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21:1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
——王夫之《读通鉴论》
诸侯纷争与
变法运动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伐陆浑之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 有多重 ”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
——改编自《史记 楚世家》
在“问鼎中原”的故事中,周天子与楚王的关系如何?
作为诸侯的楚王为什么会说出这番话?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政治大变动
一、背景
王室衰微
周王丧失原有王畿,王畿变小
《中华文明地图》p13,16。华林甫,中国地图出版社,2018年版
西周时期形势图
春秋时期形势图
问题一:结合材料分析,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背景
材料一 (公元前707年)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 (公元前659年)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王使宰孔赐齐侯胙……
——《左传·鲁僖公九年》
1.周王对诸侯国控制力减弱,
“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政治大变动
礼崩乐坏,政治动荡,
材料三 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die)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左传·鲁僖公九年》
但传统的政治秩序仍然发挥作用
2.诸侯势力崛起
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
春秋列国形势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p9
战国诸侯形势图
--《中外历史纲要(上)》p10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政治大变动
二、表现
讨论:阅读教科书p9史料阅读,并观察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两幅地图,找出二者的不同,并说一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①诸侯国数量减少
局部统一扩张
②新图例:长城
集中力量
民族交融
③靠近中原的少数民族的消失

政治秩序完全破坏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民族大融合
靠近中原的少数民族的消失之——楚国的变化
材料三:(公元前706年)三十五年,楚伐随。随曰:“我无罪。”楚曰:“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随人为之周,请尊楚,王室不听,还报楚。
——《史记·楚世家》
材料四:(公元前313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节选自《离骚》
“我蛮夷也”
长期的兼并战争推动春秋战国时期民族交融
华夏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周边民族的主动交融
“帝高阳之苗裔”
“王室不听”
“问鼎中原”
文化认同
政治认同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民族大融合
中原
北狄
南蛮
东夷
西戎
华夏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文化认同
政治认同
华夏认同
河姆渡人使用的骨耜
春秋铁农具
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牛耕得到推广
提供原料、商品(提供原料)
工商业繁荣
部分人从农业生产中脱离(提供劳动力)
基本生活满足,追求生活质量(提供市场)
农业发展
“亚长”青铜牛尊-商代后期
春秋时期晋国牛形尊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经济大发展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经济大发展
战国时期的主要商业交通网络 --《以图证史.高中历史学习考试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材料五 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
——《吕氏春秋·审分》
农民对公耕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为什么?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铁犁牛耕
公田抛荒
私田开辟
国家收入减少
井田瓦解
私有确立
怀公划分国民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六 怀公朝国人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
——《左传·鲁哀公元年》
形成新兴地主农民阶级
生产力
土地制度
阶级关系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社会转型
对内改革
对外战争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经济大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代表
商鞅变法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 --《以图证史.高中历史学习考试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更高的理论角度,提出“法古”“循礼”之弊,指出现行的政治制度应当适应时代需要而改革。
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制度大变革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制度大变革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是什么?商鞅变法如何推动社会转型?
领域 主要内容
经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军事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基层 管理 推行县制,县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地方 政治 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材料七: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兼并战争、富国强兵的需要
君主专制的需要
结合课本内容和材料回答,商鞅变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材料八 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败也。——《韩非子·定法》
材料九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制度大变革
农民:生产提高,安于耕作
商人:商路繁盛,各地奔走
诸侯国:推行变法,加速兼并
士人:稳定政局,治理国家
社会各阶层都渴望稳定与统一的局面。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制度大变革
思想先驱与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讨论:结合材料和课本,讨论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学说?
材料十 随着私学教育的出现,普通人也可以接受教育,知识传播面更加广泛,直接催生了士阶层的兴起,促进了学术思想和知识文化的广泛传播,刺激了思想文化重组与更新,列国在兼并形势下,竞相颁布优惠的人才政策,对不同的学说采取宽松政策,意图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
——摘自于凯《战国史》
生产力发展使生产关系变化
(政治上层建筑)
士阶层崛起
提出自己的政治社会主张
学术下移,士人周游列国,受到重用
旧贵族等级体系瓦解
学术交流
思想碰撞
百家争鸣
(思想上层建筑)
思考:结合材料,说说儒道矛盾之处在哪?又具有怎样的共同点?
材料十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老子》
以“仁”“义”治国,克己复礼,为政以德
对“仁”“义”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欲望的体现,违背了治国之“道”
以“道”“德”治民,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针对春秋时局之变
寻求变革、治国之道
提出思想主张
思想先驱与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老子
孔子
思想家:孔子 相关著作 《论语》
核心观念 “仁”
政治主张 顺应民心、“为政以德”
恢复西周等级礼乐制度、同时又承认制度改良
教育理念 “有教无类”,创办私学
孔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泛爱众,而亲仁。——《论语·里仁》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殷因於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思想先驱与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思想家:老子 相关著作 《老子》
核心观念 “道”
唯物论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辩证法 事物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政治主张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思想先驱与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二、百家争鸣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儒家
道家
阴阳家
墨家
法家
百家争鸣中,下列学派有哪些代表人物,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孟子
荀子
庄子
邹衍
墨子
韩非子
“性善论”、仁政
“性恶论”、隆礼重法
逍遥自由
“相生相胜”理论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思想先驱与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思考:作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他的思想和孔孟有何不同?
“隆礼重法”: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强国》
韩非子
李斯
师承
荀子
作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对于战国末期的学术进行了重组与整合,成为了具有独特性的荀学。
——李峻岭《荀子与法家:援法入儒及理念分合》
荀子的思想中蕴含了法家的思想元素。
思想先驱与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材料十二 原诸子之立说著书,盖皆欲以一己之思想学说以广播于天下者也。二千年来,我国之民族思想,社会文化,学者著述,几无不受诸子之影响……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百家争鸣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现世/历史)
1.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周易·系辞下》
思想先驱与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本课总结
变革与发展——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时局变化
(礼崩乐坏,春秋争霸,战国称雄)
经济发展
(铁犁牛耕,工商业发展)
思想繁盛
(春秋:孔子与老子
战国:百家争鸣)
变法运动
(代表:商鞅变法)
针对
推动
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