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0-11 21:1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注:“法”在此处译为“效仿”。
·“祖宗之法”的内容有哪些?
·王安石为何认为“祖宗之法”不值得效仿?
·他对“祖宗之法”的挑战成功了吗?
提问: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祖宗之法”视角下的审视
《雪夜访普图》(局部)

“祖宗之法”的确立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导入
确立
挑战
僵化
隐弊
“祖宗之法”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确立的?
材料一:
材料二:(安)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担任节度使),而见唐废帝、晋高祖皆自藩侯(节度使)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 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欧阳修《新五代史·安重荣传》
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
北宋建立之初,藩镇割据,武将专权,中央势微。
确立
挑战
僵化
隐弊
《雪夜访普图》
“祖宗之法”有哪些内容?
导入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 宋太宗即位诏书
核心
导入
确立
挑战
僵化
隐弊
1.防中央权臣:二府三司制
①中书门下(政事堂)管行政,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其行政权;设枢密院管军事,与三衙分权牵制;设三司掌财政,分宰相权。
②台谏合一。
“祖宗之法”有哪些内容?
核心:“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二府三司
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思考:在促进君主专制方面,宋代的二府三司制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相比有什么不同?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侧重于流程的分散,宋代的二府三司制更侧重于事权的分散。
特点:分化权力,机构众多
导入
确立
挑战
僵化
隐弊
“祖宗之法”有哪些内容?
2.防地方割据:
(1)削实权:文官任知州,节度使成虚职
(2)制钱谷: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3)收精兵:地方精锐编入禁军,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更戍法)
(4)强监察:路级四监司;州级设通判,监督知州。
核心:“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宋朝)形成了叠床架屋、彼此纠缠的官僚体系。宋朝制度是一个过分精致而繁复的网络。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特点: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导入
确立
挑战
僵化
隐弊
3.防武将专权
①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崇文抑武,扩大科举规模。(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核心:“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祖宗之法”有哪些内容?
特点:重文轻武,抑制武将
宋朝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基本上是由进士出身的官员负责的……宋朝对士大夫的礼遇是无与伦比的,自立国之初,宋太祖便制定了不杀士大夫的“祖宗之法”……一般而言,文官如不犯错误,三年升官一次,而武官需五年才行。宋代文官待遇高,特权多。
——摘编自游彪《宋史:文治昌盛 武功弱势》
导入
确立
挑战
僵化
隐弊
“祖宗之法”对宋朝的影响?
材料一: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
材料二:政府效率的低下,在那个管理没有专业化的时代也有好处。国家崇本抑末的政策推行不了,结果是工商业得到空前发展。
——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材料三:太宗、真宗之初,用度自给,而犹不闻以财为患。及祥符、天禧以后,内之蓄藏稍已空尽。虽有百万之兵,而不免自贬为至弱之国。
——叶适《应诏条奏财总论》
(1)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强化了专制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2)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文化昌盛,有利于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3)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4)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祖宗之法”的隠弊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边防压力:澶渊之盟 庆历和议
澶渊之盟:1004年宋真宗与辽圣宗、萧太后订立。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庆历和议:1044年西夏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赐”成为“君”,保一方“国泰民安”。
岁币和“岁赐”给宋朝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政权之间和平相处有利于边境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财政危机
·教材P51 “历史纵横”窗口:北宋的募兵政策。
材料一:一个士兵募了来,轻易不脱行伍,直养到六十岁,还在军队里,其间只有二十岁到三十岁这十年可用。三十岁到六十岁这三十年,他已老了。而且在军伍十年,精神也疲了。这样的军队,有名无实,于是只有再招新的。因此军队愈养愈多,纪律又不好。......节度使闲着没事做,困住在京城,每年冬天送几百斤薪炭,如是种种,把他们养着就算。养了武的又要养文的,文官数目也就逐渐增多,待遇亦逐渐提高。弄得一方面是冗兵,一方面是冗吏,国家负担一年重过一年,弱了贫,贫了更转弱,宋代政府再也扭不转这形势来。在宋太祖时,因防兵卒惰,又规定禁军分番戍守之制。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据地方志资料统计,整个宋朝的进士总人数近3万,北宋约占三分之一,南宋约占三分之二。
——摘编自 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募兵
养兵
文官数量增多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祖宗之法的隐弊:“三冗两积”
精锐部队编入禁军,轮换屯驻
军权三分:枢密院、三衙、兵部
抑武崇文:兵将分离,大开科举
守内虚外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武将位低
积弱:军事战斗力低,军力衰弱不振。
澶渊之盟、庆历和议
边防压力
财政危机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三冗即积贫(其中冗官、冗兵为因,冗费为果)

“祖宗之法”的挑战
王安石变法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拓展】庆历新政
核心:整顿吏治
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官长,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减徭役,九曰覃恩信,十曰重命令。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宋仁宗天圣三年(12年),范仲淹任大理寺丞上书朝廷,主张改革政治。两年后,范仲淹《上相府书》,提出同样的建议,但末被采纳。庆历初年,宋仁宗迫于形势,责成参知改事范仲淹等人提出改革意见。新政推行仅一年左右,范仲淹、富等人就被迫离开朝廷,已颁布的改革法令也相继被取消。
——朱绍候等主编 《中国古代史》
范仲淹像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祖宗为何“不足法”?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材料一:北宋赵氏废周立宋之后,汲取唐末落镇割据、五代政权混乱的历史教训,设两府三司以分宰相之权,采用化整为零的权力制约方式;同时,官、职、差遣相互分离,造成官员数量大大增加。宋初,中央军队和地方军队的总额才22万,太宗至道时达66万,真宗年间为91万,到仁宗庆历时激增到126万多。直到宋神宗继位后,对民间百姓疾苦比较了解并主张变革天下之弊法的王安石才被起用为相,主持变法革新。
——王志立《北宋官僚权力制约机制研究》
(1)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加深,“三冗”现象十分严重,国家财政入不敷出。
材料二:真宗即位以后,宋初以来国有的社会矛盾也不断加剧,北宋的统治危机正在酝酿之中由于北宋开国以来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至太宗时期土地兼并就已经相当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至仁宗庆历初年,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已是此起彼伏,并表现出从统治薄弱的边示地区向官府重兵镇守的“脚心”地区发展和与哗变士兵的斗争相结合的新特点。
——邓小南《祖宗之法》
(2)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与士兵起义此起彼伏,威胁宋朝统治
材料三: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新政所推行的部分改革措施几乎全部废罢。
——虞云国《细说宋朝》
(3)庆历新政失败,宋朝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日益严重。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用什么来取代“祖宗之法”?
王安石的变法措施
开始: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科举、教育等诸多领域,基本原则是加强国家对这些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富国 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 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财政)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 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限制富商对市场的操控,减轻人民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强兵 (军事)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取士 (教育) 改革科举制度,进士科专考经义策论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三舍法,成绩优秀者直接做官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材料一:熙宁六年(1072年)散发的青苗钱回收13,965,459(贯匹石两),利息钱为2,920,000(贯匹石两)…熙宁九年全国共收免役财赋10,414,553(贯匹石两)……熙宁五年(1071年)军队改革,军队总数较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 裁减了八十万人,相应的,军费也节省下13,000,000贯有余。
——《以富国为目的的王安石变法为何没能使北宋强大?》
材料二: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成者毁之,弃者取之。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叶适《水心别集》
材料三:元丰四年、五年 , 宋夏之间两次大战, 宋军中义勇、保甲约占一半, 这两场战争都以宋军败北 、死伤数十万人而告结束。
——吴巨洪《浅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
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积极方面:达到了富国的目的,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消极方面:
(1)理财变为聚敛,便民化为扰民,加重人民负担。
(2)强兵效果不明显,宋夏战争失败。
(3)导致朝野新旧党争,统治集团分裂。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材料:所谓的《市易法》,完全是对北宋已经逐渐发达的商品经济的政策性破坏。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状况下,商品的畅销与滞销,原因多种多样,以北宋中后期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来看,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节而消化,更何况畅销与滞销如何界定也是难以把握的。苏辙在《乞放市易欠钱状》中揭露,市易务白天“差人监逐”,夜晚“公行寄禁”,对欠户“得钱即放,无钱即禁,榜管摔场,何所不至”,弄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
——摘编自 李方遒《王安石变法:一次背离儒家核心思想的尝试》
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变法只是地主阶级针对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实质是地主阶层内部利益的再分配,没有触及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政策存在弊端,违背经济客观发展规律。
③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加之下层人员执法不当,便民变为扰民,使变法丧失群众基础。
④触动大官僚、大地主阶层的利益,引起了强烈的攻击和反对。
⑤变法派内部存在矛盾。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庆历改革虽然失败,但他们敢为天下先的任事精神,他们对于政策法规的锐意改革,无不冲击着长期以来固守现状的循默政风......揭开了宋代历史上富于生气的篇章。
——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爱国精神
变革精神
实干精神
大无畏精神
【家国情怀】

“祖宗之法”的僵化
南宋的偏安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1.北宋灭亡与南宋建立
金军围攻开封府,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是为宋高宗。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靖康之变:靖康元年(1126)秋,金兵第二次南下,东、西两路军会师,合围东京开封府,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师城破,钦宗亲往金营投降,金军在东京大肆搜刮官民金银钱帛。四月初一,金军俘徽、钦二帝及宗室、后妃、官僚、百工等数千人,携带大批掠夺的金银珠宝、天文仪器、书籍舆图北撤。因发生在靖康元年,故称“靖康之变”。“靖康之变”标志着北宋统治的结束。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2.宋金战和与南宋灭亡
南宋初年的兵权经历了一个由分到专的过程,日渐集中到少数将帅的麾下。这些将帅把官军变为私兵,众军相称必回某姓某家之兵......凡此不无表明军队国家化的性质正在淡化,私家武装的性质却日益强化。……武将势力的坐大是建炎绍兴之际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与太祖以来抑制武将的祖宗家法是格格不入的。
——虞云国《细说宋朝》
“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
——教材第52页
·思考:宋高宗将岳飞视为心腹之患的深层原因?
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赵宋一朝在蒙古铁骑下支撑了近半个世纪后最终灭亡。
导入
确立
隐弊
挑战
僵化
回顾总结
祖宗之法
加强集权,分散事权
强干弱枝,重内轻外
崇文抑武,不杀士人
边防危机两积三冗
澶渊之盟
庆历和议
庆历新政(失败)
熙宁变法(失败)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岳飞抗金
宋金和战
南宋灭亡
同课章节目录