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诸侯纷争
与
法运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变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铁制农具
它(铁)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的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课程导入
“铁”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使用影响了哪些变革?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壹
经济之变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壹 经济之变
(一)农业
◎铁器
◎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秦国:成都都江堰
材料一: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其坚固和锐利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生产力提高
农业发展
为工商业发展提供原料、市场、劳动力等
促进工商业发展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壹 经济之变
(二)工商业
◎《考工记》: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1、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材料二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2、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各诸侯国货币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壹 经济之变
开拓私田,公田不治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生产力
生产关系
铁犁牛耕推广
生产力提升,生产效率提高
思考一:这一时期经济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
农民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壮大
决定
贰
时局之变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贰 时局之变
思考一:课文的导入部分中郑庄公箭射周天子的故事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局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季氏》
西周时期
等级森严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贰 时局之变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材料四:昔齐桓公九合诸侯,未尝不以周襄王之命。然则虽尊襄王,桓公亦定霸矣。九合之尊桓公也,犹其尊襄王也。今日天子不可得而为也,虽为桓公吾弗为云者,岂不为过谋而不知尊哉!
——刘向《战国策·韩策三》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春秋时期
材料五: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盛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战国策》书录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战国时期
王室衰微,周天子权力逐渐下移
礼崩乐坏 诸侯争霸 战争频繁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贰 时局之变
思考二:这一时期的政治局面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消极:社会动荡,秩序混乱,给人民造成灾难……
积极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诸侯国数量减少
分裂逐渐趋向统一
北方部族减少
民族交融增加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贰 时局之变
材料六: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左传·闵公元年》
北狄
南蛮
西戎
东夷
中原
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
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产生华夏认同观念
华夏认同
民族融合
叁
应变之变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叁 应变之变
中原
(一)变法背景
经济之变: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破坏,土地私有制确立。
阶级之变: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打破束缚。
政局之变: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竞争激烈,需要富国强兵。
思想之变:法家思想出现。
何以应变?
以变应变!
变法运动是历史必然所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叁 应变之变
(二)各国变法
燕
乐毅改革
邹忌改革
齐
申不害变法
韩
赵
赵武灵王
“胡服骑射”
李悝变法
魏
商鞅变法
秦
吴起改革
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叁 应变之变
中原
(三)商鞅变法
思考一:阅读课本内容,回答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领域 内容 作用
政治 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君主任免 经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军事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加强对地方控制,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官僚政治建立
顺应小农经济发展,增加赋税,“富国”
确立土地私有制
提高军队战斗力“强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叁 应变之变
中原
(三)商鞅变法
小组探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材料六: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七:(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八: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论囚,渭水尽赤。
——《资治通鉴》
使得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
材料九: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抓住历史机遇
勇于革故鼎新
肆
应变之思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肆 应变之思
(一)背景
思考一: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
政治: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礼崩乐坏,社会环境宽松自由
阶级:士阶层崛起并受到重用
文化: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
材料十:“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史记·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学在官府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肆 应变之思
(二)代表人物与思想
材料十一:子曰:“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为国以礼,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有教无类” ——摘自《论语》
1、孔子
(1)核心思想:“仁”,关爱他人
(2)政治主张:①为政以德② 崇尚周礼,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3)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肆 应变之思
(二)代表人物与思想
2、老子
(1)世界观:“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2)哲学思想:①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②朴素的 辩证法
(3)政治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材料十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摘自《道德经》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肆 应变之思
(二)代表人物与派别
思考二:结合课本内容,回答百家争鸣中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与主要思想有哪些?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墨家
法家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荀子
“性恶论”、隆礼重法
庄子
逍遥自由
邹衍
“相生相胜”理论
墨子
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
韩非子
以法治国,控制臣民,中央集权思想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肆 应变之思
(三)历史意义
思考三: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十三:中国传统社会的几种主要的思想体系几乎都在那个时期形成了雏形或具备了基本体系。哲学思想方面的成就更令人瞠目,不少精密深邃的论点即使到二十世纪的今天也没有失去光彩。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③是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铁”犁牛耕
生产力进步,开垦私田,公田不治
井田制瓦解
土地私有制
逐渐发展
旧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崩溃
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变法运动
百家争鸣
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要求获得政治权利
思想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革故鼎新,东方既白!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