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21:0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新课导入
六大“世界级”建造
郑国渠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灵渠
秦直道
阿房宫
秦长城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3课
目录
CONTENTS

秦的统一
从世界灌溉遗产郑国渠探究秦统一中国的条件
问题1:观察并描述郑国渠的地理位置,探究秦国统一中国的优势 。
材料:( 秦 )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 ——贾谊《过秦论》
关中平原地势有何特点?
秦国的地势有何特点?
地势利
西北高东北低
位居高原
问题2 :了解郑国渠的修筑人郑国的跌宕命运 , 探秦国统一中国的优势 。
材料一: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嬴政采纳郑国建议后,发觉这是韩国的阴谋,于是下令驱逐所有其他诸侯国的人。为此,李斯上《谏逐客书》,促使嬴政改变了主张,网罗了天下英才。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 ——《荀子·强国篇》
广纳人才
广阔胸怀和励精图治
吏治清明
民风淳朴
人势和
问题3:思考受骗的秦王继续开凿郑国的目的,三探秦国统一中国的优势 。
材料一:“(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
——齐鲁书社:《常璩·华阳国志》
秦国的富强还有哪些因素 ?
材料二:“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司马迁史记·河渠书》
国势盛


商鞅变法
农业的进步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
合作探究:郑国渠开凿的时代是 一个怎样的时代 ?
铁犁牛耕下的时代经济
分封制崩溃下的时代政治
合作探究:郑国渠开凿的时代是 一个怎样的时代 ?
春秋列国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列国数量的减少
中原地区周边少数民族消失
目录
CONTENTS

秦的统治
从世界灌溉遗产灵渠探究统一中国后秦朝的国家样态
问题1:为什么秦始皇会开凿灵渠
材料:(前221年秦始皇)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以与越人战……(三年不能进)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戎以备之。
——《淮南子·人间训》
秦朝疆域图
南征百越,平定南方
北抵长城
东到大海
南临南海
西到陇西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问题2:你认为灵渠建成有哪些因素,为什么独独秦拥有如此众多的大型工程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郡县制度
中央
皇帝
地方
思考1:皇帝制度有哪些特征?
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资治通鉴》卷第七《秦纪二》
材料二: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装饰为皇帝独有,显示其惟我独尊、君临天下的气势。 ——《史记集解》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思考2:中央官制具有怎样的特点?
宫殿警卫
宫门警卫
掌皇帝的舆服车马
皇室事务
司法刑狱
赋税征收管理
皇家私人财务
民族外交
宗教礼仪
皇帝
御史
大夫























(监察)
(政治)
军事(虚设)


特点:家国一体
材料一: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 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音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史记·秦始皇本纪》
思考3: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秦始皇采取了
什么措施?
郡县制
分封制
廷尉议是
皇帝
郡守
县令县长
乡长、亭长、里长
地方官制
分封制 郡县制
划分基础
官员产生方式
地方和中央关系
影响
同 思考4:秦始皇的选择出于什么目的?
血缘
地域
世袭
中央任免
诸侯国有很强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容易形成分裂割据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都一定程度巩固了统治。
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实现中央集权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思考5:结合材料概括秦统一的意义。
材料一: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二: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两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邹纪万:《秦汉史》
奠定了中国古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奠定了中国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的观念认同
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目录
CONTENTS

秦朝的暴政与速亡
从秦长城、秦陵兵马俑等世界遗产探究秦朝统治速亡的原因。
问题1:假如你是秦朝一名黔首,营造长城、秦陵与兵马俑,秦始皇巡游、封禅意味着什么?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
·北伐匈奴,征调30万男丁,
·修筑长城,征用40万民夫,
·秦始皇陵,动用徭役、刑徒70多万人,修筑30多年,
·阿房宫和秦始皇陵,动用100多万劳力,
·秦直道,动用数10万军工、民工突击修筑。
材料一:秦始皇从韩非轻罪重罚的理论出发,实行严酷的刑罚。如一人犯法,罪及三族。
——《盐铁论:刑德》
材料二: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
“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也无治统一之世的经验,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材料: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起义
过程: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迅速蔓延。
结果:失败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时间
原因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材料一:杀子婴及秦诸公子宗族。遂屠咸阳,烧其宫室,虏其子女,收其珍宝货财,诸侯共分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
问题2:思考刘邦击败项羽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史记·高祖本纪》
得民心者得天下
课堂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