”。)
7【答案】(1)戍边的主将大多忌妒杨业,有人悄悄地呈上诽谤的奏书指责他的短处,皇帝看后都不过问,而是把奏书封好交给他。(译出大意给2分;“主将戍边者”“潜”“斥言”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来支援,等到我转战到这里时,你们就用步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译出大意给2分;“张”“强弩”“俟”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8.【答案】“透”,充足之意,点明春光明媚的季节特点,紧扣词题,表现对春天来临的欣喜之情。(2分)“瘦”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早春花枝凌寒挺立、含苞待放的倩姿。瘦弱花枝亦恋人幻影,词人触景生情,兴起对伊人的相思之情。(3分)
9.【答案】下片前两句回忆往事,描写了与恋人相聚的甜蜜生活,表现诗人的相思之情。(3分)后两句借比喻、顶真等修辞手法将词人的感情推向高潮,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表达了对恋人难以排遣的思念之情。(3分)(共6分,每点按手法、内容、情感三方面记分)
10.(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11、(1)A3分,B1分,C2分(B他们“不能要求他们爱你”不对,应教会孩子学会爱你,学会感恩。D“孩子的无情”不对。E“虚荣心很重”不对)
  (2)答案:(1)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这种人生滋味的理解,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2)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或: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3)反复感叹,使语言富有韵味。【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的鉴赏】
  (3)答案:(1)妙用叠词,如“慢慢地、慢慢地”“默默”,增加音乐美感,把伤感之情抒发得悠长舒缓,极富表现力。(2)反复手法,突出父女母子离别时那一丝平静的哀痛。(3)化虚为实,把抽象的缘分具体化为“目送”的场景,让读者在想像中身临其境,达到情感的共鸣,感人至深。
  (4)答案:是一个细腻温婉(感情细腻)、爱子心切、孝顺父亲、思考冷静的女教师形象。(3分)评价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并联系实际分析。(5分)
12.【答案】A 【解析】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震天动地——震:震动;动: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
13.【答案】D 【解析】A项病句辨析:语病一:中途易辙。应该将“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修改为“在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后”作为后半句的状语。语病二:“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句中代词“他”指代不明,应该改为“土耳其”B项病句辨析:语病一:成分残缺,“证明”缺乏主语,应该加入“这一事实”;语病二:“围绕以……为中心”句式杂糅,应该删掉“围绕”。C项病句辨析: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该调整到“嫌疑人”之后。
14.【答案】C 【解析】本着话题一致的原则:A、B与上文衔接不如C、D项运用顶真手法更加紧密,因而首先排除掉A和B。在C、D两项中,C是说明性语言,而D是文学化的描述性语言。结合具体语境来看,C项更符合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15.①不同的历史时代,人们崇尚的颜色并不一样。(3分)②人们无不把红色当成喜庆吉祥的象征。(或“红色已经被视为中国人的文化符号。”)(3分)
16.示例:患者到院后,有卡患者直接到分诊台或在收费窗口充值挂号。(1分)无卡患者,如果带着身份证,先到收费窗口办卡,并充值挂号;(1分)如果未带身份证,则先到导诊台填写办卡申请单,然后去收费窗口办卡,最后去收费窗口充值挂号。(2分)(整体顺序1分)
17.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